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2-11-21

纺织报告 2022年4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洪 叶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产业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亟需大量服装设计人才来提高服装设计与开发水平。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优秀专业人才的重任,必须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改革,向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综合型技术人才[1]。服装设计是一个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既要求服装设计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优异的专业能力,又要求服装设计人员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当下,许多高等院校在开展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注重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讲解,考核评估模式单一,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等。针对这些问题,许多高等院校积极开展教育改革,重视实践课程,努力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融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基于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特征的分析,探究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综合型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1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特征

1.1 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但综合知识面较窄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通常拥有较为鲜明的性格特征,想象力比较丰富、思维十分活跃,在生活中充满正能量,具备良好的创造性。然而,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后可以看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知识面较窄,在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难以深入问题本质,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层次考量,对服装流行信息与资讯的了解速度较慢、掌握较少[2]。为了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水平,需要特别重视实践课程,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建立健全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加强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充分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拥有自身的设计风格但团队意识较为薄弱

通常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情感世界较为丰富,具有浓厚的情感主义色彩以及浪漫主义色彩,在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眼中,艺术代表激情,所以学生极力追求拥有高度创新性的服装设计状态,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独特的一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在进行作品创作与设计的过程中,会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风格[3-4]。此外,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通常以个体创作为主,并没有过多关注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高等院校在开展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引导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同时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

1.3 愿意融入实践活动但创作信心不高

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特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融入实践课程教学,并沉浸于创作氛围。当出现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可以转变设计思路与方法,依托其他元素探索与发掘新的灵感,完成相关作品的设计。也有一些学生在准备阶段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方向,没有了主见[5]。对往届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学生在设计选题时就有明确的方向,并且在后期实际设计过程中能坚定选题方向,同时不断完善设计内容,其作品往往拥有较高的水准。然而,一些学生在确定设计主题后,因为受到外界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对设计主题摇摆不定,虽然这部分学生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但最后完成的设计作品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 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服装设计专业要以理论知识为支撑,重视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操作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水平[6]。在实践课程教学正式开始前,学校领导要和教研组老师一起规划教学改革方式与方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制定教学计划,针对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确保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1 创设全新的实践课程教学方式

现阶段,在开展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依照课本内容按顺序学习款式与结构设计、制作工艺等。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各个教学内容相互分离,极易产生知识脱节现象,很难引导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设计、生产等实践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在开展实践课程教学时,老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根据实践操作内容亲自为学生做示范,然后让学生按照操作指导手册进行自主训练。在实践中,教学重点偏向服装部件的制作工艺,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填鸭式”教学现象,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熟练掌握工艺方法。由于教学内容十分枯燥、教学模式固定,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学生接到一个新款式服饰的设计任务后,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与设计,碰到设计瓶颈时也不清楚该采用何种方法突破。所以,传统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是索然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欲望。为了有效应对上述问题,必须加强对现有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保留老师示范教学、典型实物讲解以及多媒体教学演示的前提下,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技能整合教学法以及问题导向教学法等。通过引入新型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其中,技能整合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先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确定培养方向,然后基于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教材选择、课时分配以及教学模式选择等,统筹规划,构建一个“整合包”来开展与考核。实践表明,应用技能整合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加强其与实践技能、实际应用的联系,能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综合性实践应用人才[7]。

2.2 扩大实践范围,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课程教学是当下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良好的专业素养与高尚的职业精神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这些都需要学生后天培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要掌握高超的艺术,反复练习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并引导其发展为习惯。”怎样创设合适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与平台,进一步扩大实践范畴,是强化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8]。

2.2.1 优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为了确保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可以很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机会与平台,院校可以组织专业老师共同成立服装设计工作室。工作室采用市场化运营方式对外接收设计项目,与社会服装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加强两者的信息交流,基于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参与真实的设计项目,通过实践了解获取信息的途径、设计方案、项目落实过程以及考核评估等,全面掌握不同设计环境的具体要求。通过工作室真实项目的历练,学生既能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又能通过团队协作增强职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能力不仅包括知识能力或专业能力,还包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等[9]。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实践课程教学,还能拓展人才培养的途径,为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开拓新的空间。

2.2.2 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都要依托于大量实践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能力才会更加稳固。为了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效果,高等院校可以与社会优秀企业建立合作,共同构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操作平台。学生依照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专业特征选择适宜的岗位,比如服装设计、样板设计以及服装制作工艺设计等,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充分融合,通过边学边练,在亲身体验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此外,通过开展大量真实的实训,学生也能在实践过程中反思教训与总结经验,找到学习服装设计技术的捷径与窍门,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弯路。在专业实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能获得实习单位的好评,毕业后成功进入实习单位工作。院校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场所,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2.3 将仿真技术引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

我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服装生产大国,然而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服装设计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设计逐步朝着“智能设计、智能制造”的方向迈进,因此,高等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必须加强与科技的结合[10]。从服装设计到制造,涵盖的流程复杂,软硬件设备投入资金大、占用面积较大,大部分学校不具备建设与企业同等条件的能力。为了确保实践课程取得理想的效果、解决学生实践操作中的问题,高等院校可以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实践课程教学创新与改革,根据课程类型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虚拟仿真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结语

加强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为实现专业特色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开展实践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让学生可以迅速适应岗位工作,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部分专业介绍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