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策略研究
2022-11-21程浩然
程浩然
(玉溪师范学院 商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胜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2021 年6 月10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的颁布开启了我国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探索.云南省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决定在玉溪市率先进行探索,如何建设玉溪共同富裕示范区已成为促进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 文献综述
自从浙江省率先开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后,学术界掀起了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研究的热潮.截至2022 年3 月20 日,利用维普期刊以关键词“共同富裕示范区”检索,研究成果共有601 篇论文,其中2021 年后发表的论文共有594 篇,占比98.84%.从学科来看,涉及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等13个学科,其中,经济管理474 篇,占比78.87%;从期刊类型来看,CSSCI 期刊12 篇,占比2%,北大核心期刊23 篇,占比3.83%;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是介绍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路径、策略、体制机制、评价指标等.
在路径方面,胡承槐、陈思宇分析了构建共同富裕社会状态的一般前提和特殊前提,并从发展、健全和完善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提出了通向共同富裕社会状态的路径[1].
在策略方面,刘亭认为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是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2];杜平、吴瑶、陈静静认为应加大山区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数字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3];郭斯兰建议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共享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着力点和突破口[4].
在体制机制方面,胡豹认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率先提出了城乡要素配置、绿色赋能、山海协作等八项体制机制[5].
在评价指标方面,陈丽君、郁建兴、徐铱娜从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三个评价维度构建了包含3 项一级指标、14 项二级指标、81 项三级指标的共同富裕指数模型[6].
总之,学界关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研究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阶段,尤其是2021 年后,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论文数量激增,研究范围、视角也呈现出多元化.
不过,通过文献梳理还发现,目前尚没有检索到关于云南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研究成果.但是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经验、做法、策略可以为云南省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基于此,本文参考上述研究成果,从分配水平和分配结构两个维度测度玉溪市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进而提出玉溪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策略.
2 玉溪共同富裕水平的测度
当前,国内对共同富裕评价进行研究的学者不多,有从收入分配角度将共同富裕分解为富裕度和共同度,以此评测共同富裕的富裕度[7];有从我国发展总体水平、差距存在与消除、国际水平比较评测的[8];还有从物质生活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进行评价的[9].总体来看,关于共同富裕的评价与测度研究各有侧重,多是基于不同的研究需要而构建,还没有一套通用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对共同富裕水平的评价还不完善,需要克服评价维度选取、评价主体的主观性和视角选取、指标测算结果公平性等局限,本文也基于研究需要,注重共同富裕的内涵,以经济要素来界定共同富裕的评价维度,只做发展水平测度,不从具体指标上进行评价.“一般而言,对于共同致富可以从‘分配水平’和‘分配结构’两方面进行测度”[10].分配水平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它反映了富裕的物质基础;分配结构以居民收入差异系数来衡量,它反映了各主体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衡量的是社会财富在各主体间的分配,体现的是“共同”.
2.1 分配水平
“发展性是共同富裕的三大特征之一,共同富裕具有社会总体财富增加和人民收入增长的发展性”[6].现阶段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仍然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在实现社会经济总量和人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和城乡发展差别,在发展中体现社会公平,夯实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逐步提升共同富裕的质量.通过衡量“十三五”以来玉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其也客观地反映了玉溪市共同富裕的发展水平.
根据表1 可知,2016~2021 年,玉溪市、云南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了1.43 倍,可支配收入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逐步扩大.这表明玉溪市城镇常住居民在富裕程度绝对领先的情况下,城镇常住居民收入仍然保持着较高增长水平,一直是云南省的排头兵.
表1 玉溪市、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
根据表2 可知,2016~2021 年,玉溪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 968 元增加到18 670 元,增长了1.56 倍,略低于云南省的1.57 倍.但从绝对数值来看,2016~2021 年玉溪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省,而且两者之间差额的绝对值呈持续扩大的趋势.这说明2016 年以来,玉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增长速度基本和云南省平均水平持平.
