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隆林县德峨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2022-11-21陈忠斌韦剑玮毛承安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盆系均匀分布分异

陈忠斌,韦剑玮,毛承安

调查区位于南盘江-右江成矿区的滇黔桂三省交界处,测区东部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管辖,西部为西林县管辖。地理坐标:东经XX,北纬XX。包含德峨幅(G48E021013)、坡西幅(G48E021012)、马蚌幅(G48E021011)、古樟幅(G48E022011)四个1:5 万图幅。

1 区域地质概况

根据最新广西区域地质志修编(2016)整理资料,调查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扬子克拉通滇黔桂被动陆缘南盘江-右江裂谷盆地桂西北坳陷,位于南盘江—右江成矿带(桂西矿集区)西部,地处古特提斯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调查区沉积建造复杂多变,发育有盆地、斜坡、孤立台地相等多种沉积,沉积类型多样,岩性岩相复杂、变化快,生物种类繁多,形成多相并存、台盆(沟)交错的格局。分布有印支期基性岩浆岩,地质构造复杂,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区内出露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地层,其中以三叠系为主,其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第四系零星分布。寒武系是测区出露的最老地层,也是主要的含矿地层,主要出露于测区东侧的德峨及新街一带,属于德峨背斜和新街背斜核部,主要发育一套陆缘类复理石白云岩建造;泥盆系主要出露于测区东侧的德峨及马肚-新街一带,下泥盆统为滨岸相碎屑岩建造的郁江组(D1y),中泥盆统为孤立台地-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的东岗岭组(D2d),上泥盆统开始台盆分异,为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的融县组(D3r)和盆地、斜坡相硅质岩、含泥质、硅质条带碳酸盐岩建造的榴江组(D3l)、五指山组(D3w);石炭系主要出露于测区东部德峨及新街一带,分为浅水碳酸盐台地—台缘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的都安组(C1-2d)、黄龙组(C2h)、马平组(C2P1m),较深水斜坡—盆地相碎屑岩、硅质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的鹿寨组(C1lz)、巴平组(C1-2b)、南丹组(C2P1n);二叠系主要出露于测区东侧的德峨幅、测区南西侧古樟幅,分为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建造的栖霞组(P2q)、茅口组(P2m)、合山组(P3h),斜坡—盆地相碎屑岩沉积建造的四大寨组(P1-2s)、领好组(P3lh);三叠系测区内大面积出露,也是主要的金、锑含矿地层,为盆地相碎屑岩、深水浊流沉积建造的石炮组(T1s)、百逢组(T2bf)、兰木组(T2l)、黑苗湾组(T2-3h);第四系在测区内为零星分布,以河流洪冲积、坡残积为主,局部为溶余堆积和洞穴堆积。

测区岩浆岩均为基性岩,分布于测区的东部,面积约28km2。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大类,其中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喷出岩主要为玄武岩。

测区构造经历多期挤压—拉张(伸展)的发展过程,由于构造运动长期性和复杂性,形成了该区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给后续成矿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矿空间,因此内生矿产较丰富。根据地层的接触关系、构造形态和变质作用等特征,划分为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基底构造主要由寒武系组成,主要为浅海相类复理式建造,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构造以复式褶皱构造广泛发育为特征,方向主要为NW-SE 向。盖层构造由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第四系组成;构造形迹主要有褶皱和断裂两种基本类型,节理和劈理亦十分发育。在褶皱基底及沉积盖层的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测区主要的地质构造形迹,测区构造线以北北西—北西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向。

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1 元素区域背景

对全测区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分析结果,统计各分析元素的样本数、算术平均值、标准离差、变化系数、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结果表明测区元素含量变化区间极大,各元素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数百至数千倍,它表明上述元素在测区内含量值离散程度大,元素分异作用较强,以不均匀分布、较不均匀分布为主。与元素的陆壳丰度值相比,测区贫Au、P、Mo、Ni、Cr、Co、Ti、V、;强烈浓集Bi、As、Sb、Cd;浓集Pb、W;弱浓集Ag、Zn、Mn、Sn、Cu、La。与全国水系背景相比,测区贫Sn、As、W、Bi,强烈浓集Sb、Cd;弱浓集Au、Ag、Pb、Cu、Zn、Mn、P、Ni、Cr、Co、V、Ti、Mo。与元素的陆壳丰度值相比,测区Bi、As、Sb、Cd 呈现地球化学高背景。调查区为强分异、不均匀分布元素有Sb、Cd、As、Au;较强分异、较不均匀分布元素较强有Ti、Cu;较弱分异、较均匀分布元素有Mn、P、Mo、Zn、Co、V、Ni;均匀分布元素有Ag、Sn、La、Bi、W、Pb、Cr。以上说明测区要Sb、Cd、As、Au 元素的异常最具找矿指示意义,其次为Ti、Cu 也有较大的找矿指示意义。

