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近二千年巨灾图谱(下)

2022-11-21高建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总人口流行病民国

高建国

(中国地震局 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

4.14 1942年云南瘟疫、地震

图1 1942 年云南巨灾分布图

评价:滇东、滇中、滇西、滇西南.持续6 年巨灾的第四年.疫情发生之密集,为是年为要.滇北偏重,4县死亡人数均超过万人.主要病种为霍乱、鼠疫、天花、麻疹.病情严重的原因一是“侵华日军使用细菌武器,疫病沿滇缅公路东下传播”;二是“因缅甸境战乱,大批华侨涌入滇境,致使流行于缅甸的霍乱沿滇缅公路传入云南”.死亡人数以10 万人计.

灾种:瘟疫、地震.

资料条数:62 条.

云南:民国民国三十一年(1942 年)5 月全省有64 个县(市)霍乱流行,本次流行,波及最广,发病最多、死亡最众.其中,以保山、剑川、鹤庆最为严重[1].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49 413 人,死亡21 740 人[2].

(1)昆明市 昆明市: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1 048 人,死亡319 人[3].

昆明县: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450 人,死亡206 人[3].

昆明县(今官渡区):民国三十一年6~7 月,霍乱流行,昆明县城乡患者达1 489 人,死亡525 人[4].

昆明县(今盘龙区):民国三十一年5 月,霍乱发病1 408 例,死亡319 人,病死率为30.44%[5].

昆明县(今晋宁县):民国三十一年夏,霍乱流行.仅河西乡,死亡达279 人[6].6 月,霍乱流行,城乡死亡数百人,仅上蒜乡的石寨、河泊、金砂等村,死亡400 余人[7].

呈贡县:民国三十一年,流行霍乱,发病394 人,死亡232 人,可乐村最严重,一天内死23 人[8].是年,霍乱流行,死亡232 人.归化郑蔡家6 口人,早上患病,太阳落山即死5 人.云南省卫生处派防疫第25 队11 人前来防治,接种霍乱疫苗[9].民国三十一年夏,霍乱流行.发病394 人,死亡232 人,可乐村最严重,曾于一天内死亡24 人[6].

晋宁县:民国三十一年6 月,晋宁霍乱流行,城乡死亡数百人.仅上蒜乡的石寨、河泊、金砂死亡400余人.当年,昆阳县境内发生霍乱病,仅河西乡(今古城镇),死亡达279 人[10].

嵩明县:民国三十一年夏秋之间,嵩明、邵甸两坝区霍乱大流行,病死者甚众[11].

宜良县:民国三十一年5 月县境霍乱流行,南羊镇传染最为严重,12 村死亡153 人[12].

东川县(今东川区):民国三十一年,流行较大规模的鼠疫,死者无数[13].

寻甸县(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倘甸、果马霍乱流行,发病623 人,死亡469 人[14].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623 人,死亡469 人[3].

富民县: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548 人,死亡158 人[3].

禄劝县(今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282 人,死亡128 人[3].

(2)曲靖市 辖区10 县:民国三十一年,据区属10 县报告,共发生霍乱3 078 例,死亡1 717 人[15].

曲靖县(今麒麟区):民国三十一年,曲靖县霍乱大流行,波及沾益部分地区,仅城内发病902 人,死亡416 人[16].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902 人,死亡416 人[3].

会泽县:民国三十一年,会泽再次发生传染病(疑似鼠疫、霍乱)流行,死亡4 万余人[17].

师宗县:民国三十一年6 月,师宗发生霍乱,发病287 人,死亡134 人[18].

陆良县:民国三十一年,日本侵略者进入滇西,居民内迁,将霍乱病自腊戌等地带入内地,扩散达64县.陆良县马帮有宜良小渡口将霍乱病带回,以致大坝口、白岩两村大流行,新哨至天生关沿公路村寨成为疫区.患者上吐下泻,腿肚抽筋,重者朝发暮死,或隔日而死.大坝口、白岩两村一日死亡10 余人,群众恐惧,门头上挂仙人掌,悬刺条,门上拍石灰手印,围石灰线于门口,沿村四周撒米,叫“米城”,用以“防病”.疫情扩散不止,两村共死亡182 人[19].是年,陆良县大莫古、太平哨一带发生天花流行,死千余人[20].

(3)玉溪市 元江县(今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7 月元江发生霍乱,死亡190 人[21].民国三十一年,本县卫生院上报的全县因霍乱病死人数为190 人.当时正值盛夏,甘庄、元江两个坝子霍乱、疟疾混合流行,病、死严重[22].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死亡190 人[3].

(4)保山市 昌宁县:民国三十一年,泺勺、五甲、邑等、大田等10 余个村寨霍乱流行,先后有1 200余人和700 多头牛死亡[23].民国三十一年,泺勺、五甲、邑等、大田一带10 余个村寨霍乱病暴发流行,全县2 300 余人及700 余头牛在短期内死亡.当年,县长曾国才在呈省府的报告中写道:“枯柯、泺勺、湾甸三坝为著名的瘴区,为人民常以往来之地,以致感染瘴毒死亡者不治凡几.”[24]

(5)昭通市 鲁甸县:民国三十一年,江底流行伤寒病,病死200 多人[25].

(6)丽江市 永胜县:民国三十一年初,天花大流行,没有种过牛痘的儿童多被感染,死亡甚多.五六月间,霍乱大流行,死亡500 多人[26].五月,日军占领为龙陵、腾冲,施放霍乱细菌,有的人家全部伤亡,不少人家死亡半数,大部分人家都受病灾[27].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1 465 人,死亡130 人[3].

宁蒗县(今宁蒗彝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翠依等地发生伤寒大流行,死亡者甚众[28].

(7)普洱市 思茅县(今思茅区):民国三十一年农历1 月31 日至2 月1 日,发生6¾级地震,震中在倚象,人畜伤亡数百.全县公私房屋无一完好,损坏将近近万楹,城垣倒塌30 余丈.东门、北门楼全毁,机关、学校、庙宇、仓库均破坏残损,县立中学无力修复而停办[29].

景谷县(今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9 月,县城霍乱流行,死亡119 人[30].

墨江县(今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春,麻疹流行,受感染幼儿多并发肺炎.因缺医少药,无法医治,仅城区患儿死亡即达百余人[31].

