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对策
2022-11-21倪春燕李惠芬
倪春燕,吴 芳,周 琼,李惠芬
(江苏省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 苏州,215153)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给患者生理及心理带来严重创伤[1]。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2],且相关研究[3]指出,约80%的肿瘤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年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照护者在陪同诊治过程中会产生预期性悲伤,影响其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4]。临终关怀是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来帮助临终患者尽可能安详、舒适且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5]。帮助晚期癌症患者应对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患者照护者共同关心的问题[6]。本文分析年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特殊心理及需求,总结临终关怀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年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特殊性
1.1 特殊的心理
晚期癌症患者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不仅有对生存的渴望,同时也有对死亡的畏惧,常常会出现抑郁、悲观等方面的不良心理情绪。肿瘤本身会引起疼痛以及其他症状,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并不理想。年轻晚期癌症患者及其配偶均处于人生中的极特殊阶段,不仅要面对癌症诊断及治疗带来的心理痛苦,还要面对不能参与孩子未来的遗憾与亏欠,不能在未来生活中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以及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而感到内疚的心理。
1.2 特殊的需求
晚期癌症患者的需求表现在想知道自己真实病情,治疗的方案对病情的利弊,年轻的癌症晚期患者更会理性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做好工作交接安排,及子女及父母的安排,以及家庭经济问题。据报道,癌症晚期患者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排在前三位的原因包括能够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可以减轻家属的照顾负担、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带来的痛苦[7]。
2 护理对策
晚期癌症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此时患者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2.1 加强死亡教育
普及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同时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死亡教育,有利于患者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死亡[8]。对患者给予心理、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安慰,倾听他们的要求,并尽量予以满足。适时告知病情,一旦时机成熟就与患者共同探讨“死亡”问题,让患者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个过程,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安排好有限的时间,降低对死亡的恐惧,平静地面对和接受死亡。医生们应在评估出死亡高危人群后不久即开展临终关怀讨论,此时患者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且有时间计划以后的事情[9]。此外,应多次进行此类讨论,因为患者需要一定时间来接受和思考。早期讨论的开展有利于在患者病情恶化时更易于开展后期讨论。
2.2 舒适护理
及时解决或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病痛,如疼痛、恶心、呕吐、便秘等,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创造整洁、安静、温暖的休养环境,以保持患者的尊严与舒适,年轻的肿瘤患者更希望由家属完成他们的生活护理,感觉家属还会关心自己,爱护自己,有亲切感和安全感。尽可能给予单间,让患者和家属有更多的独处时间。
2.3 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满足临终患者及家属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需求,使其感受到护士对他们的尊重以及其价值观、宗教信仰的认同,当护士理解并尊重患者的信仰、世界观和行为方式时,患者更易于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护理工作,患者会因为得到与其文化一致的护理而倍感舒适且满意,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10]。
2.4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护士主动与患者家属、亲友、朋友、单位领导及同事等建立联系,促使他们在心理、生活及经济等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通过亲朋好友的探视,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和不良情绪。
2.5 医-护-社工一体化人文关怀模式
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共同组建合作团队,为癌症晚期的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对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满足患者就医感受和保持尊严的需求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患者临终阶段医护人员充分应用倾听、移情等沟通技巧,做到认真倾听,适量同情,温柔鼓励,避免交头接耳增加患者压力,护士在护理年轻晚期癌症患者时指导患者的亲人和社会支持系统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使患者消极心理状态转化为积极心理状态,从而维护各系统功能,达到心理平衡,增强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功能[11]。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其减轻恐惧焦虑。社会志愿者定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完成心愿,处理家庭、经济、福利问题,对家属进行哀伤辅导,帮助家属恢复重新生活的信心等。
2.6 关爱照护者
年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照护者群体主要是配偶或者父母,他们存在高于一般高龄肿瘤患者家属的压力,包括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体力不支,经济压力等。晚期癌症患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身心疲惫,家属也承受一定精神压力[12]。家属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护士应与家属加强沟通,对家属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对他们表示同情和安慰,稳定他们的情绪,指导他们参与护理计划,及时向他们通报患者的病情进展,让他们陪患者一起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3 小结
临终关怀的核心目的在于减轻临终患者的痛苦、控制疾病相关症状,给予患者及照护者心理和精神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善终[13]。年轻晚期癌症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一旦确诊为癌症,容易出现自责、悲伤、绝望和无助的情绪[14]。年轻晚期癌症患者因为疾患不仅要放弃自己的事业,更不能照顾家庭,加之现代信息发达,年轻患者获得医学相关知识途径多,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发展转归已经有了模糊的了解,更容易产生绝望心理,在肿瘤晚期临终阶段封闭自己心理,在最后的阶段产生内疚、轻生等消极情绪;同时年轻晚期癌症患者心理上的接受能力明显要低于高龄的患者。患者家属在患者临终阶段也容易产生疲惫、悲伤情绪,长时间的不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临终关怀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医护人员、家庭成员、社会工作者是临终关怀的具体实施者,通过运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进而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