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思路
——以航海专业为例

2022-11-21杨洪志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航海学子思政

杨洪志,洪 刚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6)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航海专业作为一门侧重实践的综合性学科,担负着培育优秀航海学子,推动海运发展、海军建设等方面的重任。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思潮下,航海学子难免会受其影响,为确保航海学子思想的先进性,航海院校应始终以育人为核心开展思政教育,并科学合理地推进思政教育改革。通过深入推进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巩固高校意识形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航海学子“四个自信”。全面把握航海专业思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探析改革路径,为航海专业思政教育献计献策。

一、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伴随着伟大复兴中国梦,高校思政教育迈进了新征程,据此,航海专业思政教育理应随时代而不断推进更新,但从航海专业特点出发而进行的思政教育改革目前在全国还很少。推动航海专业进行思政教育改革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1.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事关党的旗帜与方向,高校作为主战场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当前,航海院校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依旧严峻,航海院校作为提供航海专业人才的储备库,是不同意识形态抢夺的焦点。它担负着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形成正确价值观与价值认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责任。航海院校作为我国航海教育的主要阵地,关乎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兴衰与成败,推动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是巩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以新思想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使每个航海学子增强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志气、骨气与底气,自觉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要求

“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的灵魂。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重中之重便是打造高素质的航海专业人才。思政课是造就高素质航海专业人才的关键课程,其设立目的就是要解决航海教育的关键性问题,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航海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航海专业学生必须要通过思政教育完善人格以适应未来职业。鉴于此,通过推动航海专业思政教育的改革,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将理想信念作为教育的核心,使航海学子切实把握新思想的深刻内涵,参透思政教育的本质,坚守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致力于成为具有高度的政治素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格的纪律意识等综合素质的航海人员。[2]

3.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现实要求

思政教育是培育航海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对促进航海学子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推动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以思政课为主要阵地,在航海院校营造一个学好思政、用好思政,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校园氛围,增强航海学子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与优越感,使其自觉地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为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贡献力量。同时,加深航海学子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感悟,使航海专业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增强道路自信;学深悟透党的最新理论思想与制度,增强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通过“红色经典入思政”讲好思政故事、传播思政声音,增强航海学子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二、航海专业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思政教育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我国高校培养人的特色与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航海学子是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中坚力量,学校应对其思政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并根据航海专业的特点推动思政教育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全面把握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推动思政教育改革。

1.教学理念方面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漫长的教育历程中,思政教师往往会因为教学理念的固化而忽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教学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忽视师生平等,单方面规定航海学子应学什么不应学什么,照本宣科,简单粗暴地灌输知识,没有根据航海学子心理易受损、情绪易波动等心理特点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领,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表现,没有领悟到教与学的关联性,忽略教师与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良好互动,阻碍思想的深入交流,致使航海学子在思政学习中浮于表面而未能真正学深悟透、运用于身。当前,灌输式教育已然行不通,相反只有以学生为本的、新颖的思政教育才能行得通。

2.教学内容方面

航海专业思政教育的内容构建关乎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着思政教育改革的实效。当前,思政教育改革的问题之一即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当。一方面,许多思政课教师不能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背后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只限于课本,未能结合航海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教学刻板且枯燥难懂,学生不能真正充分理解思政教育本身的意蕴与价值所在,国家荣誉感与使命感单薄。另一方面,现有的航海专业教材内容中更多的是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等相关内容就略显单薄。没有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内容是单向度的,培育的学生也会成为单向度的人。使航海学子在未来的海上工作中难以将正确价值观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

3.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教师是做好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的关键,其思政意识薄弱、能力水平欠缺,构成了航海专业进行思政教育改革的阻力。当前,航海专业部分教师存在着思政意识薄弱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与引领。一方面,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专业教师往往将思政教育视为思政教师的职责,自己则只围绕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要求开展教学,从而轻视思政教育在航海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要求,并使教书与育人相分离。另一方面,科学合理地“应挖尽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对很多航海专业课教师来说极富挑战性。[4]部分教师将航海专业课生硬地穿插思政元素,非但没有取得好的成效,反而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反感。此外,部分思政教师存在能力水平未达到思政教育高标准的问题,这就造成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思政元素融入以及言传身教示范较差等情况。

三、航海专业思政教育的改革思路

航海院校思政教育关乎着航海学子“三观”的塑造,负有培育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海员的职责。推动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尤为重要,现从树立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出发,对航海专业思政教育进行改革探析。

1.树立教学理念

感悟教育本源,重塑教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5]这是“如何培养人”的重要遵循。航海专业思政教育应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价值立场,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即以教师为主导,尊重、爱护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要以平等尊重为前提,建立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播正能量、创造和睦的思政育人氛围,充分激发航海学子在思政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与参与感。此外,思政教师要关心了解航海学子的发展与成长,不断开展抗挫与适应教育,培养航海精神,提升情绪与情感的适应度,不断消除心理障碍、健全人格。重塑思政教育理念,通过“引流式”教学,抓住航海学子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将航海元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航海学子实现由被动接受知识到渴求知识的转化,帮助航海学子学好、扎牢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价值理念的锤炼与完善,实现全面发展,推动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更卓有成效。

2.改进教学内容

航海专业要培养的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才兼具的世界一流人才。鉴于此,航海专业思政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有较强针对性的。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与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坚持价值引领,注重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时代性,合理设计教学要素,深度挖掘思政课教学内容背后深层次的价值意蕴与品德涵养,提高航海学子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真正做到强化育人的目的。此外,思政教师可以结合航海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授课,有针对性地将航海心理学、航海职业道德、海员素质素养等整合到思政课教学中,充分体现航海专业特色,使航海学子充分了解自身的职业特点与要求,增强其在校期间的自我职业操守锤炼,为其日后走向职业生活提前做好准备,实现思政课价值性传递的转化。

另一方面,思政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单一的思政课教学,相反,“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政教育作用”。[6]鉴于此,航海专业的教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是要挖掘思政元素,并与之相融合。将“三观”培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使严谨、负责的职业素养以及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与航海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并发挥协同效应,帮助航海学子在学习航海专业技能的同时,思想也得以启迪,进而对航海学子的整个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向上的价值引领与精神导向作用,以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双重提高的目的。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动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立德树人作为思政教育的本质,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专业课教师应尽的育人职责。针对当前许多教师对思政教育职责的错误认识,可借助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摒弃“思政教育单靠思政课、思政教师”的错误想法,推动思政教育呈现由“单一思政教师”向“全部教师”转变的发展趋势。同时,航海专业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与主导者,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向外延伸,发掘各类学科的思政育人元素并自如地将其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使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和锻造学生灵魂在教学中同向同行。此外,思政教育者作为育人工作的执行者必须要做到言传身教。具体而言,即课上坚持“信马言马”,课下言行一致,做好表率,通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向航海专业学生传播新思想,弘扬正能量,彰显价值观。这意味着思政教师需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诚如马克思所言,“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7]思政教师要积极地加强自身思政修养,提升自身思政能力,注重航海特点的融入,将教书与育人始终贯彻落实到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践行思政教育与专业有效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四、结语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航海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关系着国家安全,航海专业学生的培养关乎着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其职业素养与价值观则直接影响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推动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加强高校学生思政建设的目标。以航海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探析,提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以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实现教书育人同频共振,使航海专业思政教育改革更好更快地发展,培育更多胸怀理想、赋有本领、敢于担当的新时代航海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航海学子思政
玉泉学子的“疯狂动物城”运动会
大航海——从星盘到象限仪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北在哪?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思政课“需求侧”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家传豆腐脑助留美学子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