库杏河畔(今西盟佤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勐梭河、库杏河、南康河等河谷地带,疟疾流行.库杏河畔(今募西公路48 公里处)有一较大的佤族村寨,因患疟疾多数人死亡,部分迁移[32].

(8)临沧市 耿马县(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滇缅铁路在县内施工,外地民工进入耿马者3 万余人,感染疟疾,造成大流行,民工死者很多,当地居民受波及甚广,一些村寨人口死亡、搬迁,留下的废墟比比皆是[33].

沧源县(今沧源佤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4 月,缅甸发生霍乱,蔓延至沧源县境内,患病和死亡者不计其数,无法进行生产劳动.昔勒、安拐、岩帅新寨、东勐、岩丙一带发生鼠疫.最严重的为岩丙寨,80 余户人家,死亡过半[34].

临沧县(今临翔区):民国三十一年4 月开始,霍乱从缅甸传入沧源、云县、顺宁、镇康等地,患病及死亡者不计其数,至年底得到控制[35].

沧源、云县、顺宁(今凤庆县)、镇康县:民国三十一年4 月开始,霍乱从缅甸传入沧源、云县、顺宁、镇康等地,患病及死亡者不计其数,至年底得到控制[35].

顺宁(今凤庆县)、云县:民国三十一年5~8 月,顺宁、云县霍乱大流行,老幼死亡很多[35].

云县:民国三十一年6 月,霍乱流行,城乡病死百余人[36].

(9)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县(今楚雄市):民国三十一年,侵华日军使用细菌武器,疫病沿滇缅公路东下传播.楚雄城乡霍乱流行,死亡甚众.有全家相继死亡无人收殓者,惨不忍睹[37].同年云南省卫生处年度工作报告记载,楚雄境内共发现霍乱病2 230 例,死亡716 人,病死率达32.1‰.实际发病人数尚不止次此数[38].

楚雄县鹿城镇:民国三十一年,侵华日寇使用细菌武器,滇缅公路沿线及楚雄霍乱流行,死者甚多.仅学桥街死去300 余人,人称“鬼街”[39].

广通县(今禄丰县):民国三十一年7 月,广通县罗川、盐兴县城、禄丰董户村发生霍乱,患者162 人,死亡107 人.禄丰县府官员于疫情严重时,以“时疫可畏,告假暂避,数月乃归”[40].民国三十一年,境内大部分地区霍乱流行,罗川甚重,死亡上千人[41].民国三十一年夏,霍乱流行.罗川甚重,死亡上千人[7].

禄丰、楚雄、牟定、姚安、大姚、盐兴(今牟定县)、广通县(今禄丰县):民国三十一年,禄丰、楚雄、牟定、姚安、大姚、盐兴、广通等县流行霍乱,染病1 540 人,死亡517 人,死亡率33%以上[42].

元谋县: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流行,患者864 人,死亡265 人[43].

武定县:民国三十一年6 月,全省霍乱大流行,迅速蔓延武定.19 日,武定初级中学停课经济告示中称:“急性霍乱传染刚烈,数日之间,竟传染到城……死亡接踵,日必数起,触目惊心,……日来竟延至校内”.据当时香水庄村杨文炽(曾任盐兴县教育长)日记:“村后的大以波、龙潭村、赵家庄一带,流行霍乱症,患者仅数小时即死亡,死亡者每村已在10 人左右……有全家死亡者,情况极惨,又者北、冷村等地也如此,实在可怕”.干河新村李开先在日记中说:“当时全村10 户62 人,两个月内有6 户46 人患霍乱,先后死亡14 人,其中3 户成了绝户”.7 月,省卫生处疫情防疫分队8 人到武定参加治疗,注射霍乱疫苗5 800人,隔离治疗17 人,死亡人数已无法统计,县卫生院长亦身染霍乱死亡..而县府当时上报:“患者87 人,死亡39 人”[44].民国三十一年,全省霍乱流行,6 月传入武定,并迅速蔓延,当时武定县卫生院院长沈德章也染病身亡,民国二十七年户籍登记时,减为16 481 户92 673 人.至民国三十二年底全县减为13 514 户71 721 人[45].

南华县:民国三十一年5 月,日军自缅甸入侵云南,大批难民内迁,带人霍乱病菌,镇南县交通沿线皆被传染,5 月24 日,在沙桥一带发生第一例病人,后即蔓延.仅此一地,先后死于霍乱者就达200 余人[46].

牟定县: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211 人,死亡172 人[3].

姚安县: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407 人,死亡112 人[3].

大姚县:民国三十一年夏,霍乱流行.龙吟乡尤重,死亡1 000 余人[47].

(10)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开远县(今开远市):民国三十一年7 月,县内9 乡镇流行霍乱.至民国34 年9 月,共死亡1 183 人[48].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199 人,死亡112 人[3].

石屏县:民国三十一年10 月21 日,宝秀发生恶性疟疾,死亡千人(省档案馆106-5-1703#79-80)[49].

泸西县: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788 人,死亡481 人[3].

(1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广南县:民国三十一年7~8 月,八播(今八宝)乡霍乱流行,患者死亡223人[50].

富宁县:民国三十一年7 月初,流行霍乱症,患者多不愈,至7 月底,传染厉害,病死更多,人心有早不保夕之忧.马镇县长是年7 月27 日死于此疫[51].

(12)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县(今大理市):民国三十一年末统计大理县流行霍乱死亡人数14 000 多人,全家死绝有3 000 余户[52].

大理县周城镇:民国三十一年,霍乱病在周城蔓延,死亡250 余人[53].是年,因缅甸境战乱,大批华侨涌入滇境,致使流行于缅甸的霍乱沿滇缅公路传入云南,祸及周城,疾病首起于本村一个在外做生意的商人,继而在全村蔓延,不几天,全村死亡250 人.白天人们不敢出门,死者无人埋葬.有的出门洗衣而瞬时死扑沟渠,有的本来好端端的转眼即倒地不起[54].

下关(今大理市下关):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385 人,死亡293 人[3].

鹤庆县:民国三十一年,霍乱大流行,县政府给省的报告称,“最甚之时,几乎路无行人,邻里不相往来,亲戚不通吊问,死亡者数以千计.民国二十六年前后,坝子大流行,死者无法统计[55].民国三十一年夏,境内霍乱大流行,死亡数千人[56].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12 658 人,死亡7 796 人[3].

