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以平泉市香菇产业为例
2022-11-21刘桂娟孙彦平曹红竹孙嘉镁于水清郭旭彦
刘桂娟, 孙彦平, 曹红竹, 孙嘉镁, 于水清, 郭旭彦*
(1.河北平泉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河北 平泉 067500; 2.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 河北 平泉 067500)
平泉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21′03″~119°15′34″,北纬40°24′0″~40°40′17″,为辽宁、内蒙、河北三省交界地。20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大力发展香菇生产,带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路,至此开始实施以“南菇北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广食用菌产业发展[1]。平泉市食用菌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1983—1990年),陆续引进食用菌种植技术,未达到规模生产;发展阶段(1991—2003年),2003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3 800万盘(袋),总产量3.2万t,产值3亿元;壮大阶段(2004—2010年),2010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2.1亿盘(袋)总产量21万t,产值21亿元;提升阶段(2011年至今),全市食用菌产量稳定在6.8亿袋,产量60万t,产值62亿元。至2020年,平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来自食用菌,其中利用棚室栽培数量最多的是香菇,在全市各乡镇都有分布,产业发展势头较好,2020年香菇年生产规模达3.7亿袋,产量38万t,产值38亿元。食用菌已成为平泉的立市富民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十强行列[2]。
当下,平泉市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前提,进一步提升食用菌这一优势产业的发展,对于助推平泉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通过推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发挥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为更好发挥科学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案例参考,以平泉市香菇产业为例,介绍科学技术在当地香菇产业生产上的应用和推广情况,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1 科学技术在香菇产业生产上的应用
1.1 在香菇品种培育及栽培模式上的应用
平泉市1993年从福建寿宁引进香菇栽培生产技术获得成功,1994年全市开始生产,品种为长菌龄的135,相继又引进了66、66-1等品种。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品种和栽培模式不断更新,2005年引进地栽香菇技术,品种以18为主。2011年产业再次发展壮大,但重茬障碍和土壤传播病害问题日渐严重,为克服该发展瓶颈,2012年开始发展立袋加保水膜栽培技术,到2014年形成了立袋和三层架式栽培方式,近几年发展到多层架式栽培。栽培品种也引进了中长菌龄的168、808和短菌龄的0912等,栽培模式从单一的架式单层袋栽培模式转为双层套袋架式、立袋等多种栽培模式,栽培季节由原来的正季栽培,转为正季、反季栽培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科技进步,平泉香菇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出菇的发展格局,成为北方香菇产业发展的中心[3]。
1.2 在香菇栽培技术上的应用
1.2.1 设施栽培 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香菇栽培设施出菇棚也在逐步更新。棚室结构主要有水泥柱与竹竿的结构上覆盖塑料布,采用草帘遮阴的单拱棚;钢管结构内层拱上覆盖塑料布,外层拱覆盖遮阳网的双拱棚;钢管结构内层拱覆盖塑料布加气泡膜,外层拱覆盖遮阳网的双拱棚;钢管结构内层拱覆盖塑料布加珍珠棉,外层拱覆盖遮阳网的双拱棚;钢管结构内层拱覆盖绿白膜,外层拱覆盖遮阳网的双拱棚;双层拱均覆盖塑料布和气泡膜的双拱棚。
1.2.2 栽培技术 在香菇产业发展过程中相继创新以下栽培技术:香菇免割膜立棒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气泡膜做为保温材料在食用菌上的应用、一网二膜双拱一水帘香菇架式出菇技术、架式香菇一年两季、一年三季栽培技术、中高海拔林区林下穴栽香菇技术、0912、Q1等新品种和双拱暖棚香菇栽培技术等。
1.3 香菇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应用推广
1.3.1 科技特派员 河北省自2004年开始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服务“三农”、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肩负着更大责任和使命。近年来,平泉市以15名国家级“三区”科技人才为引领,充分发挥96名本级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巩固“1357”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注重培养“乡土专家”和技术创新能手,扩大组建省、市级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工作室)。2021年,获批省级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个、乡镇科技特派员7名,获批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9个、工作室1个、科技特派员65名,推广新技术新成果5项,培训500余人次,使每位农户掌握1~2项农业技术,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作用。
1.3.2 新型培训模式 一是现场集中理论培训、实验与实践技术操作、线上固定直播、流动直播、互动交流、现场直播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二是根据不同栽培时期定期组织参观典型,使新技术、新经验能够及时、面对面对接,将可普及的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参观典型,互动交流,直播引导,让其快速传播,发挥作用。三是开展问题反馈与解决的新模式,开展互动话题,通过微信群对问题实时反馈,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解决相关问题。
2 科学技术在香菇产业上的应用成果
平泉市与重点院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多渠道开展技术交流,成功推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食用菌育种创新基地、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落户平泉,助力平泉食用菌产业发展,成功实施各类科技项目60余项,获国家专利70余项。
2.1 科技项目
在香菇产业发展过程中,许多成果通过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育种方面的项目有“香菇新品种选育及绿色栽培技术合作研究”“食用菌原生质融合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繁育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等;栽培方面的项目有“香菇四季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与示范”等;公共类服务的项目有“北方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平泉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科普能力提升建设”等;乡村振兴方面的项目有“利用香菇周年化生产技术建设‘三零’扶贫园区”等。
2.2 专利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平泉市对知识产权十分重视,从菌种、设施、生产以及栽培生理作用等方面都有涉及。如菌种培育方面的发明专利“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培育方法和应用”,设施方面的“一种冬季可生产香菇的日光温室”,生产装置方面的“一种香菇菌棒接菌室加湿装置”和“一种香菇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栽培生理方面的“一种香菇菌棒补水通气系统”和“一种嵌入式气体浓度检测系统”等[4-9]。
3 结语
平泉市食用菌产业坚持“科技兴菌”的发展战略,经过40余年发展,食用菌产业发展呈现出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的欣欣向荣景象,成为最具平泉经济特色、带动能力最强、农民受益最高的产业,被评价为“政府的眼珠子,企业的命根子,百姓的钱袋子”。站在田间,望见未来,仍需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供给、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等,持续发挥科技的推动作用,让科技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