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基层治理
——以武昌红巷为例

2022-11-21

学习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党史街道红色

●邓 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传承红色文化,是红色街区基层党委、政府的光荣使命。武汉市武昌红巷地处中华路街道辖区,集聚了五大会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旧居等五处红色遗存和场馆。近年来,中华路街道党工委努力把红色文化建设融入基层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建设红色街区,打造精神高地

红色基因锚定红街定位。中华路街道位于武昌古城核心区,依山临江,历为官府署地,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丰富,齐聚“天下江山第一楼”“万里长江第一桥”“汉味小吃第一巷”“中国第一红街”。近年来,街道积极探索“传承红色、绽放古色、点亮夜色、呈现绿色”的发展之路,始终把“红色”作为最醒目的标签、最浓郁的底色和最鲜明的旗帜,紧抓建党百年机遇,深入挖掘武昌红色基因库,开展红色文化节系列活动,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谋划建立红色研学基地,积极打造“红街红巷红色圣地”。

红色堡垒汇聚治理力量。中华路街道党委依托湖北省粮食局、武汉革命博物馆、中小学校等辖区重点单位,以红街发展为主题建立需求、资源、共建等“三张清单”,形成年度共建项目85 个,凝聚区域治理合力。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10 个省、区直属单位的217 名党员干部下沉到四个社区,落实支部包保小区,开展“三认一创”活动,共办民生实事,如省政协为社区增设便民设施、开设便民市集,省委老干局开展“文化惠老”进社区,并在疫情防控大考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下一步,中华路街道将进一步发挥大工委统筹优势,强化红色堡垒作用,探索“工委+专委”模式,通过联席会议、小组轮值、项目签订、归口分办、动态议事等机制,把区域化党建平台做实、把共建单位分工做细,工委“掌舵”、专委“划桨”,让街区发展的大船行稳致远。

红色细胞激发自治活力。街道党委着眼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先后投入近1.2 亿开展老旧小区“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充分发挥“家长里短”议事会作用,组建“社区规划师”团队,对改造项目分片包点,创新“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分百家忧”的“四百工作法”,组建微组织,开展微调解,妥善解决了房屋漏水、管道老化、卫生死角、公共设施损毁等近百余起问题。加快老旧小区物业进驻,实现辖区老旧小区专业化物业零的突破,以党建引领物业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培育“中华好邻居”“平安合伙人”“义务网格员”等先锋模范,营造活跃的自治氛围,培育坚实的善治细胞,为打造“步步学党史、出门即圣地”的红色街区奠定良好的治理基础。

二、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故事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自2018年起,街道组织15 位老党员组成“红巷爷爷”团队,为游客义务讲解红色故事,形成集“研、学、宣、讲、游”于一体的多维度立体化体验。2021 年以来,“红巷爷爷”共接待全国各级参观研学团队226 个,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10 余场,唱响了红巷历史文化街区品牌。

用百姓语言讲“心”故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宣讲红色故事,老百姓能够听懂才是硬道理。“红巷爷爷”深耕红巷历史,在武汉革命博物馆、武昌区档案馆等单位的专业指导下,以三万字情真意切的讲解词,立足百姓视角面对面开展沉浸式讲述,生动再现了417 米小巷波澜壮阔的历史,有血有肉地描绘了毛泽东与杨开慧一家最后的团聚、陈赓与王根英“纸条求婚”的佳话、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代表们英勇就义的悲壮、夏明翰写下绝笔家书的英雄柔情……“红巷爷爷讲党史”活动为红色遗址注入情感连接,让红色人物跃然眼前,将一个个丰满鲜活的红色故事串珠成链,用革命先辈们的感人事迹、高尚情操激发群众强烈的红色情怀,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落细落实、入脑入心,“飞入寻常百姓家”。

应时代需求讲“新”故事。既讲好革命时期的历史故事,也积极挖掘新时代的红街故事。街道党委立足老旧城区特色开展院落文化挖掘,打造了人才辈出的“状元楼”、睦邻友好的“北城角”等新“地标”;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实施“古巷风华”项目,着眼老地名、老建筑、名人轶事、百姓趣闻,共收集整理50 余篇街巷故事,做到“一巷一特色,沿街都是小故事”,提升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居民自豪感;丰富讲述形式,推动“红巷爷爷”拍视频、录直播、演话剧、写诗词,制作《潮起红巷》《红巷爷爷讲党史》《红巷爷俩》等广受好评的电教片,开通“红巷之声”品牌电台,联合各级院校开展“红巷爷爷”牵手“红巷青马”“红巷苗苗”结对活动,培养小小红色讲解员,辐射党政机关、大专院校、中小学校、游客等近20 万人次,让红色宣讲成为红街潮流。

树先锋典型讲“星”故事。中华路街道红色底蕴深厚、模范辈出。为此,街道一方面擦亮本土红星,还原恽代英等典型红色人物在辖区的活动足迹、人生历程、家国情怀,推动利群书社等遗址故居复修,制作《磷与火之歌——青年领袖恽代英》情景剧,掀起青年追红星、共奋进的潮流。另一方面注重培育当代红人,挖掘时代新星。“红巷爷爷”团队成员多为退休老党员,他们身体力行诠释使命担当,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武汉楷模等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还有致力服务社区的万娟“团长”,助残爱残、弘扬汉绣非遗的黄春萍工作室,二十年如一日悉心抚养弃婴的退伍军人,身体力行保水域平安的长江救援队汉阳门支队老党员等身边典型,街道通过对这些身边典型人物的宣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书写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生动故事。

三、弘扬红色文化,引领基层治理

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文明新风惠民乐民。持续深化和拓展红色阵地建设,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色场馆、武昌“周周讲”讲堂、辖区单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驿站等场所,形成红色文化的多点阵地,完善红色文化研学传播、志愿服务、游客服务等多重功能。积极动员社区达人、居民骨干、道德模范、下沉党员、学校师生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献策献力,搭建好民主议事和志愿活动的一线平台,夯实机制、队伍、资金保障,推出一批具有红街特色、反映时代主题的服务项目。

促进红色研学发展,使发展成果人民共享。通过党建引领区域发展的强力引擎,加强街区、景区、社区的融合发展。深耕历史人文厚土,加强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和研究阐释,积极探索建设集红色研学、廉政教育、党员培训、文化休闲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结合武昌古城全局建设打造精品线路和产业链条,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老旧小区建管一体机制,探索以常平仓片区为代表的智慧社区建设,塑造“红巷爷爷”“户部巷人家”等精深治理品牌,让居民在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中成为贡献者和受益者,提升红街的美誉度、留住街巷的人情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打造“精致街区、特色景区、和谐社区”的发展样板。

深入学党史,常态办实事。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喜迎党的二十大为重点,深化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采取寻访榜样力量、评选“红街先锋”、制定实事清单、派驻“零号员工”、“微心愿”认领等多种方式,持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扎实汲取红色力量,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转化为发展惠民的丰富实践。

猜你喜欢

党史街道红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热闹的街道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街道生活
追忆红色浪漫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