弥渡县:民国三十一年,日本人投霍乱细菌.1985 年12 月进行回顾调查,经访问,听取年逾60 岁以上的老人回忆,当时流行时间较集中,病例于1942 年4 月起,4~6 月,红岩区大营乡95 户发病,患者137 人,死亡105 人.寅街区武邑村死亡200 余人;太花区高旗营死亡64 人,大海埂死亡12 人[57].

宾川县:民国三十一年,日军侵占缅甸后,大批难民涌入云南,霍乱病随之传入,蔓延宾川.一个月内死亡2 000 余人[58].

邓川县(今洱源县):民国三十一年,日本侵略军在腾冲施放细菌弹,致使霍乱流行,死亡人数甚多,出现绝户.邓川县有患者4 774 人,死亡2 243 人;洱源县患者4 228 人,全部死亡[59].民国三十一年,江底流行伤寒病,病死200 多人[60].民国三十一年,邓川县长赵际云向省政府报告说:邓川玉泉乡、崇政镇、元保乡、德源镇、寅塘镇共霍乱发病4 774 人,死亡2 443 人,死亡率51.17%.其中新州122 户427 人中,患病死亡149 人,银桥62 户191 人,死亡84 人,死绝3 户.洱源县共发病4 228 人,全部死亡,死亡率100%.民国三十二年4 月7 日,邓川卫生院主治医师李少东调查报告分析,此次霍乱“系由仰光撤退之华侨到新州南门居住,一小孩死于霍乱而起[61].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患者4 774 人,死亡2 243 人[3].是年,霍乱患者4 228人,死亡4 228 人[2].

剑川县:民国三十一年,日寇侵犯滇西,投放霍乱、鼠疫细菌,剑川等县同时受害,霍乱、鼠疫蔓延,无数人死亡[62].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死亡3 105 人[3].

云龙县:民国三十一年夏,境外霍乱流行,远征军第5 军200 师,撤离缅境,官兵感染霍乱,沿途传染,扩散蔓延,造成全县大流行.发病急骤,死亡迅速,一旦感染,十有九死,灭门之户各地均有发生,更有甚者,国民党军士兵,人还未死就抬出去活埋,惨不忍睹.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死于霍乱病者达3 千多人[63].

祥云县:民国三十一年,霍乱流行,城乡死亡甚多[64].

永平县:民国三十一年5 月7 日,老街发现患霍乱症者2 人,系过境人员.继之不久,车站、老街、北斗、迤北一带患病千余人,死亡数百,尸体枕籍公路两旁,无人收埋.县政府令其龙马乡柏油路民工编为掩埋队,由县境北至保山瓦窑,分段搜索,就地掩埋[65].

(1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兰坪县(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流行霍乱,全县死亡1.5 万人[66].

(14)迪庆藏族自治州 德钦县:民国三十一年,德铰县城一带发生瘟疫流行,有不少兵士及群众染病身亡.国民党德钦县独立自卫支队司令海正涛组织群众采药自救,并聘请四川籍中医陈仕培为该军少校军医[67].

4.15 1943年云南干旱、洪涝、饥荒、瘟疫

评价:滇西北、滇东南、滇东北.持续6 年巨灾之第五年,较之上年灾点减少五分之四.但“灾情之严重与普遍,突破本省任何一次灾情之记录.”死亡人数以万人计.

灾种:干旱、洪涝、饥荒、瘟疫.

资料条数:15 条.

图2 1943 年云南巨灾分布图

云南:民国三十二年(1943 年)及三十三年,本省虽亦有少数霍乱患者发现,然尚未有流行[68].是年,滇省三迤各属(共88 个县)发生灾荒,灾情之严重与普遍,突破本省任何一次灾情之记录.田畴荒芜,颗粒无收,生机断绝.灾民以草根泥土度日,时有误食毒草而毙命者,卖妻鬻子,饿殍载道,甚有同类相食事件发生,惨绝人寰,如此灾象,闻所未闻[69].

(1)曲靖市 罗平县:三十二年9 月上旬,因陆军过境,在县内短暂驻扎,染发霍乱病80 余例,死亡50多人.疫情很快蔓延扩散,9~10 月发病269 例,死亡124 人,占发病总数的46.1%[70].

(2)昭通市 永善县:三十二年,冬春霜雪为害,春夏雨量稀微,田地干燥,无法耕作播种,水田久旱干枯,田地龟裂,人心惶惶.6 月,气候突变,气温下降入冬,甚至飞霜三日,奇寒凛冽,手足冻寒无温,一切庄稼禾苗受症不堪,入秋后则又遭受冰雹雷雨.全县各乡镇暴雨不止,致使平地水深数寸,低地成泽国;山洪暴发,急泻不止,房屋冲毁无数,庄稼大都被淹没,或被冲废沙压,幸存苗根均腐烂,遍生蚜虫.全县受灾面积达308 532 亩,平均收成不过二成,特别是莲峰镇、马旺沟等则颗粒无收.由于连年受灾,全县粮源枯竭,粮价暴涨,人民多赖草根树皮为生,因食野菜而中毒死亡者屡见不鲜,惨无忍言,山野植物因竭而空,无可取之,人民多逃迁流亡,越金沙江去四川省凉山开垦办垒达数千人[71].

镇雄县:民国三十二年,县城猩红热流行,死亡小孩200 多人.大庙、阳坪等疟疾流行严重[72].

(3)丽江市 丽江县(今古城区):民国三十二年,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死亡人数占发病人数的37.5%[73].

永胜县:三十二年,发生回归热大流行,死亡甚众[26].

(4)普洱市 思茅县(今思茅区):民国三十二年4 月,天大旱,全县饥荒,民众吃草根树皮,饿死百人,发放赈济款国币2 万元[74].7 月,因“思茅灾害相侵,频年不息,地方凋蔽,民力维艰”,云南省民政厅赈济国币70 万元购备药品运发思茅[75].

镇沅、思茅、景谷、墨江、普洱、六顺(今思茅区六顺乡):民国三十二年,镇沅、思茅、景谷、墨江、普洱、六顺等县大旱,灾民食草根、泥土度日,时有误食毒草而死的,卖妻鬻子,饿殍载道,甚至有食人事件发生,惨绝人寰[75].

(5)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地区:民国三十二年秋,春耕无雨,秋成严寒,楚雄地区各县普遍发生严重灾荒,灾民以草根、泥土度日,时有误食毒草而毙命者,卖妻鬻子,饿殍载道,甚有相食事件发生[42].

