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评价研究

2022-11-21文庭孝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编委社科国际化

刘 意 文庭孝 沈 甫

1)湘潭大学图书馆,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高岭路5号 411199

2)湖南医药学院图书馆,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锦溪南路492号 418000

3)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路172号 410083

4)湖南纬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云栖路559号 410018

学术交流突破地域限制是当前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学术竞争力、掌握科研话语权的必然要求,任何着眼于提升国际知名度的国家都需要将科研国际化放在国家政策的核心位置[1]。人文社科成果产生国际影响力需要依托人文社科学科的国际化发展[2]。期刊作为正式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传播科学知识、传递学术思想、引领学术创新、增强学术话语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初,胡适就提出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目的在于使中国学术走向世界[3];桑海[4]将中国学术国际化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把西方学术成果转译为中文,第二重是用外语向世界发出中国学术的声音,第三重是让汉语学术在世界上兴起。2000年后,我国出现了创办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热潮[5];《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2004年)等文件的颁发,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2016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的实施,进一步加速了我国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化进程。但当前我国学科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强势的“硬”科学(科学、技术、医学)和较为薄弱的“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6]。2019年,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数量(68种)与英文自然科学期刊数量(387种)之比约为1…6[7];2021年JCR收录的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人文社科领域期刊数量(17种)与自然科学领域期刊数量(273种)之比达1…16。2021年中宣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世界一流期刊”系列工作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推进促使具有中国理念和中国特色的人文社科期刊跻身世界一流期刊行列,使得期刊国际化成为当前人文社科期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研究可以分为3个层面。(1)期刊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Buela-Casal等[8]梳理了期刊国际化的重要衡量标准:出版语言、在线访问和国际出版标准。Asai[9]、谢云东[10]基于作者国别和引文关系得出与大型出版社合作、组建国际编委会是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的结论。Miao等[11]采访了26位业界人员,认为政府是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的主要推动者,政治因素是重要推动力。(2)期刊国际化评价体系研究。Zych等[12]基于11个指标(出版语言、在线访问、国际出版标准、纳入JCR、数据库收录、国际编委会、不同国别作者等)构建期刊国际性指数;Machacek[13]在前人提出的欧几里得距离、Gini-Simpson多样性指数、本国作者比、英文文献比四大期刊国际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Gini权重、最大贡献国等6个指标来比较全球主要国家的期刊国际化程度;Franssen等[14]认为需要开发新数据集并将文献计量学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构建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化评价体系。(3)期刊国际化发展现状研究。 Gazni等[15]通过研究1398种期刊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期刊论文和参考文献变得更加国际化,人文社科期刊论文的国际化程度提升最快,期刊被Web of Science(WoS)收录后的4~6年间,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Machacek[13]利用Scopus数据库,基于6个期刊国际化指标对比分析了全球174个国家的各大学科期刊,结果显示2005—2017年,中国期刊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的国际化程度比国外社科期刊高,已经赶超欧盟28国期刊的国际化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反之,俄罗斯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却越来越低;张书卿等[16]基于Scopus数据库,分析人文社科期刊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人文社科期刊如何“走出去”。总体而言,中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在摸索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但成功的凤毛麟角,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基本处于“学徒状态”[5]。

现有研究为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指标构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也有一些不足:(1)国内研究少而浅。国内论文的研究对象多为自然科学期刊,专门研究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的论文仅占5.4%[17],且多为理论探讨;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5,7,18-19]主要是对期刊基本情况(如学科分布、办刊时间、出版周期、主办单位、出版平台等)的描述性分析,较少展开深入的探索。(2)国外研究泛而异。国外研究基于不同方法构建了期刊国际化指标,并对全球期刊国际化程度进行了总结,但缺乏对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的详细解读;由于数据获取、指标选择、分析方法选择的差异,不同文献[13,20]对中国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化表现呈现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

