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排乳联合乳通散外敷治疗乳痈脓肿形成穿刺引流术后疼痛1例的护理体会

2022-11-21刘可欣李苏娜郑红梅李亚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左乳乳腺炎乳汁

刘可欣,李苏娜,郑红梅,李亚静,唐 玲,陈 宏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二乳腺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最常见的外科急性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常见于初产妇,多由乳头皲裂、乳腺导管阻塞伴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若治疗不及时或失当可致肿块日久不消,甚至形成脓肿,并发败血症或形成乳漏[1]。乳汁排出不及时,肿块脓肿形成,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即可出现红、肿、热、痛症状,病变区域的皮温升高,有压痛及全身症状。西医治疗主要对症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治疗后乳房局部易形成结块,影响哺乳,中医治疗方法多样,优势在于无需中断哺乳[2]。中医将急性乳腺炎归属于“乳痈”范畴,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胃热壅滞,引起植物神经系统调节机能障碍,可致乳腺导管痉挛、乳汁排泄受阻,气血瘀滞,痰湿内生,继而发生乳汁瘀积,痰浊瘀阻乳房脉络而成乳痈[3]。手法排乳是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的特色方法之一,直接作用于局部,直达病所所在,临床实践证明,乳通散联合手法排乳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气滞热壅证患者疗效显著,本文回顾1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行穿刺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法排乳联合乳通散中药外敷缓解术后疼痛的效果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1岁,主因“左乳乳房疼痛2天”于2021年11月5日于本院门诊治疗,患者刻下症为:左乳内下皮肤微红,左乳乳房胀痛,体温37.2℃,患者既往体健,昨日最高体温38.9℃。2021年9月至今双乳反复乳腺炎,无过敏史,纳差,眠差,小便调。患者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专科检查:左乳内下及乳晕后方可见范围8.36 cm×4.12 cm×5.94 cm的混合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周边软组织回声增强,内可见液性暗区,左腋下可见肿大淋巴结,形态不规则,大小约2.07 cm×1.60 cm;超声提示:双乳哺乳期表现,双乳淤积性乳腺炎,左乳混合回声区,考虑脓肿,左腋下淋巴结肿大。中医诊断:乳痈,辩证分型:气滞热壅证。西医诊断:左乳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乳房疼痛。

患者于2021年11月6日行临床操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乳腺肿块穿刺引流术,术后回家患者未进行母乳喂养,乳房胀痛,遵医嘱给予手法排乳联合乳通散外敷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患者乳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为7分,根据患者自身每日疼痛感进行评估,经过6天治疗,疼痛评分由7分降为2分,效果显著。治疗前患者左乳胀满,左乳内下皮肤色红,红肿面积10 cm×7 cm。治疗第3天,经过手法排乳治疗联合乳通散外敷,皮肤微红,红肿面积缩小为6 cm×5 cm。治疗第6天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治疗前患者左乳内下触诊可及9 cm×6 cm肿块,边界清楚。治疗第3天触诊可及6 cm×4 cm肿块,边界清楚。治疗第6天触诊可及2 cm×2 cm肿块,边界清楚。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乳房疼痛症状评估: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用0~10cm的刻度尺,量化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患者乳房疼痛评分为7分,属于重度疼痛,使患者对于母乳喂养产生恐惧,产生断奶想法,出现焦虑情绪。

2.1.2 乳房红肿面积评估:0级(0分):无红肿;1级(3分):红肿面积最大直径<3 cm;2级(6分):红肿面积最大直径3~6 cm;3级(9分):红肿面积最大直径>6 cm。治疗前患者左乳胀满,左乳内下皮肤色红,红肿面积10 cm×7 cm,评为3级(9分)。

2.1.3 乳房肿块大小:0级(0分):无肿块;1级(6分):肿块最大直径<3 cm;2级(12分):肿块最大直径3~6 cm;3级(18分):肿块最大直径>6 cm[4]。治疗前患者左乳内下触诊可及9 cm×6 cm肿块,边界清楚,评为3级(18分)。