楚雄县鹿城镇:民国三十二年,霍乱流行,仅鹿城学桥街短期内就死去300 余人.人称“鬼城”[76].

广通县(今禄丰县):民国三十二年,广通县鼠疫流行,死者相继者[41].

武定县:民国三十二年,麻疹流行,儿童死亡不少,年末登记有13 650 户73 449 人[45].

(6)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开远县:民国三十二年,奇旱,全县受灾面积24.5 万亩,“村民挖粘头(粘山药)、采树叶度日,其流离转徙死填沟壑者比比皆是”.省府拨法币6 万元救济,豁免赋谷1 113.3 石[77].

(7)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畴县:民国三十二年8 月,法有乡(今法斗乡)春、夏久旱不雨,延至中秋又遭淫雨,冬至瘟疫流行,病者十之六七死亡[78].

(8)大理白族自治州 云龙县:三十二年,发生饥荒,诺里乡松登等地饿死绝户的有41 家,逃荒的96户,卖儿卖女的100 余户,因吃枇杷叶腹涨而死的100 余人.“本年旱魃为虐,率土尽成龟背,能及时栽插之稻仅十分之二,适时栽插者亦仅十之二三”.“农民方在忧歉中,即淫雨连霏,冰雹交加,大野半成泽国,四郊形成荒凉,十室九空,呼号遍野”(《云南档案史料》第三期;《三十二年九月八日云龙县关里乡乡长呈》)[79].民国三十二年3-7 月,漕涧、布麻地区流行伤寒,只嘎周围四个村寨,总人口500 余人,死于伤寒病人者130 多人[63].

巍山县(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二年,疫病灾荒严重,饿死病死了不少,有的外出逃荒,境内人口减少.民国二十九年全县总户数29 268 户,总人口180 331 人;是年总户数21 501 户,总人口145 289 人[69].

4.16 1944年云南瘟疫、洪涝、干旱、饥荒

图3 1944 年云南巨灾分布图

评价:滇西、滇东北、滇中.持续6 年巨灾之第六年.瘟疫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新平县天花大流行,发病率为85%,死亡人数超过万人.10 多个县瘟疫流行.死亡人数为数万人.

灾种:瘟疫、洪涝、干旱、饥荒.

资料条数:14 条.

云南:民国三十二年及三十三年(1944 年),本省虽亦有少数霍乱患者发现,然尚未有流行[68].

(1)昆明市 禄劝县(今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 年)3 月,皎西坝区瘟疫流行,死亡500 余人,猪、牛瘟毙2 000 余头,灾情之惨从始未闻[80].

(2)曲靖市 曲靖县(今麒麟区):民国三十三年,连年干旱,三岔坝子离家、逃荒339 户,卖儿卖女184人,饿死134 人[81].

(3)玉溪市 华宁县:民国三十三年霍乱流行,死亡人数较多[82].

(4)保山市 腾冲县:民国三十三年5 月,腾冲县南甸鼠疫流行,死亡1 700 余人[83].

(5)昭通市 永善县:民国三十三年,霍乱流行,全县死亡1 000 余人,井田镇数日之内死亡40 余人[84].

(6)普洱市 景谷县(今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三年7 月,县城附近村寨又一次霍乱流行,死亡人数较多,学校停课[30].

(7)楚雄彝族自治州 武定县:民国三十三年,白路小井一带,回归热流行,死亡过半.6 月,香水庄一带瘟疫流行,延至附近村庄,死亡甚多[44].

牟定县:民国三十三年,流行性传染病,人口大量死亡[85].

(8)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县:民国三十三年7 月,架车地区尼洛河一带及猛龙的多科、落恐的座洛等地鼠疫流行,死亡甚众,仅合莫村22 户就死亡28 人,鲁仰普和浦次两寨死的死,逃的逃,寨子空荡无人[86].

金平县(今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民国三十三年,一外地人至沙衣坡等地“吹花”防病,引起全县天花大流行,发病率为85%,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 年)共死亡2 万人[87].

(9)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广南县:民国三十三年,因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曾奉令减免税赋20 万亩,但县田赋处长杨春富不遵办,致多数贫民饥饿无食,体无完衣,每0.5 公斤米价由民国三十年(1941 年)的国币6 角7 分涨至26 元.各乡农民纷纷外出觅食,采野菜、树皮充饥,病死饿死者不计其数.盗匪猖獗,拦路抢劫十分严重[50].

(10)大理白族自治州 云龙县:民国三十三年3 月,沿泌江两岸流行“转肠病”(俗称).死亡率高,有的上午犁地,下午患病三四小时即死,长新炼场、佳局、长春坡、豆寺、包罗、永香等村死者最多,个别户死绝[79].民国三十三年表村总人口280 多人,伤寒流行,死亡86 人;松坪死亡60 多人[63].

(11)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梁河县:民国三十三年,九保、邦读村等18 个村寨发生鼠疫,发病333人,死亡235 人[88].

5 新中国云南巨灾图谱

5.1 1958年云南瘟疫等

评价:滇中、滇东北、滇东.持续4 年巨灾之第一年.死亡人数以10 万人计.

灾种:瘟疫等.

图4 1958 年云南巨灾分布图

资料条数:24 条.

(1)昆明市 官渡区:1958 年6 月,麻疹大流行,死亡150 人[89].

路南县(今石林彝族自治县):1958 年半年时间发病12 230 人,死亡1 356 人,发病率占全县人口总数11.05%,死亡率占发病率总数的11.01%[90].

寻甸县(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58 年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 751 人[91].

(2)曲靖市 曲靖地区:1958 年,白喉发病32 例,死亡5 人;流脑发病22 人,死亡5 人;百日咳发病4 415 例,死亡75 人;麻疹发病9 785 例,死亡162 人;流感发病81 153 例,死亡328 人;痢疾发病15 624例,死亡353 人;伤寒发病280 例,死亡12 人;脊髓灰质炎发病1 例,死亡1 人;乙脑发病18 例,死亡1 人;疟疾发病5 525 例,死亡6 人;回归热发病17 例,死亡1 人[92].

陆良县:1958 年流行病发病18 402 人,死亡262 人.其中:麻疹发病1 761 人,死亡68 人;百日咳发病600 人,死亡7 人;痢疾发病4 183 人,死亡114 人;流感发病11 787 人,死亡73 人[93].是年,部分地区发生流行病,陆良县发病人数大1.7 万人[94].

