APP下载

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热点分布与发展趋势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2022-11-21刘媛媛柏春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刘媛媛,柏春美

(1.湖州师范学院 工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2.湖州师范学院 研究生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一直坚持的教育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劳动教育的理念定位和实践形态进行了不断探索.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诠释劳动教育的内涵.2001年启动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启了新世纪劳动教育改革的新探索.回顾2000—2020年我国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地审视劳动教育的演变过程,对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并指出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着力点.劳动教育迅速成为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议题,研究成果激增,热点不断涌现.本文借助可视化方式,通过知识图谱探析21世纪以来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劳动教育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2000—2020年的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为数据来源,选定“劳动教育”为主题词,共检索到736篇文献,去除会议报道12篇、期刊导读10篇、选题指南6篇、单位简介8篇、简讯6篇,最终得到有效文献694篇,并以Refworks 格式下载保存相关文献信息.

1.2 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

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可基于文献计量信息呈现某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变趋势和发展前沿.将以Refworks 格式保存的2000—2020年劳动教育文献信息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选择1年的时间跨度,调整可视化效果,生成劳动教育的关键词共现、时线分布、突现词呈现等可视化知识图谱.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时间分布

CNKI收录2000—2020年有关劳动教育的核心期刊论文和CSSCI期刊论文共694篇,各年度的发文量见图1.从图1可见,2000—2014年为平稳阶段,除2006、2007、2014年的发文量为个位数外,其余年份的发文量均在14篇左右; 2015—2018年为缓慢增长阶段;2019—2020年为激增阶段,2019年和2020年的发文总量占2000—2020年发文总量的59.80%.

图1 2000—2020年有关劳动教育的核心期刊文献和CSSCI期刊文献数据分布

2.2 研究热点主题分布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劳动教育文献信息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关键词共现图谱能够清晰地呈现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点、关键词频次和关键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图2共有149个关键词节点,一个圆节点表示一个关键词,圆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的存在关联性[1].图2显示,很多关键词呈现两两相关性,连线交错共有317条,密度为0.022 8.

图2 2000—2020年有关劳动教育的核心期刊文献和CSSCI期刊文献关键词共现图

基于关键词共现图,从CiteSpace软件导出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数据,并分析排名前40的高频关键词,结果见表1.中心度代表关键词在共词网络中的影响度,中心度大于0.1,说明关键词为研究热点[1].

表1 2000—2020年有关劳动教育的核心期刊文献和CSSCI期刊文献高频关键词统计

由表1可知,最高频次的关键词为“劳动教育”,出现282次;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依次为:“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立德树人”“高校”“高职院校”“中小学”“全国教育大会”“大学生”“五育并举”;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为“劳动教育”,其在共词网络中的最大中心度达0.61;按中心度高低排序且中心度超过0.1的关键词为:“劳动教育”“新时代”“劳动精神”“立德树人”“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中小学” “劳动观”“时代新人”“高职院校”.综合分析发现,2000—2020年我国劳动教育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

(1) 劳动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在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劳动教育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如何精准施策解决问题是学界研究的热点.综合学界观点,目前我国劳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价值取向畸变化、教育内容碎片化、课程设置不完善、教育资源不丰富、教育评价不科学、教育机制不健全等[2-3].从析出文献看,聚焦度最高的是劳动价值观问题.李柯、祁占勇、张雨强等回顾、审视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变迁,为劳动教育的现实重构提供了历史镜鉴和智慧[4-6].刘向兵、徐海娇等认为,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劳动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正确认知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重构其价值空间[7-8].学者提出的对策主要有:培育新时代劳动价值观[8],建立大中小幼劳动教育课程体系[9],构建基于劳动素养标准的综合评价[10],创新劳动教育校本化本土化实践,建立政府专责、家庭首责、学校主责、社会重责的政、家、校、社协同教育运行机制等[11].

(2)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延伸.新时代将劳动教育明确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劳动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为重要教育内容,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曲霞等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深化体现在5个方面:从地位上讲,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从内容上讲,反映新时代劳动发展趋势;从形态上讲,表现为劳动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和实践锻炼三大任务;从目标上讲,是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目的取向上讲,是追求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和谐统一[12].班建武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外延深化体现在5个方面:在劳动价值观方面,“劳动四最”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劳动情感态度方面,培植“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真挚情感;在劳动品德方面,重视辛勤、诚实、体面和创造性劳动;在劳动习惯方面,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作为基本生活方式;在劳动知识与技能方面,注重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深入开展[13].

(3)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精神的内涵与发展.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4].劳动精神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我国广大劳动者伟大实践所作出的本质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的创新发展,是全体劳动者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财富[15].劳动伟大精神与劳动者伟大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劳动精神内涵.劳动的伟大精神强调劳动精神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美丽、辛勤、诚信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够创造出美好人生.劳动者的伟大精神强调劳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凸显劳动者至上、劳动者平等和劳动者可敬,体现我国对劳动者的敬意.上官苗苗等认为,劳动精神理论以劳动创造价值为核心内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以彰显和谐劳动关系为特征[16].赵浚等认为,通过塑造人格、重构认同、鼓励创造可实现劳动精神发展[17].

