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I治疗病人静脉治疗过程中核医学护士双手辐射污染水平调查研究
2022-11-21陈伟娜贺旖君
陈伟娜,贺旖君,贾 静
核医学科是目前临床上用以诊治疾病的新型学科,核医学病房主要收治需要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病人,核医学护士接触了大量的核素辐射危害,随着核医学在临床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日益凸显[1-3]。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病人就是核医学科收治的其中一类病人。DTC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在1990年—2020年发病率增长了3倍,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癌,已位居我国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4]。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术后131I治疗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甲状腺切除术后的131I治疗,属于术后放射性碘辅助治疗,能够将残余的甲状腺组织及病灶清除,降低肿瘤复发率[5]。131I是一种β放射性粒子,主要释放β射线和γ射线,β射线属于治疗射线,被甲状腺组织吸收,清除残余灶,而γ射线会对周围人员产生辐射,因此病人服碘后需入住核医学科的隔离病房,待体内放射性活度低于400 MBq时,病人才可出院[6]。期间,病人的静脉输液治疗由责任护士穿戴铅防护服、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通过专门的防护治疗窗口进行。在此过程中,护士需要跟病人接触整个静脉输液过程,护士双手的辐射污染水平需要得到关注,而相关研究较少。易于颦等[7]的研究表明服131I病人手掌处及距手掌30 cm处辐射剂量当量率处于较高水平,而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需要与病人的手掌及手臂接触。本研究旨在测量护士完成病人静脉输液治疗后,手套表面辐射污染水平及去除手套后双手表面污染水平,并与国家标准[6]中β放射性粒子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进行比较,为相关行业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避免因担心手部被放射性核素污染而产生心理压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2月甲状腺癌术后来本科行131I治疗的66批次,共57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所有需要服131I的病人均按照护理路径先由主管医师进行服131I宣教,再由护士进行入住隔离病房的注意事项进行宣教,包括隔离病房的布局、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操作间、服131I后的注意事项等。为减少与服131I病人的接触,所有病人均在口服131I前1 d由责任护士穿刺好静脉留置针,以方便口服131I之后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减少因静脉穿刺导致与病人的长时间接触。每批口服131I病人由一名责任护士从入院宣教到出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共有4名护士进行轮流担任口服131I病人的责任护士。
1.2.2 静脉输液治疗操作 病人口服131I后的静脉输液治疗在操作间进行,操作间的操作窗口由10 mm铅玻璃阻挡,铅玻璃两侧留有护士操作的小窗口,按照国家防护标准,操作时护士穿铅衣,带铅围脖,护士戴一次性橡胶手套由两侧的小窗口给病人进行消毒,输液前留置针冲管,连接液体,调节滴速等静脉输液治疗。护士给所有病人静脉输液治疗后使用辐射剂量探测仪测量护士静脉输液治疗后手套表面及去除手套后双手表面辐射污染水平,最后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后再次测量手部残留剂量,进行数据登记。
1.2.3 γ剂量仪的使用 仪器型号CoMo170,仪器特性符合国家GBT/5202标准,在护士治疗开始前先测量注射窗口及操作台面的本底辐射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分别为0.005 Bq/cm2、0.01 Bq/cm2。操作后,将测量仪调至表面污染水平单位,护士双手平放,尽可能近地靠近距离剂量仪,测量3次表面污染水平取平均值,护士治疗完毕,经过擦拭打扫后,测量注射窗口及操作台面的本底辐射值为0.01 Bq/cm2、0.013 Bq/cm2。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注射窗口及操作台面辐射水平均属于本底辐射水平,说明护士手套及双手表面辐射污染是在为口服131I病人进行静脉治疗过程中污染的。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过双人核对进行录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共纳入66批次,576例病人,年龄21~79(43.79±11.48)岁,每批服碘病人4~14例,平均每批8.72例。每批病人服碘总剂量为430~2 080(1 177.27±352.881)mCi。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了β放射性粒子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其中,操作者手套表面污染控制水平4 Bq/cm2,脱手套后双手表面污染量控制水平0.4 Bq/cm2。护士给66批共576例病人戴手套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后手套上污染剂量为0.02~5.64(1.26±1.19)Bq/cm2,脱去手套后双手污染剂量0~1.28(0.059±0.049)Bq/cm2。手套表面污染剂量与国家规定标准值0.4 Bq/cm2进行单样本t检验(t=-18.629,P<0.01),双手表面污染剂量与国家规定标准值0.4 Bq/cm2进行单样本t检验(t=-14.779,P<0.01),护士操作后手套及双手表面污染水平均在规定范围内。
2.2 手套及双手表面污染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 手套表面污染水平与服碘总剂量呈正相关(r=0.516,P<0.05),与服碘人数呈正相关(r=0.437,P<0.05);脱手套后双手污染水平与服碘剂量呈正相关(r=0.292,P<0.05),与手套表面污染水平呈正相关(r=0.521,P<0.05),与服碘人数无相关性(P>0.05)。