罗平县:1958 年病患者8 900 余人,死亡894 人[95].

富源县:1958 年全县流行突出,患者8 260 人,外流人员537 人[96].1958 年人口遽减,死亡率由10.66‰增到18.95‰,人口出生率由34.37‰下降到20.01‰[97].1958 年传染病发病人数18 425 人,死亡151 人[98].

马龙县:1958 年人口自然增长-3 405 人,增长率-39.7‰[99].

(3)玉溪市 玉溪专区:1958 年7 月17 日玉溪专员公署向各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防治肿病流行的紧急通知》称:立夏以来流行病先后在我区峨山、新平、元江、杞麓、玉溪、晋宁等县大量蔓延,据不完全统计,发病人数已达4 840 人,其中巳死亡1 199 人,大部分是主要劳动力[100].

通海县:1957 年总人口为145 864 人,1958 年为127 908 人[101].减少17 956 人.

华宁县:1957 年总人口100 817 人,1958 年为90 269 人[102].减少10 548 人.

(4)昭通市 昭通专区:1958 年12 月7~13 日,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会议指出:至10 月底,全专区各种事故造成非正常死亡1 700 余人[103].

昭通、鲁甸县:1958 年昭通、鲁甸2 县还发现白喉病患者381 人,死亡107 人[103].

威信县:1958 年12 月,斑疹伤寒等病从四川省传入,全县死亡444 人.昭通派医疗队帮助防治[104].

(5)楚雄彝族自治州 禄丰县:1958 年,全县出现流行病例5 483 人[105].是年5 月底统计,全县患流行人数达4 000 余人,死亡236 人[106].是年,全县总人口224 348 人,出生5 406 人,出生率24.1‰;死亡6 847 人,死亡率30.5‰;自然增长-1 439 人,增长率-6.4‰[107].

南华县:1958 年9 月1 日,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流行病发病人数为5 511 人,死亡1 436 人,治愈3 210人.石头窝生产队79 户、400 人,发病302 人,占人口的76%;死亡102 人,占发病人数的33%[108,109].

武定县:1958 年全县流行病严重,人口比上年减少4.09%.1957 年总人口为136 559 人,1958 年为130 972 人[110].

(6)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石屏县:1958~1960 年,3 年中,流行总发病数达7 万人次,死亡15 452人.其中1958 年死亡5 392 人[111].

开远县(今开远市):1958~1960 年,患流行病3 106 人,死亡937 人;肠胃疾病突发,遍及多数社队,死亡812 人[112].

泸西县:1958 年,灾害死亡1 万多人,其中男性比女性多得多.1957 年全县总人口为161 634 人,1958年为143 719 人[113].是年死亡11 754 人[114].

(7)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县周城镇:1958 年,小儿麻痹症流行,儿童死亡190 多人[53].

弥渡县:1958 年,传染病患者7 670 人,死亡359 人[1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793 人,死亡105 人[116].

洱源县:1957 年总人口为15.63 万人,1958 年为14.95 万人[117].

祥云县:1958~1965 年,发生流行病53 140 人次,造成部分死亡[118].1958 年全县普遍发生细菌性痢疾,发病4 778 例,死亡301 人[119].是年,新兴苴、普淜、清涧美、三甲、小官村、罗家村、石峡七个水库同时动工,疾病流行,年内民工死亡464 人.年末至次年初,境内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患者943 人,死亡98 人[120].1957 年总人口为23.47 万人,1958 年为21.97 万人[121].减少1.5 万人.

5.2 1959年云南干旱、洪涝、等瘟疫

图5 1959 年云南巨灾分布图

评价:滇中、滇西北、滇东.持续4 年巨灾之第二年.昭通地区退出,丽江地区、临沧地区加入各种瘟疫交织发生.死亡人数为数万人.

灾种:干旱、洪涝、瘟疫.

资料条数:26 条.

(1)昆明市 东川县(今东川区):1959 年麻疹患病6 037 例,死亡238 人;痢疾患病9 017 例,死亡262 人;流脑患病740 例,死亡50 人[122].1959 年总人口比上年减少409 人[91].1959 年下半年,全县患流行病情报告9 685 例,马街、九龙、凤仪死亡较多[123].

(2)曲靖市 曲靖地区:1959 年,白喉发病32 例,死亡5 人;流脑发病22 人,死亡5 人;百日咳发病共24 558 例,死亡948 人;麻疹发病47 186 例,死亡2 365 人;流感发病16 092 例,死亡78 人;痢疾发病多达7 111 例,死亡79 人;伤寒发病967 例,死亡44 人;脊椎灰质炎发病22 例,死亡1 人;斑疹伤寒发病5 例,死亡1 人[92].

陆良县:1959 年3 月,麻疹、百日咳混合流行,发病8 926 人,死亡1 419 人[124].1959 年流行病发病10 378 人,死亡1 473 人.其中:麻疹发病6 959 人,死亡895 人;百日咳发病2 713 人,死亡524 人;流脑发病12 人,死亡3 人;伤寒副伤寒发病59 人,死亡3 人[93].

(3)玉溪市 易门县:1959 年,全县麻疹发病3 236 人,死亡153 人[125].

(4)丽江市 宁蒗县(今宁蒗彝族自治县):1958 年,因自然灾害,人口出现低出生、高死亡,出现负增长.1958 年全县总人口91 281 人,1959 年为88 865 人,出生1 958 人,出生率为21.74‰;死亡3 776 人,死亡率为41.92‰.自然增长-1 818 人,增长率-20.18‰[126].

(5)临沧市 临沧地区(今临沧市):1959 年,疾病突发,疟疾、百日咳蔓延,死亡137 人[35].

镇康县:1959 年全县总人口62 466 人,死亡人数为2 781 人,自然增长率为-13.9‰[127].是年,全县疟疾大流行,发病6 496 人,死亡113 人[128].

(6)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州:1958 年12 月,州内发生流行病,且越来越严重,至1959 年死亡数万人,各级政府采取措施,集中治疗[129].夏季,大面积干旱,农作物受旱110 万亩,占大春面积的40%,其中有30 万亩重灾[129].

楚雄县(今楚雄市):1959~1961 年,人口普遍逐年有所下降.1958 年总人口为233 006 人,1959 年为221 281 人[130].减少11 725 人.

大姚县:1959 年,大姚先旱后涝,大春减产,发生流行病29 808 人,其中死亡9 043 人(含姚安、永仁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下降为12‰[131].

