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骨远端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2-11-21李自强赵中明邓桦

今日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夹板腕关节桡骨

李自强 赵中明 邓桦

永福县中医医院 广西 桂林 541800

桡骨远端骨折属于临床多发骨折,其好发于青少年及中老年人群。在青少年时期,男性发病率与女性相比明显较高,大多是因高能量损伤所造成的,与患者的活动及骨骼发育密切相关;在中老年时期,女性患病率则明显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发病风险则越高。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得到较好的疗效,但治疗不当易造成患者腕关节出现慢性疼痛﹑无力﹑僵硬﹑畸形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从而不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促进其骨折的恢复,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正常生活。本文就该种骨折类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1 分型

骨折分型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主要分以下4型,第1型伸直型,跌倒时手掌着地,外来暴力作用使桡骨远端骨折端向桡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也称为colles骨折;第2型屈曲型,跌倒时手背着地,暴力作用使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向背侧成角,也称为反colles骨折,或称为smith骨折;第3型是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也称为巴尔通氏骨折;第4型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称为反巴尔通氏骨折。

2 中医传统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传统的中医疗法包括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中药治疗及功能康复锻炼等。以往临床大多采用石膏外固定疗法治疗该种骨折类型,且得到较好的疗效。但传统疗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用于治疗不稳定性骨折时易出现断端移位的情况,该种现象与患者的年龄有直接关系。针对此情况,在1950年,相关研究学者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八大手法的骨折复位治疗和外夹板制作。通常情况下临床对于该种骨折类型大多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维持骨折断复位后的稳定[1-2]。但该种治疗方式易引起相关并发症,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要求医生多注意外夹板的固定。近几年,外部固定支具作为该种骨折的外固定方式,其运用的是新型材料进行制作,具有轻便﹑坚实稳定的特性,在临床应用时可按照患者肢体情况制作出合适的支具,从而达到稳定坚固的作用。

3 手术治疗

3.1 闭合治疗

3.1.1 经皮穿刺

经皮穿刺的主要是降低患者接受闭合复位固定术治疗后骨折端的再移位风险,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轻﹑操作简便﹑易取出且对四周肌腱造成的影响较小[3]。该种手术方式可单独使用,还可与外固定疗法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升疗效。将闭合复位穿刺固定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干骺端不稳或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中可得到理想的疗效。

3.1.2 外支架固定

外支架固定主要适用于不稳定型外骨折和双侧骨折等类型。用于纠正桡骨的短缩畸形疗效显著。

3.1.3 腕关节镜

借助关节镜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疗效较好,对软组织造成的损伤较小,可有效保留骨折端血供[4]。将关节镜技术与内﹑外固定疗法联合应用于该种骨折类型的治疗中可使疗效进一步提升。

3.2 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于复杂的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进行治疗,其能直视骨折端的复位情况[5]。但该种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目前术中采用的是掌侧切口﹑背侧切口及桡骨茎突切口,使用的材料为AO和T型钢板[6-7]。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目的是减少损伤,并实施正确复位,结合合适的功能康复训练和内服中药治疗。诸多临床研究证实将中西医疗法联合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

4.1 整复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提出的正骨八法,分别为“按﹑摩﹑推﹑拿﹑摸﹑接﹑提﹑端”[8-9]。以此为基础,结合西医理念,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新型疗法,从而提出更具体和完善的正骨八法,分别是“旋转回旋﹑屈伸收展﹑夹挤分骨﹑手膜心会﹑成角折顶﹑拔伸牵引﹑摇摆触碰及端挤提接”[10-11]。在开展这种治疗方式前需对患者局部软组织的损伤情况进行充分评估,肌肉组织对骨折断端的牵拉效应,经对肢体实施对抗牵引,加上手法以使重叠及成角移位纠正,后联合理筋手法使韧带和肌腱疏通,进而使软组织得以复位[12]。但对于复杂不稳定型骨折,常伴有骨长度缩短和部分骨质丢失,易造成短缩畸形[13]。为防止桡骨短缩畸形的发生,需予以持续的牵引力,以使复位和固定完美结合,三维立体弹性固定骨折断端。此外,对于复位难度较大的骨折,可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的手法,从而提升复位效果。但对于关节内骨折,则需采取手术疗法,以使关节面平整恢复,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传统的整复手法结合撬拨复位及三维弹性固定,其整复效果显著。李珂[14]等采用整复手法与微创撬拨复位定架固定用于治疗关节面塌陷的桡骨远端骨折,结果发现该种治疗方案可使关节面得到解剖复位,避免骨折断端短缩,且对患者造成的疼痛轻,所需费用低。

4.2 固定

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整复手法治疗后,在透视中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该种治疗方案可减少手术治疗的几率,同时能使整复手法疗效的优势充分发挥,弥补以往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存在的缺点。无论是何种外固定方式,其作用均是使骨折断端靠近,限制其活动。相关研究提出[15],在骨折未愈合前,其断端的固定是相对的,而断端的活动包括扭转﹑分离及成角,应对其进行限制,而对于促进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对向挤压等,可实施维持并适当加强。中西医联合治疗骨折的外固定疗法,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及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以往的中西医联合外固定疗法主要采用的是夹板和石膏,但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如适用范围小﹑对开放性损伤无法进行有效的固定。临床应用上述固定方式以外,还利用骨生物力学的方式与现代科技材料的研发,开展外固定和复位内固定支架等。通过采用新型支架固定,待软组织生长及骨折愈合良好后,可将外固定支架除去,而改为石膏或夹板固定,该种疗法可使病程缩短﹑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达到复位与固定的效果,从而能加快患肢功能的恢复。

4.3 内外用药

对于已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可予以其中药内服或外敷以加快骨折的愈合﹑减轻术后的疼痛﹑消除水肿及使腕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等。相关研究发现[16],术后予以患者中药调理可促进其骨折愈合复位,使患者的腕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使其疼痛感明显减轻。予以伤科接骨片﹑活血止痛胶囊等及右归胶囊联合治疗可加快患者骨折断端的愈合及各项指标的改善,术后实施抗生素治疗可避免发生感染,并使用甘露醇用作消肿处理,联合中药配方熏洗或外敷以发挥消肿止痛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得到理想的疗效[17]。

4.4 功能锻炼

患肢康复锻炼及全身活动训练能有效推行气血运行及协助祛瘀生新的作用,西医则理解为使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得到改善,促进水胀及血液凝块的吸收,滋养关节﹑筋骨及脉络,防止肌肉﹑软组织萎缩﹑关节僵硬及骨折疏松的发生,可促进骨折后的恢复。

5 小结

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式包括诸多种,大多可取得理想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提高,人们对腕关节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的认识提升,内﹑外固定器械及关节镜等疗法的发展,可进一步提升该种骨折类型的疗效。每一种疗法均有不同的特色,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疗法,并制定人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轻创伤﹑降低费用,提升疗效。

猜你喜欢

夹板腕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