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文辉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撷要*

2022-11-21曾文瑞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9期
关键词:脏腑尿酸气血

曾文瑞 郑 谅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痛风性关节炎(GOUT)是由于人体嘌呤及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全身多处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中产生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关节处红、肿、热、痛[1]。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过量摄入海产品、过度饮酒、缺乏运动等社会人群不断攀升,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量也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据流行病研究报道,目前高尿酸血症在中国的发病率可达13.3%,其中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为1.1%,多发于男性患者[2]。在本病急性发作期,西医的治疗目标是迅速缓解疼痛,首选药物是NSAIDs和秋水仙碱,但在服药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胃肠道刺激、皮疹、发热、肝肾受损等不良反应[3]。中医治疗GOUT的手段丰富,其中针灸在临床中治疗此病取得良好效果,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起效与减轻炎症反应、镇痛、促进关节受损细胞修复、降低尿酸含量等机制有关[4]。

杨文辉教授是岭南针灸名家,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50余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善于针灸治疗各类疑难杂症,疗效满意。杨教授熟读针灸经典,承先人治法精髓,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急性GOUT主要责之正虚邪实,主要是由于脾肾不足,湿热痰瘀实邪内盛,感外邪而诱发。现将杨文辉教授辨治思想及临证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详审病机

根据GOUT的临床表现,其属于中医学“痹证”“白虎历节”“旋风”等范畴。杨教授认为GOUT的发生是由于平素饮食不节或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脏腑失调为本,体内湿热痰瘀壅盛为标,并因外在风寒湿淫邪而诱发,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兼杂。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参与人体气血津液代谢,脾胃运化失司,则湿浊内生;而湿性黏滞,易阻气机而化热。同时杨教授认为岭南常年气候炎热、环境潮湿,体内湿邪易与外相感化为湿热邪气[5]。如《医学正传》所言“肢节肿痛……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己也”。湿热之邪是GOUT发生的关键因素。《本草纲目》曰“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皆能生脾胃湿热,故涎化为痰”。《格致余论》言“痛风,恶血入经络证。血受湿热,久必凝浊,所下未尽,留滞隧道,所以作痛”。湿与热结而成痰,热与血结而成瘀,湿热痰瘀实邪结聚,阻碍人体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肾为先天之本,非后天之气不能生,后天不足以补先天,则肾脏蒸腾气化水液功能失司,湿浊无法排泄,加重内湿。经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脏功能正常发挥,皆有赖脾脏水谷精微滋养;脾病不能散精归肺,则肺卫外御邪之功削弱,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湿热痰瘀邪气随经络运行留滞关节,与外邪相合,则发为痹病,导致关节红肿热痛。

2 临证思路

2.1 清热利湿,泄浊定痛 杨教授认为GOUT急性发作多由患者嗜食肥甘醇酒,或素体火旺,或过食香辣,酿生湿热,湿热邪气流注关节,痹阻不通,故多有局部肤温升高,皮色红肿,剧烈疼痛等症,如《万病回春》云“一切痛风,肢节痛者,痛属火,肿属湿,不可食肉”。故清热利湿止痛是治疗的关键。杨教授认为GOUT患者多伴有面垢油光,口苦或口臭,小便色黄,大便黏滞不爽、臭秽,或阴部潮湿瘙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里热表现,通利二便可为湿热邪气找到出路。

选穴处方以阴陵泉、水分、膀胱俞、承山等穴通过调节水液代谢使热邪从尿道排出。《百症赋》云“阴陵泉、水分,去水肿之脐盈”。阴陵泉穴属合水,与水分穴相配可通利三焦、开通水道、通利小便;《灵枢经》谓膀胱为津之府、水之门,取膀胱俞有疏通膀胱、清热化湿之力;承山属足太阳膀胱经,通过激发膀胱气化水液达到袪湿的作用,并有较强疏筋止痛之功。同时辅以曲池、丰隆、内庭等穴通腑降浊,促进湿热痰邪从肠道而出;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具有清泄阳明湿热、调理大肠血气之功;丰隆属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刺激该穴可健脾祛湿、泄热通腑、降痰浊;内庭为胃经荥穴,可清泻胃肠湿热,理气止痛。杨教授认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体内2/3尿酸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1/3通过胃肠道排出[6],故通利二便双管齐下,可以较快促进尿酸排出体外。

