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猜想验证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以《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为例

2022-11-21熊武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外国语学校

教育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莫比面包屑乌斯

熊武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第三外国语学校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运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

教师出示一幅情境图:一个纸环的内侧有一块面包屑,外侧有一只蚂蚁。给出问题:如果不让蚂蚁爬过纸环的边缘,它能吃到面包屑吗?

生:纸环有两个面,面包屑在里面,蚂蚁在外面,吃不到。

师:下面老师变个魔术,请仔细观察。

教师先把纸环剪断,接着把纸条一端扭转180°,再与另一端粘接起来。

师:现在蚂蚁能不能吃到面包屑?

生:能。

师:有什么方法验证这个猜想吗?

学生先独立验证,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汇报验证过程和结论。

生1:我用笔从蚂蚁所在的位置开始画,发现不用爬过纸环的边缘,能到达面包屑那里,说明蚂蚁能吃到面包屑。

生2:我发现从纸环任意一点出发,不用爬过纸环的边缘都能到达任何位置。

师: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总结,通过简单一扭,帮助蚂蚁顺利地吃到了面包屑,太神奇了。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汇报分享。

生:普通的纸环有两个面,神奇的纸环只有一个面。

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在引导下进行猜测验证,得出结论。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挥小组团队的智慧和能动性,从而发现蚂蚁能吃到面包屑的奥秘:普通的纸环有两个面,神奇的纸环只有一个面。

师:把普通纸环和莫比乌斯纸环沿着二分线剪开,猜一猜分别得到什么?

生1:我猜测普通纸环会变成两个普通纸环,莫比乌斯纸环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纸环。

生2:我认为普通纸环和莫比乌斯纸环都会变成两个纸环。

生3:普通纸环会变成两个普通纸环,莫比乌斯纸环会变成一个更大的纸环,但不是莫比乌斯带。

师:用行动来验证这些猜想吧。

生:普通纸环剪开后变成了两个普通纸环,莫比乌斯纸环变成了一个大纸环,我用画一画的方法验证发现,得到的新纸环不是莫比乌斯带。

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动手探究,而是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猜测,等学生在心里初步建立模型后,再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交流、验证猜想。如此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得更加透彻。

师:把莫比乌斯纸环沿着三分线剪开,猜一猜又会得到什么?

生1:会得到三个一模一样的纸环。

生2:会得到一个很大的纸环。

生3:是一个大纸环和一个小纸环。

师:接下来动手验证你们的猜想吧。

生1:将莫比乌斯纸环沿着三分线剪开后,会得到两个套在一起的纸环,其中一个是窄一点的大纸环,另一个是窄一点的小纸环。

生2:通过画一画的方法验证,我发现大的纸环不止一个面,不是莫比乌斯带,小的纸环只有一个面,是莫比乌斯带。

把莫比乌斯纸环沿着三分线剪开,是在沿着二分线剪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究,难度和深度会更大,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继续通过猜想和验证探究莫比乌斯带中隐藏的奥秘。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学会了数学学习方法,很快就能验证猜想并得出结论。

数学课堂不单单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数学猜想是数学课堂探索规律和本质的一种思维策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善于猜想的意识,让猜想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构建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同时,让学生动手探究验证猜想,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和思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莫比面包屑乌斯
蚂蚁搬东西
挫折是一块面包屑
蚂蚁
探索莫比乌斯圈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