永仁县:1959 年,疫病流行,境内死人逾数千.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对流行病人集中进行营养治疗,逐渐恢复健康[132].是年,麻疹流行,重点地区为仁和、大田区,发病3 866 例,死亡106 人,病死率2.74%[133].

武定县:1959 年,全县流行病严重,人口比上年减少0.94%.1958 年总人口为130 972 人,1959 年为129 741 人[110].

南华县:1958~1961 年4 年间,全县共发流行病23 563 人,死亡5 300 人.仅马街区(辖今的五顶山、马街、兔街)死于流行病及其并发症者达1 874 人[109].

(7)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县:1959 年,传染病患者18 272 人,死亡133 人[134].

石屏县:1959 年,流行病导致4 182 人死亡[111].

元阳县:1959 年12 月,万余人非正常死亡[135].

弥勒县:1959 年春夏间,疟疾流行,死亡率较大.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对患流行病者给予治疗,逐渐恢复了健康[136].是年麻疹流行,发病9 430 例,死亡406 人[137].

(8)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广南县:1959 年,发生了多种疾病,死人较多,农业人口比上年减少[138].

(9)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州:1959 年夏秋两季,全国流脑大流行.大理州亦大流行.发病4 980 例,死亡510 人,病死率10.24%[139].

弥渡县:1959 年,传染病患者15 700 人,死亡197 人[140].1958 年总人口数量为123 400 人,1959 年为151 400 人[141].

鹤庆县:1959 年至1960 年,全县对妇女妇科病进行调查防治工作,全县共有子宫脱垂患者1 322 人,月经不调9 000 人[142].

巍山县(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958 年,全县总户数32 883 户,总人口15 5854 人;1959 年总户数32 823 户,总人口154 235 人[143].

祥云县:1959 年,麻疹流行,患者8 890 人,死亡512 人[120].

(10)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福贡县:1959 年9 月,全县发生流行病395 例,死亡175 例[144].

(11)迪庆藏族自治州 德钦县:1959 年,出现了第一次疟疾大流行,全县流行面人口达24 564 人,发病977 例.升平镇发生麻疹流行,并波及全县各地.先后发病1 631 人次,死亡120 人[145].1959 年,德钦县发生痢疾病,治疗1 135 例,死亡9 例[146].县委多次召开紧急研究会议,省医疗队员协同县人民医院共同消灭流行病[147].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1959 年1~4 月,维西县塔城公社泽通、霞珠两个管理区共死亡106 人,占人口总数的6.9%[148].

5.3 1960年云南干旱、瘟疫等

图6 1960 年云南巨灾分布图

评价:滇东、滇东北、滇中、滇南、滇西.持续4 年巨灾之第三年,灾情发作到极大值,与1959 年云南省相比,增加了昭通地区.死亡人数以数万计.

灾种:干旱、病虫害、瘟疫.

资料条数:37 条.

(1)昆明市 寻甸县(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960 年,全县流行病9 685 人,死亡2 904 人,妇女妇科病患7 784 人[149].

五华区:1960 年,经济困难时期,人口死亡率最高达8.79‰.1959 年总人口为211 723 人,1960 年为209 402 人[150].1960 年4~12 月,全区先后患流行病的共4 013 人[151].

(2)曲靖市 曲靖地区:1960 年春夏荒期间,大春作物受灾332.8 万亩,洪水冲到民房173 间,死亡8 人[94].1960 年,流脑发病51 人,死亡20 人;百日咳发病6 046 例,死亡163 人;猩红热发病56 例,死亡2人;麻疹发病3 363 例,死亡50 人;流感发病2 970 例,死亡3 人;痢疾发病3 669 例,死亡32 人;伤寒发病711 例,死亡19 人[92].

会泽县:1960 年11 月,东川市卫生局组织医务人员74 人到各区与当地医务人员、民间中草医药人员组成400 余人的医疗队伍,开始对流行病进行广泛的群众性普查普治工作,对患者给予免费治疗,工作历时3 年[152].

(3)玉溪市 元江县(今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59 年总人口为93 515 人,1960 年为89 732人.县委在1960 年末的一份总结报告显示:在1958~1960 年3 年内出现了非正常性病亡现象.历时虽然短暂,却遍及全县广大农村,个别地方如路同管理区、孟朋管理区,此种非正常性病亡现象比较突出[153].

通海县:1959 年总人口为132 764 人,1960 年为126 822 人[101].

(4)保山市 昌宁县:1960 年,全县流行病患者共1.7 万余人,约占当年总人口的9.3%.县委、县人委及时抽调174 名中、西医护人员,配合省、州派来的90 名医务人员,开办了27 个治疗点,将重病号集中治疗,经多方调治,有8 200 余人摆脱病痛,逐步恢复健康[23].1959 年总人口为173 585 人,1960 年为167 134人[154].

(5)昭通市 昭通专区:3 年中有27 886 人死亡(其中1958 年死亡10 267 人,1959 年死亡5 899 人,1960 年死亡11 700 人)[103].

彝良县:1960 年10 月21 日,彝良县牛街公社发生严重非正常死人现象,7 个管理区30 个小队1 429户53 262 人中,自1959 年5 月至1960 年10 月死亡442 人[103].是年,全县总人口213 096 人,出生5 216人,出生率24.41‰;死亡5 424 人,死亡率25.38‰;自然增长-208 人,增长率-0.97‰[155].

巧家县:1960 年11 月23 日,巧家县委核实上报3 个公社有6 917 户31 326 人,至10 月底死亡1 472人(六和死亡480 人、新店死亡562 人、小河死亡430 人).

镇雄县:1960 年1 月19 日,针对镇雄县发现449 人患流行病,地委发出通报,并要求彻底根除流行病,流行病患者仍然呈蔓延趋势,地委于5 月3 日派出37 人的医疗队到发病公社帮助医疗和预防.3 264名流行病患者,已死亡437 名.5 月,镇雄县出现流行病3902 人,瘦病1 925 人,死亡353 人[103].

(6)丽江市 华坪县:1960 年4 月,因流行病死亡1 607 人[156].

宁蒗县(今宁蒗彝族自治县):1959 年全县总人口88 865 人,1960 年为88 016 人,出生1 429 人,出生率为16.15‰;死亡2 355 人,死亡率为26.63‰.自然增长-927 人,增长率为-10.48[126].