2.2 活血化瘀,通利血脉 杨教授认为GOUT患者血脉常有瘀滞,一是因外感淫邪及内在的痰湿阻碍气机,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涩,瘀血由生;二是由于湿热邪气壅于血分,搏血成瘀,且瘀热互结易损伤脏腑及络脉[7]。国医大师朱良春指出痛风“凡此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并创立“浊瘀痹”的病名,突出瘀为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8]。

杨教授认为“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治疗痹病常选用四关穴。《针灸穴名解》云“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也”。四关穴,一上一下,可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与气血的运行,具有解表、理气等功用,气机鼓动则解外在淫邪、推动内在郁滞痰湿,血脉得通,即气行则血行之意。《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实则泄之,菀陈则除之”,杨教授临床还配合大椎、膈俞、地机穴、阿是穴刺络放血。刺络放血疗法具有清热散结、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在治疗GOUT方面有独特优势,可快速缓解关节肿痛程度并降低尿酸值、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9]。大椎穴位于督脉,手足三阳经在此相交,故为诸阳之会,出其血,可清泻阳邪、凉血祛瘀;膈俞为血会,擅治血病,具有和血养血、祛瘀通络的功效;地机为脾经的郄穴,阴郄主血,其行气活血、解痉镇痛功用较强;阿是穴则在急性疼痛关节部探寻,以痛为腧;现代研究认为通过关节局部阿是穴放血,可使局部沉积的尿酸盐随血液排出,同时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减轻关节腔尿酸钠的沉积,减少炎细胞的浸润,从而缓解局部症状[10]。

2.3 调理脏腑,扶正祛邪 杨教授认为GOUT发病的根源责之脾肾,《景岳全书》指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脾肾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若脾肾失调则水津不得正常生化,清浊代谢紊乱,继而导致湿热痹阻、痰浊瘀血壅滞经络等标实的证候。故治疗当健脾补肾以泄浊。

金代医家李杲提出脾胃居人体中央,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GOUT患者过食肥甘醇酒,致脾胃虚损,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中土壅滞。杨教授临床常用章门、中脘、足三里穴调理中焦脾胃。《东垣针法》曰“足太阴虚者,于募穴中导引之于血中……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胃之募穴中引导之”。取足太阴、阳明之募穴可补益脾胃之气,助中气斡旋,恢复升清降浊的机能;配合胃腑之下合穴足三里,增强健脾和胃的功效。脾与胃一脏一腑,升降有序,则体内水湿得以运化,并可化生气血濡养脏腑、关节宗筋。杨教授认为治疗GOUT患者要补肾俞,此为肾之精气输注之处,是补肾之要穴;配合髓会悬钟,通过填髓实肾气;太溪为肾经原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故选用此穴可补益肾脏虚损。肾为水脏,阴阳之本,肾气充则气化功能加强,促进痰湿浊邪代谢,恢复体内气血津液正常输布。据研究表明,针刺肾俞、太溪穴可改善肾功能,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尿酸的重吸收作用,促进尿酸的排泄[11]。此外,患者常因外感邪气而诱发本病,乃肺脏失后天气血供养导致,故杨教授常配伍肺俞、列缺、尺泽穴,补肺实卫,增强机体防御外邪、抗邪外出的能力。

2.4 调神止痛,安养血气 中医对疼痛的认识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及跌扑挫伤等原因导致气血运行涩滞,导致“不荣则痛、不痛则痛”。《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血者,神气也”。心主血脉、主神明,主人身之知觉,所以当人体气血涩滞时,心神得以感知,从而产生疼痛的感觉。王冰注曰“心寂则痛微”故调养心神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的感知,缓解GOUT急性疼痛”。正如国医大师贺普仁在《针灸治痛》著作中所言,针刺可以通过“以移其神”从而达到“住痛移疼”的目的[12]。同时,神明则气血津液运行代谢有序,通则不痛,荣则不痛。

