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以《生态学报》为例
2022-11-21谢武双于恩逸孔红梅
全 元 谢武双 于恩逸 孔红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100085
中文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的主体,对于实现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中文科技期刊是出版科技成果、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交流的主要平台与渠道,但由于科技评价导向变化、国际期刊竞争等原因,中文科技期刊面临受重视程度不够、优质稿源缺乏、出版时效性较差、出版服务能力不足、宣传推广不到位等困境[1-3]。办好中文科技期刊不仅是中国科技期刊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也是中国学术共同体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文科技期刊发展重视程度的提高,学界从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出版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对策与建议[4-5],但针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主体与基本单元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相关政策在实施中存在“落地难”等问题。
初景利等[6]明确了中文科技期刊“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服务国内科学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合作;服务科技人才培养,培养科研梯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定位,制定了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目标。肖宏[7]、宋亚珍等[8]提出了优化管理战略、提升内容原创性、提升出版创新能力、提升全球影响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提升集约化经营能力等办好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措施。此外,已有不少研究从内容生产能力提升[9-11]、审稿制度完善[12]、知识服务业务拓展[13]等角度提出了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具体措施,但目前缺乏关于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导致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切实提升服务能力。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生态系统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由生态与环境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近年来,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传统的种群、群落生态学等分支的基础上,产生了生态管理、社会生态学、政治生态学等新的交叉学科,解决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难题[14]。针对中文科技期刊发展中存在的出版产品结构单一、出版产业链条短、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可借鉴生态学领域中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探索系统地处理上述问题的方式。本研究基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明确了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的科学内涵,提出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建设的可行路径;基于《生态学报》的办刊实践,构建了产品多样性与传播多性体系,总结出具有系统性的、可操作性强的中文科技期刊办刊模式,以期为同行办刊提供参考。
1 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理论解析
1.1 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的科学内涵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功能单位之一,其三大关键功能为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主要特性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并且在一定的时空限度内,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物种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综上,本研究认为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系统是我国出版领域重要的功能单位之一,其主要组成要素包括以编辑为核心的出版者,融合审稿专家、作者、读者多重身份的科研人员,出版物,出版政策及文化环境,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物质流与信息流。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的主要特性是具有适应科学传播需要和出版业发展的自主调节能力。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的自主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系统内部结构的多样性、稳定性与持续性。多样性保证了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多种可能,是支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关键机制,是实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使得生态系统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乃至崩溃[15]。本研究认为,中文科技期刊生态系统出版结构的多样性是保障中文科技期刊科学传播服务能力的基础,而出版结构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出版产品的多样性与传播体系的多样性。
1.2 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要素多样,且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信息网络结构复杂,实际操作中需要抓住出版生态系统建设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基于生态系统生态学中“生态格局多样则稳定,格局稳定则生态过程顺畅,过程顺畅则生态功能高效,功能高效则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强”的“格局—过程—功能—服务”学说,本研究认为,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是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多样性建设。根据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特点,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多样性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出版产品的多样性与科学传播体系的多样性建设(图1)。