(7)普洱市 景谷县(今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962 年12 月,从1958 年8 月,全县发生流行病累计1 693 人,治愈1 429 人,发放治病专款1.33 万元[157].1960 年流行病增加到2 264 人共死亡146 人[158].

(8)临沧市 镇康县:1959 年全县总人口为62 466 人,1960 年为61 924 人,出生1 140 人,出生率为18.33‰,死亡人数为1 310 人,死亡率为21.06‰.自然增长率为-2.73‰[127].是年,疟疾暴发流行,发病38 869 人,死亡109 人[159].

(9)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州:1960 年,全州旱、涝交错发生,30 万亩小麦未出苗,30 万亩出苗率在50%以下;大春受旱面积151 万亩.7 月各县雨水过于集中,受灾11.7 万亩.由于生产下降,生活十分困难,流行病蔓延,人口出现下降趋势[129].

楚雄县(今楚雄市):1960 年,自1958 年近3 年内,累计因流行病及并发症而死亡6 413 人,最严重的迤能管理区死亡193 人,占全管理区人口的11.9%[160].是年,克山病发病141 人,死亡132 人[161].1959 年总人口为221 281 人,1960 年为207 519 人[130].是年,吕合地区发现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小儿心脏病,当地称“楚雄地区小儿心脏病”,简称“楚心病”,发病人数131 例,死亡132 人[162].

禄丰县:1960 年全县总人口222 998 人,出生4 893 人,出生率21.9‰;死亡6 646 人,死亡率29.8‰;自然增长-1 753 人,增长率-7.9‰[107].

双柏县:1960 年春、夏,连续干旱50 多天,水稻受灾21 287 亩,因灾死亡245 人[163].

姚安县:1960 年夏,姚境之内大部地区流行病蔓延,全县发病23 080 人,死亡8 500 余人,尤以龙岗、大龙口、弥兴为甚[164].

武定县:1960 年,农村发生流行病3 105 人,死亡224 人[165].

元谋县:1960 年,特大旱灾,年降雨量287.4 毫米,虫灾严重,雇用四架飞机来喷撒灭虫药剂,耗资70多万元.流行病人达15 812 人[166].1960 年死亡人数1 868 人,死亡率为2.15%,而正常死亡率为0.95%左右[167].

永仁县:1959 年开始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袭击,流行病蔓延,死亡率上升.1959 年全县总人口112 080人,1960 年110 312 人[168].

(10)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县:1960 年,据《中共红河县委扩大会议精神报告》记载:“病人多,死亡人多,生产力遭到破坏,全(四)区放荒田2 070 亩,占总面积(17 000 亩)的12.1%,造成1960 年粮食减产167 万斤,占12.05%”.全县死亡3 578 人,放荒田地4 800 亩[169].1959 年全县总人口为124 146 人,1960 年为122 146 人[170].

石屏县:1960 年,流行病导致5 878 人死亡[111].

开远县(今开远市):1960 年,痢疾等病突发,尤以东部山区为甚.发病3 106 人,治愈2 169 人,死亡937 人;痢疾死亡812 人[171].1960 年,全县妇女患妇科病209 人[172].

元阳县:1960 年,县内遭受冰雹等自然灾害,受灾面积22 000 亩,当年国家返销口粮998 万千克,发放救济款66 800 元[173].全县患妇科病妇女938 人[174].1959 年总人口为175 619 人,1960 年为168 308 人[175].

绿春县:1960 年全县总人口为73 234 人,出生1 760 人,出生率为24.63‰;死亡2 199 人,死亡率为30.03‰;自然增长-439 人,增长率为-6.02‰[176].

(1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麻栗坡县:1960 年10 月,出现流行病,死亡者相继增多[177].

(12)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州:1960 年,受春夏大旱的影响,全区发生较严重的虫灾,受灾农田14.11 万亩[178].

弥渡县:1960 年12 月,弥渡区收治流行病患者8 346 人,死1 171 人[179].1960 年,全县收治流行病人8 346 人,死亡1 171 人[180].1959 年总人口为15 1400 人,1960 年为147 500 人[141].

永平县:1960 年,城乡各地发生流行病,许多病人死亡[181].1959 年总人口为79 021 人,死亡1 200 人,1960 年为78 740 人,死亡2 000 人,死亡率为25.55‰[182].

洱源县:1960 年春,流行病人较多,且有部分死亡[183].1959 年总人口为15.50 万人,1960 年为14.64 万人[117].1960 年12 月,省、州卫生系统133 人赴县查治流行病,全县组织529 人的医疗队,设127 个治疗点,收治流行病患者24 417 人,占总人口的11.7%[184].

云龙县:1960 年,全县出现流行病16 012 人,妇女妇科病4 000 人,2 359 人死亡[185].

南涧县(今南涧彝族自治县):1959 年,全县总人口为111 233 人,1960 年为104 418 人,出生2 330 人,出生率为21.29‰;死亡6 176 人,死亡率为57.28‰.自然增长-3 837 人,增长率为-35.59‰[186].

鹤庆县:1959 年总人口为134 300 人,1960 年为129 200 人[187].

巍山县(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1959 年,全县总户数32 823 户,总人口154 235 人;1960 年总户数32 344 户,总人口147 112 人[143].

(13)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藏族自治州:1960 年内,全州共发生流行病9 288 例,死亡628 例,治愈8 606 例[146].

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县):1960 年5 月,据统计,中甸县三坝白地公社患流行病718 人,相继死亡124人[146].1960 年12 月,据县治病办公室统计,全县总病人数达4 536 人,占总人口的7.9%,其中患流行1 213 人,妇女子宫脱垂及闭经病3 323 人,死亡总数2 037 人,其中除正常死亡外,有1 700 人死于流行病[188].

5.4 1961年云南干旱、洪涝、瘟疫

评价:滇西、滇中、滇南、滇东.持续4 年巨灾之第四年.在前三年灾情发作后,由于气候向好,全省加紧治疗流行病病人,灾情形势好转.灾区分解成两块.死亡人数以万人计.

灾种:干旱、洪涝、瘟疫.

资料条数:14 条.

图7 1961 年云南巨灾分布图

(1)昆明市 宜良县:1961 年全县共发流行2.73 万人,死亡17 09 人[189].

五华区:1961 年,人口死亡率增到9.58‰.1960 年总人口为209 402 人,1961 年为190 553 人[130].1961年1 月7~18 日,开展流行病普查,并对流行病患者进行治疗[190].

