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的护理体会
2022-11-21苗玉鑫赵东方孙艳荣
苗玉鑫,赵东方,祁 姣,唐 玲,孙艳荣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北京,100078;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颈椎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外伤、解剖变异、饮酒、环境等[2]。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发生改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3]。颈椎病属于中医“痹症”“项痹”“眩晕”等范畴,主要病机是肝肾亏虚,精髓不足,气血衰少,盘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易于骤袭,经络痹着,气滞血瘀[4]。神经根型颈椎病病程迁延、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高、患者易出现焦虑、依赖性差等心理表现,有效护理方案的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5]。本文回顾运用中药穴位贴敷干预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2021年6月25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院区骨科门诊就诊,就诊时主诉:颈部不适伴左侧肩背痛1月,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伏案工作劳累出现颈部疼痛不适伴左侧肩背痛,自诉休息后稍有缓解,外用膏药后自觉症状未见缓解;近1周因伏案工作劳累,出现左侧肩背痛加重,影响正常工作。刻下症见:颈部疼痛伴左肩背痛,精细动作无异常,无胸部束带感,行走无踏棉感,饮食可,二便调,睡眠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查体: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MRI示:C3-7椎间盘膨出并突出,其中C5-7椎间盘突出明显,向后压迫硬膜囊。中医诊断:项痹病;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2 护理
2.1 穴位贴敷疗法
2.1.1 选药:赤芍10 g、当归15 g、黄柏10 g、延胡索15 g、全蝎6 g、乳香10 g、没药10 g、红花10 g、大黄10 g、姜黄10 g、鳖甲10 g、赤小豆15 g、续断15 g、葛根10 g、地黄10 g、天花粉10 g。方中,赤芍、当归、红花为君,共凑活血止痛之功;延胡索、乳香、没药为臣,共行行气止痛之效。赤芍兼能凉血、散瘀,延胡索行气滞血瘀诸痛,乳香、没药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佐以黄柏、大黄、鳖甲、葛根、生地黄,或清泻或滋阴或解肌或凉血以清热缓解急性疼痛;佐以全蝎、姜黄,息风镇痉,祛风止痛。
2.1.2 选穴: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压迫神经节段不一,疼痛部位也不同[6]。本研究选取大椎穴、天柱穴、肩井穴、风池穴、颈椎夹脊穴及阿是穴等。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根据经络学说属“诸阳之会”,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交会之处;功能是振奋阳气,疏经通督,可上通头顶,下至腰脊,前达胸臆,横行手臂,达到逐瘀通痹之效。天柱穴: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颈项疾病,可以起到祛风解表、舒筋活络的作用。肩井穴:位于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属足少阳胆经穴,主治肩背痹痛,臂不举等疾病。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属足少阳胆经穴,能够起到祛风散寒、宜通阳气的作用。颈椎夹脊穴:处于颈椎肌肉上,且处于督脉两侧。因其解剖位置特殊,故当刺激时既能激发局部经气,又能激发督脉阳气,从而通过调动诸气而缓解病变肌肉紧张,活血化瘀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是治疗疾病的最佳刺激点。
2.1.3 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前倾,取上述穴位并以拇指指腹依次按揉2~3 min,力量以患者耐受为宜。按揉后使用75%酒精消毒贴敷部位,酒精过敏者可用生理盐水代替。将上述中药颗粒用生姜汁调至黏稠膏状。将调制的药膏贴敷于穴位上,1次/d,每次贴敷4~6 h。贴敷后嘱患者注意贴敷部位皮肤,若出现瘙痒,及时取下敷贴,若皮肤如出现红肿、丘疹、水泡,应暂停治疗3~5 d,待皮肤完好后继续治疗。
2.1.4 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合理用枕,选择合适的高度与硬度,保持良好睡眠体位,正确的睡眠体位应该是类似人体站立时的姿势,使脊柱的颈段、胸段和腰骶部都处于正常弯曲的状态;避免长时间低头,长时间伏案工作时,应2小时左右做一次颈项部的功能活动。
2.2 护理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估(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用10cm长度的线段进行评估,两端分别代表“无痛”(0分)和“想象中最剧烈的疼痛”(10分),患者根据其感受程度在直线相应部位标记,从无痛端到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疼痛评分分数。此患者疼痛VAS评分为7分,为重度疼痛;治疗2次后,患者VAS评分降至5分;治疗4次后,VAS评分降至3分;治疗7次后,VAS评分降至1分。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体长期劳损,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常发生颈椎间盘向后方突出、颈椎钩椎节或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其继发的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等病理变化,都会对椎动脉或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产生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7]。中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骨赘刺激等原因使患者出现局部水肿、充血,颈部气血经络瘀滞阻塞,进而引发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经络阻滞和气滞血瘀是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的发病机制[8]。故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将药物直接外敷在相关的经络腧穴之上通过皮肤黏膜渗入体内,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9]。穴位贴敷对血液循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颈部肌肉痉挛得到有效的控制,缓解神经根受到压迫和刺激,具有消炎、解痉、止痛的效果[10]。本例患者经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干预后,疼痛VAS评分降低,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穴位贴敷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的症状,且穴位贴敷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费用低、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借鉴。建议后续研究在遵循随机、盲法、对照、大样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评价。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