本文以期刊国际化评价为主体,从期刊学术影响国际化、形式特征国际化、收录发行国际化3个维度构建国际化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计算我国52种英文人文社科期刊(港澳台地区期刊除外)的国际化得分,绘制期刊国际化二维、三维分布图,分析我国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化表现。在理论层面,本文可丰富和拓展以“国际化”为标准的期刊评价体系;在实践层面,多维揭示我国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现状,为加快我国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建设进程提供参考。

1 评价模型与研究方法

1.1 评价模型

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评价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独特性。东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差异、定性评价的难度、定量评价指标的西化和国际数据源不足等问题导致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评价成为一大难题[21]。Ochsner等[22]倡导用量化手段实现人文社科领域期刊的定性评估;杜泽逊[23]提出执简驭繁的学术评价方法,将学术评价中的量化因素和非量化因素分开评价。期刊国际知识传播是受期刊、论文和平台三大要素共同影响的正式学术交流过程。(1)期刊是正式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衡量其国际化程度的直观指标,选取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期刊引文指标(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 JCI)、归一化特征因子等传统的基于引文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分别代表期刊的平均影响力、学术产出数量与质量、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期刊国际声誉4个方面的学术影响力;期刊编委会的构成也是衡量期刊国际化的有效指标[24],“编委国际比”反映国际编委数量占期刊编委总数的比例,“编委国际化”反映编委国际化的广度和强度。(2)论文是期刊国际化的根本因素,优秀的科研成果可得到全球学者的关注或认可,Moed等[20]从论文作者和引用者国别角度提出了作者国际化指标INO-P和引文国际化指标INO-C:指标值越大,一个国家在期刊全部作者国别或引用者国别中占比越高,期刊国际化程度越低。为了计算的统一性,本文将INO-P和INO-C得分进行正向化处理,即其值越大,期刊国际化程度越高。(3)国际化传播平台是新时代知识传播的重要基础设施,纸质刊和电子刊仍旧是学术期刊出版的常见形态。WorldCat是全球最大的联合书目数据库,可检索期刊被全球图书馆收藏的情况,馆藏情况可表征期刊的国际化程度[25];国际数据库收录被认为是直接衡量期刊质量和国际化程度的指标,巴塞罗那大学提出的MIAR-ICDS(Information Matrix for the Analysis of Journals-Composite Index of Secondary Diffusion)指标依据收录数据库评价期刊的国际化程度。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为保证研究对象的全面性、代表性和权威性,以及评价数据的可获取性、一致性和规范性,综合比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WoS(SSCI、A&HCI、ESCI)和Scopus收录的中国期刊,按照以下原则对数据进行筛选(以ISSN号表示期刊)。(1)期刊国别以主办单位归属地为准,如2542-3835在WoS中显示的国别信息为荷兰,但其主办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故将其纳入研究对象。(2)剔除港澳台地区期刊,如A&HCI收录的1023-2583、0004-4083的主办单位均在香港,予以剔除。(3)期刊以外文为主要传播语种,面向国际读者,如:2071-9957仅以中文出版,予以剔除;1949-8519以多语种(英语、日语、中文等)出版,予以保留。(4)剔除理工农医类期刊,如2397-0642偏医学领域,2095-2635偏建筑工科领域,为减少学科差异性对国际化指标的影响,将其剔除。最终筛选出52种样本期刊,以J1~J52排序(J1:1949-8519;J2:0252-9203;J3:2046-0252;J4:1529-7373;J5:1540-1650;J6:1671-2234;J7:1673-3401;J8:1673-341X;J9:1673-3428;J10:1673-3436;J11:1673-3444;J12:1673-7318;J13:1673-7326;J14:1674-0750;J15:2192-9505;J16:1750-8916;J17:1753-5654;J18:1755-3091;J19:2042-891X;J20:2044-1398;J21:2050-4802;J22:2095-4816;J23:2096-157X;J24:2151-8904;J25:2159-8282;J26:2160-5025;J27:2194-668X;J28:2198-9605;J29:2199-4730;J30:2226-5856;J31:2345-7481;J32:2372-9988;J33:2381-2346;J34:2572-3618;J35:2095-2546;J36:1834-4909;J37:2197-4233;J38:2405-8726;J39:2059-4364;J40:2589-7233;J41:2229-0443;J42:1876-5092;J43:2377-7400;J44:2365-4244;J45:2096-1790;J46:2329-0048;J47:2198-2635;J48:2040-8749;J49:2327-0012;J50:2542-3835;J51:2509-4882;J52:1740-8776)。