图1 中文科技期出版生态系统概念模型
出版产品的多样性是指科技期刊的出版产品不仅包括刊发的科技论文,还包括围绕科技论文建设的多元化产品体系,包括期刊及其衍生产品、数据产品、知识服务、智库咨询等。中文科技期刊生态系统的传播体系多样性是指期刊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设定不同的科学传播目标;针对不同出版产品的传播特征,构建多维度、多形态、精确化的科学传播体系,包括纸刊传播、网络平台发布、邮件精准推送、社交媒体推广、会议推介等。
产品多样性与传播多样性是中文科技期刊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共同确保了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产品多样性是传播多样性的基础:根据不同的传播目标,选择相应的传播途径与形式、利用最优的传播媒介,将多样的出版产品以最合理的方式提供给最合适的对象,才能产生科学传播的效益;传播多样性是产品多样性的指引:根据不同科学传播形式的反馈,中文科技期刊需要及时调整出版产品体系,推动出版产品体系的优化。
2 《生态学报》出版生态系统建设
《生态学报》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高水平专业学术期刊。《生态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力等均位于同领域中文科技期刊的前列。
2.1 产品多样性
《生态学报》出版生态系统产品多样性的建设以做好期刊本职工作、强化期刊领先地位为前提,通过开放、精准、智能的方法,研发以期刊为核心的多种期刊衍生产品,以打造多层次、多形式的出版产品体系为目标。
2.1.1 持续做好期刊本职工作,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做好、做精、做强科技期刊传统的出版业务,可为出版生态系统产品多样性建设的其他环节提供优质的资源与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做好出版生态系统产品多样性建设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在主管与主办单位的指引下,通过主编与编委深度参与办刊、科学编辑深入科研一线与学术前沿阵地、深化选题策划等工作[16],坚持“产生于科学性、立足于学术性、着眼于实践性、服务于社会性”的办刊理念,《生态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持续、稳步提升(表1),这为出版产品多样性体系建设夯实了基础。
表1 2017—2020年《生态学报》的主要影响力指标
2.1.2 研发期刊衍生产品,扩大期刊综合影响力
围绕期刊优质内容,不断丰富期刊衍生品的种类,根据出版生态系统中不同要素的不同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这是构建出版生态系统产品多样性体系的重要内容。依托高水平科技论文,采用编辑自主研发、扩大交流合作、鼓励作者参与等方法,《生态学报》研发了虚拟专刊、电子期刊、多媒体论文等期刊衍生产品,初步构建了多样性产品与服务体系。
(1) 2017年12月,通过编辑部自主整理、主编审定,借助“学习通”平台,《生态学报》推出首期景观生态学研究虚拟专刊,之后陆续为全国生态学大会、中国生态学学会各个专业委员会年会,以及《生态学报》的专辑制作了超过200个虚拟专刊,逐渐形成了虚拟专刊制作的业务场景。同时,《生态学报》不断优化虚拟专刊的制作方法,实现了虚拟专刊在期刊网站、“学习通”平台及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虚拟专刊的业务场景主要包括:整合已经刊发的稿件,针对前沿研究领域与热点话题,或者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制作虚拟专刊,实现精准投放;根据特定群体的需要制作虚拟专刊,实现精准服务。此外,虚拟专刊为《生态学报》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题策划与组稿工作模式,加快了《生态学报》专辑与专题的刊发速度。
(2) 《生态学报》与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研发了《生态学报》电子刊,依托“学习通”的高校用户优势,提高了《生态学报》的曝光度。
(3) 《生态学报》的视频(音频)论文生产主要采取“主编、编委选择+作者参与+专业团队制作+编辑把关”的模式。主编与编委根据主题、图表数量等要素选出适合转换成视频形式的论文。选定论文后,编辑部联系作者、收集视频生产素材,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视频制作。视频经编辑审核把关后通过微信视频号等社交媒体推广。
(4) 《生态学报》制作社交媒体产品的主要目的是吸引读者阅读科技期刊;主要做法是依托编辑、作者等,将刊发的论文改写成1500字以内的适合在社交媒体阅读的推广文稿。此举可吸引读者阅读原文,增加作者和读者对期刊的黏度。
(5) 相较于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服务,《生态学报》设计并实施了“多目标、多层级”的培训产品体系,在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的基础上,研发了生态系统监测及观测站点建设培训、生态环境数据分析方法培训、生态模型应用培训等,以全方位提升针对不同科研人员需求的服务能力。
2.1.3 延长期刊产业链,提升期刊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
期刊的本质是学术交流平台,是服务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随着移动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的范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期刊出版模式与现代科学研究范式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尤其是中文科技期刊受限于管理体制等因素,服务科学研究的能力愈发不足。因此,延长中文科技期刊产业链、提升期刊产品与服务体系的多样性是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产品多样性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学报》主要在数据产品与知识服务等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1) “论文出版+数据发布”的新型出版形态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生态学报》基于生态学期刊论文数据格式多样、时空属性强、长周期数据较多等特点,初步构建了数据产品的业务模型,具体包括:委托国内数据分析与软件系统研发企业,开发建设《生态学报》论文数据管理工具包,实现了论文数据结构化识别与存储,能够积累与管理对期刊出版有价值的数据,后续《生态学报》将与专业的数据分析与知识生产团队合作,形成较为成熟的数据产品与服务;与《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等数据期刊合作出版数据论文;与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 Data Bank, ScienceDB)等数据平台合作,鼓励作者上传论文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2) 针对不同科学研究人员以及科研项目的需求,《生态学报》制定了不同的知识服务业务模式。以针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的知识服务业务为例,《生态学报》采取与科学家深度合作的模式,依托专辑、专题出版,建设涵盖项目数据与成果管理、论文成果登记与管理、生态问题可视化、决策支持、智库资源检索等功能的知识服务平台。
