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江南丝绸艺术发展研究
2022-11-21李正,岳满
李 正,岳 满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丝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筋脉,是江南地区特色文化典型性代表之一,自诞生起,就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江南丝绸地位较高,历来为人所瞩目,研究成果极为丰硕。如著名的中国经济史学家彭泽益对明清江南官民营丝织业的系统研究、赵丰对唐宋杭州丝绸的研究、章楷对明清江南蚕桑业的研究,都为江南丝绸艺术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高站位对江南丝绸艺术的研究,有助于整合区域特色文化,推动江南特色丝绸艺术产业发展。因此,江南地区应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江南丝绸文化艺术的优势,紧紧抓住百年未有的机遇,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输出,主动掌握世界丝绸文化品牌的话语权。
现代丝绸不同于古代丝绸之路只有经贸价值的商品,其在世界上也是代表中国的产物之一。如今,丝绸更注重文化交流、丝绸品格以及丝绸艺术的提升,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形成具有世界高站位大格局的丝绸概念。
1 江南丝绸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丝绸,并使其在服饰、经济、艺术及文化上大放光彩,进而实现了衣被天下。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19世纪中叶,中国丝绸开辟了国外市场,并以长江以南的丝绸手工业织造坊发展迅猛,出现了私营丝织业。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江南地区有一批长期从事丝绸生产的手工业者和农户。民国初年,中国向日本引进了电力织机后,丝绸织造开始步入了工厂式生产。1949年之后,江南地区的丝绸艺术产业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丝绸产业结构经过改革、重组,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江南丝绸产品更是因其华贵精湛的织造技艺,成为赠予贵宾的重要礼品。
江南丝绸不仅是一种技术发明,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江南的传统丝织业历史悠久,款式新颖、色彩雅致、做工精良,存留了许多精品丝绸,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垂衣裳而治天下”,丝绸在中国古代甚至现代仍是国之重典,历史与传统给予丝绸太多的滋养。
2 江南丝绸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江南丝绸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特别是苏杭丝绸文化品牌的繁荣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今天丝绸文化需求的表达。在“一带一路”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的战略下,要致力于发挥中国丝绸文化品牌对世界的引领作用,自觉践行文化自信,包括振兴江南丝绸艺术。
江南丝绸艺术包括桑树种植、缫丝、织造、染整等技术制造,同时也包括江南丝绸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历史意义以及美学价值。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江南丝绸艺术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缺少专业人才,丝绸传承后继乏力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丝绸企业长期未重视产品设计以及设计师的培养。目前,江苏省从事丝绸文化产业的人员多为织造技术人员,缺乏专业设计人员,在丝绸产品的色彩搭配、图案设计、文化表达及品类设计开发方面创新程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丝绸艺术产业的发展。在传承人方面,目前,丝绸相关非遗传承人钱小萍、王金山、王嘉良、周家明等都是年近80岁的老艺人,虽也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技术人员或传承人,但整体传承队伍老龄化严重。江南丝绸文化艺术需要注入更多的年轻“血液”,增强发展原动力[1-3]。
2.2 织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国内消费趋于小众
丝绸织造工艺相对复杂,如宋锦、缂丝、漳缎、吴罗等织造生产效率低、产量少,甚至部分工艺至今无法用机械替代;加之需要纯手工织机织制部分招工困难以及年轻工人不愿到传统企业工作等,导致用工成本高,造成丝绸价格昂贵,消费群体趋于小众,丝绸的生存危机始终存在。
2.3 景区假劣丝绸产品猖獗,丝企滥竽充数
为规范景区周边市场秩序,部分区域已针对丝制品销售店铺进行了摸排检查、现场规范及整改,如苏州虎丘风景区、留园、七里山塘古街,但目前仍有大批量“三无”丝绸在市面上流通。近年来,由于丝价上涨,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用柞蚕丝冒充桑蚕丝、用人造纤维冒充天然蚕丝、故意混淆纤维比例等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造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虽然占整体市场份额较小,但因分散经营,使消费者产生了严重误解,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影响了江南丝绸品牌形象。
3 新时代江南丝绸艺术创新发展路径