1.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评估数据主要涉及期刊基础信息、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数据、论文形式特征数据、平台收录发行数据,数据获取时间为2022年6月24至2022年7月24日。提取国别数据时,将中国大陆数据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分开处理;对影响国际化指标计算的少量缺失数据进行平均数插补;参考文献[26]的方法处理编委团队数据,统计的信息包含主编、副主编、编委、顾问委员会成员等,不包含荣誉主编等。

1.2.3 研究方法

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与独立性;借助SPSS 23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解释每个公共因子的实际含义,计算各指标权重和分指标得分,并映射到多维空间,综合比较不同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评价指标

3 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分析

对52种样本期刊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基本情况

(1) 我国半数以上的英文人文社科期刊(35种,67.31%)由大学主办;科研院所主办期刊(12种,23.08%)中有7种由中国社科院主办。相比国外的“集群办刊”模式,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大多还处于“分散办刊”阶段,中国社科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办刊规模上略有优势。

(2) 2000年以前创办的期刊仅4种(7.69%),2000—2009年创办的期刊有20种(38.46%),半数以上的英文人文社科期刊(28种,53.85%)在2010年及以后创办。

(3) 相比中文人文社科期刊常见的月刊或双月刊的出版模式,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大多为季刊(32种,61.54%)。

(4) 被ESCI和Scopus同时收录的期刊有34种(65.39%),仅被ESCI收录的期刊有6种(11.54%),还有1种期刊同时被SSCI、SCI、Scopus收录。

(5) 大多数期刊采用国际投稿系统,其中使用Editorial Manager的期刊有19种(36.53%),使用ScholarOne的有16种(30.77%),还有部分期刊(10种,19.23%)使用电子邮箱或自建系统接收稿件。

(6) 在以西方出版机构为主导的全球出版格局中,借助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稳固和畅通的海外渠道“出海”,是我国期刊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路径;而打造自主、优质出版平台的“造船出海”才是我国期刊的固本之策[31]。当前,“借船出海”的期刊有42种,其中Springer Nature和Taylor & Francis各出版9种(共18种,17.31%);而由国内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期刊有10种,主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5种,9.62%)。从出版平台、出版规模和市场发行量来看,国内出版平台“造船出海”任重而道远。

3.2 相关性分析

基于引文的期刊评价指标更多呈幂律分布,采用非参数K-S(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方法进行分析,发现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JCI、归一化特征因子等基于引文的期刊学术影响国际化评价指标P值均小于0.05。选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相关性检验。期刊国际化评价一级指标内部存在一定相关性,如: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JCI、归一化特征因子之间多呈现强或极强的相关性(相关性系数r值在0.603~0.954范围内,P<0.01);INO-P正值、INO-C正值、编委国际比、编委国际化之间存在中度或强相关性(r值在0.503~0.742范围内,P<0.01);图书馆收录数量与ICDS呈现弱相关性(r=0.375,P<0.01)。不同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之间,除JCI与INO-P正值(r=0.381)、INO-C正值(r=0.407)、编委国际比(r=0.351),以及h指数与编委国际化(r=0.273)之间存在弱相关性外,其他指标之间不具有相关性。

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之间基本相互独立,而相同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相互影响。因子分析法能将具有相关性的多个原始指标评价问题转换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可进一步提取期刊国际化评价指标的公因子并对其命名,利用因子得分计算每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比较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化情况。

