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方高校“三创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1-21刘欢郭霄鹏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才发展教育

刘欢,郭霄鹏

西部地方高校“三创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欢,郭霄鹏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西部地方高校“三创人才”的培养存在教育经费短缺、教育供给同质化、课程设置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西部地方高校应立足自身发展特色,做好精准定位,实现高等教育供给多元化,重视课堂教学,积极探索“三创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提升“三创人才”培养水平,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西部地方高校;三创人才;培养现状

“三创人才”是指那些专业知识深厚、综合素质高,拥有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能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创造是指原先没有的东西,经过人的深入研究和大胆想象,生产出新的东西,强调的是事物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1];创新是指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人们对其进行相应的完善以及改变,强调的是事物从有到优的提升过程[1];创业是“开创基业,开创事业”,强调的是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在现有条件下,开创出新局面,强调的是事物从优到用的过程[2]。创造、创新、创业三者的共同点在于“创”字,重点在于“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具有创造意识、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使命。面对目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现实,各高校应该如何实施高等教育,特别是西部地方高校应如何立足于自身实际和区域发展特色,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诉求的,具备创造意识、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一、西部地方高校“三创人才”培养的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尤其是对高素质人才,要求他们在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拥有创造意识,创新思想以及创业能力。由于担负着为西部地区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西部地方高校应立足西部,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以及教师的综合能力,共同构建西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 增强西部地方高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西部地方高校生源的70%以上都来自西部地区,而且农村生源占比较大。由于受家庭背景和学校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自我评价较低,严重影响到他们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西部地方高校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可以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实施,则可以帮助学生制订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创业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拥有广博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极强的灵活应变能力,在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适应能力,提升其各方面的技能,为他们走上未来的工作岗位打好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和类型,成为衡量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3]。这就要求西部地方高校主动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融创造、创新、创业为一体的“三创人才”,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提高西部地方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校就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比较难以产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4]。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习得教育知识和技能,逐步提升教师自身综合实力的过程[5]。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推进“三创教育”和培养“三创人才”至关重要。这是因为“三创教育”的推行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激情、学识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欲望;还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革新。

(三) 提升西部地方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三创教育”能培养出适应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创造意识、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产业升级需要,高校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三创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6]。西部地方高校只有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重视和强化“三创人才”培养,才能使其培养的毕业生被社会和企业所重视和认可,学校才有可能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竞争态势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西部地方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三创人才”培养的各项举措,结合西部地区特有的资源禀赋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以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四) 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源动力。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不断地影响着世界发展格局,加速改变了当前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7]。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历次科技革命的引领者都是掌握了所处时代的先进技术并且敢于改革创新的人才。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局,谁掌握了人才谁就赢得了先机。目前,西部地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西部地方高校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提供科技支持的智库,“三创人才”培养可以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提供大量人力资本和人才储备。通过发挥“三创人才”的聪明才智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特殊问题,帮助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总而言之,西部地方高校“三创人才”培养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

二、西部地方高校“三创人才”的培养现状

各西部地方高校始终牢记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责任使命,不忘初心、坚守以学生为本,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与提升,但与我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与东部高校相比,西部高校的发展还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 教育经费短缺

经济保障是开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8],教育更是如此。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西部高校每年生均经费投入只有25.5万元[9],与东部高校的生均经费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经费和教育资源的短缺,西部地方高校在高水平师资引进和优秀生源获得方面受很多制约,致使“孔雀东南飞”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二) 教育模式陈旧

在教学方面,西部高校依然采用的是集体授课的大班教学。这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激情,也不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缺乏创新性,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西部地方高校必须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

(三) 职能部门管理松懈

西部高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与学生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在沟通的过程中容易挫伤学生学习和创业的主动性。例如,在图书管理方面,部分图书管理员个人素质不高,不爱岗敬业,敷衍塞责。

(四) 课程设置流于形式

首先,西部地方高校没有把“三创人才”的培养纳入学校的培养规划,导致现有西部地方高校各学科三创课堂的设置大多流于形式;其次,教师对“三创人才”的培养并不热衷,在“三创教育”的课堂上,只是粗浅地对概念和案例进行讲解,并没有真正地带领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最后,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较低,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优质的高等教育学历,在社会上很难被认可,对三创课程没有热情,只是为了修学分。

(五) 师资队伍薄弱

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受学校自身平台、教育经费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方高校的师资水平与东部高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关数据显示,西部地区高校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仅为20%,比东部地区低了13个百分点,西部高等院校拥有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仅占全国的10.3%[10],由此可见,在高水平师资的储备方面,西部地区地方高校明显相形见绌。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对“三创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三创教育”实践的意识不强。

三、西部地方高校“三创人才”培养的对策

西部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能够肩负起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命的优秀毕业生,特别是能够培养出具有“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主要从政府和高校两个维度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以帮助西部地方高校更好地落实“三创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 优化资源供给,加大执行力

