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解决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两张皮”问题

2022-11-21程振理江苏省苏州中学校

教育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两张皮相融课题

程振理 |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

不少教师认为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事实上,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两者原本就应是相融互哺的关系。高品质的课题研究,不仅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而且会深度促进课堂教学变革,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研究起点源于课堂

教师做课题,不同于科研院所,不需要、也很难解决宏大的教育难题。教师应该立足本职工作,着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而教师课题研究的起点,就应该是课堂教学本身。

笔者曾经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活语文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呢?动因有二:一是当时的一线教学,包括笔者本人的课堂,显得过于传统,课堂不够活泼,学生的参与率、积极性、收获感都不够高;二是当时的教学定位,依然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学中心,而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应是指向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用今天的话来说,应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想作出一些尝试,改变这种不良现状,于是便以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继“活语文教学”研究之后,转而深入研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语文学习”。

课题申请顺利获得批复,且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课题研究跨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以便获得更大范围的、更加系统的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我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市范围内选取部分学校开展调研,还请省外的朋友协助开展调查。这种源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起点,为后续研究作了基础性铺垫。

研究过程融于课堂

课题研究源于课堂教学,仅仅只是一个开端。为了不让课题研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课题组将研究意识、研究思考与研究探索融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例如本人执教《菩萨蛮》,不再是过去“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写作意图—阅读感知—内容解析—文句鉴赏—情感归纳—写作特点—课堂小结”的传统流程。为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语文学习”,我让学生“自读初悟、整体感知”,自主建构阅读基础;我让学生“多元思辨,提出问题”,作为这节课的学情起点;我让学生“分组探究、成果汇报”,带动学生深度学习;还让学生“读写融合,尝试创作”,引导学生原创写作……实践证明,学生提问五花八门,研讨广泛参与,汇报积极踊跃,创作兴味盎然。课题研究中产生的思考引领且改变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印证并提升了研究水平。

在课题研究四年期间,课题组先后召开学习讨论会6次,教学研讨会3次,开设专题研讨课8节,实践活动课3次6节,课例点评及专题讲座12人次。尤其是每次研讨课或实践课,开课前有讨论,开课后有点评,切实将课题融入课堂,在教学中深入研究。由此积累典型案例120余篇,发表省级以上研究论文20余篇,形成了研究成果书稿近20万字。

研究成果反哺课堂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育人品质。源于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最终理应反哺课堂教学,实现相融互哺。

课题成果《活语文学习理论与实践》书籍出版后,我并未终止研究,而是在其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持续探索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努力让每节课都“活”起来,并形成自己“活泼泼”的语文教学特色。

于是——“杨睿同学,你备好课了吗”“下面请凌心辽同学讲解课文”“鲁彬悦同学,你探究的角度是什么”“康吉赢同学,你同意小潘的解读吗”……类似这样的“小先生制”“学术会讲”,几乎每天都会在课上如约而至。明明是一群高中生,却让人感觉他们仿佛是“小老师”,甚至是“小学者”“小专家”。

课题研究改变了课堂教学样态,改变后的课堂教学,又给课题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不断深化和相融的课题与课堂,渐具特色、渐成风格、渐出成果,学生更喜欢学习了,更喜欢思考了,更喜欢表达了。这就是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融互哺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两张皮相融课题
心相融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我能让水油相融哦
从“两张皮现象”到“多元化治理”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防止“两张皮”
基于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消除对策的思考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