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互动式教学
——以山东抗大一分校为例

2022-11-21刘林凤陈洪友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分校教员根据地

刘林凤,陈洪友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1938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以下简称“抗大一分校”或“一分校”)在陕西延长县组建,后经两次东迁于1940年初到达山东办学。抗大一分校从1940年至1945年(抗大一分校在山东办学期间简称“山东抗大一分校”)为止,共在山东办学6期,培养了近20 000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为山东根据地的巩固及山东抗日战场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大一分校是抗大十四所分校中“参加战斗最多、培养干部也最多的一所分校”(1)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院校回忆史料》,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仅在到达山东后一年半中,抗大一分校“进行了反‘扫荡’反投降的大小战斗,不下百余次”(2)周纯全:《纪念抗大五周年——一年半以来的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1941年6月1日。。“战斗中学习,学习中战斗”是山东抗大一分校最显著的特色,也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办学历程中互动式教学的典型。

一、错综复杂:山东抗大一分校互动式教学的环境

1.山东各势力斗争尖锐,战斗频繁

山东的群众组织、日本侵略者、伪军、顽固派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之间的斗争形势错综复杂。山东民间组织众多,抗战时期山东已是土匪、会门遍地,其中会门“种类很多,有一百五十余种”(3)山东省档案馆等:《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0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4页。。这些民间组织对抗战的态度总体上有三类:一类自发抗日保家卫国或与中共亲近;一类与顽固势力互相勾结,欺压普通民众;还有一类是被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或是日本在中国制造的专门反共,对中国人民进行伪化宣传的组织。山东的伪军也因其形成缘由的不同而怀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据此伪军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思想游移型,另一种是坚定亲日抗共型。”(1)孙璇:《山东抗日根据地对伪军工作述评》,硕士学位论文,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第12页。思想游移型在国、共、日之间没有具体的依靠目标,主要为了依靠强者;坚定亲日型则不断配合日本对根据地进行作战。国民党顽固势力对共产党及抗战的态度也并不一致,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坚持亲共抗日,第二类不左不右中间走,第三类则坚持反共且有投降主义倾向。日本帝国主义除军事作战之外,还设立专门机构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同时又利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极力拉拢地方势力,使其配合日军对根据地的作战。各种势力之间及势力内部之间争执不断,都企图扩大自己的地盘,谋得发展或者争取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既要争取亲共势力,又要团结中间势力,还要抵御反动势力,更要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中保护群众的利益,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斗争十分尖锐复杂。

2.根据地建立之初,办学环境不稳定

山东根据地相较于华北其他根据地建设较晚,最初是从敌伪手中收复蓬莱、黄县、掖县而建立的三个民主政权,直到1938年秋冬一一五师开始进入山东,在各个地区建立民主政权,发展根据地。1940年是山东根据地大发展的一年,鲁中反“扫荡”之前,“山东全省民主政权仅10余县,而到1940年8月,已达90个县”(2)申春生:《山东抗日根据地史》,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到1940年年底山东相继发展和建立了鲁西、鲁中、鲁南、胶东、滨海、冀鲁边区等根据地。1940年初抗大一分校到达山东时,正处于山东大规模建立和发展根据地的时期,这个时期根据地的工作尚处于开展初期,地区狭小且环境恶劣,资源供应不足,条件十分艰苦。根据地的群众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缺乏了解,难免认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也同旧军阀、地主的部队那般欺压掠夺民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难以展开。部分顽固派及地方势力对新建立的根据地虎视眈眈,企图扼制共产党,阻碍根据地的发展,扩大其势力范围,经常骚扰、进攻根据地,一分校的办学环境很不稳定。

山东严峻的斗争形势急需大量优秀的军政干部来领导革命,于是党中央决定抗大一分校迁往山东。抗大一分校在斗争尖锐、形势复杂的敌后办学,面临着重重困难,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直接与实践产生互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成效显著。

二、军政技能:山东抗大一分校互动式教学的内容

1.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政治本领

方向是革命的方针。抗大学员要学的唯一宗旨就是抗日救国,因此学员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打倒”(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故而抗大一分校在山东的政治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为中心,以抗战时期党的理论文献为指导,致力于培养方向正确、信念坚定、政治本领过硬的共产主义战士。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史》《什么是列宁主义》。《社会发展史》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讲述人类社会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旧的不合理的社会形态终将被新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从而使学员认识到解放自身及人民群众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坚定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什么是列宁主义》以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为现实依据,以列宁的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讲解无产阶级专政、农民问题、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五大特征以及无产阶级政党对于打倒帝国主义的必要性,使学生既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资本主义的腐朽黑暗,又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同时坚定学员革命的信念和抗战必胜的信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员学习其他知识、激发革命热情、坚定革命信仰的基础。