2.3 护士手套及双手表面污染水平的协方差分析 将病人服碘剂量作为协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分管口服碘病人责任护士基本情况见表1。病人性别、年龄情况见表2。护士资历与手套表面的污染水平呈负相关,护士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完成病人静脉治疗后手套表面污染水平越低,结果见表3。护士资历与完成病人静脉治疗后脱去手套后双手的表面污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
表1 责任护士基本情况
表2 病人基本情况 单位:例
表3 护士资历与手套表面污染水平 单位:Bq/cm2
表4 护士资历与双手表面污染水平 单位:Bq/cm2
3 讨论
3.1131I治疗后的辐射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有效的靶向内照射治疗[8],作为一种放射性元素,口服131I治疗病人就是一个移动的辐射源[9],会对周围人群产生辐射危害。医疗机构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核医学病人防护及工作场所防护要求,建立符合标准的防护体系。近年来131I治疗病人对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及病人体内代谢情况是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点和研究内容[10-11]。但是通过操作间,护士穿戴铅防护设备给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会接触病人,病人的汗液、呼出气、血液中均可能含有少量的131I[12-13],手套及双手表面会被放射性131I污染,造成辐射危害,这个细节却被研究者所忽视。本研究通过测量护士静脉输液治疗操作后手套及双手表面的污染水平,经过统计分析,得出护士在接触病人过程中手套及脱去手套后双手表面的污染水平低于控制水平(<4 Bq/cm2/0.4 Bq/cm2),这一结果解除了核医学临床工作护士在给服碘病人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心理压力。本研究中出现3次护士脱去手套后双手表面污染水平超过控制水平值,可能与护士手套佩戴不规范,操作过程中,接触病人时间过长有关。因此,本研究也启示护士在给服碘病人进行操作过程中要规范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操作完成脱去手套后,要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
3.2 护士静脉输液治疗后手套及脱去手套后双手表面污染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①本研究结果表明,服碘人数越多,服碘总剂量越高,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后,手套表面污染水平越高,这是因为病人服碘后,131I在体内代谢,主要通过尿液排出,还有部分经过汗液,呼吸道排泄[14]。手掌与手臂的污染可能由汗液以及接触尿液、唾液、体液等有关[15]。护士接触的病人越多,病人服131I剂量越大,手套及双手的辐射污染水平也越高。因此,一方面,护士要提高操作熟练度,加快输液操作速度;另一方面,指导大小便后及时用流动水冲洗双手,防止手部污染,经常洗手,减少皮肤表面污染。②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静脉输液治疗后脱去手套,双手的污染水平与手套表面的污染水平及服碘剂量呈正相关,与服碘人数无关,这是因为医用橡胶手套具有渗漏性。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戴医用橡胶手套操作时,随着诊疗操作时间的延长,渗漏的菌尘会污染医务人员双手[16-17]。橡胶手套质量虽比聚乙烯薄膜手套可靠,但戴橡胶手套进行各类操作后,手部携菌量均有上升。因此,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后,脱去手套后要及时进行手卫生。且本研究中有3次双手剂量超过标准控制水平,经过七步洗手法洗手后,双手表面污染水平远远低于表面控制水平。
3.3 护士资历与静脉输液治疗后手套表面污染水平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士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静脉输液治疗后手套表面辐射污染水平越低,这是因为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从病人入院到出院,都由同一护士管理,护士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越娴熟,留置针专业能力越强[18]。在病人服131I前的留置针穿刺、血管的评估、部位的选择及穿刺后的固定、冲封管、与病人的沟通等都具有一定的优势[19]。在服131I后静脉输液治疗时,消毒、连接液体、调节滴速等都比较娴熟,且因为病人留置针不通畅需要调整、固定松动需要重新固定、留置针需要更换,导管回血等发生率也较低[20],减少了护士与服碘病人的手掌及手臂接触时间。虽然,静脉输液治疗戴一次性橡胶手套,操作结束后常规七步洗手法洗手,手套及双手表面的辐射污染水平就可低于控制水平,但根据国家放射防护中“防护最优化”原则,认为即使个人所受剂量没有超过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仍然必须按照最优化原则考虑是否要进一步降低剂量[21]。护士要提高静脉留置针专业技术,减少操作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如可以在治疗室提前连接输液器,提前进行排气,再到操作间给病人进行消毒、冲管、连接液体,缩短与病人的接触时间。
4 小结
临床护士在给服131I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除穿戴好防护装备外,要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操作完成后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双手表面的辐射污染水平即可远远低于控制水平。但根据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护士也要指导病人经常洗澡,大小便后及时流动水下冲洗双手。同时护士要提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提高操作质量,缩短操作时间,减少与病人的接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