杨教授针灸调神处方常取神庭、印堂、间使、神门等。脑为元神之府,元神为先天之神,可激发、推动心神的正常运作[13]。《难经》曰“督脉者……入属于脑”。督脉为阳脉之海,神庭、印堂位于督脉,通过聚集头部阳气,使阳气精以养元神;而心神为后天之神,是统帅人体各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调控情绪的主宰。选取心经神门及心包经间使养心安神;“主明则下安”,心神得养,则疼痛知觉降低,同时可使气机畅达,气血津液有序运行,脏腑功能协调共济。《金针梅花诗抄》曰“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定,使之信针,不疑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功倍也”。杨教授认为在接诊时应与患者加强沟通,让患者知晓病情及针灸治疗方案,令其心情平静,有助于提高针刺疗效。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41岁,2018年6月11日就诊。主诉:左侧内踝红肿热痛1 d余。患者既往体检发现高尿酸血症病史2年余,未曾服用降尿酸药物。患者诉近期应酬较多,平时怕热贪凉,昨日晨起发现左侧踝关节疼痛,未予处理,现疼痛逐渐加剧,遂来我院针灸科就诊,查白细胞总数11.33×109/L,血尿酸693.50 μmol/L。刻下见:低热,体温37.8℃,形体肥胖,左侧内踝关节周围红肿,局部肤温偏高,疼痛剧烈,夜间痛甚,刺痛为主,步态跛行,情绪急躁,腹部胀满,口苦口干,口有酸臭味,大便较黏滞,小便黄,纳眠尚可,舌暗红,苔黄厚腻,脉浮弦滑。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中医诊断:热痹(湿热瘀阻证);治宜清热利湿、化痰祛瘀,兼以补益脏腑、调神止痛。针刺:(仰卧位)神庭、印堂、章门、中脘、水分、间使、神门、合谷、列缺、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内庭、太冲;(俯卧位)肺俞、肾俞、膀胱俞、承山、悬钟、太溪。刺络放血:阿是穴、大椎、膈俞、地机。操作:使用安尔碘消毒施术腧穴表明皮肤,神庭、印堂、间使、神门、合谷、太冲得气后使用平补平泻法;水分、列缺、阴陵泉、丰隆、内庭、承山得气后使用提插泻法,余穴得气后使用提插补法。杨教授刺络放血操作常选用规格5号注射针头(0.5 mm×19.7 mm),消毒皮肤后,浅刺穴位周围3点,以刺中表浅血络为佳,再施以真空罐抽吸进针点3 min,出血量多者可达几毫升,以达“尽出其血”“血去必已”之功。急性期针刺治疗每日1次,放血隔日操作1次,治疗5 d为1疗程。嘱患者清淡饮食,禁酒及高嘌呤食物,加强运动。治疗1次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可正常行走。针刺治疗1个疗程,左侧内踝关节痛愈,腹胀、口臭等情况改善。后继续间断治疗2个疗程,7月20日复查尿酸:306.50 μmol/L。随访1年痛风未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GOUT急性发作是由于饮食不节、外感寒邪诱发。饮食内伤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湿热内生,腹部胀满、口干口臭、大便较黏滞、小便黄皆为体内湿热之征;湿性重浊、趋下,故发于下肢内踝关节。湿热搏血成瘀、成痰,关节刺痛、夜间痛甚、舌脉皆为湿热痰瘀互结之象。肺气不足,寒邪入侵,正邪交争于表从而出现发热。《金匮要略》曰“随其所得而攻之”,故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予阴陵泉、水分、膀胱俞、承山穴清利湿热从小便而出,曲池、丰隆、内庭通腑气以袪痰湿浊邪,配合刺络放血法祛瘀生新,通利血脉,畅运气血运行道路。同时补益肺脾肾三脏,固本以助袪邪;取东垣针法足三里、章门、中脘3穴补益脾胃,及背腧穴、原穴等补益肺肾脏腑元气;肺脾肾三脏调和,气血津液代谢有序,御邪有力。合以调神针法平患者急躁情绪,安养血气以止痛。诸穴相合,可短期内快速缓解GOUT急性疼痛;后期加强巩固治疗,标本兼治,可显著降低血清尿酸的含量,预防GOUT复发。

4 结语

杨教授强调,GOUT发病率的攀升与患者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故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生活习惯宣教,以减少疾病的诱发。杨教授认为急性GOUT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兼杂,以脾肾脏腑失调为本,体内湿热痰瘀壅盛为标。在治疗上主张通利二便使体内湿热痰浊有出路可去,通过刺络放血疗法通畅脉道,并通过募穴、背俞穴、原穴等健脾补肾益肺,调理脏腑功能;同时注重调神,降低疼痛知觉,并协调脏腑气血的运行。诸法相合,灵活选穴,在临证中可取得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脏腑尿酸气血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喝茶能降尿酸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尿酸真的能杀死泰国足疗小鱼吗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