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参与主体权益调研与启示

2022-11-21朱佳丽张智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资助者学术交流科技期刊

朱佳丽 张智雄*

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自1991年arXiv出现以来,基于预印本平台的预印本学术交流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开放获取、开放科学的兴起,特别是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预印本学术交流因其交流速度快、开放程度高的特点,备受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的认可和加入。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COVID-19相关的英文预印本数量占所有COVID-19相关英文论文数量的近40%[1];国际上最大的预印本平台——arXiv的预印本累积量早在2022年初就突破200万篇[2]。我国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把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作为建设重点。

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是一个以科学界为主导的学术交流系统,参与主体包括预印本作者、预印本平台、预印本读者、科技期刊和预印本资助者,这些参与主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权益。然而,由于科研人员对各参与主体权益的认知不足或滞后,一些权益问题经常出现,比如:作者将论文提交给预印本平台,是否会使论文版权转移?已作为预印本发布的论文还能否向科技期刊投稿?读者应如何使用预印本或其他由预印本平台提供的内容而不构成侵权?受到资助的预印本论文在发布时需遵循哪些规范?这些权益问题已成为科研人员参与预印本学术交流的门槛,甚至限制了预印本学术交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目前,图书馆学界、科学界、出版界针对预印本学术交流权益进行了研究。刘钟美等[3]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法,调查开放获取环境下我国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认知与态度;在分析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平台的态度时,发现预印本可能带来的剽窃行为是科研人员使用预印本的较大阻碍,科研人员期待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完善。McKenzie[4]针对生物学家对预印本的态度展开调查,结果显示: 29%的bioRxiv预印本作者出于对后续期刊出版和对未经同行评议的论文质量的担忧,保留预印本使用权。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COPE)发布的《预印本讨论文件》指出,预印本可能面临知识成果剽窃、预印本许可和期刊版权转让协议冲突等权益挑战。COPE认为,应对挑战的关键是提升预印本政策的透明度,即制定相关政策并在合适的地方公开[5]。虽然各界在权益方面对预印本学术交流展开了研究,但仍缺乏对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参与主体权益状况的系统性调查研究。

本文从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参与主体出发,系统性地分析、梳理预印本作者、预印本平台、预印本读者、科技期刊和预印本资助者所拥有的主要权益,并为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以期提升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参与主体权益的认知,从而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参与预印本学术交流,为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1 研究思路及方法

国际上一些预印本平台非常关注可能存在的权益问题,努力从政策上对权益进行规范,并在实践中有效保障各方权益,从而保障平台有效运行。基于此,本文从预印本平台公开发布的政策出发,结合科技期刊与基金项目的政策,分析与各参与主体权益相关的政策内容,并从中梳理出预印本作者、预印本平台、预印本读者、科技期刊和预印本资助者拥有的主要权益。本文的权益包括政策赋予的正当权利及政策允许的正当行为。

当前国际预印本平台以学术组织建设的预印本平台为主,但近年来,一些国际知名出版商以投资或收购等方式涉足预印本领域。因此,本文研究的预印本平台包括3个由学术组织建设的预印本平台——arXiv、bioRxiv、ChemRxiv,以及3个由出版商投资或收购的预印本平台——Research Square(由Springer Nature投资[6])、SSRN(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被Elsevier收购[7])、F1000 Research(被Taylor & Francis收购[8])。其中,F1000 Research与其他5个预印本平台大有不同:提交给F1000 Research的所有论文会在发布后接受正式的同行评议,只有未通过同行评议(在发布6个月后无评审报告,或发布9个月后只有一篇评审报告,作者与F1000 Research团队商议后,选择停止同行评议)的论文被视为预印本[9]。

本文研究的6个预印本平台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预印本累积,其权益政策也较为成熟与全面,能提供详细的分析资料;这些预印本平台面向不同的学科领域,且服务各具特色,便于本文对比特定的权益规范。

