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应对校园欺凌的措施及给我们的启示
2022-11-21杨安宁
杨安宁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校园欺凌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校园欺凌事件的治理中,效果不明显。如何保障校园学生的身心健康,防止欺凌事件的发生,是国家、社会及公民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常常会给被欺凌人带来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伤害。
(一)严重摧残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校园欺凌从表面看可能对受害者造成身体损害,从本质上给受害者留下心灵创伤,直接导致其怯懦、自卑、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无能,害怕上学,害怕学校,不愿意去学校读书,其心灵的创伤是长期的[1]。
(二)对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家长必然心中愤怒,必定找班主任、学校反馈相关情况,要求学校或者侵害者家长采取措施,其必然影响到双方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尤其是受侵害的孩子家庭。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得多了,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极有可能导致受害者家长剑走偏锋,走向极端,给社会安全留下隐患。
(三)对社会信念造成严重冲击。校园欺凌事件的不断发生,直接对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冲击,易于养成欺凌者崇尚武力、蔑视法律法规的不良习气。虽然我国对严重刑事犯罪的年龄底线有所下调,但是依然无法遏制校园欺凌导致的极端事件的发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2]。
二、国外应对校园欺凌的措施
为了预防、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英国、日本、美国、德国的经验可资借鉴。
(一)英国经验
1.政府方面。出台系列法律法规,惩治校园欺凌行为。先后出台了《合理使用武力:向校长、教职员工和管理机构提供建议》《学校中的行为与纪律:给校长和教师的建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条例与规章,以法律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明确学校及教师应对校园欺凌使用的权力范围,使得教师面对校园欺凌有法可依[3]。
2.学校方面。制定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对校园欺凌行为人进行合理惩戒。英国出台的系列法律法规,其学生行为准则明确要求学生必须阅读和知晓,如果实施校园欺凌行为,一定会受到各种惩处。校园行为准则,要求校方、家长、学生知晓。
3.教师方面。可依法执行惩戒措施。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界定了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学校方合理使用武力的范围、方式、时机和惩戒主体,当校园欺凌行为发生时,校方(包括老师)可依照学生行为准则的条款对学生进行惩戒。
(二)日本经验
1.以专门法律约束校园的欺凌行为。为预防、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日本颁布了《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此法分别从国家、社会、学校、监护人的责任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对校园欺凌作出了具体的应对指导。日本针对未成年人欺凌者触犯的重大刑事案件,出台了《少年法》《少年审判规则》等法律法规。国家可依据相关法律对欺凌者进行惩处[4]。
2.收集数据,以数字说话。从1985年开始,日本每年都公布前一年校园欺凌的统计数字,包括发生数量、变化趋势,接受社会的监督。大量的触目惊心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围绕校园欺凌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为防治校园欺凌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3.打造多元防护体系。针对日益增多的校园欺凌事件,日本政府拟定了对策,以学校为核心,按照学校的不同等级设置对策。《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既规定了政府的职责,也明确了社会的责任,务必使教师明确面对校园欺凌事件时,如何处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业教师对被欺凌者提供心理咨询与疏导。
4.注重不良行为的教育。日本文部省要求中小学必须将道德课列为正式的教学科目,配备统一的教科书,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要进行考评。东京书籍等8家出版社编辑出版了48本道德教科书,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友情、正义、尊重等观念设置成独立的章节进行强化,供学生学习使用。此外,日本还为儿童的未来制定战略性的决策,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能力。
(三)美国经验
1.通过开设反欺凌课程,提高学生反欺凌认知。美国针对校园欺凌现象的立法相对完善,注重预防为主,打造校园欺凌防御网。美国法律要求学校开设专门的反欺凌课程,传授学生应对校园欺凌必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生预防骚扰、欺凌进行指导。
2.将校园欺凌现象的反制效果纳入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对于校园欺凌的认知与反制措施的成败是考察其职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
3.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能力。美国法律要求,学校除开展反校园欺凌教学外,还要开展预防校园欺凌的一般教学,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达成合作而不是对抗,解决问题,达到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目的。
4.多方联动,借助网络平台反校园欺凌。美国既注重对科任教师的反欺凌能力进行培训,还对其他管理者进行要求,反校园欺凌是其重要的培训学习内容;此外,学校还要组织人员建立安全小组,可由校方人员、社会上的反欺凌专家和学生家长联合组成,定期不定期地对校园安全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估;同时,校园安全小组还要与社区管理人员、家长、学生、志愿者、职业支持人员、执法机构、反欺凌调查员等形成联动,制定预防校园欺凌的计划和反欺凌的方法,打造多维立体校园反欺凌网络[5]。
(四)德国经验
1.立法先行,教育为本。在德国,法律文化非常发达,《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基本法都提到学校应为儿童身心与人格成长提供一个健康自由的环境,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保障儿童在校园中免受欺凌。德国各州的学校法明确要求学校保护学生不受欺凌,对行为严重的欺凌者可勒令退学[6]。同时各州学校法还要求建立学校心理与教育咨询支持中心,及时为学生提供服务,为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做好了铺垫。
