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逻辑”在线“三主体”在场
2022-11-21许嫣娜潘海波
许嫣娜 潘海波
课后服务课程建设要坚持服务逻辑与教育逻辑并行的“双逻辑”,发挥课后服务“服务”和“教育”的双重功能。学校通过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为家长解决“三点半难题”,这是服务逻辑。学校课后服务的理想样态是课后“学习”服务,看护、托管伴随“学习”发生,并通过学习化改造让看护、托管的形式和内容具有育人价值,这是教育逻辑。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坚持“双逻辑”在线,让学生、家长、教师“三主体”在场,初步形成课后服务参与率小学达94.4%、初中达98.8%的天宁样态。
一、课程的深度整合,让学生在场
天宁区教育局出台《天宁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规范和指导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提倡课后服务“课程化”设计,鼓励学校因校制宜探索课后服务内容。
其一,学业辅导的个别化。各校在课后服务时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做到“学校事学校毕”。例如,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推出“作业限时制”,在黑板醒目位置公示作业内容及时长,有效“治疗”学生的“作业拖延症”。不同学科教师轮流进班看护,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其二,校本课程的融通化。各校发挥主动性,把学校的特色课程融入课后服务,增加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例如,常州市华润小学利用每周五的课后服务时间,以电影为媒介,整体设计四大电影模块,分别是以“四史”教育为核心的红色电影、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亲子电影、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艺术电影、以环境教育为核心的纪录片。学校充分发挥优质影片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进阶式美育和思政教育。
其三,社团课程的精品化。为更好地服务学生,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区教育局出台《天宁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校外资源引入指南》。全区有18 所学校邀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志愿者等加入服务团队,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资源,优化社团课程内容,受到学生及家长普遍欢迎。
二、家庭的全程赋权,让家长在场
天宁区教育局在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家长共情、共建、共同成长,从而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一是让家长知晓并共情。在课后服务前期,以“区—校—班”三级推进的方式,了解家长及学生的课后服务需求。区教育局设置家长热线,及时宣传政策、答疑解惑;学校全覆盖、多渠道发放问卷,进行调研,全面倾听家长的建议;班级灵活运用“大家访”,深入了解各类家庭面临的不同问题与切实诉求。通过各层级的调研与沟通,学校课后服务真正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真诚回应了家庭的需求与期待。
二是邀家长参与并共建。教师与家长充分沟通,为每个学生建立课后服务档案,并进行分类管理。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向教师提出让孩子弹性离校的申请。学校为需提前离校的学生发放“爱心卡”,值班行政人员、门卫师傅、家长志愿者等对佩戴“爱心卡”的学生加以关注,提供爱心服务。学校为课后服务结束后还需要延时托管的学生发放“加油卡”,聘请具有专业背景的家长参与托管服务。家校共建满足了个性化需求,提升了课后服务的精准度。
三是给家长指导并共同成长。各校课后服务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效引导了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例如,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推出“青小三点半”课程,将双肩包变“双减包”,让书包留校“寄宿”,实现“给书包减肥、给孩子减负”的目标。学校给学生配备了“我的home 时光手账本”,用于记录放学后快乐阅读、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自主学习生活,有效搭建了家校沟通平台,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健康成长。
三、学校的保障升级,让教师在场
天宁区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优质的课后服务提供保障。
一是关爱升级,保障舒心感。天宁区聚力关爱教师,保障教师倾心投入,让教师获得足够的舒心感。学校实施爱心蓄力工程,给每位教师发放了“蓄力卡”,体力不支或家中有事的教师凭此卡可得到半天假期。学校还设置“蓄力站”,即教师休息室,为课后服务教师提供休息场所和温馨下午茶,给予教师人性化关怀。
二是绩效升级,保障获得感。天宁区优化课后服务的取酬机制,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制定了《天宁课后服务报酬发放办法》,各学校教师课后服务工作量一月一公示,劳务报酬一月一核算,并及时发放到位,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是评价升级,保障价值感。天宁区优化教师评价办法,加强激励导向作用,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在2021 年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中,天宁区增设“突出贡献奖”“辛勤耕耘奖”,利用微信等平台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以典型形象传递正能量,让每一位优秀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