2 不同参与主体拥有的主要权益

2.1 预印本作者

作者在预印本平台上发布论文,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快速和更广泛的传播。作者不仅在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中承担了生产者的角色,还在预印本学术交流活动中承担了发起者的角色。本文通过总结分析6个平台中作者所拥有的权益,可以明确作者拥有7项主要权益(表1)。

表1 6个预印本平台中作者拥有的主要权益

(1) 作者拥有论文的版权。arXiv明确指出:原版权所有者在arXiv上发布论文后仍保留论文所有权[10]。其他预印本平台均有类似政策。若作者后续发布了新版本的论文,新版权仅涵盖新版本中出现的新内容。

(2) 作者拥有确立科研成果优先权的权益。预印本发布时会自动生成发布日期,该日期及预印本内容都是开放获取的,因此,作者可通过带有时间戳的预印本发布记录来确立科研成果优先权。相比之下,传统期刊出版周期长,且大多数科技期刊不公开处于同行评议阶段的论文,这可能会大大延误科研成果优先权的确立[11]。

(3) 作者拥有继续投稿的权益。继续投稿是指将已作为预印本发布的论文或其后续版本向科技期刊投稿。作者需保证与期刊就发表版本签订的相关协议(如与付费/订阅期刊签订的版权转让协议、与开放获取期刊签订的版权许可协议)不与已发布预印本附带的使用许可证冲突。同时,存在极少数作者不能继续投稿的情况:F1000 Research只允许作者将未通过同行评议(即仍具备预印本身份)的论文向期刊投稿[9]。

(4) 作者拥有自由提交论文的权益。提交是免费的,但作者需提前注册平台账号。作者在提交论文时必须作出一些声明和保证,包括但不限于:①拥有论文提交权,若是合著论文,则其他所有合著作者已同意提交;②拥有版权许可权;③拥有第三方材料使用权且引用适当,不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④提供竞争利益声明。

(5) 作者拥有选择论文使用许可证的权益。作者在提交论文时必须授予平台永久的、非排他性的和免版税的使用许可证,以允许平台发布、分发和存储论文。每个平台对许可证的可选范围都有明确的说明,一般情况下,作者可以为不同版本的论文选择不同的许可证,但许可证一经选定就不可撤销或更改。

(6) 作者拥有自由修订预印本的权益。常见的做法是:对于尚未在平台公开发布的论文,可将其回退到可修改状态,重新修改后提交;对于已在平台公开发布的预印本,需先生成新版本,就新版本进行修订并选择使用许可证。新提交的修订版会与先前版本形成链接,先前版本仍然公开可用。SSRN只公开展示最新修订版本,而不展示历史版本,但作者可以查看SSRN中的修订历史[12]。

(7) 作者拥有有限撤回预印本的权益。常见的做法是:对于尚未在平台公开发布的论文,可以取消提交;对于已在平台公开发布的预印本,平台会创建一个包含“撤回”标记且不链接到全文的新版本作为默认展示版本,但用户仍可访问任何先前版本的全文。作者必须解释撤回的原因,如无法通过修订解决现有问题等;作者不可以因论文将在期刊上发表而撤回论文,作者发起撤回后需经平台批准。作者通常无法删除已公开发布的论文,但SSRN允许作者删除全文、保留摘要[13]。

2.2 预印本平台

预印本平台接收预印本并提供开放获取服务,其作为预印本的发布、存储平台和传播媒介,与其他参与主体的联系最为紧密,在预印本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分析6个平台所拥有的权益,可以明确预印本平台拥有4项主要权益(表2)。

表2 6个预印本平台拥有的主要权益

(1) 预印本平台拥有审查提交论文内容的权益。通常上传到平台的论文都需要经过基本审查才能发布,平台可预先检查它们是否存在剽窃、冒犯、危险、非法、涉密、非科学和/或不适当的内容。只有SSRN不审查论文内容,只审查提交项的完整性和提交者的发布资格。平台可以拒绝不符合平台内容政策的论文。至于平台是否接受已在其他预印本平台发布的论文或已被期刊录用/发表的论文,需视具体平台而定。

