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11-21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寨学区

学苑教育 2022年29期
关键词:内容信息技术语文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中寨学区 石 磊

当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中,但是就教学实践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对其教学优势充分了解,其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也无法将其优势充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也会受到限制和影响,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笔者将重点对其进行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途径,学生在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以及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教师主要以组织课堂活动的角色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以提高,同时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进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以培养。另外,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得以扩展,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以及思维层面都能够得到提升与扩展,学生对语文知识也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保障,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水平也得以提升。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网络中为学生搜集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眼界也会得到拓展,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探寻答案。另外,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开展教学,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真实的学习知识内容,学生也能够对学习的重点知识进行迅速掌握,学生对教师所表达的观点也能够迅速理解,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全方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讲述的教学知识主要限制在课本知识中,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无法学习和掌握,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拓展教学途径,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拓展到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外知识内容中,进而学生学习的局限性得以突破,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也得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更为深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进行自主会话和交流,拓宽了教学空间,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思想止步不前。

现今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但现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过于老旧,也没有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进行了解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以自身为课堂主体,学生仍然被动接受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思想止步不前,无法更好地发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优势。

2.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不注重客观实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其内容过于广泛,数量较多,其内容无法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较为复杂、广泛的课件知识内容让学生学习产生迷茫。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进行设计,进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无法被满足,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也受到限制,其教学方法严重违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向。

3.不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相对比传统教学具有较多的优点,教师也较为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将视频、图片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对其内容进行思考和学习,教师没有对其知识内容和重点进行相应的讲解与实际应用教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挥,其应用过于形式化,也没有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应用原则,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

三、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加以融合的策略

1.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时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充分地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案例的时效性,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高效的知识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掌握知识内容,其知识内容也符合学生在学习成长中的实际需求,进而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其教学课堂的质量也得以保障。

例如在学习语文《金色的草地》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下草地的颜色,不同的地区环境下草地的颜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环境以及季节变化的草地颜色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能够以实际内容为例学习课文中所描写的金色草地,学生对其草地是金色的也能够有更为实际的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以提高,学生的思维也得以拓展,对四季草地的景色以及不同地区环境的草地景色都能够有所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也得以扩展,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提升。

2.应用信息技术,巧妙安排课后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而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完成作业和课后任务的质量也得以保障。在课后任务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网络分享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与其他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观察学生任务的完成度以及完成中的质量和遇到的问题,学生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或同学交流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例如在学习语文《火烧云》一课时,教师为学生预留的课后任务就是让学生搜集不同火烧云形状的图片,学生可以自主到网络上、课外书籍中查询相关资料,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以及搜集到相关图片之后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分享互动,学生之间可以分享查找资料的途径,也可以分享自己对火烧云图片的观看感受。学生在课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都会更为积极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得以充分发挥。

3.应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方法。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本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开展游戏教学,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在游戏中也能够更为轻松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更为深刻,对知识的记忆也更为扎实,更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培养。

例如在学习语文《幸福是什么》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讲述幸福的定义,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有些学生认为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有的学生认为有好吃的就是幸福的。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为学生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视频图片播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掺杂痛苦、悲伤等情绪体现的内容。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如若感受到视频中幸福的情感,学生就要举手示意教师,并说明自己在视频中感受到的幸福的内容。这样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通过思考,对幸福的定义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学生也能够对课文中作者所阐述的内容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进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其综合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4.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现今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因而教师就不能够将知识教学局限在课本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喜好以及成长所需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知识内容进行知识拓展,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思维,更利于对学生的综合提升奠定基础保障,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也得以提升。

例如在学习语文《长城》一课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教学,教师以长城的建设过程为例进行故事教学,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寻找长城在建设中的资料信息内容,进行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了解更多有关长城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得以拓展,也能够了解到在当时技术、科技都不发达的情况下能够建设长城,足以说明人们的智慧以及文明的发展。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也得以扩展,更利于为学生综合水平提升奠定基础保障。

5.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知识主要以文字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文字的枯燥与乏味会让学生厌烦学习过程。对此,教师便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文字,让学生对文字的生动性、艺术性进行感受,学生也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对文字的魅力也得以真实感受。生活化情景的创设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容灵活的应用到生活中,进而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也得以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保障。

例如在学习语文《小桥流水人家》一课时,在课文中作者主要对普通人家的周围景色进行描写,但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像作者描写的生活景色或者居住环境,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作者所描绘的景象,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其内容的真实性,教师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现今的居住环境进行表述,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生活化情景更利于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学生的学习也更为积极主动,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保障。

6.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角色扮演活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情感内容都无法完全理解,进而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在其活动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学生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有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以提高,其情感感知能力也得以保障,更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语文《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课文内容的情景背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中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进行角色表演,学生在表演之前都能够对人物的特点以及心理变化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在表演中也能够思考人物情感的变化,获得情感认同。角色扮演的活动更利于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也利于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依据学科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和思考的学习空间,进而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也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内容信息技术语文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装备管理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