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果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1-21刘政源李少轩淮迎社
郭 欢,刘政源,李少轩,淮迎社
(1.山西省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山西 运城 044000; 2.山西省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山西 运城 044000)
运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全市果园面积198.6千hm2,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1.2%,水果年产量685.1万t,果业已成为运城市农业的主导产业[1]。截至2021年10月,出口市场累计75个国家或地区,年出口量超过38万t,占到山西省的90%。运城果品出口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新的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旨在为促进运城果品出口贸易提供一些建议。
1 优势分析
1.1 自然环境优越,水果种植区位优势突出,品质优良
运城市位于北纬34°~35°,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物候期早,土层深厚,土壤肥厚,水利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农业生产。另外,运城辖区内地形多样,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适合苹果、梨、桃、樱桃、葡萄等多种水果生产。运城水果品质优良,目前已有“运城苹果”“临猗冬枣”“王过酥梨”“绛县山楂”“永济大樱桃”“夏县西瓜”等十余种产品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1.2 运城水果品种多样,水果保鲜设施完善
全市现有果品17类210个品种,除北方水果品种外,火龙果等南方水果在运城也都有种植,尤其通过设施大棚反季节种植,可以调节水果上市期,既可以满足水果换季市场需求,又可以满足品尝不同口感风味水果的需要。运城市水果保鲜库规模大,全市建有恒温保鲜果库810多座,总贮量可达170万t[2],有效解决了水果“不易大规模长时期储存”的问题,且出库果品质与新采摘相差无几。
1.3 政府引导力强
运城市委、市政府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立足“特”和“优”发展现代果业,全力打造“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山西运城(临汾)果业出口平台战略部署。2020年,立足运城果业发展良好基础,确定在运城建设“南果”出口平台,运城市以果品出口倒逼果业提档升级,先后建设“水果出口标准化示范园区”104个,积极培育出口企业,扶持果品企业持续引进自动化分拣包装生产线,在国内重点城市建设果品直销中心等,助推运城优质果品出口。2021年11月,山西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有限公司成立,这将促进运城市农产品(果品)出口贸易,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分散经营,企业规模小
运城水果出口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不高,专业化水平低,且龙头企业尚未成型,带动作用较弱,经济实力有限,不具备规模优势。即使是在我国水果品牌排名中靠前的水果企业,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都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国外市场竞争力不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抗风险能力较弱。
2.2 自营出口占比低,外贸人才缺乏
运城市域内果品出口企业80余家,但仅有10余家自营出口企业,自营出口额占比小。以2020年为例,自营出口货值为2 342.5万美元,重量为20 392 t,分别占运城海关报检总出口果品的5.6%和6.2%。出口企业主要依靠外地外贸公司拉动业务,原产地为运城的果品绝大部分直接或间接以外贸形式销售给省外企业,再经省外企业销售给境外。绝大多数出口企业是以代加工为主,享受不到国家农产品退税政策,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在外贸专业人才培育和储备上是一大短板,普遍缺乏熟悉国际经贸知识与法规、通晓外语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知贸易报价与国际谈判及竞争技巧的综合性人才。人才已成为制约和束缚出口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2.3 国际水果知名品牌缺乏
运城市水果产品丰富,且在国内市场享有良好的声誉,2020年荣列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十强”榜单[3],绛县大樱桃、夏县西瓜等品牌价值已进入亿元俱乐部,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却不高。特别是近年来,“运城苹果”“运城冬枣”代表中国首发美国,“运城油桃”代表中国首次出口澳大利亚,且出口量仍在逆势上涨,但运城鲜果行销世界多年,依然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果品品牌。
2.4 果业科技投入不足,产业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果农素质不断提高,水果亩(667 m2)产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相较于世界发达国家,亩(667 m2)产量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此外,由于科技投入以及应用的不足,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人工成本上升,也使得运城出口果品竞争力下降。水果深加工企业加工产品主要以果汁、果醋、果丁果脆为主,产品单一,附加值也不高。针对水果加工新产品的研发和引进不足,没有形成新的产业链。
2.5 水果出口流向较集中,贸易依存度偏高
2020年,运城市排名前四的苹果、葡萄、桃子、梨出口量占水果总出口量的90%以上,其余水果出口量占比很小,与2019年、2018年数据相比差异不大。从出口的地区来看,水果出口流向相对比较集中,主要以低风险国家为主,如东南亚地区、孟加拉国、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尼西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种出口依赖也将产生较大的贸易风险。
3 对策研究
3.1 科学规划布局,实现水果标准化生产