2.2 传播多样性
“有的放矢”是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传播多样性建设的关键,即针对不同的传播目标,选择合适的出版产品与最优的传播途径。《生态学报》传播多样性体系建设以开放资源、加强合作、精准服务为原则,从扩大期刊影响力的角度,为出版产品提供了多个宣传窗口,以提高自身的曝光度,提升宣传与推广效益;从期刊促进学术交流、服务科学研究的角度,为出版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要素群体提供了不同的科学传播服务,并通过科学传播服务促进精准、高效的科研合作,推动了生态学领域科学研究的进步,以期其能反哺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在具体的科学传播实践中,《生态学报》根据平台特性等设定了多维度的科学传播目标,包括扩大论文与期刊的影响力、吸引新稿源、丰富审稿专家库、推广期刊数据与知识服务产品等,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生态学报》的传播多样性建设体系
印刷媒介传播的形式包括主编、编委、编辑向作者、读者、相关的研究人员赠送期刊及期刊宣传材料。电子媒介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办刊主体与科学传播服务商合作开展推广,利用相关数据库挖掘潜在受众进行邮件推广等。社交媒体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信视频号、微博等进行推广;符合社交媒体属性的产品是进行社交媒体推广的关键,比如推广文稿、视频论文等。此外,办刊主体可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种线下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活动增加与科研人员的交流。
2.3 优势及不足
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建设理论与方法的优势包括:(1)借鉴生态学的理念与方法,从中文科技期刊办刊主体的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中文科技期刊各项业务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优化期刊资源配置、提升办刊效益;(2)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确保学术编辑将主要精力用于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其他类型的编辑各负其责,实现整体出版效率的提升;(3)使期刊宣传推广工作条理化,明晰不同宣传推广策略适用的期刊出版产品与服务,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传播工具,减少不必要的精力与经费投入,提升期刊宣传推广工作的综合效益。
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建设理论与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侧重于对期刊在论文出版后开展的工作的解读与分析,缺少对于编辑出版过程中其他环节的挖掘。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将科研人员、出版环境等其他要素与传统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纳入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的建设分析框架中,进一步优化理论模型与方法体系。
3 启示及建议
3.1 为办刊主体赋能是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关键举措
造成中文科技期刊发展受困的原因不仅包括国家科技评价导向变化、国外出版机构参与我国市场竞争等外部因素,还包括办刊主体自身创新发展的内驱动力不足等内部因素。为适应新时代科学传播的需要,需充分调动办刊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转变其发展思想,系统优化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模式。围绕科技期刊的核心出版业务,合理、有序地扩展科学传播业务,是推动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有效路径。
3.2 保证期刊出版产品的多样性
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始于办刊但不能止于办刊”。做好中文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办刊主体最主要的责任与使命,但从服务科学研究的角度,还需要做好与科技论文出版相关的其他服务。因此,通过对期刊内容的优化重组、拓展延伸、提炼升华,形成更加丰富的产品与服务体系,才能切实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服务能力。
3.3 期刊宣传推广需要有的放矢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模式被应用于科技期刊的宣传推广工作中,新媒体编辑逐渐成为期刊编辑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科技期刊论文及衍生产品的建设与宣传推广工作。新媒体编辑需要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播速度、信息量需求等特性,设定吸引作者、培养潜在作者、提高论文曝光度等不同的传播目标,科学合理地提供对应的出版产品与服务,切实提高科技期刊宣传推广工作的有效性。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借鉴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的科学内涵与建设路径,为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主体提出了系统的发展对策建议。
尽管本研究从办刊主体的角度提出了系统性的发展对策,但仍然存在如下局限:(1)本研究主要关注传统编辑工作完成后的出版工作,后续研究需要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等编辑出版环节及发行环节纳入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中,进一步优化中文科技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的科学内涵与建设路径;(2)本研究仅基于单刊实践归纳总结促进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方法,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待结合其他中文期刊的实践进一步研判。
中文科技期刊的办刊主体需要积极面对新时代科技期刊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新挑战,依托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国家及行业部门愈发重视中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大环境下,系统提升办刊能力。在做好传统出版工作的基础上,办刊主体应根据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的需要,围绕中文科技期刊打造丰富多样的出版产品及服务,并且通过多样化的传播体系,提升中文科技期刊服务科学研究的能力,完成中文科技期刊肩负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