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实践探讨
2022-11-21福建省福鼎市点头中心小学陈丽萍
福建省福鼎市点头中心小学 陈丽萍
伴随着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业压力、增强教育教学的水平,已然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题。无可置疑的是,减负增效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学习中,而重点环节则在于课后作业布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强调: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这项通知在政策方面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文化课程学习的基础科目,课后作业作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促进发展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怎样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高效地完成减负增效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奋斗在教育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现实又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课余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作业的布置内容和形式一直深受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点关注。双减政策中重点强调和指出,小学一、二低年级学生不能布置纸质作业,小学的其他年级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量的平均时间不能大于六十分钟。双减政策的新规定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作业布置提出了高要求。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但要满足双减政策的明确要求,而且也要对作业的设计进行完善和优化,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的。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可能保证其班的全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是相同的,在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下,因此不能避免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再加上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熏陶,小学课堂教学比较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来说缺少新颖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至于让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得到的学习成效也不理想。因为教师通常布置模式单一的作业,对于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讲,过量的基础性习题会让学生缺乏挑战性和成就感,会在某种程度上渐渐消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激情。倘若数学教师依据双减的教育指导,采取分层作业布置的形式,就能够充分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情况来制定作业,这种方式布置作业能够帮助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慢慢积累基础,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从中拓展和发散数学思维,不仅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作业中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更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变得积极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因学生受到成长环境、个性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不同,学习能力就会存在着差异。假如数学教师在进行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对学生布置如出一辙的作业内容,将会直接导致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长期练习已经掌握的基础题,让学生缺乏挑战性,而且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也会感到乏味,很有可能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敷衍了事,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的;对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远远高于他们自身的数学水平,单单依靠自己的思考往往难以完成,导致出现了一些学生不得已抄袭他人作业的情况。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而言,是一项非常富有逻辑性的科目,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缜密要求非常高,在解题步骤中如果存在一点小的错误,极有可能影响到最后得出的结果。如果学生急于在较短时间内盲目地追求快速完成作业,因为思考不细致将导致的结果就是作业漏洞百出。而在双减的政策下,教师的作业布置应该具备针对性,不仅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入手,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数学课后作业科学合理地布置,让学生有充分展现自我和成长的空间,不但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同时,也对课后作业的数量精简化,从而提高数学课后作业的质量,有益于帮助提高作业的完成率,让作业的效果和价值发挥更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有益于帮助小学学生的个性发展的。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实践运用
1.关注数学课堂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材之外多配有练习册,教师普遍将练习册作为作业方式式布置给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相对来讲是很少的,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数学授课。但课堂中的练习题可能和课后练习册发生重复的情况,导致学生不但需要完成课本上的习题,还有练习册中的作业习题,因此学生的数学作业量增多。教师可以适当将部分的课后作业放到课堂上来进行练习,在减少学生课后作业量的同时,又可以提升数学教学课堂效率,更方便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状态实时的批改反馈。因此,教师要适当的开展数学课堂的当堂练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分配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的当堂练习,并在课堂上实时的提醒和纠正学生作业中的漏洞,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核心宗旨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改善。首先是针对学生个性化进行作业制定。个性化作业设置的首要条件是让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学生的年纪特征和个人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即使学生在同一个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仍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需要教师在借助合理的方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数学学习的差异,再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分层次布置的方式安排课后作业。依据学生各自的真实学习状态,将数学作业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型计算作业。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教师可参照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调节,不作硬性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只需要熟练掌握最基础的计算题即可;第二层次为基本的应用型习题。这种类型的作业是在第一层次上根据需求加入了应用型的习题,着重培养学生养成数学逻辑思维;第三层次是延伸型习题作业。在课程标准要求下,尽可能地让学生适量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第四层次为拓展型作业练习。主要是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布置的。多种层次的作业能给不同差异的学生提供能够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合理结合学生差异来布置数学作业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切切实实地发挥课后作业的真正功效。
3.关注学生错题整理。
错题的归纳汇总整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常规操作,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普及到每个学生。在双减政策的改革下,错题整理成为了作业布置的重要一环,以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错题整理,以进行错题整理的形式发现自身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这种错题整理的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刻反思自己产生错题的原因,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并把布置错题整理当作一个单元的知识总结,达到高效教学课堂的教学目的。错题整理是小学生数学作业内容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错题主要包含:一是摘抄记录本章节的所有错题;二是归纳总结自身错题的主要特点特征;三是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改善错题量的做题训练。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时常整理错题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堂教学中完成练习题的方式来布置作业,学生发生错误通过再次思考修正为正确答案,依据学生各自的学习特征,小学数学教师让学生对课堂中的习题错误开展整理汇总,摘录在相应的错题本上,数学课后作业错题同样也需要摘抄整理,面对错题学生不能仅简单的写出答案即可,应是需要学生再次将出现的错题进行修正,找到问题关键所在。摘抄到错题本上只是开始,之后是以一周或一个章节为周期或时限对汇总的错题进行综合解析,这个是对错题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对错题进行比物连类。在分类汇总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将错题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把错题当作典型的题型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的学习,以此来培养小学生对错题知识的归纳汇总的能力。总而言之,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以错题整理的方式高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错题整理其本身就是作业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错题整理的优势,并在学生实际学习中合理运用。
4.数量分层减轻学生负担。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自觉性的形成还不够成熟,在日常学习过程之中,更容易在学习中受到兴趣的影响,倘若小学生正好对某事物非常好奇和感兴趣,在这方面就会投注更多的关注和精力,倘若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就比较容易产生抗拒心理,这时候教师和家长再强制要求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极易出现逆反心态。对此,在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高效率,教师应尽可能地布置作业贴合学生的兴趣,让作业对学生有吸引力,并与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相结合,对数学作业量适当地调节。基础的知识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于学习能力和基础相对薄弱,且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教师在不给学生过量的作业负担同时,适量的加入基础性较强的作业。相对学习能力比较强且知识理解扎实的学生,可以适量加入扩展提高的题目类型,让这类学生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去探索自身感兴趣的数学内容。
5.丰富作业形式。
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类型当中,尤为明显突出的问题就是作业的形式过于单调,主要就是书面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与本章节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并且数学的作业布置数量普遍偏多,也就是非常经典的数学题海战术,让小学学生通过做大量的习题的方式来实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但大多数的学生在实践题海战术时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成效,这样的作业布置方式不但给学生附上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也并没有起到实际应有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导致学生对课后作业产生厌烦和排斥心理。其实,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同时也是一门丰富有趣的文化科目,包含许多富有乐趣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可以适当丰富数学作业的形式,加入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转化小学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也能够高效训练学生的数学实践运用能力。
譬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内容时,在学生完成这个单元相关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就能够给学生布置实践类型的作业,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学生充分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数学图形,并思考应用这些图形的目的和效果,这种作业的方式能够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训练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作业采取分层布置的方式满足了素质教育的需求,对于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健康成长有着积极影响。带领学生自主地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利用作业布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作业实践,来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探索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应具有分层的概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进行分层作业设置,并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作业实践的趣味性,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帮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