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美术作业的设计路径
2022-11-21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陈叶蓝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陈叶蓝
好的作业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要集趣味、乡土、合作、层次和创造于一体,切实在作业设计和布置中实现减负提质的教学效果。
一、作业设计应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贯串初中美术作业设计的一条重要线索,是长期维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在第一时间顾及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兴趣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术作业设计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契合度,使得美术作业成了新型的学习负担。双减政策对削减课内作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减必有增,教师在减作业量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以趣味的作业淡化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作业体验。故而,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先确保作业的趣味性,结合所教内容和学生的情绪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装点生活”是学生学习“图案之美”后对装饰图案的了解和巩固,通过引导学生对一次性餐盘进行装饰,从中获得审美趣味,养成环保意识。在了解到这一教学目标后,教师就需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在兴趣作用下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作业任务中。初中生的心理和身体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开始有了独特的审美,他们会关注自己的服饰和身边同学的服饰,会对一些创意作品萌生了解的兴趣,在这一背景下,如果直接要求学生在一次性餐盘上创作装饰作品,想必学生在绘画中会带有较强的被动情绪。教师可以从“班服设计”出发,让学生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一款班服图案,这样的作业内容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很快三三两两聚到一起讨论起来,有的出点子,有的想图案,有的加颜色,讨论得好不热闹。当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初步的班服设计理念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将设计的图案绘制在一次性餐盘上,这样,学生或是在餐盘上设计了艺术字体,或是增加卡通形象,或是绘画花卉图案,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此次作业设计中,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点,并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将其融入到作业设计环节中,真正将学生放到了教学的首要位置,为其学习主动性生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接下来的美术创作以及学生审美、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
二、作业设计应体现出乡土性
乡土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在初中美术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会缺乏乡土意识,没有意识到乡土资源在作业设计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对双减精神深入学习后,教师可以发现义务阶段教育不能单纯地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在这样的思想导向下,初中美术作业设计也应该体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将乡土融于美术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运用学生所熟悉的乡土环境激活学生的美术思维,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从美术角度去审视和欣赏所生活的迹象,发现和感受家乡的美好。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赏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名家名篇的赏析,了解山水画的发展、风格流派和表现技法,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喜爱。当名家之作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他们除了惊叹之外并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换言之,这些大家之作与学生的生活有着较远的距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当地山水画”收集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当地有名的山水画,并将收集到的作品保存下来,留待美术课与学生分享和讨论。如此一来,诸如在徐州较有名气的画家李高廷、李可染、崔安喜、张伯英等便走进了学生的视线。他们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保存下来,在收集和赏析过程中,学生对当地山水画作品的亲切感已然生成,尤其是涉及到绘画徐州山水的作品更是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学生在审美感受的同时也生出了强烈的乡土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才更趋向于双减精神,也才能真正让美术走进学生的心里。
“城市客厅”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体验城市广场和人生活环境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和审美情趣。城市是学生最熟悉的乡土环境,本课知识教学与乡土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前置性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参观所在城市的中心广场、街道广场、市民广场、街心花园等,在参观中明确各类广场的构成元素、主题和功能,进一步明确水、树、灯光、器材、绿化等构成元素的特点,让学生对城市各类广场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同时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拍照。在课堂作业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城市广场首席设计师,让他们为所生活的城市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广场。这样与生活贴合度较高的作业最受学生的欢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拉近学生与乡土之间的距离,让美术学习成为生活中一件令人感到亲切的事情,
三、作业设计应体现出合作性
传统美术作业多是学生个人完成,但是随着新课标不断发展以及双减政策大力推广,初中美术学科中增加了更多的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如果仅让学生一个人加以完成的话,难度较大,更多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两人一组、多人一组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性作业,并融入“兵教兵”、“强帮弱”等扶持性小组合作形式,以确保学生更好地完成探究性作业,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如,在“城市客厅”作业设计中,由于让学生自主设计“城市客厅”沙盘,难度较大,工作量较为复杂,如果让学生一个人完成,势必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让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在此次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三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学生在小组内完成沙盘设计的各项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决定城市广场位置和设计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手工方案。采用纸拼表现手法的小组,小组成员需要合理分工,明确纸材料收集、裁剪、拼搭、辅助材料确定等各项任务;采用电脑三维制作的学生,需要确定各个成员制作的工作量,由此通过小组成员合理工作和科学协作,最终确保手工沙盘得以完整高效的完成。