2.2 元素在地质单元中的分配

元素在地质体内部的地球化学分布,在时间上会因地质时代的变迁产生差异,在空间上会因不同的沉积环境中产出的岩石类型、岩性组合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地层和岩性是影响元素分布的首要内在因素。研究元素这种差异性,就能得出元素的时空演化趋势。

测区地层为寒武系博菜田组、龙哈组,泥盆系都安组、融县组、东岗岭组、郁江组、榴江组,石炭系巴平组,二叠系领好组,二叠系礁灰岩、二叠纪辉绿岩、二叠纪玄武岩,三叠系兰木组、百逢组、石炮组等15 个地质统计母体,剔除特高特低值后,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中的地球化学参数统计特征如下。

Au 元素:在泥盆系郁江组中背景最高,在三叠系兰木组中最低,高于测区背景的地层有寒武系博菜田组、龙哈组,泥盆系郁江组、榴江组、融县组,石炭系巴平组、都安组,二叠纪礁灰岩、二叠纪玄武岩、二叠纪领好组、二叠纪辉绿岩、三叠系石炮组;低于测区背景有三叠系百逢组、兰木组。由变异系数分析本区泥盆系郁江组(1.014)、寒武系博菜田组(0.736)、龙哈组(0.797),变异系数较强,易形成强异常,找矿指示意义较大。

As 元素:区内除三叠系兰木组为低背景,其余地质单元呈高背景。由变化系数分析,石炭系巴平组(0.8)、二叠系玄武岩(0.724)、二叠系辉绿岩(0.716)分异作用较强,易形成强异常,找矿指示意义较大。

Sb 元素:区内除三叠系兰木组为低背景,其余地质单元呈高背景。在寒武系博菜龙哈组背景最高,在三叠系兰木组最低;变化系数较大的有泥盆系郁江组(1.0)变化系数最大,其次为泥盆系榴江组(0.745)、二叠纪礁灰岩(0.689)、泥盆系融县组(0.647)、东岗岭组(0.642)石炭系都安组(0.639)、寒武系龙哈组(0.627)、二叠纪辉绿岩(0.582)、二叠纪玄武岩(0.533))。寒武系博菜组、石炭系巴平组、二叠纪领好组、三叠系石炮组、百逢组变化系数较小(Cv <0.5),呈高背景、均匀分布,三叠系兰木组呈低背景均匀分布。

Co 元素:在二叠纪玄武岩中背景值最高、寒武系博菜田组中最低,三叠系百逢组、兰木组呈低于测区背景值,其他地层高于测区背景。变化系数三叠系石炮组(0.512)为较弱分异、较均匀分布,其他地层小于0.5,为均匀分布元素。

Ni 元素:在二叠纪辉绿岩中背景值最高、三叠系兰木组最低,三叠系百逢组、兰木组呈低于测区背景值,其他地层高于测区背景。全部地层变化系数小于0.50,为均匀分布元素。

Cu 元素:在二叠纪辉绿岩中背景值最高、三叠系兰木组最低中最低,在三叠系百逢组、兰木组中低于测区背景值,其他地层高于测区背景。变化系数三叠系石炮组(0.565)、寒武系龙哈组(0.538)大于0.50,元素为较弱分异、较均匀分布,其他地层小于0.5,为均匀分布元素。

Zn 元素:在泥盆系都安组中背景值最高、三叠系兰木组中最低,在三叠系百逢组、兰木组低于测区背景值,其他地层高于测区背景。变化系数泥盆系都安组(0.593)大于0.50,元素为较弱分异、较均匀分布,其他地层小于0.5,为均匀分布元素。