(2)中国基本国情。这是对百年来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斗争的历程、中国社会的性质以及中国革命的方针、路线进行讲解的课程,主要以毛泽东的著作为依据,讲授《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战理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论》,主要讲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特点,中国革命的任务、对象、动力,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以及中国革命在世界革命中的作用。《抗战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持久战》《论新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南》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文件,主要讲解中国抗战各个阶段的方针和统一战线,并对当时广为流传的错误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批判。中国国情教育从历史经验出发,对中国抗战局面以及抗战总体布局进行了清晰的介绍,为学员抗战提供了政治理论指导。

(3)党的建设和形势政策。这是对党的规章、纪律、党内生活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讲述讨论的课程。党的建设围绕《共产党章程》《共产党人发刊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及《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展开,主要讲述党纲、党纪、入党手续,尤其强调党员的觉悟,使学员充分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共产党员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要求自己。1942年以后,关于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就转为以整风学习为中心,学习中央规定的22个文件。形势与政策教育通常是上级领导机关的首长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主题亲自到学校作报告,罗荣桓、朱瑞、黎玉等人经常结合自身的经验向学员分析国内外斗争形势。此外政策教育包括学校对党中央政策的学习以及引导学员围绕时事或特殊节日开展讨论、竞赛等活动。

2.灵活的战略战术,扎实的军事技能

作战是革命的手段。抗大是军事学校,学员应该掌握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即“无论敌人用什么方法来进攻,我们都有一种方法对付敌人”(1)《毛泽东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一分校在山东期间斗争形势复杂,参加战斗多,军事课的基本原则就是“做什么讲什么,需要什么讲什么,发现什么是弱点讲什么”(2)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编:《在敌后的抗大一分校》(上),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3年版,第77页。。因此,军事教育以军事养成教育为前提,以战略战术教育、技术训练为主要内容,培养军事素养较高,能够指挥作战的军事人才。

(1)战略战术。这是讲述中国抗战的总体方略以及具体作战策略的教育,主要讲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游击战》《步兵战斗条令》。战略教育主要讲授战争发展的规律,中国革命应如何作战等,此部分内容在政治教育中已有涉及,军事课对此讲述较少。战术教育主要讲述游击战、作战指挥的原则、单兵作战、班排作战的基本功及战术在战斗中的运用,教材有《伏击战》《地雷战》《麻雀战》《步兵战斗条令》等。此外由于山东根据地复杂的战斗情况,战术教育还有行军机动教育、小部队分散教育等。

(2)作战技术。这是讲述战争中具体作战技能的教育,主要有五大技术训练和专业技术教育。五大技术即射击、投弹、土工作业、刺杀和爆破。投弹和射击尤其重视地形,教员很注重结合地形培训学员,由于当时条件艰苦,没有实弹,射击主要进行要领训练,之后有条件再进行应用射击,投弹设置各种目标应用投掷。土工作业讲授敌我双方工事的结构和构筑的一般规律。刺杀主要进行技术训练,有学员在抗大三个月的学习中90%以上的时间是刺杀技术训练。爆破讲解爆破的原理、炸药特性及用量。专业技术训练主要针对特科队,教材用国民党军校的教材,由在友军军校学习过的教员任教,这类军事教育主要讲防化、通信、炮兵、工兵等方面的技能。

(3)军事素养。这是对学员的纪律、内务、队列等军事素质进行综合提升的教育,主要为养成军队良好的生活风气,增强学员的备战观念,锻炼革命意志。军事养成教育主要通过施行军队、学校的条令、规则以及进行纪律检查等方式展开。纪律条令主要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内务条令包括军人职责、部队生活制度、军容风纪等;队列方面主要帮助学员实现生活、工作的军事化、战斗化,学员在校的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时限和动作标准。军事素养教育有助于锻炼学员的战斗意志,帮助学员养成军事化的生活习惯,适应敌后的学习战斗环境。

3.实用的文字能力,基础的科学知识

文化教育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40年1月,中央指出“凡不识字的或文化水平过低的干部必须以学习文化课消灭文盲为主”(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28页。。一分校曾先后在14个队中开设文化课,课时占15%到20%之间,课程主要以语文为主,必要时开设数学、史地以及自然科学等课程。语文课教学以能简单地写一些实用性的短文,如借条、报告以及日记、感悟等为目标。另外,语文教学一般与政治和军事教育相联系,政治课配合语文教学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军事课的一些军事术语要以语文课的讲解为基础。自然科学课程主要通过一些日月盈亏、潮汐周期等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三、主客互动:山东抗大一分校互动式教学的方式

1.主体之间互动,教学以实际环境为基础

主体之间互动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山东抗日战场严峻的斗争形势,即要求教员根据学员的需要灵活选取教学内容与方法,为师生讨论提供了丰富的主题,为教员帮助学员认识、强化教育内容提供了大量的事例。