表2 玉溪市、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
上述分析表明,“十三五”以来玉溪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在云南省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经济基础,是时代赋予玉溪市的使命和必然选择,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价值诉求和社会愿景.
2.2 分配结构
在分配结构的衡量上,本文选取的指标是居民收入差距程度.收入差距的考察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但基于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依然明显,以及共同富裕首要体现的是经济收入,因此本文使用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异系数指标来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而衡量玉溪市“共同富裕”的程度.
G代表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异系数,Iu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Ir表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值越小,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G值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利用表3 的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表4.
表3 2016~2021 年玉溪市、云南省、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统计表
表4 2016~2021 年玉溪市、云南省、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异系数
从表4 和图1 可以看出以下特征:第一,玉溪市、云南省、全国城乡居民差距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异系数逐年在缩小,社会财富在城乡居民之间分配更加公平,共同富裕水平逐年提升,整体上具备了推动共同富裕建设的经济基础;第二,玉溪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异系数相对较小,远小于云南省的差距,略小于全国的差距,说明玉溪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越来越平均,社会财富共同紧密度相对较高.上述特征表明,虽然玉溪市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着差距现象,但就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玉溪市在共同富裕程度方面已经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走在了云南省前列.“十三五”以来,玉溪市经济不断增长,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为建设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玉溪市作为云南省共同富裕的示范区,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图1 城乡收入相对差异系数
根据表5 和图2 可知,2016~2021 年,玉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数由2.69 倍降低到2.46 倍,倍数降低说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但从收入差额绝对数来看,2016~2021 年玉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额的绝对数由20 209 元扩大到27 331 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依然存在,绝对数有持续扩大的趋势.因此,在玉溪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如何在保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图2 2016~2021 年玉溪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及差距趋势图
表5 2016~2021 年玉溪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统计
3 玉溪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策略
3.1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居民增收能力
从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来看,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在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玉溪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必须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这其中的关键又是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及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对此,根据“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交换机制,盘活农村宅基地、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壮大村办集体经济,建立农村居民资源性收益和经营性收益两种路径,是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重要保障.对玉溪而言,一是在适合发展农业的县区持续做大“一县一业”,发展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是:新平县做大冰糖橙产业,华宁县做大柑桔产业,元江县做大芒果产业,澄江市做大蓝莓产业,通海县做大蔬菜产业,易门县做大野生菌产业.二是培育市场新主体,增强市场活力和产业能力.通过引进头部农业市场经营主体,推广绿色种植、有机种植、无土栽培等种植方式,发展标准化的设施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三是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既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依托通海县、江川区、红塔区打响“云菜”品牌,依托华宁柑桔、新平褚橙、元江芒果、澄江蓝莓打造“云果”品牌,依托红塔区、江川区、通海县打造“云花”品牌,依托易门县打造“云菌”品牌,推动“玉系”高原特色农业走品牌化路线,提升品牌效应.
3.2 加快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城乡均等化发展水平
根据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经验,“民生福祉的不断增进是达至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指标”[5].共同富裕在公共服务上的体现就是城乡均等化发展,它代表着在区域范围内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无差异化,是社会高度发展的结果.玉溪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可以借鉴浙江经验,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着力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文明等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实现城乡均等化发展,其具体对策为:
其一,教育方面,推动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探索建立覆盖全市的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成立市级义务教育集团,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其二,医疗卫生方面,深入实施“健康玉溪”行动,以玉溪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成立玉溪医疗集团,深化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展互联网医院,提升医疗智能化、智慧化水平,建立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以市场为补充、社区居家养老为主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其三,就业方面,坚持经济发展促就业导向,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
其四,公共文化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玉汝于成,溪达四海”、“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充分挖掘聂耳文化,大力推进聂耳文化载体建设,打造聂耳音乐之都;振兴非遗文化,重点保护发展青花瓷、花腰傣、玉溪花灯等非遗文化.