农产品品质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因此要引导和督促果品生产者加强源头管理。近年来,水果出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合作社或者种植户要因地制宜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扩大早、中熟品种种植规模,增加高端苹果产量[4]。同时,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同科研机构的合作,以新品种引进、标准化技术应用为重点,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生产标准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出口企业应加强合作,互惠互利
运城水果出口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都不大,地方部门应鼓励引导,促使其合作,形成产业联盟,互惠互利,而不能一味通过“价格战”来内部消耗。同时也要对初具规模的企业持续扶持,使其成长壮大,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其次,积极发挥合作社的正向作用,加强内部之间的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共享。
3.3 制定标准化产品流程,加强采后处理,严格分级包装
标准化对水果品牌打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卖给消费者的水果品质保持稳定,才能使好感得到积累,获得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所以水果从建园、生产管理、采摘、分级、采后预冷、贮藏、清洗包装及运输都应有一系列的标准,从果品生产源头管理,在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果农按标准生产、企业按标准销售,建立全程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全方位提升果品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降低发达国家对我们所设置的门槛。
3.4 建立从商品到源头的可追溯体系
研究表明,实施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有利推动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5]。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的明确要求,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高端市场的必然要求。出口企业应积极申请如有机产品、ISO9000系列、GAP、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2017年,运城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指示,运城市果业发展中心于2018年建成运城果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搭建互联网追溯平台,开展追溯管理试点应用,“出口标准果园”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加入质量追溯平台,对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3.5 完善出口物流
近几年快递物流行业日益发展成熟,水果产业应紧抓当前机遇,一方面将物流点设置在产区,既能提高物流效率,又能保证物流质量,还能降低运输成本,一举三得。对于有能力的企业要去尝试建立海外仓,东南亚地区是运城水果主销市场,这些地方快递行业尚未完全成熟,我们要抢占先机,建物流仓,开辟物流市场,为更多果品出口以及配送奠定基础。
3.6 加强品牌创建,积极开拓市场
没有品牌,就没有定价权,只能在数量庞大的同类农产品中做价格竞争。在出口水果生产及加工过程中融入高新科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不同目标市场顾客的需要,创建个性和形象突出的自主品牌,从而扩大国外市场份额[4]。尝试到目标市场注册企业,到国外注册品牌及地理标志。出口企业和合作社应积极参加品牌推介活动,如“山西品牌丝路行”“运城苹果品牌行”“意大利国际果蔬展”,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扩大水果品牌宣传。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如进口国经纪人代理、一件代发、入驻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等。政府也应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政策方面给予自主出口品牌企业一定支持,进一步提高品牌价值和企业竞争力。企业在发展中遇到问题也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3.7 扩大小众水果出口量
运城种植有鲜枣、脆柿、葡萄、山楂、樱桃、西瓜等特色“小众”水果,虽然规模优势比不上苹果、梨、桃等大宗水果,但品质毫不逊色。近年,“运城山楂”已成为我国山楂出口日本的首例;2021年,运城西瓜首次出口香港;运城冬枣继首发美国后,新增出口菲律宾、荷兰、法国。2021年1月-8月,出口美国的运城鲜枣大幅增长,运城鲜枣出口美国27批次,共291.10 t,创汇166.19万美元,分别是2020年的4.5倍、489.3倍、431.9倍。果业、海关等主管部门应加强联动机制,多措并举,鼓励企业将出口水果品种由盈利较低的苹果、梨、桃,扩大到价值较高的葡萄、猕猴桃、鲜枣、柿子等产品,不断拓宽运城果品出口的国际市场边界。
3.8 延长产业链条,壮大果品精深加工
初级农产品如鲜苹果、鲜梨等,退税率为9%,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农产品,如果汁、果圈、果脯等,退税率为13%。水果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不仅可以突破农产品的季节性制约,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扩大同消费者的联系,缓解“丰产歉收”“果贱伤农”的矛盾,还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价值,使水果大幅增值,同时企业享受更高的退税率,增加了出口积极性。建议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体,丰富精深加工,鼓励校企合作,促进高校新成果转化,加大优新产品开发力度,丰富精深加工产品种类。依托运城湖滨、国投中鲁等龙头企业,在巩固提升浓缩汁、果脯、果饮、果酒、果脆片等优势产品产量的基础上,发展保健品、酵素等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香精、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系列产品0[6]。推进水果加工由初级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双重转变,实现深加工产品的系列化,提高水果产后增值水平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