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络实质假说探讨针灸延缓皮肤衰老的内涵和意义
2022-11-21赵碧云陈梦羽吴丰圆胡炜圣童伯瑛
靖 媛,赵碧云,陈梦羽,吴丰圆,胡炜圣,童伯瑛*
(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
皮肤衰老是指皮肤在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影响下出现皮肤形态、结构和功能衰退的过程,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弹性降低、晦暗无光、松弛变薄,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皱纹、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老化现象[1]。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25 岁的女性有67%提前出现皮肤衰老现象[2]。皮肤衰老的机制主要与线粒体DNA 损伤、自由基过量堆积、皮肤干细胞的更新与分化能力降低等有关[3]。中医学认为,经络有沟通内外、抵御外邪、调畅气血之功能,是维持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经络功能失常所致的脏腑功能虚衰、屏障功能减弱、气血运行壅塞是导致皮肤衰老的重要因素[4]。因此,调理经络可以使经络运行畅通,脏腑功能强盛,气血生化有源,是延缓皮肤衰老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经络实质的角度挖掘针灸延缓皮肤衰老的内涵,以探求针灸延缓皮肤衰老的生物学本质,可以拓展经络实质理论的临床应用范围,亦可为针灸抗衰老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切入点。
1 经络功能及其与皮肤衰老的关系
《黄帝内经》云:“有诸形于内,必行于外。”《丹溪心法》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内脏的生理、病理变化必然在外部反映出来,脏腑功能正常,可通过经络将气血津液输布身体各部,皮肤得以滋养,而表现出红润细腻有光泽。因此,皮肤衰老是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头面部皮肤的荣枯与五脏六腑的精气是否充足、十二经脉经气是否通畅密切相关。因此,经络功能与皮肤衰老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沟通内外、抵御外邪、调畅气血方面。
1.1 沟通内外,脏腑虚则皮肤衰 《灵枢·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体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皮肉筋骨无不依靠经络而密切联络。而全身皮肤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故将全身皮肤分属于十二经,为十二皮部。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通过经络与脏腑气血相通,为脏腑功能映照于肌表的部位。皮肤衰老的外在变化是机体内在脏腑功能失常、经络气血失调的反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阳明经作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脉衰”是机体衰老的起始。脾胃气血生化不足或运行失常,通过阳明经表现于皮肤,体现为“面始焦”,面部开始出现皱纹、面色晦暗无泽、皮肤干燥松弛等衰老征象[5]。作为“先天之本”的肾与人体衰老关系密切,正如《医学正传》所提:“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肾精充足,精可化血,血液充盛而上荣颜面,则使得皮肤滋润,青春常驻。反之肾精不足,则肌肤枯槁、面色失泽,皮肤缺少弹性[6]。肺合皮毛、固护肌表;心合脉而荣色,其华在面;肝主疏泄,使气血运行通畅,可上荣于面。经络是沟通机体内外的重要通道,脏腑的盛衰通过经络表现于肌表,皮肤衰老是脏腑功能失常的外在表现,对经络的调节是沟通内外、延缓衰老的重要方法。
1.2 抵御外邪,屏障弱则腠理松 皮部位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自我保护的屏障,具有维护气血正常运行和反映脏腑病证的作用。皮肤结构的完整性和皮肤屏障功能正常发挥是维持皮肤状态的前提[7]。肌表自我防御的屏障功能不足,则腠理疏松,极易受邪气侵袭,病邪可按照皮部-络脉-经脉-脏腑的途径传变,导致脏腑气血虚损,进一步加剧皮肤卫外功能受损的症状[8]。正如《素问·缪刺论》所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机体衰老之时,人体元气衰少,经络失于濡养,难以抵御外来六淫邪气的伤害,营卫之气失常,肌腠开合失司,加速了老化的进程。
1.3 调畅气血,气血塞则肌肤枯 头面为诸阳经之会,气血汇通于此。《妇人良方·调经门》曰:“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经络气血充盈,敷布气血津液、濡润皮肤、调节皮肤腠理开合的通道畅通,则皮肤得以濡养,外邪不易入侵,肌肤润泽[9]。而经络阻塞、气血不通是加速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受到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因、跌仆外伤之祸及各种疾病的影响,人体经络受损,经络功能衰退,脉络瘀阻,气血不得输布于面,故表现为面色枯槁晦暗,呈现衰老之象[10]。《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强调了经络之气血通达对人体生理影响的重要性,通过激发经气以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于头面,充阳明而实三阳,是减缓“面焦”的重要方法。因此,充气血、通经络是防衰驻颜的有效途径。
2 经络的实质及其影响皮肤衰老的路径