(2) 预印本平台拥有收费发布预印本的权益。通常平台都提供免费服务。只有F1000 Research收费发布预印本:论文在成功通过F1000 Research的发表前内容审查后,F1000 Research会根据论文类型向提交者收取不同额度的编辑处理费[14]。

(3) 预印本平台拥有永久存档与删除任何预印本的权益。论文在预印本平台发布后会收到DOI,进而可被引用和索引,成为永久学术记录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平台都会永久保存其所发布的每一篇论文的所有版本。预印本的删除发生在极少数出现重大问题的情况下,包括但不限于:提交者没有权利授予许可、论文存在抄袭、论文违反道德伦理。

(4) 预印本平台拥有其合法生成内容的版权。平台合法生成内容是指平台基于用户提交内容,在获得用户许可的情况下,经过自身处理手段生成的内容,如元数据、统计指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的相关规定:“一般而言,作品版权的权利人就是作品的创作者。”[15]若平台无特别声明放弃版权,那么平台合法生成内容的版权就归属于平台。不同平台生成内容的开放使用程度不同,例如:arXiv允许用户在CC0 1.0下使用元数据,即将元数据放入全球公共领域;SSRN仅允许非商业目的的使用;Research Square完全不允许其他主体使用其合法生成内容。

2.3 预印本读者

读者通过预印本平台获取最新发布的预印本,从中得到启发以促进自身研究;读者还可按预印本平台的评论规则为作者提供阅读反馈,帮助作者提高论文质量。读者在预印本学术交流系统中承担了消费者和传播者的角色,读者受益是预印本学术交流优势的体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6个平台中读者所拥有的权益,可以明确读者拥有4项主要权益(表3)。

表3 6个预印本平台中读者拥有的主要权益

(1) 读者拥有检索、浏览和下载预印本的权益。读者无需注册,且通常所有检索、浏览和下载都是免费的,但也有例外:在SSRN上,读者可免费下载个人作者上传的论文,但需付费下载出版商或机构上传的论文。

(2) 读者拥有依据预印本许可证重用预印本内容的权益。CC BY是最常用的许可证,此许可证允许重用者以任何媒体或格式分发、重新混合、改编和构建材料;只要为原创作者署名,读者就可以将预印本用于商业用途[16]。

(3) 读者可在平台允许的情况下对预印本进行评论,并拥有创造性评论内容的版权。读者需要注册才能评论。一些预印本平台(如bioRxiv)会按平台内容政策审核评论内容,而ChemRxiv明确表示“不对任何内容或信息的误用或盗用负责”[17];一些预印本平台(如F1000 Research)为保证评论内容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对可进行评论的读者作了一定的身份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当评论具有足够高的创造性时,评论将生成新版权。当作者想利用评论修改自己的论文,必须获得评论撰写者的许可。

(4) 读者拥有调用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访问内容的权益。读者可通过平台提供的API获取元数据、指标和/或全文信息。读者在使用API时,必须先查看平台的API使用政策:一些预印本平台(如arXiv)要求使用者在与其API相关的产品上声明API提供者;一些预印本平台(如Research Square)限制API使用,读者只有在申请到其访问令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其API;一些预印本平台(如bioRxiv和ChemRxiv)为方便文本挖掘,提供了API。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API获取或使用内容时,需先获得内容版权所有者的相应许可,以避免发生侵权情况。

2.4 科技期刊

随着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影响力的提升,大多数科技期刊都允许论文出版前的预印本平台发布行为,目前也已出现多种预印本平台与科技期刊之间的互联服务,例如:Springer Nature与Research Square合作推出的In Review期刊集成预印本服务,该服务允许作者直接在合作期刊的投稿系统中选择“加入In Review”,并自动在线发布带有DOI的预印本形式论文,同时公开论文的同行评议状态[18];bioRxiv、ChemRxiv也提供了直接将预印本论文从预印本平台传输到合作期刊的服务,以帮助作者节约投稿的时间。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科技期刊所拥有的权益,可以明确科技期刊拥有以下3项主要权益。

