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展途径

2022-11-2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崔婉君苑宝冬

学苑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课间体育运动校本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崔婉君 苑宝冬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契机,能够进一步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制度化建设。因此,为了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就应该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开展,深入推进阳光体育理念的渗透与落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素养。

一、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展价值

1.有利于丰富学生课内外体育锻炼和阳光体育的组织与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与深化,国家在课程设置及内容方面愈加灵活,使得学校对课程的开发选择权越来越大,能够让他们结合本校的特色去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凸显教学特色,强化学生在课内外的有效锻炼,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而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在开发的时候,会兼顾学校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物资条件、师资状况及学生特点,这样既能彰显学校特色,也能凸显本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通过各种特色体育项目的引进,能够让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彰显生机与活动,让他们参与课内外体育运动的兴致逐渐高涨,凸显特色教学,整体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2.有利于优化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其实能够助力课内体育课程的优化与创新,阳光体育校本课程所选择和应用的都是新颖的教学模式,是契合新课程标准的,它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进而提升学生运动的有效性。所以,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被体育课程所借鉴,能够让课内体育教学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际需要,能够尊重并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空间。此外,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拓宽了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因为学生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能够掌握不同的体育运动技能,也能够让他们将这种运动技能迁移运用于课后或体育课内,实现课内外的有机串联与统一,使学生能够养成一种更为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所以,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展能够实现学生成长与校本课程的生态平衡,能够为校内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带来生机。

3.有利于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

阳光体育运动主要的对象是学生,它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而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构建一个富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让整个学校立足于“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这一理念,引导学生展开多彩、多元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阳光体育”的观念。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还能够让学校教师基于现实条件自主开发与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凸显本校教学特色。

二、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展途径

1.建立着眼地方,弘扬文化的开发目标。

在开展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时候,学校应该以新课改的要求为载体,在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以师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核心,以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与体育实践能力为综合目标,在整个教学实践中能够积极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全面落实他们体育素质素养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方式,便能够实现师生与新课改共同成长,能够让阳光大课间活动契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助力他们获得更为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形成健康意识以及终身体育的观念,最终让“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此外,在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着眼地,要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选择地参与、学习并享受体育,这能够充分激发出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最终发展他们的学习潜能与学习积极性。比如,学校在课间操方面就可以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作相应的改革与优化,让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与结构能够更好地契合阳光体育校本课程,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大课间活动,能够主动地掌握健身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运动,和同学互相合作,完成多元化的大课间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增进他们的交往能力,发展他们的社会化品格。以此,整个阳光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弘扬文化的开发目标,也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风,达成学生素质素养提升的目标。

2.遵守体健结合、弘扬个性的开发原则。

首先,在开发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时候,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健康第一”及“终身体育”的意识与理念。因此,学校应该坚持实施体育育人的功能,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多元化的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以这种多元化的活动来达成对学生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教育功能,重视阳光大课间活动中的过程性教育,让学生的能力发展可视化,提升他们的能动性。

其次,在开发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时候,学校应该坚持“差异性”的原则,要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着的个性化差异,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弘扬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整体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阳光大课间活动应该关注学生的各项特长,要结合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体育运动,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运动,提升他们的素质与素养。

再者,在开发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时候,学校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要全面实施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让多元化的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激扬学生的精神与风采,让他们有一个更为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使得学生在这种高质量的体育运动中和老师、同学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凸显“阳光体育”。

最后,在开发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时候,学校应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及特点,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阳光大课间的课程计划与活动内容,保证这些活动能够与学生的兴趣、能力相契合。比如,学校可以增设集体舞、踏步舞、兔子舞等等活动,实现大课间活动与艺术的有机融合,让学生获得更为多元的发展。

3.构建阳光体育项目技能型微课校本。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都希望能够事半功倍,即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效益。因此,一些高科技技术与手段便不断涌进,它们助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生活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微”程序,比如微博、微新闻、微信等等,这些“微”程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学校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也应该引入这些“微”程序,可以以此为基准,构建阳光体育项目技能型校本微课,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呈现出一种技能掌握的微型课程,主要是为学生针对某种技能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让他们在一种较为直观的系统中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让教育能够面向现代化,能够凸显学校教育的时代性。

比如,学校可以借助微博超话、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等,定期发布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周末、假期的时候能够跟着这些平台学习相关的动作、技能,让他们提前掌握运动步骤,辅助他们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获得更为良好的表现。又或者,学校可以借助微博超话与学生积极互动,学生大胆谈论自己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看法,而学校则可以定期查阅这些超话内容,提取有效的信息,参考学生的意见,有针对性地优化阳光大课间的内容,这样其实也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学生也可以在微博超话中说说自己希望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而学校体育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提出的这些活动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思考这些活动的可行性,然后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设计阳光大课间活动,让整个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更加契合他们的个性发展需要,使得整个活动内容能够为学生接受,进而激发他们参与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创造性与创新性。

如上,通过这种技能型校本微课的设置与开展,也能够改变学生大课间运动的方式,能够充分凸显技能型微课的魅力与风采,极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校及学校教师就应该从技能型微课的设计实效性、整体性出发进行设计,要着重于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的体现,优化设计,让其与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相契合,辅助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参与,提升运动的实效性,最终丰富他们的体育品格。

4.结合生活内容增添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

有些学生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没有参与性,换言之,他们的活动体验并不强,这就与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设置有关系。有些学校在设置活动课程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很可能导致活动没法玩或者玩的时候出现秩序混乱,更甚至还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学校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开展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增添活动的趣味性。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来设置大课间活动,能够展现学生的特长与风采,能够让他们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认知这些活动内容,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致。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设置一些新兴的活动项目,凸显其时代性与潮流性。因此,学校老师也应该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要将社会生活中一些喜闻乐见的健身性、娱乐性、时代性强的体育运动纳入到阳光体育校本课程之中,比如街舞、瑜伽、轮滑、尊巴舞等等。将这种新兴的项目引入到阳光大课间活动中,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也能够让学生对这些活动充满参与兴致,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性,提升他们的兴趣爱好,以此也能够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宗旨。

5.提供多元化的阳光体育活动空间。

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发与开展其实就打破了学校体育课程局限于体育课堂的桎梏,而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便将这一制度进行了落实,它建立起了一种大课程观,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富有特点的、富有个性的、富有层次的、多元性的运动课程。因此,阳光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也应该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打破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束缚,形成一种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体,大课间与体育活动课为两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以此,它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有趣、更为多元开放的体育活动空间,让学生在丰富、自由、交互的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收获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激发出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一方面,学校应该始终将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与各项体育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将其作为课内体育活动的延伸与补充。每天利用大课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有要求地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体育活动。比如,学校体育课的强项课程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校园集体舞”的话,在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中,就要注重对这些内容进行优化或者创新。可以以民间活动为主,设置“韵律操”“健美操”“体育舞蹈”“体育游戏”“同场对抗性游戏”“民俗活动”“腰鼓秧歌”等等活动内容,分年级、分批次、分组合地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促使他们能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发展创造,提升能力,凸显个性,提升个人素质与素养。

另一方面,阳光体育校本课程还应该在一种较为和谐、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开展。学校设置多元化的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活动实践与训练,这样便能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让课内体育课程教学得到拓展与延伸,让学生每天都能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拓宽他们学习体育的途径,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与兴趣。以此,也能够形成全校学生“尚学”的风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各个学校应该立足于本土,结合校情,找准阳光体育校本课程开展的基点,积极开展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课程指引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阳光大课间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发展素养,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快乐!

猜你喜欢

课间体育运动校本
体育运动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