西部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提升西部地方高校的实力。首先,可以设立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同时增派一批专家学者来支援西部。其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着眼于西部地方高校集群式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分享办学经验的机会,让各大高校相互扶持,共同努力,一起带动西部高校的发展;同时也要协助西部地方高校主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加办学经费,而不是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扶持,要激发西部高校自己的内生力。最后,西部地方高校应积极整合校内校外的有利资源,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创造、创新和创业等“三创能力”。

(二) 做好精准定位,保证高等教育供给多样化

西部只是区域定位,不是发展定位,各高校应破除西部就是落后的意识,更新办学理念,将“三创人才”的培养融入西部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中,全面推进创造、创新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2]。在教学模式上学校可以采用小班制教学、智慧教学、实践教学等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模式,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迸发创造的意识。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模块化、项目化、参与式等利于学生体验参与的教学方法,加强前沿知识普及、动手实践等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提高相关的创造创新的意识,增强其创业的勇气。高校只有树立了三创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的教学任务才会围绕着“三创育人”的目标展开,才能培养出具有“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 实时监督到位,优化高校职能部门管理

西部地方高校在职能部门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学校管理精力大都放在教学、科研、学生就业等方面。优化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内部治理,首先是要制定相关管理的措施,定期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且定期到相关部门寻访,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例如,也可以在办公楼一楼的位置安放一个投诉箱,定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给予处理,让学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开展学习。其次是制定合理的惩罚制度,定期调查学生对相关教辅工作的满意度,对于取得评价较高的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得分低的管理人员,应先调查清楚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 立足自身发展特色,重视三创课程的开发

因为西部地方高校存在自身发展的特殊性,高校、教师和学生应引起重视,每个主体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参与学校三创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构建促进“三创精神和能力”培养的课程。课程设置和课程质量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西部地方高校应重视三创课堂的设置。首先,设置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融合大一到大四的培养任务于一体[6]。大一时,通过设置社会需求导向的三创课程,促使学生养成创造思维,并对有创造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大二时,对有三创意向的学生按照“三创人才”培养方案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三大四时,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走向社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并给每一个参与实践的学生或者团队配备一个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其次,教师应不断优化“三创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汇聚校内校外的资源,深耕实践环节。最后,学生应积极了解和参加学校的三创课堂,做好自身定位,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创造、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五) 重视师资建设,培养三创型教师

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主导,高校拥有高质量教育的先决条件是要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因此,需要切实加强西部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国家可以在西部举办有关“三创人才培养”主题的研讨会,给西部教师创造探讨“三创人才”培养方面的机会,同时制定有效措施防止东部高校从西部高校挖“才”,本着“谁引进,谁补偿”的原则,由人才引进单位向相关高校支付人才培养补偿费用[11]。其次,学校既可以校校合作,邀请其他高校有三创经验的教师定期来学校上课,也可以邀请地方知名的创业者前来开讲座或者授课,以面对面的方式对本校老师进行指导。高校也应该关注本校青年教师的发展,尤其是给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外出学习以及推荐读博的机会,以提升青年教师的学历。“忧教师所忧,思教师所思”,以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人性化管理留住优秀的教师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以吸引更多教师来西部地方高校任教。

在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深入开展“三创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亟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西部地方高校应该结合西部地方特色,把“三创人才”的理念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中,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做到真正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和能力”,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

[1] 李雄杰. 创新教育探索[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 6.

[2] 黄进, 胡甲刚.“三创教育”论纲[J]. 武汉大学学报, 2003(4): 516−521.

[3] 杨德广, 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01.

[4] 习近平. 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N]. 新华每日电讯1版, 2021−04−20(0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2018−01−31) [2022−05−30]. http://www.moe.gov.cn/ 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 html.

[6] 陈文兴. 高校“三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22(3): 17−24.

[7] 殷桥. 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8] 吴廷强, 罗德莲. 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 18(2): 95−99.

[9]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 (2020−11−04) [2022−05−30].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1/04/content_ 5557135.htm.

[10] 李硕豪. 西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创新[N]. 光明日报, 2020−06−09(01).

[11] 蔡群星, 袁振国,贺文凯. 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的现实困境、逻辑要义与破解理路[J]. 大学教育科学, 2021(1): 26−35.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ree creative talents” training in western local universities

LIU Huan, GUO Xiaopeng

(School of Education,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721013, China)

The training of “three creative talents”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universiti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educational funds, the homogenization of educational supply and the formality of curriculum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 should base on their ow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do a good job in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upply, attach importance to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ely explore new ways of training “three creative talents”, improve the training level of “three creative talents”, so as to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stern local universities; three creative talents; present cultivating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G640

A

1674-893X(2022)04−0074−05

2021-09-23;

2022-04-08

宝鸡文理学院2022年校级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西部地方高校‘三创’人才培养研究”(YJSCX22YB37)

刘欢,女,河南周口人,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郭霄鹏,男,陕西铜川人,博士,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联系邮箱:2214777021@qq.com

[编辑:游玉佩]

猜你喜欢

人才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