3.3 期刊国际化评价

因子分析默认指标数据呈正态分布,但在现实生活中,指标数据很难全部服从正态分布,正常情况下,考虑到因子分析的优点,可忽略部分指标的非正态分布[32]。计算期刊得分的步骤如下:

(1) 效度检验:通过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及Bartlett球度检验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计算得出的KMO值为0.758(P<0.01),表明各评价指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 公因子方差提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10个指标的公因子方差在0.464~0.941范围内,提取均值较高,丢失信息较少,基本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

(3) 总方差解释:采用相关系数矩阵提取、最大方差法旋转,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3个公因子,旋转后公因子1的特征值为2.95,方差贡献率为29.52%;公因子2的特征值为2.80,方差贡献率为28.03%;公因子3的特征值为1.42,方差贡献率为14.26%。3个公因子解释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1.82%,在信息损失度合理范围内。

(4) 因子命名:公因子1由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JCI、归一化特征因子4个指标组成,表征期刊的“学术影响国际化”;公因子2由INO-P正值、INO-C正值、编委国际比、编委国际化组成,表征期刊的“形式特征国际化”;公因子3由图书馆收录数量与ICDS组成,表征期刊的“收录发行国际化”。

(5) 计算因子得分:将公因子1~3另存为3个因子得分F1、F2和F3,并以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期刊国际化的综合得分,得出综合排名。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为

受篇幅限制,表3仅展示国际化排名前5和后5的期刊。

表3 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综合排名

3.4 多维国际化评价分析

3.4.1 二维评价分析

将期刊的学术影响国际化(F1)和形式特征国际化(F2)分别映射到二维坐标的4个象限中,以反映期刊基于引文指标的学术影响和基于国别等外在形式特征的国际化程度。以期刊学术影响国际化为x轴,形式特征国际化为y轴,两个维度的几何平均值(0,0)为原点。参考赵蓉英等[33]的命名方式,可以将52种样本期刊划分到4个象限,得到4类期刊——名望期刊、明星期刊、普通期刊、专业期刊(图1)。

图1 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二维评价

第一象限期刊(名望期刊)有11种(21.15%),具有高学术影响国际化、高形式特征国际化的特点,有9种期刊占据综合排名前9位。这类期刊有着多元化的国际稿源和编委团队,并且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力,是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走出去”的代表。其中,J35(JournalofSportandHealthScience)综合排名第1,是唯一一种同时被SCI和SSCI收录的期刊,其优异的国际化表现可能与其交叉学科属性有关。

第二象限期刊(明星期刊)有18种(34.62%),具有低学术影响国际化、高形式特征国际化的特点,“引进来”是其走向国际的重要方式。明星期刊在形式特征国际化方面的表现优于平均水平,学术影响国际化水平却低于平均水平,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在稿源接收、编委团队组建上注重国际化,但由于期刊创办时间较晚、人文社科论文的引用周期较长,还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学术影响力,基于引文的学术影响国际化指标无法充分体现其学术影响力的真实水平;(2)指标存在学科差异性,整体来看,社科期刊的学术影响国际化指标要优于人文学科期刊;(3)期刊重视形式上的国际化,对应指标的提升没有转换为实质影响力的提升,例如,部分期刊为了扩大国际稿源规模,选择性地提高国际稿源的接收率,或者大量引入国外编委,但国外编委没有充分尽到“提高期刊海外知名度”的职责。

第三象限期刊(普通期刊)有14种(26.92%),这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国际化和形式特征国际化指标得分都低于平均值。J2(SocialSciencesinChina)、J31(ChineseJournalofUrbanandEnvironmentalStudies)这两种期刊在形式特征国际化指标上位列最后两名。适当地提高国际稿源、国际编委比例有助于提高该类期刊的国际化程度。