Mo 元素:在泥盆系郁江组中背景值最高、三叠系百逢组中最低,在三叠系百逢组、兰木组、寒武系博菜田组低于测区背景值,其他地层高于测区背景。变化系数寒武系龙哈组(0.581)大于0.50,元素为较弱分异、较均匀分布,其他地层小于0.5,为均匀分布元素。

Cd 元素:在泥盆系都安组中背景值最高、二叠纪玄武岩中最低,在三叠系百逢组、兰木组、二叠纪玄武岩中低于测区背景值,其他地层高于测区背景。变化系数二叠纪礁灰岩(1.055)、泥盆系郁江组(1.022)大于1.00,为强分异、不均匀分布元素;泥盆系都安组(0.958)、榴江组(0.803)变化系数介于0.75 ~1为较强分异、较不均匀分布元素;泥盆系融县组(0.544)、石炭系巴平组(0.601)、寒武系龙哈组(0.573)变化系数介于0.5 ~0.75为较弱分异、较均匀分布元素;其他地层小于0.5,为均匀分布元素。

2.3 元素相关性和元素组合

元素的相似(关)系数不仅反映元素间的亲疏程度,而且反映地质作用特点,显示地质成矿信息。为了解测区元素组合规律,利用R 型聚类分析对元素进行分类,以相似系数作为统计量,经过与本测区元素异常分布情况综合研究分析,得出元素分类组合为:Au-As-Sb、Cu-Co-V-Ti、Zn-Ag-Sn、Mo-W-Bi-Pb。

3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1 异常分布规律

各元素与全国水系沉积物元素平均值(任天翔,区域化探异常筛选与查证的方法技术,1998)相比较,Sb、Cd、As、Au、Ti、Cu 呈富集趋势,其背景值是全国平均值的1.30~2.22 倍。测区各元素变化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为Sb-Cd-As-Au-Ti-Cu-Mn-P-Mo-Zn-Co-V-Ni-Ag-Sn-La-Bi-W-Pb-Cr,Sb-Cd-Cu-Au 等元素的变化系数和标准离差都具有明显的趋高特征,表现出了调查区以金、锑、铜、镉为主的多金属矿化特征。

3.2 元素组合异常特征

为使得不同地质母体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具可比性,项目采用衬值异常图圈绘异常。方法是:

(1)计算各地质单元统计子区背景。

(2)计算各地质单元子区的异常下限值。[异常下限公式Ta=(背景)+2×So(标准差)]。

(3)计算衬值,以各采样点分析数据除以所对应的地质单元子区的异常下限值得到衬值。

(4)圈定单元素衬值异常图。以衬值≥1 为异常,勾绘等值线,并规定以衬值≥1 小于2 圈定异常外带,以衬值≥2 小于4圈定异常中带,以衬值≥4 圈定异常内带。

(5)圈定组合异常图,在单元素异常图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的元素组合特征,选择3 个~5 个元素叠加编绘。将所分析的20 种元素根据地球化学性质和元素的组合特征分成4 组:①Au、As、Sb,②Cu、Co、V、Ti,③Sn、Zn、Ag,④Mo、W、Bi、Pb,将同组元素的异常套合叠加成组合异常图。项目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2015)要求,圈定综合异常28处,其中甲2 异常3 个、乙2 异常3 个、乙3 异常22 个。

3.3 异常检查成果

结合成矿地质条件优劣程度、地表构造、矿化蚀变情况、化探异常及遥感特征,挑选了13 处开展综合异常检查,其中重点检查6 处,概略检查7 处。重点检查区分别为:①德峨重点检查区;②周帮重点检查区;③那外重点检查区;④吊达重点检查区;⑤巴桑重点检查区;⑥龙保山重点检查区。概略检查区分别为:①古樟概略检查区;②老寨概略检查区;③瓦窑概略检查区;④马白概略检查区;⑤腰寨概略检查区;⑥水头概略检查区;⑦坡西概略检查区。通过矿产检查,于6 个重点检查区新发现10 处金、锑及玉石矿(化)点。

4 成矿预测

在对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主要矿产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的地质、矿产、化探和遥感成果,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划分。全区共圈定了4 个成矿远景区。