(4) 学校劳动教育创新路径探索.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主要聚焦于发挥家务劳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与认知规律变化,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作,关注日常生活实践,强调劳动教育的主体性、适应性、合作性和实践性.刘向兵等提出家园、校园、田园、职园、创园5个场域进阶式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让小学劳动教育成为序列化、进阶式的实践[10].杨晓峰认为,中小学劳动教育不在于谋求劳动技能的提升,而应侧重于在“身体”视域中挖掘中小学劳动教育价值,让中小学生在劳动中以身体感知外部世界、感受美学冲动,并在身体空间位移中产生劳动情感[18].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主要聚焦于职业劳动.蒋丽君认为要增加体力劳动,倡导劳动平等观,关注劳动价值观和技能教育[19].李纯斌认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应以劳动教育铸就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20].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主要聚焦于推进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与思想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相结合,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即课程劳育、思政劳育、专业劳育和实践劳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冯刚等提出,高校应积极通过更新观念、完善机制、创新载体、促进融合、优化评价等方式,探索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21].

(5) 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的逻辑关系.立德树人是大学的使命所在.坚持五育并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落实立德树人,必须处理好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关系.劳动天然具有树德、增智、健体、育美的功能,是实现其他四育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需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日常教育来实现.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伦理责任意识和劳动权益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不能以其他四育加以消解,更不能被取代.虽然在教育方针上,德智体美劳并列,但并非在一个逻辑层次上,在政策实施中需明确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德育——劳动价值观培育,否则易出现现实畸变.冯建军认为,五育各有特性,又相互融通,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实施全方位、全学科、全过程育人活动[22].于超等认为,黄济先生劳动教育思想的精神特质就是五育并举和知行合一,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传递劳动价值和领悟劳动真谛[23].高晓丽强调要以贯通融合的方式实现五育并举,构建全方位、全流程、开放共享的教育新体系[24].

2.3 研究热点的演进

通过CiteSpace软件将关键词投射到时间横坐标上,得到研究时线图谱(图3).该图谱直观展示了2000—2020年劳动教育研究的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其价值导向经历了由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到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再到坚持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转变过程.

受关键词频次影响,突现性很强但频次不高的研究热点难以在时线图中反映出来.2019—2020年研究成果激增阶段出现的词汇重叠现象减弱了呈现效果.突现词代表某一时段某领域被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运行CiteSpace软件,导出Burst强度排名前20的关键词(图4),根据被关注的起止时间,将2000—2020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热点的演进划分为两个阶段.

图4 2000—2020年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劳动教育研究排名前20的突现词

第一阶段:以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为标志的劳动教育探索深化期(2000—2014年).进入21世纪后,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延伸.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拓展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劳动实践的多样性和劳动创造的无限空间[25].在2001年启动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劳动技术课程拓展为信息技术教育、生产技术、职业技术、社会服务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庞杂的综合实践课.劳动教育凸显了关注信息、强调实践、追求创新的实践导向.这一阶段,学者重点关注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开展情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分别自2002年和2004年成为突现词后,研究热度持续至2014年.在这个阶段,我国劳动教育虽然不断探索深化,但过于关注技术,忽视了人的发展.

第二阶段: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劳动教育反思创新期(2015—2020年).在这一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将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作为施政目标之一.2015年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旨在通过劳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2015年,《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同时做出了修订,新增“为人民服务”“社会实践”“社会责任感”等表述,彰显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突出了价值合理性追求.劳动阶层、学生、劳动价值观成为2016年和2017年劳动教育研究的突现词.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六个“下功夫”,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还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全国教育大会”“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劳动精神”“职业启蒙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实践”等词相继成为2018年和2019年的突现词,其中“全国教育大会”“职业启蒙教育”“接班人”“劳动精神” 为排列前4的研究热点词.在这一时期,我国劳动教育进入反思创新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正在持续构建.

3 我国劳动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3.1 理顺劳动教育课程独立设置与有机融入的关系

深入思考劳动教育独立设置的可行性,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国民素质养成中具有的德智体美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深入挖掘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结合点.科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内部看,中小幼国家课程方案与职业院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劳动教育内容要相互衔接,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外部看,劳动教育内容除做到纵向课程体系贯通外,还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衡量课程内容的科学比例关系,创新劳动教育校本化、本土化的实践方式.

3.2 构建劳动素养科学评价指标体系

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要对劳动素养的内涵进行科学分解和维度阐述,不能仅限于传统意义的学业成绩,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习得,还要关注劳动观念的树立和习惯品质的养成.教育评价要贯穿整个教学或学习过程,不能仅限于关注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劳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的理解或疑惑;教育评价要注重结果分析与反馈应用,不能仅限于关注结果认定,还要关注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应用,以更好地形成闭环评价管理模式.

3.3 构建大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体系

劳动教育要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教育引导大、中、小、幼学生理解、体验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幼儿阶段侧重养成学生勤于劳动的习惯,小学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态度,中学阶段侧重养成学生诚实劳动的优良品质,大学阶段侧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实现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探索各有侧重、相互支撑的发展体系,使劳动教育具有持久生命力.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还要注重家庭、学校和社会劳动教育的协同推进和发展,切实发挥好家庭的劳动教育起点作用和学校的劳动教育主阵地作用,以及社会的劳动教育“大熔炉”作用.

3.4 创新劳动教育发展生态系统研究方法

劳动教育发展是一个开放、动态、复杂的生态系统,面临着制约发展的环境畸变、价值多元、供需失衡、效能衰减等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规划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犹如在一个政策生态系统中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平衡.构建劳动教育生态体系,从生态学视角解决发展问题,可促进劳动教育可持续发展,助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实现.

4 结 语

本文梳理了2000-2020年我国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劳动教育经历了探索深化、反思创新两个阶段,形成了5个热点研究领域和4个发展方向.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内涵不断深化,形式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升,劳动教育也更加彰显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者们应更多地围绕“培养学生尊重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内在热情与创造性”这一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构建更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劳动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让劳动实践真正发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使人快乐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