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全日制社招班慕课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为例

2022-11-21王玉燕

贵州畜牧兽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食品卫生动物性全日制

迟 兰, 王玉燕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是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在教育领域的产物。2012年,美国的许多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2],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慕课自此开始成为1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019年4月9日,在“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中国慕课行动宣言》,提出将慕课作为加快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招,大力推进慕课的建、用、学、管,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轨超车[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将课堂学习和在线教育深度融合,慕课成为疫情影响下“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新常态,催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育形态和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4月,江苏省教育厅在国家“百万扩招”的政策指导下,印发了《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试行办法》的通知(苏教职〔2019〕9 号),并依据“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确定了2019年首批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试点高职院校20所,试点专业76个,共计7 400人,其中畜牧兽医专业试点1个。我院作为江苏省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试点学校,2019年共录取畜牧兽医专业社会人员班(社招班)新生116人。由于所招收的社会人员在年龄、学历以及从事职业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在教学实施的时候很难全部进行全日制在校完成学业,江苏省教育厅在《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苏教职函〔2019〕18号)有关“教学组织和学籍管理”中对教学安排明确要求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根据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实施弹性学制和弹性学期制。本研究根据我院首届畜牧兽医社招班学生的基本学情,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为例,在已有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相关慕课资源、微课资源进行整合,建设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推进“以视频、微课为载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及教学新理念的发展,解决社招班因不能全日制在校进行课堂学习,需要提供更科学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教学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1 课程特点与学情分析

1.1 课程特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主要从预防角度出发,研究蛋、乳、肉等动物性食品在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及食用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检验,其任务是改善公共卫生,防止人畜共患病及畜禽疫病的传播,以及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保证食品质量及食用者的安全。该课程是畜牧兽医的专业核心课程,是1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课程。

1.2 学情分析2019年社招班在籍学员116人,男女比例为6∶4。学员具有以下特点:(1)在年龄分布上,以1980、1990年后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 37.9%、49.1%,已婚学员占81%。(2)在工作状态上,在职人员占33%,进城务工人员占13%,退伍军人占14%,待业人员占40%。(3)在学习能力方面,初中学历37人,占32%;中职学历43人,占37%;高中学历36人,占31%。均拥有智能手机等学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经现场培训,绝大部分同学已能熟练掌握泛雅平台“学习通”软件的使用。(4)在专业知识储备方面,绝大多数具有部分或者较为完备及熟练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期望通过全日制教学获得专科学历,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提升。(5)在教学方式上,绝大多数希望能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

2 课程资源与现状

2.1 校内资源

2.1.1 教学资料我院《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已有教学资料包括:畜牧兽医专业社招班专业课程标准1份、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材以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配套实验教程《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教程》、课程教案1套(包括9个项目共32个教学任务)、33个授课PPT及其配套的授课视频、教学案例26个、图片184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个(包括乳、肉、蛋)、实践教学微课14个、项目单元测验8套、练习题10套。

2.1.2 支持系统包括配备多媒体投影仪、互动电视的教学教室,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训室,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动物检验检疫员”技能鉴定点,超星“学习通”线上学习平台,腾讯会议在线直播平台,微信、QQ班级线上交流群,校内图书馆,校园网内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校园无线网,《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团队6人(副教授3人,讲师 2人,助讲1人),实验员2人,移动多媒体终端(学生自备)等。

2.1.3 教学环境根据社招班人才培养方案及《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标准,结合学情调查,将2019年畜牧兽医社招班分为2个部分:待业、退伍希望能全日制在校学习的,直接跟随全日制2019级畜牧兽医专科同学一起学习;不能全日制在校学习的,课程理论部分及实践操作的示教试验部分线上学习,实践操作部分在每学期集中1个月返校期间进行线下面对面现场操作。课程的考核仍然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理论部分每个项目线上学习结束后完成练习题,课程学习结束后从试题库随机抽取1套试卷在线测验;实践部分在线上教学微课中进行在线学习,返校后在线下校内实训室进行“翻转课堂”操作练习,学生实训操作练习熟练后统一安排操作内容现场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现场安排2次考核。

2.2 校外资源主要为校外实训基地,包括本地全自动生猪屠宰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心、绿健乳业、君乐宝乳业等。