上述“城市客厅”作业内容有着较高的难度和复杂度,因而需要三名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而在初中美术作业设计中,更多的则是涉及到一些难度和复杂度相对中等的作业内容,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两人合作小组,通过简单的合作便可以完成作业任务。在初中美术作业设计中,诸如版面、海报、插画、贺卡等作业内容,均可以由两人小组完成。三人小组多涉及到一些带有竞争机制的内容,在作业完成后,需要在班级内完成作业评比和竞争。总之,双减背景下初中美术作业设计需要适时体现出一定的合作性,或者是融入部分合作元素,促使学生由“孤军奋战”转变为合作共赢,从而使得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作业设计应体现出层次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美术学科认知和审美也都有不同的体会,简单来说,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对于相同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内容,有的学生可以轻松应对,而有的学生却会感觉到吃力。以往美术作业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差异性的存在,以统一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最终导致学生不是“吃不饱”,就是“吃得撑”,真正“吃得好”的学生少之又少。为了让绝大多数学生在双减之后从容面对美术作业,并在美术作业中体验到与之适应的乐趣,就成了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重点。在笔者看来,教师设计的作业一定要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在充分了解班级学情之后,有针对性的施以分层作业,配以选择性作业、弹性作业模式,真正让作业起到巩固和提升的辅助教学效果。
比如,在“轻描重彩总相宜”一课作业布置中,结合所教内容,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临摹的作业,让学生临摹宋人花鸟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学生个体表现出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对于勾线、渲染、罩色、刻画等工笔花卉步骤理解较浅,无法结合教材作品深层次感知和想象绘画的步骤。也有的学生在此方面有着一定的艺术天赋,可以在宣纸上渲染出浓淡变化。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作业布置难易程度,以层次性加以明确区分,设计如下层次性作业:1.运用勾线、渲染、罩色、刻画等工笔方法表现笔墨效果;2.以教材例子做参考,临摹一幅花鸟画;3.请用勾线、渲染、罩色、刻画等步骤画出自己喜欢的鸟。将以往作业设计成中等作业难度层次,在前一层次上,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运用各种工笔方法;在后一层次上,主要是让学生融入创作的元素。这样一来,各个层次学生均可以在作业中准确定位,找到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同时各个层次学生也均有向上兼容的空间,从而给各个层次学生带来人性的作业体验。
再比如,在“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一课教学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成就和特点,提要提升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在评述口头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理解,将学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并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口头评述作业:1.能够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2.能够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框架式结构体系、庭院式的组群布局、色彩的运用三大特点中的其中一个;3.能够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框架式结构体系、庭院式的组群布局、色彩的运用三大特点;4.能够结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分析一处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通过层次性评述口头作业设计,降低评述能力较差学生的评述胆怯心理,给评述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向上发展的空间,最终让每一个层次学生都能在评述中生成满足感和自信感。
五、作业设计应体现出创造性
传统美术作业多以照葫芦画瓢为主,学生或是临摹教材范例,或是从其它渠道获取临摹的作品,单纯的作品临摹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没有任何益处的。随着双减政策深入人心,作业的功能不仅仅表现于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深化,更在于对学生美术思维、美术创造性的培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所以说,美术作业设计不在于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多少美术知识和技能,而在于是否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是否教会学生审美和表现的方法。在这一理念下,教师作业设计应告别传统照葫芦画瓢模式,增加一定的个性和创造性元素。
在学习“张贴的画”这一课内容时,秉承着“设计与应用”这一教学理念和目标,在作业设计之前,教师应该由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美术作品出发,以引发学生的创作的欲望。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丰富多彩的张贴画作品,有“‘让’出平安,‘抢’出祸端”的礼让行人招贴画;“我虽无三头六臂,但救你“医”不容辞”的抗疫招贴画;“今天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的生活垃圾分类招贴画;“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的节约用水招贴画;“每天一点‘碘’,健康多一点”的防治碘缺乏病招贴画……这些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招贴画,有的是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有的是在校园里看到的,有的是设计师设计的招贴画,也有的是同龄人设计的招贴画,它们在无形中冲击着学生的视觉感官,甚至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震撼,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作的动力。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以头脑风暴形式确定一个海报主题,诸如“悬赏”、运动会、乐器比赛、爱护动物等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便进入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设计一张招贴画。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便会成为设计的首选,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在作业设计中获得有效提升。
双减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大中小学校试点已有了一段时间,其给初中美术作业设计提供的新理念和新思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美术作业的功能性,但是我们教师也要认识到:在双减这条道路上,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探索之路需要我们去尝试和创新。教师必须要做好负重前行的准备,通过持续性的作业革新为学生提供无限的、开放的上升空间,最终为实现减负提质教学效果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