我国学者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 世纪70 年代。近年来对其研究更是涉及神经生理、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众多经络研究者从结缔组织中筋膜的功能、神经论中的经络感传现象、肥大细胞的活跃度等角度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并由此衍生出解释经络生物学本质的不同理论和假说,这些假说为研究经络与皮肤衰老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2.1 筋膜论与皮肤衰老 一部分学者关注到结缔组织与经络功能的相关性,认为经络存在于结缔组织的筋膜当中[11]。筋膜遍布全身,具有灵敏感觉、传导信号和调节生物稳态的功能,对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以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重要作用,这与经络联络沟通的特性存在相似性,故提出筋膜是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在经络实质上的具体体现[12]。这为研究筋膜与皮肤衰老的关系,以及明晰经络延缓皮肤衰老的生物学本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粉尘、日晒等外源性因素和年龄、饮食等内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随着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筋膜更新能力下降,基质中所含水分越来越少,进而导致筋膜粘连,弹性降低,面部筋膜层原本致密排列的纤维组织萎缩变性,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等组织受损流失,因而筋膜层变薄松弛,牵拉皮肤肌肉的能力下降,皮肤呈现松弛与下垂的衰老状态[13]。除此之外,筋膜为细胞提供营养、维持细胞活动空间,并帮助细胞传递信息,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协调皮肤构建免疫防卫网络,调控皮肤的增殖、分化与衰老[14],这与经络抵御外邪的作用存在相似性。筋膜系统的功能失于正常发挥,则皮肤免疫屏障难以维持,外邪易入侵,出现肌肉松弛、面部皱纹、面色晦暗、干燥脱屑等衰老问题。由此可知,筋膜系统作为经络实质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与增强皮肤屏障、保持皮肤形态、抵御衰老有着重要关系。
2.2 神经论与皮肤衰老 支持神经论的关键论据是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有一部分学者观察到穴位受刺激后展现出的“得气”感大体沿着古籍所描述的经脉循行路线进行传导[15],因此,神经论被认为是经络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循行经过体表神经末梢聚集的组织带,并刺激组织带上所分布的穴位,促进肥大细胞释放活性物质,刺激躯体或内脏的传入神经末梢[11],这阐释了经络沟通内外、调节脏腑的作用[16]。随着年龄增长,神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神经对面部肌肉的支配能力减弱,导致肌纤维逐渐萎缩,逐渐累积为面部肌肉的衰老松弛。同时,皮肤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与延缓皮肤衰老尤其是光老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面部局部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在对抗外源性衰老因素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7]。故将在皮肤各层次密布的神经纤维作为经络的实质,可以用以阐释针灸抵御外来六淫及光老化损伤中神经发挥作用的途径,挖掘针灸调控皮肤衰老在神经网络中的微观机制,可能为针灸延缓皮肤衰老从神经论的生物学角度提供依据。
2.3 肥大细胞论与皮肤衰老 肥大细胞普遍存在于机体的结缔组织之中,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其与经络关系密切。当刺激穴位时,肥大细胞释放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借助脱颗粒参与机体过敏反应,并且介导炎症反应的出现[18]。朱海宁等[19]研究认为皮下肥大细胞胞膜通道受到针刺影响时,会导致钙离子内流,进而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使信号得以传递。由此可见肥大细胞与经络现象密切相关。在肥大细胞与皮肤衰老的关系上,肥大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产物,随血液运输到皮肤、气管黏膜和肠道黏膜等与外界环境易接触的组织部位[20]。肥大细胞常驻于皮肤真皮层,其参与皮肤老化尤其是皮肤光老化进程。肥大细胞通过活化作用激活外周神经末梢的组胺受体,使得外周神经释放神经肽类物质,这一过程会加重皮肤的炎症反应[21],使肥大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能力减弱,对内部衰老细胞清除速度减缓,最终导致皮肤衰老[22]。同时,紫外线的刺激同样会使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加,诱导皮肤发生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皮肤皱纹、色斑等衰老问题[23]。因此,从经络实质的角度来看,通过针灸调节经络进而延缓皮肤衰老的过程,即是针灸抑制过度活跃的肥大细胞,从而延缓其产生的一系列导致皮肤衰老的生物学反应的过程。
3 针灸延缓皮肤衰老的经络实质内涵
3.1 针灸增强筋膜组织功能延缓皮肤衰老 筋膜是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功能在经络实质上的具体体现,又与经络抵御外邪的作用存在相似性,故笔者提出:针灸延缓衰老的实质可能是针灸通过增强筋膜结缔组织功能,产生延缓皮肤衰老的效应。筋膜系统能监测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在人体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协助下,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状态进行调控,同时为细胞提供支持和储备,使皮肤细胞得到及时更新与分化而发挥其修复作用[24]。筋膜上相对较强的生物信息点在针灸刺激状态下,可进一步激活并强化筋膜系统,增强支持储备和自体监控修复的功能。在现代研究过程中证实,刺激经络抗皮肤衰老的过程与增强结缔组织修复功能有密切关系。有学者研究发现,有目的性地对筋膜进行刺激,促使生物信息得到诱发,被刺激穴区局部的筋膜构造发生改变,动员筋膜中的干细胞朝功能细胞分化,推动筋膜干细胞转化为定向干细胞与上皮细胞,发挥修复损伤的作用[25-26]。也有学者研究发现,针灸治疗时,针体周围胶原被牵拉,大量成纤维细胞发生可逆性收缩,并由针体局部传导到整个间隙结缔组织,从而促进结缔组织尽快修复,而产生抗皮肤衰老的作用[27]。