3.3 做好产业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非常普遍的现象,通过技术渗透和产业链纵横向延伸,推动新业态出现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玉溪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需要产业协同发展,构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对接玉溪市十大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推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双向转移和流动,优化各县(市、区)现有产业园区,建立市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飞地型产业园区”,更好的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共同富裕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
对此,一是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数字经济服务产业发展的效能.玉溪市的数字产业占云南省的三分之二,是“云南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化”应成为建设玉溪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动力引擎.具体而言则是依托华为玉溪云计算中心、云南联通玉溪数据中心、玉溪融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打造“滇中经济圈同城备份数据中心”,实施“区块链+”战略,促进区块链技术与政务服务融合,打通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对接,打造数字政府.同时,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烟草、钢铁、农业、生物医药、医疗康养等产业融合,让数字经济为产业服务,实现产业数字化.
二是重视现代物流业的融合能力,推动现代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按照玉溪市现代物流业“一核两带四中心多园区”的产业布局,以红塔区中国西南·玉溪国际物流港和云南绿色钢城为核心,打造玉溪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建设昆曼物流经济带和滇中环线物流经济带,拓展玉溪物流产业南下北上的发展空间,打通玉溪市通往滇西北连接成渝城市群的物流通道;依托各县区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通海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峨山化念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元江热带水果物流集散中心、澄江东南亚食品物流集散中心等.
三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玉溪.主动融入云南省旅游“8”字环线建设,优化玉溪市旅游产业“一核两翼”的空间布局,继续强化中心城区“聂耳音乐之都”品牌,将音乐文化与城市更新改造相结合,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做精玉元民族文化风情体验旅游线和“三湖”滨湖康养旅游线;做实“四区”,即聂耳音乐文旅产业集聚区、高原湖泊文旅产业集聚区、少数民族文旅产业集聚区、乡村旅游文旅产业集聚区.
3.4 推动产城融合,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共同富裕最根本的就是要实实在在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2].城市的发展需要产业尤其是工业来支撑,乡村的发展需要城市的带动,产业是将城乡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对此,玉溪应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新思路新成果,推动产业与城市、乡镇融合发展,引导人们就近就地就业,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自1990 年以后,玉溪市形成了以烟草、钢铁及压延制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这是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玉溪市“十四五”期间开启了十大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实施“以产兴城,以产聚人”战略,推动产业在空间上向城市、县城、乡镇聚集,推动产业与城镇功能融合、空间整合,实现以产兴城、以产聚人对玉溪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而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玉溪应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发力.
一是推动烟草全产业链升级,加快烟草及配套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推动烟草产业和数字经济、智能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烟草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将乡村培育成烟草产业的“第一车间”,夯实原料供应基地,在城市推动烟草产业转型升级,巩固玉溪市烟草产业的龙头地位.
二是以云南绿色钢城建设为契机,借助中老铁路的开通,“以产兴城,以产聚人,以路带人”,依托钢铁产业在峨山县化念镇建设1 个5 万人聚集的新城,推动市内钢铁企业及上下游制造业逐步向峨山县化念镇转移,实现产业空间上、功能上的集聚发展.
三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各县(市、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在整合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推动新建产业主体向园区聚集.具体措施是:引导数字产业向高新区、红塔区聚集,培育数字产业中心,打造“云南数字经济第一城”;引导风电类高端储能材料产业向华宁县、元江县聚集,打造新能源产业新高地;借助玉溪市锂矿资源和镍矿资源富集的优势,优先发展锂电池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消费电池、充电桩等高端储能产业集群;围绕玉溪市旅游产业的“黄金三角”和玉元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带,引导高端休闲度假文旅及康养产业向红塔区、澄江市、新平县聚集;大力发展健康宜居产业,推动生物医药、民族中医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引导生物医药及民族医药产业向高新区、红塔区聚集,将玉溪市中心城区打造成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和中国西南地区的中药材集散中心.
4 结语
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基础雄厚,具备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其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对云南省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然而,由于每个地区发展程度及其资源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共同富裕建设的策略上、路径上、方法上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农业现代化、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以及高质量的服务业都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其中,区域产业融合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辅之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的完善等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