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发挥电视宣传报道的作用

2022-11-21卿一学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电视新闻农村

卿一学

(作者单位: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一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70%。近年来,这一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依旧占据较大比例。同时,由于农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推广力度不够、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我国尚未达到农业强国的水平,这也就对我国的乡村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下,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回顾一路走来的过程不难发现,主流媒体在前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略”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等方方面面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1]。以《重庆新闻联播》为例,近年来涉及“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电视新闻报道几乎达到了每周2~3条、月均20条的高频次,在展现农业政策落地、基层多方位突破创新、农民自强不息等方面营造了良好氛围。而面对已然开始的乡村振兴步伐,主流媒体特别是电视报道又如何发挥自身所长,贡献独特力量呢?

1 巩固主阵地,打好主动仗

电视新闻是电视宣传报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态。在我国,电视媒体属于主流媒体,因为其具备一定规模,获得了社会一致认可,具有较大影响力,并且在社会公信力、受众数量及技术水平方面都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上文提到的《重庆新闻联播》之所以能高频次地对某一领域进行报道,一方面归功于栏目的视角导向;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媒体自身在政策方针的宣传、受众的接受度、报道素材的归纳整理等方面具备超强的实力,而这种实力正是主流媒体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

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领宣传主战场、巩固宣传主阵地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也是一次新的机遇[2]。不过,现实中也有一些主流媒体因为经济效益或是其他非专业性因素,不但没有巩固好这块主阵地,甚至还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和机会流失。以重庆电视台为例,曾经一档名为《巴渝新农村》的电视新闻栏目为当时重庆直辖市的38个行政区县提供了无死角全覆盖的“三农”题材新闻报道,宣传农业新技术、农民中的致富能手、农村基层的先进干部、农村建设的新型模式探索等信息,为社会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富有潜力的西部山区新农村,获得了广大受众的喜爱。然而,就是这样一档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新闻栏目却只开设了大约1年时间,栏目于2008年停播。对于媒体本身来讲,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因为在之后的十余年里,无数优秀的新闻作品从农村诞生,无数优质的资源在农村被挖掘,而重庆电视台错失了良机,在人力、财力、精力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没有巩固好主阵地的一个典型案例。所幸几年之后,也就是2013年前后,重庆电视台有所意识,专门设立了“公共农村频道”,加强了对农业农村方面的宣传,让较为被动的状态有所改观。可见,在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巩固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十分重要。

2 立足自身优势,发挥电视所长

新闻报道形式有很多种类别,最早是报纸,后来出现了广播,然后有了电视,如今又涌现出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平台,大体可归纳为由平面类、音频类向视频类发展。电视新闻就属于视频类里面的长视频,它报道性强,相比文字新闻稿来说,由于声音和画面同时接入,更能让观众有一种带入感,很容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而这样的新闻报道形式也更容易抓住受众的关注点,凸显自己的宣传优势[3]。另外,电视新闻的纪录性强。俗话说“有图有真相”,电视视频不但有图,而且还可以持续性地输出画面,连贯画面可以实现视听同步,将新闻事件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这是对事件还原度较高的一种表现方式,也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得到极大增强。在进行新闻采访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人物或者其他因素常常会被捕捉进画面,现场记者也常常会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突发情况作出随机应变的处理。这些即兴发挥,往往会给新闻报道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增添了真实性,也增添了趣味性和可看性,而这些都是平面媒体难以实现的。

同时,电视新闻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多时空、多视窗的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中,电视新闻轻而易举就能够同时显现出多个地区、多个群体,这就可以让受众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同时能够更为直观地解读出新闻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在每年的金秋时节,中央电视台都会派出多路记者奔赴全国多地农场,为大家带来丰收第一线的报道。近年来,随着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时候,这些来自地方的新闻并不会像传统播放方式那样逐一播出,而是由演播厅的主持人统一调度,让各个地方的记者同时出现在电视屏幕前,分别讲述自己所在位置的丰收情况。每当这个时候,一块电视屏幕就变成了多个画面方框:左上角的收割机正驰骋在东北黑土地上,右上角的陕西果园里结满了柿子,左下角山东的高粱红满天,右下角湖北的荷塘里农民正忙着采藕……电视新闻这种集中呈现的方式与报纸的专栏有些类似,但取得的传播效果则是报纸难以企及的,因为它是多维的、立体的、视听同步的。

再对比同类视频宣传,随着当下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也在新闻报道中崭露头角,甚至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虽然同属视频类新闻,但由于短视频的时长有限,它并不能完整地呈现出大多数新闻报道的来龙去脉,肩负起媒体应有的社会担当,甚至有时候还会“断章取义”。纵然一些短视频新闻采用了多集联动模式,但由于短视频对新闻内容的分割,人们在切换视频时会产生顿挫感。所以,电视新闻的独特性在目前是无法被代替的。