(1) 科技期刊拥有设定预印本投稿规范的权益。科技期刊禁止一稿多投,但会考虑发表前发布过预印本版本的完整论文,通常需要作者满足以下要求:①作者在投稿时披露预印本所在的平台;②一旦论文发表,将预印本链接到正式发表版本(通常通过DOI实现)[19]。

(2) 科技期刊拥有要求版权转让或许可的权益。科技期刊可以要求作者将论文版权转让给期刊,或依靠CC许可协议获得出版许可。《学术研究实施与报告和医学期刊编辑与发表的推荐规范》建议:期刊应明确将要出版的论文的版权类型;如果期刊持有版权,应详细说明期刊对各类内容版权转让的立场,包括音频、视频、研究方案和数据集[20]。

(3) 与预印本平台合作的科技期刊拥有优先发现高质量稿源的权益,例如:bioRxiv支持作者通过B2J(bioRxiv to Journal)服务,免费将预印本及其元数据传输至平台合作期刊[21];ChemRxiv支持作者通过Direct Journal Transfer服务免费将通过审核并成功发布的预印本投稿到平台合作期刊[22]。如此一来,科技期刊能够更便捷且更快速地发现高质量稿源。

2.5 预印本资助者

越来越多的资助者鼓励作者将受资助成果发布到特定预印本平台,如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甚至一些资助者对此作了强制要求,如Michael J. Fox基金会、乔治·梅森大学墨卡图斯中心的COVID-19科学快速资助计划等[23]。本文通过总结分析预印本资助者所拥有的权益,可以明确预印本资助者拥有以下2项主要权益。

(1) 预印本资助者拥有要求作者在发布预印本论文时声明资助者的权益。预印本资助者通常不占有受资助预印本论文的版权,如cOAlition S明确规定“作者或其机构保留出版物的版权”[24],但作者必须在发布受资助预印本论文时声明资助者以示感谢,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要求受资助的科研人员明确“致谢NIH的支持/资助”[25]。

(2) 预印本资助者拥有设定预印本发布规范的权益。一些预印本资助者会在预印本发布平台或预印本附带许可证的选择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表4列举了若干重要基金会的相关规定。

表4 重要基金会预印本发布条件

3 建设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建议

明确的权益界定是保障各方权益的基础和关键,而各方权益得到保障不仅有助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推动整个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规范运作。本文对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建设提出以下4个建议。

(1) 在我国预印本平台建设中高度重视权益政策的制定与宣传。预印本平台作为预印本学术交流的枢纽,需要高度关注各方权责利益,规范参与者的学术交流行为,进一步重视相关权益政策的制定和宣传,以保障各方权益。

(2) 在合理划分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权益的基础上,推进双方合作。预印本平台通过快速发布确立科研成果优先权,但其发布论文的质量无保障;科技期刊通过同行评议保证论文质量,但期刊出版周期较长。双方可合作探索论文评审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此外,推进双方合作既有利于科技期刊发现高质量稿源,又有利于预印本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投稿服务。合理明确的权益划分是双方探索合作方式、保持长久合作、实现共赢的必要基础。

(3) 鼓励基金项目等资助者制定与宣传预印本权益政策。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资助者对预印本形式成果持认可态度,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相关的预印本权益政策并不完善,存在不够详细、清晰或认知度较低的问题。

(4) 提升我国科研人员对预印本学术交流权益规范的认知度。需要在我国科研界推广普及预印本权益规范,引导科研人员维护自身权益,并且不侵犯他人权益。

4 结语

本文基于arXiv等6个预印本平台、相关科技期刊和基金项目的权益政策,分析梳理了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中各参与主体的主要权益,包括预印本作者拥有的7项权益、预印本平台拥有的4项权益、预印本读者拥有的4项权益、科技期刊拥有的3项权益和预印本资助者拥有的2项权益,并为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建设提出4个建议。当前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仅归纳总结了当前的主体权益状况,随着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不断演进,所梳理的主体权益可能会发生变化,后续研究需要持续跟踪和更新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资助者学术交流科技期刊
工业技术文化视野中的德国科学资助者协会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学术交流活动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国际商事仲裁中第三方资助者与仲裁员的利益冲突与防范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