(2)曲靖市 曲靖地区:1961 年,白喉发病3 例,死亡2 人;流脑发病30 人,死亡8 人;百日咳发病5 017例,死亡53 人;麻疹发病12 014 例,死亡438 人;流感发病1 095 例,死亡56 人;痢疾发病7 820 例,死亡176 人;伤寒发病1 613 例,死亡70 人;传染性肝炎发病34 例,死亡2 人;疟疾发病3 973 例,死亡2 人;炭疽发病14 例,死亡2 人[92].

马龙县:1961 年1 月,全县流感流行,发病1.87 万例,死亡127 人[191].

(3)保山市 施甸县:1961 年,各区设立治疗流行办公室,组织民间中草药医生配合医务人员治疗流行病.太平、由旺、施甸、酒房、姚关设立治疗点43 个,集中病人3 168 名进行治疗,使流行病患者逐步恢复健康[192].

(4)昭通市 镇雄县:1961 年,全县受雹、洪、风灾31 721 亩[193].

(5)楚雄彝族自治州 楚雄县(今楚雄市):1960 年总人口为207 519 人,1961 年202 803 人[130].1961年,克山病发病162 人,死亡159 人[161].

禄丰县:1961 年10 月19 日,云南省禄丰县元永井突降暴雨,1 小时达128 毫米,山洪暴发.舍资河洪峰流量达291 立方米/秒,冲下滚石3.7 万立方米,死104 人,伤57 人,毁坏房屋300 多间,淹没和损坏部分矿区设备及部分矿井,冲毁农田1 800 多亩[194].

大姚县:1961 年2 月,全县对妇科病进行普查,查出妇科病人24 419 人,对病情较重的11 940 人进行集中治疗,治愈9 354 人[195].

(6)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县:1961 年3 月7 日,据《县委批转县生活福利办公室关于当前治病防病工作的检查情况报告》记载:“1960 年12 月以来,全县共治愈了流行病和妇女病4 575 人,占全县患者总数的46.8%,经过检查,全县尚有肿流行病207 人,妇女病4 506 人”[169].1960 年全县总人口为122 146 人,1961 年为118 127 人[170].

开远县(今开远市):1961 年,对全县2 270 名妇女免费治疗[172].1961 年人口量出现负增长.1960 年总人口为126 123 人,1961 年为126 028 人[196].

(7)大理白族自治州 鹤庆、永平、云龙县:1961 年,鹤庆、永平、云龙3 县冰雹,受灾面积5.62 万亩.鹤庆受灾最重,受灾农田4.94 万亩,政府发救济款1 万元[197].

永平县:1958 年末至1961 年末入口下降.1958 年总入口为84 615 人,1961 年末为78 414 人,3 年间共减少6 201 人,下降7.32 人,年均减少2 067 人.1959 年出生1 580 人,死亡1 200 人;1960 年出生1 574 人,死亡2 000 人.两年死亡人数均不到年均值.1961 年死亡人数在一览表中没有显示.估计超过1960 年[198].

洱源县:1961 年6 月,流行病4 376 人[183].

南涧县(今南涧彝族自治县):1960 年,全县总人口为104 418 人,1961 年为103 996 人,出生1 490人,出生率为14.30‰;死亡1 606 人,死亡率为15.41‰.自然增长-116 人,增长率为-1.11‰[186].

(8)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许多地方出现了流行病,出现了非正常死亡.不少妇女患妇科病.1961 年,医护人员深入地广人稀,村落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村扑灭疫病,调查防治疾病,开展妇幼卫生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查治流行病人6 920 人[199].

(9)迪庆藏族自治州 维西县:1961 年,2 月25 日,患病严重的有6 个管理区78 个队,合计2 796 户,10 733 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5.5 1970年云南地震、瘟疫

图8 1970 年云南巨灾分布图

评价:滇中、滇东.通海地震死亡人数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最多的地震,超过4 年前河北邢台地震,被6 年后的河北唐山地震超过.地震区和瘟疫区不相交.死亡人数以万人计.

灾种:地震、瘟疫.

资料条数:6 条.

(1)曲靖市 曲靖地区:1970 年,白喉发病12 例,死亡1 人;流脑发病321 例,死亡41 人;百日咳发病49 444 例,死亡79 人;猩红热发病5 例,死亡1 人;麻疹发病35 911 例,死亡315 人;流感发病153 834例,死亡32 人;痢疾发病35 027 例,死亡17 人;伤寒发病35 027 例,死亡9 人;传染性肝炎发病505 例,死亡5 人;乙脑发病75 例,死亡14 人;炭疽发病92 例,死亡2 人[92].

陆良县:1970 年流行病发病27 777 人,死亡120 人.其中:麻疹发病6 184 人,死亡93 人;百日咳发病5 033 人,死亡6 人;流脑发病62 人,死亡3 人;伤寒副伤寒321 人,死亡3 人;痢疾发病4 766 人,死亡8 人;流感发病11 364 人,死亡2 人[200].

富源县:1970 年传染病发病人数50 957 人,死亡159 人[99].

(2)玉溪市 玉溪专区:1970 年1 月23 日,玉溪专区革命委员会卫生组调查组向玉溪专署上报《玉溪专区地震灾害情况及抢救治疗工作调查报告》称:受灾严重的有通海、峨山、玉溪、华宁、江川5 个县,共死亡8 039 人(其中有医务人员29 人),受伤16 689 人,其中重伤4 471 人,轻伤12 218 人[201].

峨山、通海、建水、玉溪、石屏、华宁、江川县:1970 年1 月5 日,通海一带发生7.8 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x 度强.受灾地区包括峨山,通海、建水、玉溪、石屏、华宁、江川7 个县,面积约8 800 平方公里.15 621人丧生,26 783 人受伤,压死大牲畜16 638 头.地震引起的滑坡、山崩也很严重,致使公路、灌渠、农田和村寨毁坏[202].

通海县:1970 年1 月5 日1 时零分发生强烈地震,震级7.7 级,延至7 月,余震不断.全县死亡4 426人,伤9 973 人[203].

猜你喜欢

总人口流行病民国
Why I Give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预防流行病和传染病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河北省历年总人口及人口自然变动
全美亚洲人群最多的城市
一类Holling-Tanner生态流行病系统的周期解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河北省历年总人口及人口自然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