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叶切除术后体外排痰的护理进展
2022-11-21黄颖婵
黄颖婵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肺癌属于临床发病风险较高的肺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原则为切除病变,达到根治的效果,同时需尽最大可能保留患者的健康肺组织[1]。肺叶切除术为该疾病最理想的治疗方式,但术后患者会出现呼吸功能减退,无法进行自主咳嗽及排痰等,导致引发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其术后康复造成影响[2]。因此,术后患者予以有效的排痰干预并对呼吸道浓稠分泌物实施清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加快患者康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接受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排痰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健康教育
1.1 术后影响排痰效果的因素
术后排痰效果与患者的配合度有直接关系。据相关数据显示[3],行肺叶切除术治疗后约有65%的患者对用力咳嗽产生抵触心理,约有60%的患者仅能进行排痰护理。相关研究学者认为影响患者早期自主排痰的影响包括:恐惧心理﹑文化水平﹑依赖心理﹑术后镇痛效果不理想及术后呼吸道分泌物黏稠而不易咳出等[4]。因此在开展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需予以患者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及针对性的健康宣教,使其了解术后有效排痰的意义及重要性,让患者熟练掌握体外排痰的方式并监督其严格遵照规范练习,使其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从而确保排痰效果。
1.2 针对性宣教
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进行交流,并了解其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根据知识掌握情况予以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需采用简单易懂的语音,并通过微视频的形式进行示教,对患者进行体外排痰方法的指导,使其掌握要领和技巧,并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以消除其恐惧﹑紧张及依赖的心理,使患者术后能主动配合体外排痰护理[5-6]。
2 呼吸功能锻炼
2.1 机理
患者由于呼吸肌功能逐渐减退,肺组织弹性减弱,肺泡出现膨胀,毛细血管受损,肺活量减少;气管黏膜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咳嗽反射功能迟缓及呼吸道内分泌物黏稠等[7]。造成气道内黏稠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引发感染。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加强锻炼,使肺部充气,促进肺泡和气道内分泌物排出,促进肺扩张,提高患者的肺活量,从而使肺功能得到改善[8]。
2.2 常规基础措施
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清洁,特别需注意防止感冒及感染等。对于存在吸烟史的患者,嘱其在手术治疗开展前2周戒烟,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抗生素及雾化吸入治疗。
2.3 腹式呼吸训练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指导其做腹式呼吸训练,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平卧位,指导其将一只手置于腹部,另一只手置于胸部,吸气时用鼻做深呼吸,屏气保持1-2s,呼吸时做吹口哨的动作均匀呼气4-5s,做呼气动作时,胸部尽可能的保持回缩,并用适当力度对腹部实施轻压,做吸气动作时需对抗手的压力,鼓起腹部,以此反复,1-2次/d,10-15min/次[9]。
2.4 咳嗽运动
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指导其做深呼吸动作3次,后在末次做深吸气后进行用力咳嗽,3-4次/d,5min/次,如此反复至手术治疗当日。
2.5 呼吸功能训练器的使用
呼吸功能训练器是通过吸入空气,促进膈肌和肋间肌收缩,使胸廓前后上下径均增大,胸廓通过不同的气流产生较大的胸内压,进而出现最大的跨肺压。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方式为:将训练器进行垂直摆放,嘱患者将咬嘴含住,后做吸气动作使球体呈升起的现象,并尽可能长时间保持,10s/次,3次/d。呼吸功能训练器上有刻度,可使患者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增加,进而使其肺功能得到改善。
3 体外排痰的护理措施