2.2 护理措施

2.2.1 手法排乳:操作方法:①核对医嘱,评估患者,遵医嘱确定患侧乳房,做好解释。手法排乳一般不适合乳房脓肿、破溃的患者,局部炎症反应较重,不当的排乳手法会导致炎症的扩散。乳汁是不断在产生的,未行母乳喂养及时排空,可导致乳汁淤积,会产生乳房胀痛,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由于患者为脓肿穿刺术一次后,尚有脓肿,故需要在未脓肿的部位轻排出乳汁,缓解患者乳房胀痛的症状。②检查并备齐用物,带患者至中医治疗室,护理垫铺于床上。测量体温。③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双乳,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④操作前对乳房进行触诊。⑤手指按摩:用大拇指和食指点按的手法按摩“乳根穴、膻中穴、乳中穴、膺窗穴、期门穴”1 min,按摩力度以患者微微感觉酸胀为度。穴位按摩可以达到疏肝理气,活络通乳,促进乳汁排出的作用。⑥润滑乳房:轻轻挤压刺激乳头,用大拇指及食指放在乳晕边缘,两手指轻轻下压在乳窦上,向上轻轻提拉,挤出乳汁润滑乳房皮肤。⑦手法排乳:先将乳晕周围积乳排空,再在患者患侧未形成脓肿的位置,以掌根和鱼际沿乳管方向从乳根到乳头的延乳腺管的方向呈放射状进行按摩产生推力,排空乳房未形成脓肿部位的乳汁。若双侧均患病,可先从疼痛较轻一侧开始治疗,以防加剧患者恐惧心理。⑧积乳排空,腺体均匀松软;胀痛明显减轻为度。⑨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将皮肤上的乳汁擦干,协助患者穿好衣服[5]。排乳后复测体温,并作记录,整理用物。治疗时间以15~20 min为宜。

2.2.2 乳通散外敷:通散作用为清热消肿,通乳止痛。药方组成:蒲公英30 g、路路通20 g、青皮20 g、黄柏20 g、苍术20 g、生甘草10 g。外敷方法:用清茶调敷于乳房患处,外敷范围略超过病灶范围,厚度为0.5 cm,2次/d,30min/次[2]。

2.2.3 常规护理:①饮食护理:嘱患者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②情志护理:鼓励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③生活护理:确保正确哺乳,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掌握定时及正确哺乳有效方法,确保乳汁顺畅排除,避免乳汁淤积。加强婴儿监护,避免婴儿口含乳头睡觉,同时患者需重视睡姿管理,保持仰卧或健侧卧位,预防患侧乳房受压[6]。嘱患者哺乳后应清洁乳头,对于乳头皲裂者可涂抹香油、鸡蛋油进行乳房护理等,平时勤更换柔软舒适衣物。

3 讨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常见的产妇哺乳期症状,特别是在初产妇中发生率更高[7],多因饮食不当,乳头皲裂,哺乳方式不正确等因素所导致,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常表现出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8]。西医治疗多采取抗生素抗感染,抗生素类药物属寒凉之品,用后易致气血凝滞,炎症组织机化遗留冷性僵块,治疗同时,停止哺乳、回乳,抗生素有效率为73.68%~78.33%[4,9-10]。急性乳腺炎按病程发展可分为肿块期和脓肿期,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易发展为脓肿期,此时将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

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腺疾患宜疏肝经之郁滞[11]。《诸病源候论》记载了手法排乳和吸吮法治疗妒乳,初起时“便以手助捻其汁,并令傍人助嗍引之”,使乳汁排出,其以通法为治疗原则。手法排乳是治疗乳汁淤积的中药方法之一,将妒乳及时的排空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手法排乳具体操作时应注意先排健侧后排患侧,充分按摩穴位,润滑乳房,减少摩擦力,排乳时力度由小到大,动作轻柔,力度适中,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操作15~20 min,应避开脓肿部位,以免炎症扩散。积乳排出,患者乳房胀痛会有明显缓解。

乳通散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气滞热壅型患者,具有清热消肿,通乳止痛的功效。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属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路路通祛风活络,利水通经,可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青皮疏肝理气、散结止痛;苍术燥湿健脾;生甘草味甘性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热消肿、通乳止痛之功[2]。乳通散外敷时应注意观察皮肤情况,若出现中药过敏情况,应及时停止外敷。

乳房脓肿、破溃的哺乳期产妇应慎用手法排乳,因脓肿破溃期,局部存在炎症,不当的手法会使炎症扩散。长时间或者程度剧烈的疼痛会影响患者躯体和社会功能,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排乳能够缓解乳房疼痛,但手法排乳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通过排出非脓肿部分的乳汁,从而减轻患者乳房胀痛,改善患者焦虑情绪[12]。手法排乳联合乳通散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能够明显减轻乳房红肿疼痛,有利于疾病恢复,从而使产妇重拾哺乳信心,确保母婴健康。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左乳乳腺炎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左乳
巨大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治乳腺炎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