(1)灵活设计教学。山东是日本最早占领的省份之一,汉奸与投降派的活动猖狂,因此学员在校期间频频受敌扰袭,参与的大小战斗很多,行军转移时间也比较长。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方法的选择都以学员的需要为依据。在教学方法上,要善于利用时间,“有多少时间就上多少课”(1)阎捷三:《我们在战斗流动中的教学方式》,《大众日报》1941年6月1日。,同时以战斗单位进行教育,采取轮换的方式上课,“即一连之中三个教员分头到各区队上课,然后继续轮换”。在内容上,“执行什么任务讲什么课程”(2)李志:《革命大熔炉》(中),济南: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2010年版,第7页。,发现什么弱点讲什么内容,另外教员平时要准备战时上课,根据环境的需要而调整。为了避免学员因疲劳而机械地把握时间,教员还要及时与行政人员联系,了解学员的状态。

(2)分析战例事例。山东根据地的形势复杂,无论是政治课还是军事课的讲解,都有丰富的事例战例可参考。政治教员会在讲课之余进行社会调查,“一户大地主的剥削史,一家贫农的苦难史,日军烧杀掠夺的罪行”(3)李志:《革命大熔炉》(中),济南: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2010年版,第103页。等都可以成为教员讲课的事例,这些事例对于抓住学员的现实心理,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理论有很大帮助。抗大一分校学员主要是军队工农出身的基层干部,部分学员已经有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在讲课前教员先把学员的战斗经验集中起来,编成教材,再向学员讲授,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在学员中反响很强烈。此外,教员十分注重对学员参加的战斗进行总结分析,尽量达到打一仗提高一步的目的,这对于学员灵活掌握作战技术很有帮助。

(3)进行讨论演习。讨论是教员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互动的主要方式。山东战斗多,行军时间长的特点为讨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一般行军的过程就是学员进行讨论的过程。除此之外,学校规定一天之内行军“6小时以上不上正课,只利用时间复习补课或讨论”(4)李志:《革命大熔炉》(中),济南: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2010年版,第27页。。讨论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教员讲课之后围绕课堂争论的问题组织学员讨论,有学校组织的时事政治讨论,也有对作战方案的讨论。讨论的形式既有教员组织的讨论,如模拟作战情形的讨论;也有学员自发对关注的问题的讨论,如“旧军队流行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同我军的‘一切行动听指挥’有什么区别?”(5)李志:《革命大熔炉》(中),济南: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2010年版,第53页。等。演习主要是在军事课中,军事课的原则包括“精讲多练”。为了让学员能够尽快学习作战技能,学校按单兵、小组、班排的战斗动作进行演练,采取先练设置假设敌的单方演习,再进行实兵对抗演习的方式。

2.主体自我互动,理论于自我思考中升华

主体自我互动,即参与者将学习内容与对事物的见解结合起来进行自我思考。抗大一分校的学员不仅能通过在根据地以及战场的切身感受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能从学员、教员以及学校领导、部队领导的作风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1)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是学员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足进行反省的方法。抗大每周一次的班务会是学员进行自我批评的主要方式。抗大尤其注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次班务会学员都要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看看自己有没有触犯纪律,有没有同老百姓处好关系,在发挥先锋模范方面做得怎么样等。学员对于自己在自我批评中出现的问题,要注意在日后的生活中改正,同时也能在下周的自我批评中检查自己有没有进步。通过自我批评学员往往能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同时在自我检验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更好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坚定抗战的决心与信心。

(2)思考现实事件。在敌后抗日战场学习,学员可以直观地认识并思考现实事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如对各种势力的态度问题,学员在辗转求学的过程中,对部分旧地主、军阀欺压群众,甚至在各种利益的权衡中做出投降卖国的行为有了深刻的认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旧势力都应该坚决对抗,部分旧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对于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学员在实际中发现,无论从各势力所坚持的立场还是采取的斗争方法来看,都不能真正拯救中国人民,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最为人民考虑的,并能真正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从客观环境中观察到的这些情况,更能引起学员的共鸣,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3)学习先进榜样。部队领导、学校领导、以及教员多为参加革命多年的老红军老党员,他们勇敢沉着、无私奉献、勤俭朴素、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是学员学习的榜样。学员通过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学习他们的创业精神、革命理想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优良品质,使得学员对自己的言行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抗大的学员来自四面八方,但是不管每个学员原来的职务与级别的高低,进入学员队一律过普通士兵的生活。一些有经验的老战士到了学员队并没有任何的傲慢之心,反而处处帮助年龄小、经验较少的同学。通过学习这些优秀学员的优良品质,学员自身素质也能得到提高。