3.1 体位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坐位,使腹腔内容物和膈肌呈现下降的现象,使胸腔容积扩增,提升肺活量,促进气体交换,并能使肺淤血减轻,促进患者有效排痰;或将小横桌置于床上,指导患者伏于桌上,不仅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能减轻其体力消耗[10]。对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协助其定时翻身,以促进痰液的顺利排出,避免发生肺不张及肺泡萎缩等并发症,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好转。
3.2 有效咳嗽咳痰
根据患者术后的情况,可指导其进行自主咳嗽或刺激性咳嗽,对痰液黏稠度为2度的患者,指导其自主咳嗽以将痰液排出,重复多次。因做深吸气动作时会带出部分胃底分泌物,加上咳嗽可使痰液运动从而排出[11]。患者接受肺叶切除术治疗后通常因呼吸肌功能降低,膈肌活动较差,并由于手术造成的创伤,造成其出现无力咳嗽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实施刺激性咳嗽,以促进痰液的顺利排出。具体方法为: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行坐位,一手扶住其肢体避免摔倒,另一手拇指置于患者胸骨上窝处,指腹用力向内按压对气管造成刺激,使其产生有力咳嗽及排痰,每隔4h可重复一次[12]。张行[13]等调查显示,25%的患者通过采取刺激性咳嗽的方式后按压部位出现强烈的疼痛感;35%的患者感觉到强烈的疼痛感但可以忍受。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气管实施按压时位置要准确,力度适中,做到一次按压能刺激产生一次有效咳嗽,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及不适感。此外在实施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以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3.3 叩背震动排痰法
以往临床大多采取人工拍背辅助排痰法,即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采取半坐位,站于患者的健侧,双手五指并拢,握空拳,借助腕部的力量,由上至下,由两侧至中央,有节奏的对患者的背部实施叩击,通过震动,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松动以促进排出[14]。但该种排痰法对深部支气管内产生的分泌物排出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局限性,且力量不易掌握,护理人员需消耗大量的体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排痰效果。而震动排痰是在人体表面产生特定力的方向,有较强的穿透力,可穿透患者皮肤﹑组织及肌肉等,使肺内浓稠分泌物松动,痰液顺着力的方向移动,达到较好的排痰效果[15]。与人工叩背排痰法相比,不仅具有较好的排痰效果,同时能减少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振动排痰机对于侧卧位﹑坐位及仰卧位的患者均能使用,可减轻护理工作量,从而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3.4 雾化吸入辅助排痰
雾化吸入治疗使稀释痰液是增强患者呼吸道纤毛功能及促进浓稠分泌物有效排出的理想干预手段,护理人员需掌握痰液黏稠度的判定标准。1度:白色稀薄痰液;2度:白色类似于浆糊样痰液,可易于排出;3度:白色黏稠状痰液,不易排出。对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实施评估,3度可判定为湿化不足,而予以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以使痰液黏稠度稀释至2度,促使痰液有效排出体外,以达到理想的排痰效果。雾化吸入疗法是消除炎症,使支气管痉挛症状解除,稀释痰液及使肺通气功能得到改善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方式是采用蒸馏水﹑庆大霉素和糜蛋白酶予以患者雾化吸入以使痰液稀释促使痰液能顺利排出,但仍存在部分痰液滞留的情况。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呼吸道润滑祛痰药物,能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痰液易于排出,不仅能溶解白痰,也能使脓性痰液溶解,且乙酰半胱氨酸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气道液的分泌,并能促进纤毛运动,可使呼吸道内浓稠分泌物排出并能减少痰液的残留[16]。乙酰半胱氨酸用于雾化吸入后,可使痰液减少,增强患者的自主咳嗽能力,有助于痰液的顺利排出。临床常用剂量为0.3g的乙酰半胱氨酸加10ml生理盐水,2次/d,进行吸入治疗时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重复做深呼吸的动作,后协助患者采用排痰手法,以加快浓稠痰液的排出。
4 小结
呼吸道管理是胸外科术后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因术后肺功能差,术后伤口及胸管的刺激,造成患者出现无力咳嗽的情况,以致于无法进行有效排痰,会增加呼吸道管理难度,同时会提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需不断总结及应用护理道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累积工作经验,以予以患者更科学及更优质的护理服务,预防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