第四象限期刊(专业期刊)有9种(17.31%),具有高学术影响国际化、低形式特征国际化的特点。这类期刊的论文作者和编委以国内学者为主,期刊的INO-P正值(0.25)低于平均值(0.45)。该类期刊是代表我国学者发声、传播我国学者学术思想的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期刊。但是,这类期刊的国际化程度较低,除了要考虑如何让我国学术观点“走出去”,还需思考如何“走得更远”。

3.4.2 三维评价分析

将学术影响国际化、形式特征国际化和收录发行国际化(F3)映射到三维空间坐标轴中,以三个维度的几何平均值(0,0,0)为原点,以节点大小体现期刊综合得分的高低,可以将期刊划分为八大类(图2)。

图2 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三维评价

类别1包含5种期刊(9.61%,J16、J29、J35、J41、J52),具有高学术影响国际化、高形式特征国际化、高收录发行国际化的“三高”特质。这类期刊的综合排名均在前10名,是我国期刊“走出去”的代表。J41(LanguageTestinginAsia)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于2011年创办的传承和展示亚太地区语言评估领域学术成果的期刊,从INO-C正值来看,其在伊朗、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有一定的影响力。

类别2包含4种期刊(7.69%,J6、J8、J13、J27),这类期刊学术影响国际化和收录发行国际化指标得分较高,但其论文作者和编委多来自中国,故而其形式特征国际化程度低,是传播我国学术思想的主阵地。

类别3包含6种期刊(11.54%,J22、J23、J30、J38、J45、J49),具有高学术影响国际化、高形式特征国际化、低收录发行国际化特质,其综合排名均在前20名。这类期刊均在2012年后创办,有着较好的国际化稿源和编委团队。这类期刊可以加强海外传播,是我国期刊“走出去”的后起之秀。

类别4包含5种期刊(9.62%,J18、J20、J33、J44、J47),具有高学术影响国际化、低形式特征国际化、低收录发行国际化特质。这类期刊在传递我国科研成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收录发行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

类别5包含9种期刊(17.31%,J3、J5、J7、J12、J17、J19、J24、J25、J36),其学术影响国际化指标低于平均值,但在形式特征国际化、收录发行国际化方面优于其他期刊。

类别6包含9种期刊(17.31%,J1、J21、J28、J32、J37、J39、J40、J50、J51),其形式特征国际化程度较高,但学术影响国际化、收录发行国际化程度较低。

类别7包含8种期刊(15.38%,J2、J4、J9、J10、J11、J14、J42、J48),其收录发行国际化指标表现良好,但学术影响力国际化和形式特征国际化程度有限。

类别8包含6种期刊(11.54%,J15、J26、J31、J34、J43、J46),属于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表现中的“三低”期刊。

4 结论与展望

以期刊国际化评价为主体,选取期刊学术影响国际化、形式特征国际化、收录发行国际化3个维度的量化指标,构建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评价模型。使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将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化多维指标映射到二维坐标的4个象限和三维空间结构图中,以反映其国际化程度。

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多采用“分散办刊”的模式。“借船出海”是当前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主要的出版模式,“引进来”是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提升英文人文社科期刊国际化程度是让世界了解“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实践中的中国”[34]的重要途径。在“走出去”的基础上,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还要思考如何“走得更远”。

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未来进一步展开探讨:(1)期刊评价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本文采用“执简驭繁”的方法将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剥离,未对期刊国际化的非量化因素(如期刊国际声誉、国际学者认可度等)进行研究;(2)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和规范性,本文主要以WoS数据库收录的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为主要研究对象,整体样本量偏少,也缺乏与国外人文社科期刊的对比,后续将围绕国内外人文社科期刊展开更大规模的实证对比研究;(3)将英文人文社科期刊作为一个评价整体进行研究,能够从宏观视角了解我国英文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化情况,但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化程度还存在学科差异性,文化、历史等偏人文领域期刊的指标可能会低于经济、管理类偏社会科学领域期刊的指标,因此本文不适用于期刊微观层面的比较。

猜你喜欢

编委社科国际化
社科成果展示
聚焦港口国际化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我校首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本刊编委简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