3.主体与环境互动,技能在抗日战场中践行

主体与环境互动即教师或学生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山东的地主武装、土匪、汉奸、司令多如牛毛,为了保卫教学,改善教育环境,一分校的军政教育工作直接与抗战的各项工作联系起来,边学习边战斗。因此在山东,“抗大不仅是一个教育单位,还是一支宣传队、工作队、战斗队”(1)李志:《革命大熔炉》(下),济南: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2010年版,第13页。。

(1)参加抗日战斗。一分校在山东办学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扫荡频繁,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伪军伪政府在日本支持下不断对根据地发动进攻,一分校的课堂教学经常受到干扰。为此教员在讲课时通常选择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以便发生情况能及时展开战斗,做到课堂就是战场。学校执行作战任务时往往战场就是课堂,遇到敌人“扫荡”时,教育内容就是怎么样反“扫荡”。“敌后的教育环境,基本上是反扫荡、反摩擦战争和暂时安定3种情况的轮转。”(2)李志:《革命大熔炉》(中),济南: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2010年版,第62页。在这种教育与实践配合的环境下,学员或是直接把课堂上的理论和技术用到抗日实践中,或是把战场当作课堂,在作战的同时学习战斗技术,这两种方法都加快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参与根据地建设。“敌后进行教育,必须以根据地为依托”(3)周纯全:《纪念抗大五周年——一年半以来的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1941年6月1日。,抗大一分校初到山东时,一些地方的根据地工作正处于开展初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为了保卫教学,学校经常带领并指导学员参与驻地附近的根据地建设工作。学员在根据地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也是学员践行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方针、政策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的减租减息政策直接在建设根据地的过程中执行,并能在实施的过程中把看似枯燥的条令变成真正帮助农民获得利益的具体行动,这个过程既巩固了根据地,也促进了学员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学员还在教员的指导下帮助地方建立政权,动员群众参军支前,组织各界人士救亡团体,如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这些活动既使学生增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增进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3)宣传动员群众。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员学习本领抵抗日本侵略是为了解放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学员在教育上的掩护主要依靠的也是人民群众,因此学校十分注意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引导学员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学员在学习期间多借住民众的住房,师生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物品,以严格的纪律执行向群众宣传军队的优良作风。农忙时师生参加生产,帮助农民收粮。当遇到敌人袭击或日军“扫荡”时,学校组织农民进行空舍清野,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的利益。民众因此十分关爱学校师生,当学员遇到危险时,根据地民众愿意掩护学员。学员在宣传群众、帮助群众的过程中发现了群众的伟大力量,懂得了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学会了争取群众的方法,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成效。

四、现代思考:山东抗大一分校互动式教学的启示

1.注重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不仅是帮助学生更好实现与所学内容互动的纽带,其治学的态度及精神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抗大一分校在山东办学时期,教员的授课内容要经过教师集体讨论、演示、纠正错误等各个环节才到课堂上讲课,授课的过程也十分艰难,“扫荡”频繁,驻地分散时,教员往往需要走更多的路,才能完成各个学员的教学任务。教员自身的工作态度与学识深深地影响着学员,学员在学习时也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向教员学习。当前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首先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尤其是青年学生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对教师的真心钦佩与敬重,对于学生专心研究专业知识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2.带领学生情景体验

体验式教学是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重要方法。山东抗大一分校非常注重对实际事例、战例的分析,经常举行演习,围绕时事或者作战方案引导学员展开讨论。这些活动往往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联想自己所学知识,根据情况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既增进了学员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判断力。高校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理论的灌输,学校应设置具体实操场景,或组织学生围绕实际讨论,或让学生亲自动手模拟实际情况,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及所学理论的了解,并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自我检查

山东抗大一分校每周的班务会都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批评,学员在检讨自己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在每次自我批评的时候,学员对照着自己上次反省的情况,查看自己有没有进步,这也能较快地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当前社会环境优越,青年人更加追求个性,更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会有部分青年人滥用社会给予的自由,对社会事务严格苛刻,对自己却宽松放纵。因此当前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青年人要坚守初心,需要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省,更好地认识自己,督促自己进步,从而真正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

4.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所学内容的热爱是面对困难、挫折时能够坚定信念、一往无前的强劲动力。抗大一分校的学员怀有抗日救国的信念,对抗大这个革命干部的摇篮心向往之,因此学员在入校之后能克服艰苦的环境,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当前社会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正是因为这种多样性增加青年学生选择的困难性与盲目性,导致青年学生在做出选择时对所学内容缺乏了解或者只关注表面现象,从而难以坚定地学习。学校及教师要注意增加青年对学习内容的了解与认同感,从源头上激发学习热情,用对学习的热爱战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培养更多本领扎实、脚踏实地的人才。

猜你喜欢

分校教员根据地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建立自己的写作根据地
建立自己的 写作根据地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校长问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北校)简介
晚安,教员先生
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