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11-21钟祥市总工会党组成员
文_钟祥市总工会党组成员 汪 燕
组织开展职工劳动竞赛,是职工展示自我风采的重要平台,是企业提升职工技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工会组织启迪职工智慧、凝聚职工力量、引领职工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县(市、区)级总工会组织开展基层劳动竞赛的一线实践,谈谈新形势下县级工会如何更好地创新竞赛形式、丰富竞赛内容、拓展竞赛内涵、提升竞赛实效。
现状:劳动竞赛蓬勃开展
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带动下,近些年,钟祥市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范围进一步拓展,竞技氛围日趋浓厚,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工匠大师和劳动模范,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职工的点赞认可。
竞赛力度不断加大。近两年,钟祥市总工会坚持用好劳动竞赛“传家宝”,紧紧围绕全市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每年以10场市级劳动竞赛为牵引,连续选树两届“最美一线职工”,成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的新品牌。在竞赛项目上,除兼顾建筑、电焊、叉车工、数控车工等传统项目外,还吸纳了快递员、网约送餐员、超市收银员、母婴护理员、剪纸、茶艺等新型职业群体项目,得到职工广泛认可、社会高度关注。在竞赛方式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不再拘泥于摆擂台、亮手艺的现场比拼,不搞轰轰烈烈、兴师动众的大场面,更加注重比拼维度、比拼过程、比拼实效。
竞赛意识不断提升。在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走访调研时发现,95%以上的企业自发组织过劳动竞赛,98%的企业职工表示参加过企业劳动竞赛,说明劳动竞赛已广泛深入人心。钟祥浩伟科技、兴利食品、金文峰酒业、中粮、紫丹包装等企业,以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把弘扬劳模精神贯穿于劳动竞赛的全过程,常态化开展各类岗位技能竞赛,全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以赛促训、以赛提能,效果凸显。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三新组织建会工作推动以来,工会愈加重视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作,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动更加频繁。在劳动竞赛上,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职业技校等社会组织的参与积极性显著提升,在承办、协办上发挥积极作用,既保证了竞赛的专业性,又扩大了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比如钟祥市在承办荆门的烹饪技能大赛时,钟祥酒店烹饪协会和钟祥高级技工学校全程参与,作为赛事指导和裁判人员,体现了专业性和公正性。
困难:因赛而赛、为赛而赛
劳动和技能竞赛是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传家宝”,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但当前县级工会开展劳动竞赛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竞赛组织上,参与导向偏差,存在“因赛而赛”现象。调研发现,县级工会每年都会选择几个项目开展全域技能竞赛,而竞赛参与面是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然在实际活动中,为了扩大影响、营造声势,极易出现“陪赛”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宣传发动不到位或企业生产繁忙或竞赛题目太难等因素,导致有些竞赛活动参与者意愿不强、准备不足。特别是跨级竞赛中,由于人才虹吸效应和经济发展差异等客观因素,职工技能差距悬殊,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参赛者的积极性。
在竞赛内容上,与企业需求脱钩,存在“为赛而赛”现象。劳动竞赛涉及很多技术、安全等业务工作,然而有些活动组织者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出的竞赛方案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不紧、融合度不高。还有些竞赛陷入为了竞赛而竞赛的消极怪圈,每年都是“旧瓶装旧酒”老一套,眼光依然盯着一些常规的基础产业。竞赛方式较为套路化、常规化,不能与时俱进、创新内容,对职工的吸引力不强,响应的企业也随之减少。
在激励机制上,对职工吸引力不足,存在“三重三轻”困境。激励机制应该包含物资奖励、精神荣誉、技能认定、成长空间等。目前,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各类劳动竞赛存在着“重表彰、轻管理,重竞赛比拼、轻人才发展,重眼前宣传、轻长远效应”等问题。没有把竞赛获奖职工作为重点人才培养对象,进行长期管理和跟踪服务,比赛对职工自身成长助力甚微,技术能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辐射影响作用也不能充分体现。尤其是各地将评比表彰进行规范清理之后,部分地区将县级工会劳模评选工作一刀切除,工会组织劳动竞赛失去了重要的激励手段。
在部门协作上,推进力量整合不够,没有形成良好互动。2022年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入开展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将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寄予新的期望,文件要求“发改、经信、人社、国资、工商联等部门要加强与同级工会的协调配合,指导不同领域、企业、产业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从目前实际运行情况看,协调配合力度有限,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
对策:健全机制、整合资源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充分运用劳动竞赛这一特有载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全力推进劳动竞赛工作笃定前行、行稳致远。
竞赛内容要紧贴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务必要与企业、职工同频共振,紧贴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开展。一方面,要切实去除行政化,少一些表面文章,多一些细致服务,以实际行动赢得企业和职工认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需要集中人员的现场竞赛,要根据企业生产工期合理安排竞赛时间,避免企业陷入参赛与生产的两难抉择。
竞赛形式和项目要灵活多样。笔者发现,电焊、叉车、数控等传统技能项目深受竞赛“偏爱”,究其原因,一是从业人员较多,二是比赛现场有看头,三是技术标准统一。但竞技上的简单重复,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竞赛资源的浪费。尤其是新就业形态群体兴起后,这些职业对竞赛的策划、内容、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竞赛组织者要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引进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赛事的谋划、指导、筹办,提升竞赛质效。要将竞赛融入企业日常生产各个环节,让每一个劳动场面都是竞赛现场。
进一步健全多重激励机制。党政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将竞赛选拔的技能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储备库,进行跟踪管理服务,列入企业重点培养对象,推动更多行业能手、技能人才竞相涌现。要切实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重视从技术工人中推荐劳动模范、优先职级晋升、给予薪资增幅。在顶层设计上,将劳模评选表彰作为特殊表彰类型予以明确,不占地方评选表彰项目指标。
善作结合文章,整合部门资源。各地党委政府要将更多的资源手段赋予工会,完善联络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劳动竞赛的协调机制,做到竞赛工作年初计划有安排、中期推进有合力、年终总结有提升。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同配合,在资金、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形成一个拳出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劳动竞赛的广度、力度、深度,使之真正体现时代特色、时代需求,更好地惠及企业、惠及职工、惠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