江南丝绸艺术的文化传承及创新发展研究需要不断加强丝绸艺术知识体系及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江南丝绸艺术创新发展研究必须立足于实际、着眼于未来、放眼于世界,在人才、技术、设计、宣传等方面为江南丝绸艺术创新提供有效方法。
3.1 加强人才吸引与培养,充实丝绸文化传承队伍
首先,加快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地方高校、职业院校将优秀的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丝绸文化创意课程或进行基地考察实践等,以适应丝绸文化产业设计人才新需求,充实丝绸传承人队伍。其次,用好人才吸引政策。多渠道引进丝绸专业设计人才及技术人才,完善丝绸艺术有关人才创业政策和融资渠道,加强丝绸文化产业创业园的建设,加大公共服务平台投入和政策宣传力度,并出台灵活有效的政策,优化服务保障和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空间拓展和创新氛围营造等,使江南地区成为丝绸文化产业人才科研、创业的沃土。最后,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丝绸企业提供商标申请、品牌建设及专利知识研发等指导和保护,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激发丝绸文化的活力并推动丝绸艺术产业创新发展,更好地优化丝绸文化产业带的营商环境[4]。
3.2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升丝绸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政府及相关部门可设置专项资金,鼓励企业技术革新、改造织机设备等,为丝绸文化艺术产业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其次,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进一步消除产业、专业及制度壁垒,政府应支持江南丝绸品牌参与产学研合作,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如研究项目合作、合同研发、学术创业、培训交流等形式,获得更多的收益。最后,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与加工能力相匹配的丝绸原料基地,鼓励丝绸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丝绸龙头企业通过自行研发或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推动技术革新。如阳澄丝绸印染,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高速数码印花机、双喷机、大型连续蒸箱、进口定型机等先进设备,从传统印花向数码印花发展,紧跟环保趋势,使产业与城市环境共行、共赢[5]。
3.3 打造丝绸艺术精品,强化江南丝绸文化品牌建设
首先,资源内生模式。依靠江南区域原有的特色丝绸文化艺术资源,积极促进文化资源势能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动能转换。专注其中的文化艺术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如以江南丝绸艺术为核心内容开发的文创产品、影视作品、工艺美术、创意园区等,宣传丝绸纤维、面料的独特优势,将具有功能性、时尚感的天然、环保丝绸产品与传统丝绸文化相结合,走“文化+品牌”特色之路。其次,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应就目前的江南特色丝绸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提炼和包装,使同类型的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产品,增加产品文化附加值,开发具有高品位、个性化的丝绸产品,拒绝商品单一化、低质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江南丝绸品牌。搭建江南丝绸文化品牌宣传与展示平台,传承丝绸文化内涵,促进丝绸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再次,提升品牌规范化。对文化旅游产品、艺术品、创意设计产品、网络文化产品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标准,建立统一、规范、有序的现代丝绸文化市场体系,对真丝面料、丝绸服装、蚕丝被、丝绸围巾等部分江苏丝绸品牌产品及其生产质量保障体系开展认证工作,授予品质认证证书或公共标识的牌子,并持续开展相应的品牌标识推广宣传活动。最后,多元化挖掘江南丝绸品牌内涵。运用丝绸文化在旅游、传统工艺、公共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打造更多特色小镇(如“苏绣小镇”“苏州震泽丝绸风情小镇”等)、以丝绸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节活动(如“中国苏州国际丝绸节”等)以及受民众喜爱且参与度较高的品牌活动(如“丝绸苏州2021展览会”等),树立江南特色丝绸文化品牌,推动原有丝绸品牌焕发新活力[6]。
4 结语
江南地区丝绸文化历史悠久,素有“苏杭丝绸甲天下”的美誉,被称为中国的丝绸之乡。为将江南丝绸艺术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以江南丝绸艺术的创新来引领国内丝绸文化市场,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凝聚丝绸文化艺术传承队伍,增强江南丝绸艺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积极促进丝绸艺术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科技创新;三是加强江南丝绸艺术品牌建设,走“文化+品牌”特色之路。讲好江南丝绸故事,助推江南丝绸艺术创新发展,展现出江南丝绸艺术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