2.实施源头预防。德国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和“免除恐惧教育”。教育孩子同情和帮助弱者,培养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感,提高学生妥善处理欺凌问题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多方参与,合作共治。为了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德国搭建了一个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社会机构、学校、家长和心咨询治疗专家多方参与的防治网络平台,涉及到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每一起校园欺凌案例,都可能导致州教育部、青少年局、警察与司法部门、青少年保护社会团体、教会、学校、家长,以及心理学家、心理医生等角色参与其中,多方联动,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对策。此外,德国的校园欺凌现象的宣传与咨询途径也非常广泛,学生可随时进行心理咨询。
三、国外应对校园欺凌所采取的措施给我们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我国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预防并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借鉴英、日、美、德四国的校园反欺凌经验,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努力。
(一)开发开设反欺凌课程,提高学生校园欺凌的应对能力
国家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开发校园反欺凌教材。要求全国中小学、幼儿园等必须开设相关课程,学校组织教师讲授校园欺凌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同时,加大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增强学生自尊自强的意识,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教育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团结友爱,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和反欺凌能力。
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反校园欺凌的教育外,还应该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及普通教师进行反欺凌培训,明确所承担的预防欺凌和应对欺凌的责任,自觉履行维护校园安全、惩治校园欺凌的义务,进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校园反欺凌立法,给校方适度的惩戒权
为了减少和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我国先后颁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等法律法规文件,对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大有裨益。然而,面对校园欺凌者,常常无计可施,无法可依,多数情况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味倾向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操作,造成部分欺凌者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严重毒化了校园的安全环境,造成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不满。为此,建议加强校园反欺凌立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在法理上给学校适度的惩戒权,使得校方有法可依。
(三)搭建校园欺凌救助平台
校园欺凌,给受欺凌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一时一刻可以消除的,可能会影响到受欺凌者终生,因此,校园应该搭建欺凌救助平台。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无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普通教师或者学生都有义务有权力予以当头棒喝,给以制止,让欺凌者成为过街老鼠。同时,将德育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去。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为被欺凌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搭建一个由学校、家长、学生等多角色共同参与的平台,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防患于未然。
(四)多方联动,合力打造校园安全网
国家层面,一是做好校园反欺凌立法,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给学校、老师实实在在的惩戒权;二是搭建全国校园反欺凌网络平台,宣传校园欺凌的存在形式、危害以及应对的措施与策略,同时面向整个社会广泛宣传,让校园欺凌没有滋生的土壤。
社会方面,大力弘扬传统尊老爱幼、助残扶弱的良好风尚,积极开展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积极推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从思想上转变家长对孩子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
社区方面,通过宣传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五好家庭等典型事迹,打造孩子生活的良好社区环境。
学校方面,依规依法,给予所有管理者(学校行政、班主任、科任教师、后勤人员等)对校园欺凌事件的监督、制止与惩戒的权力,对于校园欺凌现象绝不手软,发生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班主任方面,一是做好校园欺凌的教育工作,把欺凌的危害、后果及惩戒措施告知学生,防患于未然;二是一旦查清发生了校园欺凌行为,该安抚的安抚,该惩戒的惩戒,以正视听;三是随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将学生在校园的异常情况向家长做出反馈,力争得到家长的支持。
课任教师方面,通过课堂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校园安全教育,告知学生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做,立个标准。
学生方面,通过教育和学习,养成良好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做到自尊自立自信自强,能明辨是非、善恶,敢于维护自身权益,敢于同欺凌者做斗争,敢于见义勇为,弘扬校园正气。
家庭方面,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家庭的和美,同时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道德观,教育孩子明辨是非,自信自强,敢作敢为,从家庭角度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尽一份力。
校园欺凌,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毒化社会环境,必须坚决遏制。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国家、社会、社区、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及家长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措施,给学生成长提供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