3.2 针灸降低神经炎症延缓皮肤衰老 皮肤衰老与自由基代谢失调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28]。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针灸经络可以通过“经气得至”,发挥抗炎的免疫效应,改善机体炎症,缓解外来六淫及光老化对皮肤的伤害,修复皮肤细胞。此外,针灸的温热刺激还可提高人体血流量和代谢率,进而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缓解炎性反应,延缓皮肤衰老[29]。阚宇等[30]发现,针灸可以引起局部神经肽P 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释放,加速局部神经源性炎症的进程,缩短皮肤炎症期,促进皮肤自我修复,从而延缓皮肤衰老。陈军等[31]发现,针刺内关穴可以通过上调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下调53 kD 的核内磷酸化蛋白(p53)的表达,调节皮肤氧化应激的状态,进而抵御和延缓皮肤光老化。陈绍斐[32]采用艾灸配合超声波对皮肤光老化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可见患者双侧面颊、眼周细纹及各项氧化应激指标都有较明显改善,说明艾灸配合超声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皮肤氧化应激情况,从而延缓皮肤衰老。
3.3 针灸刺激肥大细胞延缓皮肤衰老 肥大细胞作为针灸效应信号传导放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调节皮肤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灸可通过增强外来刺激的方式,激活穴位处富集的肥大细胞对此刺激产生应答,从而对外来伤害产生较大范围的保护性反应,促进皮肤更快地修复与再生,延缓皮肤衰老[33]。因此,肥大细胞受到针灸刺激产生效应的过程可能作为针灸抗衰老内在实质的解释。在现代研究过程中证实,刺激经络抗皮肤衰老的过程与刺激肥大细胞有密切关系。有研究者认为针刺进入皮肤各个层次,沿途刺激或损伤某些肥大细胞并使其释放活性物质,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诱发下丘脑产生并释放因子,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类固醇并降低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从而延缓皮肤衰老[34]。也有学者研究表明,电针治疗受伤部位10 d 后,能有效增加创面肥大细胞数量及其脱颗粒数,从而进一步对肉芽组织的纤维修复起有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皮肤的新陈代谢,预防皮肤衰老[35]。
4 经络实质对皮肤衰老的临床指导意义
4.1 从经络实质角度辨证配穴 如《席弘赋》所言:“凡欲行针须审穴。”在辨证的基础上,正确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是保证治疗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对症选穴作为选穴的经典原则,在临床疗效上已得到了肯定[36]。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针灸选穴的内容不断丰富,依据解剖取穴、神经取穴等取穴的新方法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从筋膜论角度,可结合筋膜结缔组织的分布部位,优化进针的深度与强度,使针刺治疗时更好地牵动筋膜组织,更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针感,产生较好的抗衰效果[37];从神经论的角度,针对机体神经失活、代谢异常造成的皮肤衰老,可将神经传导路径与经络循行相联系,在有神经出入及神经感受器和效应器的部位取穴,或能更好地延缓衰老;从肥大细胞论角度,可选取肥大细胞数量较多、活跃度较强的区域,在针刺捻转过程中,针刺穴位时所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应达到阈值,促进各种组胺等活性因子释放,使针刺信息启动传递及放大、增强。使取穴更具有准确性,能更好地疏通经气,运行气血,调节脏腑,调节皮肤衰老状态。
4.2 从经络实质角度养外安内 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特定联系,体现了针灸临床治疗内外并治的特点。在经络的联系下,脏腑生理或是病理的变化可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表现出来;同时,刺激体表某些穴位也能出现相应内脏功能的变化。研究证实,针灸经络可以通过局部刺激,使皮下持续充血水肿,激活增生肉芽,增强肌肉弹力,连接生长断裂的组织,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刺激皮下胶原蛋白生成[13]。同时,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神经、体液及内分泌功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个过程即是通过针灸对机体经络进行刺激,使机体恢复平衡状态,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运行,从而调节皮肤微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增强皮肤营养及肌肉弹性,缓解皱纹、松弛、暗沉、色斑等皮肤衰老问题。针灸对皮肤衰老状态的改善从经络实质上可以理解为针灸对机体内外理化环境的改变,在内可调节有关脏腑功能,在外则表现为调控与皮肤衰老相关的肥大细胞反应过程、降低筋膜结缔组织的萎缩变性、延缓胶原蛋白减少,实现从经络实质角度养外安内。
5 结 语
经络实质的研究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大量研究证实刺激经络可以改善皮肤状态,这为指导针灸美容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基于经络实质的理论探究针灸影响皮肤衰老的路径,可以拓展经络实质的理论内涵,为研究针灸延缓皮肤衰老的机制提供思路。但目前经络实质理论与针灸延缓皮肤衰老的微观机制和作用途径尚不够明确,现阶段尚缺乏充分的中医临证研究的支撑,因此仍需更深入开展一系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为针灸延缓皮肤衰老的经络实质理论价值的挖掘提供更加客观化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