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透企业汇兑损益科目管理
2022-11-21蔡勇乔宁编辑王亚亚
文/蔡勇 乔宁 编辑/王亚亚
企业在跨国贸易、跨国投资以及跨国经营中,普遍存在着记账本位币与业务交易的计价、结算币种不一致,或者与资产、负债的定价币种不一致的情况,汇率的变动会产生汇率风险,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受到影响。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项下的汇兑损益科目非常关心,汇兑损益科目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判断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成效的重要参考。
细辨汇兑损益科目
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汇兑损益科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汇率波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不过,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环节,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反映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中。本文假设企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部分业务涉及外币计价结算,包括企业有外币合同收入或成本支出,有外币资产(存款)或外币债务(借款),有外币投资及分红等。在企业账务处理时,根据业务对应的不同项目存在不同情况。
一是货币性项目因汇率波动带来的会计账务处理。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会计期末或结算货币性项目时,应以当日人民币(记账本位币)相关的即期汇率折算外币货币性项目,这些项目因当日即期汇率不同于该项目初始入账时或前一期末即期汇率而产生的汇率差额计入汇兑损益科目。
通常这类项目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相关项目业务尚未实际结算,仅因会计记账需要,在会计期末按期末汇率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对利润的影响无论是有利还是无利,其影响只存在于这一个会计期间。到下一个会计期间,会根据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末汇率重新调整。这种调整的影响体现在账面上,是账面损益,没有实质现金流影响。另一种情况是相关项目业务进行实际结算,因结算日汇率与初始入账时汇率不同,使得相关项目在使用人民币(记账本位币)衡量时发生盈利或亏损,这种情况记入汇兑损益就是实质性损益,通常会伴随现金流的损益。如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的企业借入一笔美元债务,在每个期末都需要按照会计期末的汇率调整账面债务金额,出现的差额记入汇兑损益科目,美元升值出现汇兑亏损,美元贬值出现汇兑收益。到下一个会计期末,再调整,直到债务到期归还。如果到期归还使用人民币购汇归还,购汇时的汇率与期初汇率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科目;如果到期使用美元收入归还,则没有任何汇兑损益。
二是非货币性项目因汇率波动带来的会计账务处理。非货币性项目是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于非货币性项目来说,一般不需要在会计期间根据汇率进行调整,因此不产生或不确认汇兑损益。但这类项目其实也存在汇率风险。例如存货,当存货以外币计价时,要考虑汇率变化对可变现净值的影响。以外币计价的存货期末,因可变现净值是以外币确定的,应将可变现净值折算为人民币(记账本位币),再与之前账面人民币成本相比较,产生减值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显然这种情况下,汇率风险的影响并没有记入汇兑损益。
三是个别业务受汇率风险影响不会体现在汇兑损益科目。其一,对于外币计价、人民币(记账本位币)结算的业务,因为使用人民币记账,汇率风险的影响包含在人民币结算价格中,不单独体现,也不会体现在汇兑损益科目中。例如通过代理商从境外进口/出口某商品,该商品以美元计价,与代理商签署的合同约定以结算日即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折算后的人民币价格进行结算。在账务处理时,直接以人民币结算价格记入成本或收入,不会在汇兑损益科目体现。还有一类特殊商品,这类商品在中国境内销售,但销售价格与境外商品的外币价格挂钩,如石油,在境内计价结算时虽然是以人民币结算,但汇率变动的影响已经包含在价格中,直接记入企业的收入或成本,不会在汇兑损益科目体现。其二,购汇、结汇或者外汇交易等即期货币兑换业务,这些业务发生时,汇率的影响在账务处理中体现为不同币种银行存款的增减,不会单独反映汇率影响,属于汇率风险中的交易风险。这类汇率交易风险不会在汇兑损益科目体现。其三,从更加广义的范围来说,汇率波动也可能会传导到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如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会造成以人民币定价的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上涨,如果公司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则公司产品市场份额会减少,收入随之减少,公司效益也会下降,若因本国货币贬值,国内出现输入型通胀,物价上涨,此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就会上升,公司效益也可能会下降。这些因汇率波动传导可能出现的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是汇率风险中经济风险的一部分,也不会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汇兑损益科目。
四是除上述情况之外,对于在海外开展投资业务的企业来说,汇率风险的影响如从不同层面考虑,会出现不同的利弊影响。如一家中国企业在海外某国投资设立一家子公司,中国母公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境外子公司以所在国的当地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境外子公司开展业务时,考虑未来有美元收入,且美元利率远低于当地币,因此向国际银行借入美元债务。当子公司所在国家当地币贬值时,子公司以当地币计算的债务增加,出现汇兑损失,子公司利润下降。但也因此降低了子公司所得税基数,减少了子公司税负。而由于子公司未来有美元收入,并且产品以美元计价,从现金流角度分析,子公司的美元债务不受美元汇率影响,并没有实质性增加债务。从母公司投资角度分析,子公司所在国当地币贬值可以减少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美元投资金额,节省了投资资金。子公司在所在国少缴税也维护了母公司的权益。
由此可见,汇兑损益科目尚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要客观看待汇兑损益科目的波动。不过因为汇兑损益科目是企业利润表中财务费用的二级科目,即使其暂时不影响企业现金流,仅为账面损益,但其也会对企业账面利润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企业汇兑损益科目的大额变动,会导致企业利润大幅波动。因此,管理好汇兑损益科目,降低汇兑损失是企业汇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动管理汇兑损益科目
根据上文,分析汇兑损益科目中各类项目损益的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应对汇率波动的措施,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尽可能地降低汇率敞口。
一是选好记账本位币,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所在国/地区的法律法规,选择未来生产经营中的主要业务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特别是公司所在国/地区容易出现汇率较大波动的企业,应选择主要业务币种为记账本位币。
二是把住合同关,尽量使用记账本位币计价结算。如果必须使用非记账本位币计价结算,可以尝试签署汇率保护条款,即当汇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可以重新确定合同价格或给予一定补偿。
三是准确分析业务实质,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如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债务敞口确认为净投资,消除该敞口产生的会计折算损益对母公司合并层面汇兑损益的影响。
四是适度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规避汇率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币现金流的风险管理,使用远期、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锁定汇率,消除汇率波动影响。另一方面是直接对财务报表进行管理。如外币应收账款,通过分析应收账款结构,对会计期末无法收回的外币应收账款,采用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on-Deliverable Forwards,NDF)模式办理套期保值。在年末时点与银行签订远期NDF合约,次年年末差额交割。这样,当即期汇率大于NDF汇率时,企业向银行缴纳差额资金;当即期汇率小于NDF汇率时,则银行向企业缴纳差额资金。办理NDF业务后,由于NDF价值重估与资产重估期限相同、方向相反,起到了汇率风险对冲作用,而且每月利润将不再受月末汇率波动的影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需考虑现金流风险,即汇兑损益中的汇率风险转换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实际现金流收/付风险。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和现金流情况,理性恰当选择金融衍生工具,防止因规避汇率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
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企业国际化、全球化进程都在加快,中资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中资企业应深入汇率风险的识别,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管理好汇兑损益科目,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报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