3 多管齐下打造多样化视听感受

很多记者都有这样的感受,电视新闻做起来要比其他类型的新闻累。这是因为电视新闻具有其独到的创作方式,记者不仅需要在新闻稿件上做到翔实、生动,而且要考虑采访和配音的衔接,更重要的是,采访必须要有鲜活的画面进行有力支撑。既要采访、写作,还要摄像、录音,自然要多花几倍功夫。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较为烦琐的工作,才让电视新闻相比平面新闻多了不少的看点和创作空间。在“三农”报道上,相关素材如果用好了、用活了,新闻报道就能够达到1+1>2的效果。如电视新闻中最常见的记者现场报道,记者以第三人称视角站在新闻现场,为观众讲述农村当地正在发生的变化,这种方式很容易让人们接受。如今还有一种记者亲临现场的报道方式,业内称之为“Vlog”,翻译成中文就是视频日志。在新闻报道中,记者以类似游记的方式,在行进过程中将需要展示的画面呈现在镜头面前。这个时候,记者的身份既是一名导游、讲解员,又是一位观众、游客、探访者。在Vlog里,新闻报道的视角时而为第一人称,时而为第三人称,主、客观视角交替出现,让新闻的呈现方式变得相当灵活,同时报道又不失真实,是目前荧屏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此外还有电视音乐短片,有人认为这是某一题材的宣传片,但其实宣传片正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激情的音乐配合着精美的画面,观众从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观众得到了身心的愉悦,新闻也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当然,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如嘉宾访谈、系列报道、动画展示等。总之,依照不同的题材选择恰当的新闻报道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除了视频创作上多措并举外,电视新闻还能在另一个方面多管齐下。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电视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今的电视台已经建成了一张巨大的“电视网”,从中央到地方,逐层都设有电视台,它们既可以单兵作战,又能够形成合力。并且,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都创办了融媒体中心,在电视台内部也能够将一条有效线索分解为几个不同的视频发布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集中呈现[4]。

4 挖掘发展潜力,将人才吸引到农村

当前,农村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基于2010年第六次和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乡→城流出人口为2.72亿人,相较2010年的1.34亿人,增长了1.38亿人,增幅超过1倍[5]。农村人口流失、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这一状况在近年来虽然有所变化,但总体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预计到202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同时引领全国农村登上更高一级台阶。党中央的决策规划再一次为农村发展描绘出了美丽蓝图,而农村的现状又为有志之士提供了一块极具施展空间的价值洼地。

电视新闻要看到这一历史焦点,把握住历史脉搏,进一步加强对“三农”题材的策划以及对农村背景与现状的描绘,突出价值洼地这一亮点。一方面,立足当地,将有效的劳动力人口留下来;另一方面,把视角拉长放远,将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充分吸引过来,一步步把农村变成海纳百川的聚宝盆。目前,电视新闻已开始在这一方面发挥作用。以重庆电视台为例,2021年,重庆电视台与重庆市奉节县进行战略合作,宣传奉节脐橙种植以及配套的加工产品,在之后的媒体实施阶段,电视台通过大屏幕、车载电视、手机客户端等途径推送新闻和专题报道,结合直播带货等形式,介绍奉节脐橙这一水果独到的地缘优势、优良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以及前后产业带所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帮助当地果农增加近万吨销量的同时,还间接带动千余户农民投身脐橙的种植、加工及电商等行业,为奉节当地留下了生产力。不但如此,电视台通过对丰收季里的一系列投资签约进行新闻报道,又吸引了数十家企业落户奉节,为当地相关人才的引进铺设出多条畅通道路。

5 找出瓶颈,将智慧运用于乡村振兴

当然,新闻报道也绝不能一味歌功颂德、只宣传好的一面,关注和揭露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促进发展。当下的农村正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看不到或者解决不好这些问题,都将使之成为农村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例如,一些耕地盐碱化,直接影响土地的利用率,也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社保、医保问题也是农民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解决不好,难免会有后顾之忧,将大量劳动力和人才留在农村就更为困难[6]。而直观的电视报道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根源,有利于引起相关上级部门的重视,更有利于社会“智源”提供智力支持,拿出最适合当地的有效解决方案,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 展示财富洼地,将资金吸引到农村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电视新闻需要做那个栽树的人。如今,大量的土地在农村,大量的自然资源在农村,农村蕴藏着极大的财富。可是如果直接抛出问题“那里究竟有什么财富值得挖掘?怎样去投资才能用好当地资源、获得丰收?”又很难得到很好的答案,而这反而能给新闻工作者极大的挖掘和报道空间。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只有实地进行走访、采集素材、分析报道,才能给出客观的评价和有价值的参考。在这方面,重庆也有比较典型的案例。提起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黄连,不少熟知中药的人都不会陌生,然而说到黄精,可能知晓的人不会太多。其实黄精同样是一种中药材,中药史书记载,黄精健胃益肾,常用于治疗胃病、肝病。2018年以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将黄精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但黄精产量增长的同时,销量却未见增加。随后,在当地政府和新闻宣传的共同助力下,相关产业快速崛起。初步估算,截至2020年3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黄精种植已有近千亩规模,农户年均每亩纯收入8000元左右,这对于当地人来说,收入翻了近百倍。

7 结语

乡村振兴的步伐必然是越来越快,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好电视宣传报道的优势,也必然会考验每一位从业者。总体看来,利用电视的长视频优势讲好“三农”故事,全面服务于时代发展,是必须坚持的核心。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电视新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融媒体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新农村 新一辈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