(1)德峨-猪场金、铜、铁、玉石成矿远景区。位于德峨幅北部,德峨-猪场一带,呈EW 向展布,面积约50km2。远景区内圈定有1:5 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HS-4、HS-7。HS-4 位于塘房-猪场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Cu、Co、V、Ni,面积5.7km2,属乙3 类异常。HS-7 位于八科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W、Bi、Mo,面积13.25km2,属乙3 类异常,已证实异常为矿致异常。异常带内已发现有博糯金矿点、大坪金矿点、那地金矿点、那地铜矿化点、德峨地区铜矿化点、上洞磁铁矿点、龙保山玉石矿点。远景区位于德峨背斜的核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多组断裂交汇,根据走向分为近EW 向、SN 向及NW 向三组,EW 向形成相对较早,其次为NW 向。其中,猪场-梨子树断层(F65)为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呈NWW-NW 向展布,区内所有的金、铜矿点均分布在该断层的次级小断裂中,或断裂的旁侧。远景区西部出露有龙保山辉绿岩岩体,出露面积约7km2,为龙保山玉石矿提供了重要的汽水热液。

(2)周帮-龙浪金成矿远景区。位于德峨幅南部,周帮-岩腊一带,呈NW 向展布,面积约38.4km2。圈定有1:5 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HS-18、HS-22。HS-18 位于周帮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Cu、Co、V、Ni、W、Bi、Pb、Mo,面积9.2km2,属甲2 类异常,证实异常为矿致异常。HS-22 位于瓦窑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Au、V、Cu、Co、Ag、Ni、As、Bi、Sb、Mo,面积10.91km2,属乙3 类异常。异常带内已发现矿产有八达镇金矿床、甘子坪金矿床、周帮金矿点、周帮磷矿点。远景区位于新街背斜西端尾部,内断裂构造发育,多组断裂交汇,根据走向分为近NE 及NW 向,NW 向形成相对较早,其次为NE 向。其中,周帮断层(F62)为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呈NNE-NE 向展布,区内所有的金矿点均分布在该断层或次级小断裂中。远景区北东部出露有大帽上辉绿岩岩体,南西部出露有老山神玄武岩岩体,为本区提供了热液及矿物元素。

(3)龙保-新寨金、锑成矿远景区。位于坡西幅南部,新寨-龙保一带,呈NW 向展布,面积约153.7km2。圈定有1:5 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HS-8、HS-9、HS-15、HS-16、HS-21。HS-8 位于龙保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Sb、Au、As,面积18.2km2,属甲2 类异常。HS-9位于八科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Sb、As,面积7.7km2,属乙3 类异常。HS-15 位于马蒿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Sb、Au、As、W、Pb,面积17.25km2,属甲2 类异常。HS-16 位于小信-落沙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Sb、As、Au,面积34.63km2,属乙2 类异常。HS-21 位于新寨-落蒙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Sb、As、Au,面积21.22km2,属乙2 类异常。异常带内已发现矿产有马蒿锑矿床、新寨锑矿床、马家沟锑矿、那外金锑矿化点、吊达西金锑矿化点、小信北金矿化点、落兰锑矿点、蒙落锑矿点等。远景区位于坝林村向斜及平佑背斜的复合部位,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多组断裂交汇,根据走向分为近EW 向、NNE 向及NWW 向三组,EW 及NWW 和向形成相对较早。其中EW 向及NWW 向断裂为区内金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区内所有的金、锑矿点均分布在该组断层或旁侧次级小断裂中。

(4)田湾-巴桑锑成矿远景区。位于马蚌幅北部,田湾-巴桑一带,呈EW 向展布,面积约13.5km2。圈定有1:5 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HS-2、HS-5。HS-2 位于田湾老寨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面积2.5km2,属乙3 类异常。HS-5 位于巴桑一带,异常元素组合为As、Sb,面积3.1km2,属乙3 类异常,证实异常为矿致异常。已知矿产有巴桑锑矿点。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根据走向分为NW 向、NE 向两组,NE 向形成相对较早。NE 向断层为主要控矿构造。

猜你喜欢

盆系均匀分布分异
川西地区中部存在泥盆系—石炭系吗?
——一个不整合面的地质属性推论
云南麻栗坡新厂冲-西畴兴街一带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接触压力非均匀分布下弯曲孔道摩阻损失分析
川西北地区ST3井泥盆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电磁感应综合应用检测题
重庆市臭氧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北京市1989-2010年地表温度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椭球上三维均匀分布的参数估计
越南东北部Cat Ba岛泥盆系-石炭系过渡层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