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良性结节1例的护理体会

2022-11-21徐卫红徐雅琪尚志花张艺璇王春红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周身阻型良性

刘 欢,赵 欣,徐卫红,徐雅琪,姚 微,尚志花,张艺璇,王春红,唐 玲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1]。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病变,恶性结节约占10%[2]。随着甲状腺体检及高分辨率超声技术的普及,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已高达20%~67%[3]。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如性别、年龄、代谢、免疫、遗传、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等)影响[4]。目前甲状腺结节西医治疗主要以随访[5]、手术治疗、TSH抑制治疗、放射性碘治疗等为主,虽然效果已经得到验证,但也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心房颤动、喉返神经损伤及永久性甲减等各种并发症。穴位贴敷疗法是建立在中医经络学说作为理论依据基础之上,把药物研制成碎末,再应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浆糊状,也可以利用凝固状的油脂、黄醋、米饭或枣泥制作成软膏、饼剂,倒入中药汤剂熬成药膏,同时还可以将药末撒在膏药上,贴于穴位之上、患处,该方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6]。随着中医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与创新,推拿、穴位贴敷等护理方法开始被重视与应用。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良性结节是中医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个证型,运用穴位贴敷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安全性高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方便,易被广大患者接受。本文就气郁痰阻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应用穴位贴敷护理方法进行经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7岁,2021年3月16日初诊,主诉:周身乏力2月余。初诊症见: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心悸不安,易汗出,胸闷不畅,于本院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甲状腺彩超显示右侧叶可见0.8 cm×0.8 cm×0.6 cm大小的低回声结节,左侧叶可见1.6 cm×1.3 cm×1.0 cm大小的低回声结节。为求系统治疗遂来门诊就医。现证:心烦胸闷,周身乏力,手指轻颤,颈部胀感,精神不振,大便干,一日一行。小便可,纳可,眠可,舌脉见: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数。西医诊断:甲状腺结节。中医诊断:瘿病(气郁痰阻型)。治则:理气解郁,化痰消瘿。治法:穴位贴敷治疗。患者经1个疗程的干预后,颈部甲状腺结节明显缩小。

2 护理

2.1 穴位贴敷

选穴:天突、肝俞、期门、天鼎及颈部阿是穴(双)。方药组成及用量:将配方颗粒(成分:夏枯草、连翘、姜半夏、陈皮、土贝母、三棱、莪术)药物用米醋调成膏状,取6 g(折合生药量27.15 g)放入抗过敏敷贴中,将敷贴药物部位对准所贴穴位,再轻轻按压贴敷贴,四周妥善固定,使其贴于天突、肝俞、期门、天鼎及颈部阿是穴,贴敷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患者的反应,隔天1次,外敷4 h/次,连续贴敷3个月。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常规护理:若出现发痒等不适症状要立即揭下;嘱患者尽量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忌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品;保持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

2.2 护理评估

2021年6月23日患者来院复诊,患者自述治疗1个疗程后,精神尚可,纳可,眠可。胸闷感减轻,周身乏力症状有缓解,颈部胀感减轻。继续上述穴位贴敷治疗,休息1周,增加1疗程。2021年8月31日再次来院复诊,患者自述治疗两个疗程后,精神状态较好,胸闷感基本消失,周身乏力症状大大缓解,颈部肿胀感基本消失。纳可,眠可。查甲状腺彩超示:右侧叶的低回声结节0.8 cm×0.7 cm×0.7 cm,左侧叶结节1.2 cm×1.0 cm×0.8 cm。两个疗程之后,患者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再次巩固半个疗程,后两个月随访,患者回复病情未复发。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国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约为39%,男性患病率约为26%[7]。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性别、年龄、遗传因素、碘摄入量、放射性接触史、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8],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各种病因通过影响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负反馈调节,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滤泡增大,局部间质及周围血管增生,导致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发展为甲状腺结节[8]。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通过随访观察、抑制甲状腺激素、热消融治疗、放射线碘治疗、手术等,但存在多种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9-10]。

甲状腺结节属中医“瘿病”范畴,主要病因为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及水土失宜,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结于颈前,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则[11]。穴位贴敷是以经络腧穴为理论依据,通过中医辨证,将药物作用于局部腧穴,透过皮肤,通过经络传输,达到外敷中药治内病作用的一种中医外治法。穴位贴敷可使甲状腺结节软化、缩小,甚至消失,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患者依从性高、不良作用较少等优势。本研究通过辨证,根据患者的气郁痰阻证型,选取夏枯草、连翘、姜半夏、陈皮、土贝母、三棱、莪术组成药方,莪术破血行气,土贝母清热散结、化痰,连翘、夏枯草消肿散结,陈皮破气散结消痰。全方共奏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功。该例患者贴敷取穴除甲状腺病位所在之外,取肝之背腧穴及其募穴,以疏肝调肝.理气解郁。颈部属手足阳明经循行分布之处,取天突、天鼎,配合颈部阿是穴,阿是穴为甲状腺结节在体表的投射区,穴位贴敷可通过透皮吸收的作用,直接作用于病灶,以疏通经络、散结消壅,共同调理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使其重归平衡与调达,助药效直达病所。

穴位贴敷治疗气郁痰阻型甲状腺结节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学说为指导,不仅充分发挥了中医外治疗法特色,简单易行,且符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周身阻型良性
偶感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漫散时刻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Linear Analyses of Langmuir and EM Waves in Relativistic Hot Plasmas∗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