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同桌生气”
2022-11-21戚士菊
□戚士菊
班上有几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拉低班级平均分,其中小浩最为突出。我在思考如何提高班级的总体成绩这个问题时,从国家的扶贫政策中受到启发,决定也在我班实施“一对一”帮扶政策:一个学习成绩暂时领先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扶一个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帮扶双方自愿结对,并且结对对象可以一周一换。同时,我还建立了激励机制,被帮扶的同学成绩有进步,就给帮扶双方同时发奖状。
孩子们对这种帮扶模式反响强烈,积极性很高。我也坚守自己的承诺,每次测试成绩出来了,只要被帮扶人的学习有进步,就会获得“学习进步奖”,而帮扶人会获得“优秀小老师”的称号。
这天,单元测试成绩出来了,小浩进步很大。我照例询问:“你这次的小老师是谁?”
他沉默了。
我又问一遍,他仍然沉默。
我以为他没听明白,便换了一种问法:“这段时间给你辅导功课的小老师是谁?告诉我,我好给他发奖状呀。”
小浩轻轻抿了抿嘴唇,迅速瞟了同桌一眼。
“是你的同桌吗?”
小浩还是不说话,但脑袋左右轻轻摆动了一下,要不是我一直紧盯着他,根本无法发现这个细小的动作。
奇怪,这孩子今天怎么啦?平日叽叽喳喳的,今天怎么一言不发?
我又问一遍:“你的小老师到底是谁?再不说,连你的奖状也不发了!”见我态度严厉起来,小浩也紧张了,但他依然沉默不语。最终,因为他不肯说出小老师的名字,我也没有给他发奖状。
回到办公室,我越想越觉得事情有点蹊跷,这样的好事,同学们每次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可今天不光小浩本人不说,其他同学也没有替他回答。不对,这里肯定有原因。
于是,我把小浩喊到办公室,亲切地问:“小浩,刚才到底怎么回事?我问你这次小老师是谁,你怎么不回答我?”小浩欲言又止,不停地挠头,似乎内心在经历艰难的挣扎。过了一会儿,他终于低声说:“我怕我的同桌生气。”
“我问你小老师是谁,你怎么说怕你的同桌生气呀,难道是同桌不让你说?”我有些惊讶。
“上一次考试前,我的小老师是我的同桌,可是我的成绩一点都没有进步,她就说我笨,不教我了。这段时间,张扬当我的小老师,我进步了。你问我,我不敢讲,怕我的同桌生气。”
原来如此!小浩知道他的同桌是一个敏感好强的女生,在她的辅导下,小浩的成绩没有起色,而在张扬的辅导下成绩明显提升,势必会让这个争强好胜的小女孩感到很没面子。小浩不愿意这样伤害自己的同伴,宁愿自己不要奖状,也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同桌的自尊心,班里其他同学也似乎都和小浩心有灵犀,唯独我不懂!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很多老师都能做到关心儿童,不歧视儿童,但真正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却很少。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姿态,动辄对孩子谆谆教诲、指手画脚,觉得自己就是真理,孩子任何时候都该向老师看齐,否则便是“忤逆不尊”。
从教师的角度去观察学生的行为,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个很容易做到。但是,让教师蹲下身来,以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却很难。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就能发现孩子真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