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泡洗技术在1例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21吴春丽邓建华
吴春丽,唐 玲,邓建华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内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
慢性肾衰竭是多发于既往有慢性肾脏疾患者群的常见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乏力、腰酸、夜尿增多、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等,其危害程度表现在并发肾性骨病、急性心力衰竭、神经系统障碍等方面[1]。中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慢性肾衰竭分为寒热虚实、脾肾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五种分型,其中以脾肾阳虚型最为常见。慢性肾衰竭治疗可根据病情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一般在疾病早中期选择药物对症治疗来延缓或者逆转疾病的发展,当疾病进展至尿毒症期,经药物治疗不能缓解时,则需采用替代疗法。另一方面,在中医护理方案的指导下,针对患者出现的主要症状如倦怠乏力、水肿等,利用中医护理技术如中药泡洗进行辨证施护,对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2-3]。本文回顾科室运用中药泡洗改善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水肿、乏力症状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主因“乏力食欲不振5年,加重伴水肿3天”收治入院。患者入院时症状: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双下肢中度水肿,伴食欲不振,时有恶心;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眠差,夜尿3~4次,大便调。患者舌质淡红有齿痕,苔黄腻,脉沉弱。
入院后完善体格检查:体温36.5℃,心率86次/min,呼吸 19次/min,血压 149∕86 mm Hg。患者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面色黝黑;四肢出现出血点、呼吸浅快、双下肢重度水肿。实验室检查:血钾6.9 mEq/L(火焰光度计法),血钙1.9 mmol/L(8mg/dl),血磷 2.0mmol/L(5mg/dl);胆固醇3.47 mmol/L、甘油三酯1.7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92 mmol/L;尿比重1.010,尿蛋白阳性(+~++++)。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期,中西西医诊断: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为脾肾阳虚型。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乏力症状评估: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倦怠乏力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价:①轻度:偶感疲乏,程度轻微,不耐劳力,可坚持轻体力劳动;②中度:一般活动即感乏力,间歇出现,勉强支持日常活动;③重度:休息时也感觉疲乏无力,持续出现,不能坚持日常活动。按照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分。本病例患者乏力程度评分6分,为重度乏力。
2.1.2 水肿症状评估:根据水肿程度分为:①轻度:轻度水肿多见于眼睑、颜面、胫骨前、脚踝部等,指压以后可以出现组织轻度的凹陷,平复较快,有时早期水肿仅表现为体质量迅速增加,而无水肿的特征出现。②中度:全身疏松组织均可有水肿,指压后可以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凹陷,平复比较缓慢。③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可以有液体渗出,有的可以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鞘膜腔积液。按照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1、2、3分。本例患者水肿症状严重程度评分3分,为重度水肿。
2.2 护理措施
2.2.1 常规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宜清淡,必要时配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保持心情愉悦,可以通过听轻音乐的方式舒缓心情。根据患者年龄、耐热情况等设置泡脚桶合适的温度,指导患者穿宽松舒适的衣裤,治疗后将双下肢抬高,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2.2.2 中医特色护理:中药泡洗技术是借助泡洗时中药被加热后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浸洗全身或局部皮肤,达到活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①泡洗部位:双下肢。②泡洗时间:20 min。③药物配方:忍冬藤5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 g,冰片10 g,地龙20 g,桂枝80 g,配制成中药汤剂,由医院煎药室统一配制并送至病区,1剂/d,500 mL/剂。④操作方法:将中药泡洗液加温水稀释至3000 mL置入一次性足浴袋,用水温计测量中药液温度为39~41°(视线与水温计平行),一次性足浴袋置于足浴桶内,协助患者将裤管卷至膝盖处,避免药液溅湿衣裤。护理人员用手先试水温,再将患者双下肢浸泡于药液中治疗,盖好毛毯,毛毯置于双下肢包裹足浴桶。治疗过程中注意室内保暖,避免烫伤。每日泡洗20 min,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开展中药泡洗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完善相关检查,严格把握治疗禁忌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获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告知操作目的和相关注意事项,泡洗时间不宜过久,以患者不感到劳累为宜。治疗结束后,患者可以饮一杯温水,同时建议卧床休息。冬季进行泡洗时避免受风寒,夏季时避免风扇扇、空调直吹。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泡洗。
2.3 干预效果
本例患者经规范治疗和护理后,病情相对稳定,乏力症状评分由6分降至2分,水肿症状由3分降至1分,均较干预前减轻,顺利出院。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是因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竭病因中医认为包括先天和后天,先天是由于肾精不足,导致肾精亏虚,人体阴阳处于不平衡状态,容易患上导致肾脏结和功能受损的慢性疾病;后天环境主要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不规律等最终导致毒素增加,外感六淫、药毒伤肾,各种慢性病久病及肾及多种慢性肾脏疾患失治、误治转归而来。
中药泡洗能起到活血行气、温宫散寒、消炎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消肿的作用[4],具有作用迅速、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优势。本次治疗中,以药物施于体表,泡洗选用红花,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的作用[5],乳香、没药配伍忍冬藤起到行气活血、消肿生肌之功效[6],冰片与地龙合用可以利尿消肿[7],桂枝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5],对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脾肾阳虚证型有较好效果。慢性肾衰竭以脾肾气虚为本虚,瘀血阻络及湿浊阻遏三焦为标实,运用开通表里法、益气活血法、升清降浊法,通畅表里、气血、三焦治疗。相关研究报道中药泡洗治疗对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7]。汪李宏等[8]通过慢性肾衰竭泡洗护理方案,能够提升慢性肾衰竭患者居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中药泡洗技术在本病例中的应用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要求[9],在中医辨证施护理念指导下,通过实施中药泡洗技术,有效缓解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乏力、水肿症状。此外中药泡洗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中[10-14],而且作用广泛,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