3 课程资源库建设

3.1 建设目标针对全日制学历教育社招班学生的学历、学情基础,打造1个符合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社招班人才培养方案及《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标准的、知识体系完整且丰富的资源库;将学生培养成能独立思考,掌握常见动物产品检测原理及方法,并能根据国家标准对各种肉、乳、蛋进行检测的合格检疫员。一方面要方便学生在移动终端随时学习课程理论与实践操作,查询相关资料与标准,尽可能满足学员所有学习需求及工作实践需要;另一方面要方便教学团队的教师对资源库进行完善和补充,根据行业发展与岗位需求的变化,实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3.2 建设内容与方法课程资源库建设内容包括:整合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慕课资源,建设课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

3.2.1 整合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教学素材积累,企业行业相关标准交流,兄弟院校同行交流,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询,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等方法,完成媒体素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收集,试题库的更新与完善,课件的制作与优化,筛选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将筛选的数字化资源按项目及任务添加到“学习通”平台中,作为录播课资源提供给学员。

3.2.2 开发慕课资源在中国大学MOOC、MOOC中国、网易云课堂、爱课程等网站上搜索“食品卫生、动物检验”等关键词,将慕课资源中与任务点相关的,以及在拓展知识方面有价值的慕课资源链接放置在任务点的拓展、课外知识环节,方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后直接获取相关资源。

3.2.3 建设课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在购买服务器的基础上安装数字阅读平台,联合学校图文信息中心在校园局域网内将《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电子教材、相关教辅资料的电子书通用国际标准格式(PDF),以及知网数据库中与动物产品检验相关的文献、会议、专利等内容放置在数据库中,以关键词搜索的方式调取相应文献的二维码,移动终端可在二维码图像识别后进行在线阅读或者下载,实现局域网范围内的试听阅览及信息资源共享。《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对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及实训效果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通过线上理论及实践内容微课视频的学习,有疑问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寻求答案,如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在线上面对面交流的时候由教师负责解答,操作部分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补充。在“互联网+实践”平台的基础上“理论、实践两手抓”,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越性,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3.2.4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网络、数字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最终要得以实施,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教师来完成。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学主导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一方面在观念上需要与时俱进。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讨论,让教师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实现“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关键及内核。其次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师。《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教学团队的6名教师通过参加国家和省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提升”、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学院组织的微课培训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活动,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素养。通过互帮互助,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练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和信息平台,挖掘潜力,按需施教开展课程教学。

3.2.5 教学方法的改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实现 1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模式,达到培养21世纪能力素质需求人才的目的[4]。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单元测验及闯关模式的课后练习,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建设能学辅教,整合在线学习、作业提交、在线测试、试验模拟、案例解析等功能模块,打造出完整的“教、学、练、考、思”教学闭环。

3.2.6 教学效果《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资源库建成实施后,畜牧兽医专科2019年社招班116人对课程的9个项目、32个教学任务平均签到率达94.8%;90个任务点平均完成81.9个,完成率91%;8个单元测验平均完成6.5个,完成率81.3%,平均成绩72.6分;15个平台设置的讨论话题回复人数523人,平均每个话题回复人数35人,占班级总人数的30.2%;课后作业10份,116人共提交 887份,平均7.7份/人,作业总平均分75.3分。虚拟仿真实验室操作练习次数及结果统计显示,大部分同学已能熟练掌握实践检验项目的操作过程。操作综合测验除3人是经现场补考通过外,其他113人均为一次通过,实践操作考核一次通过率达到97.4%。《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资源库建成实施后,该课程的签到率、任务点学生完成进度、章节测验提交率、回复话题人数及课堂参与度均较高。该课程理论项目单元测验平均分、课后作业平均分、期中及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均在70分以上,操作技能一次通过率高达97.4%,说明学生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的慕课教学资源总体掌握良好。

4 小结

江苏省高职院校全日制社会人员学历教育的开展是响应国家“百万扩招”计划的1个重要举措,让不少退伍军人、社会人员有了再教育并提高能力和学历的机会。由于社招人员的年龄、家庭以及在职等因素,无法全日制在校完成学业,由此带来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资料的变更也是前所未有的。以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课程——《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为例,通过对团队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后,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视频、PPT、课后练习、单元测验等内容进行整理,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设置教学任务,并制作实践操作的微课视频,供学生在移动终端随时学习,同时在线上学习平台提供慕课资源,校园网范围内提供包含文献资料及电子教材等数字图书馆资料的搜索以及虚拟实验室,线下以面对面方式进行现场培训及考核,可以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食品卫生动物性全日制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大学生人文情怀教育培养方法的研究基础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及对策
笑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一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一道等比数列习题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