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工会作为
2022-11-21十堰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
文_十堰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 张 涛
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扎实开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聚力思想引领
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劳动美”等系列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深入开展“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齐奋进”“决胜小康、奋斗有我”“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引导职工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之中,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持续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不断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根据地”,扩大争取人心的“同心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扬文明之风、行道德之美、聚和谐之力,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聚力建功立业
大力实施稳岗就业。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直播带岗招聘”等线上线下活动促就业。开展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中职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就业创业服务活动,推动落实“10万名大学生留(回)堰计划”。
持续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制定《2021--2025 年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在全市职工中开展“弘扬工匠精神 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聚焦“十四五”发展大局,紧紧围绕汽车制造业、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数字经济、新型材料、智能装备、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一主三大五新”产业体系,开展重型车辆技术、汽车装调工、叉车技能、导游、茶叶加工、黄酒手工酿造、健康与社会照护、节能减排、教师教学等20多项市级劳动技能竞赛,百个工种大比武,50万职工大参与。
积极推进职工创新创业创造。建设“十堰市职工创新创业创造中心”,吸引107家企业入驻,直接带动就业2300余人,支持职工双创项目320个,帮企业拓展市场近5亿元。开发“职工双创”三大数据库,录入“工友杯”双创项目727个,领军人才、导师270人。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提质赋能,畅通职工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把职工技术创新嵌入企业研发之中,形成“成果-转化-效益-成果”的创新生态链,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条整体效能中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力军作用。
聚力素质提升
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十堰市委召开创业创新暨人才工作大会,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先后出台《十堰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实施细则》《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广大产业工人把提高专业素养作为立身之基,把提升专业技能作为立业之本,立足本职打磨“匠心”、铸造“恒心”,保持“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定与执着,增强“千万锤,成一器”的恒心与韧劲。
创新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十堰市委、市政府出台《十堰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市总工会创造性提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即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产业工人,掌握1至2项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以期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开展普遍性技能培训,实施引导性就业创业,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培训产业工人,切实做到凡有一名参加“培养工程”的劳动力家庭均能实现脱贫致富。
搭建赋能性培养平台。连续举办四届职工创业创新大赛,涵盖了特色农业、汽车产业等近千个项目,提供展示技能风采舞台;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特色产业实训基地、产业工人培训基地等108家。实施“企业+电商+合作社+农户”“一村一品”等电商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
聚力地位提高
加强政治保障。注重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党员比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比例,调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注重在产业发展、疫情防控、项目推进、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选树一批劳模工匠、“五一劳动奖”等。
加强制度落实。市委、市政府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市县改革重点任务、党政目标考核内容和重点督查内容。先后制定了《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服务十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十堰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十堰市武当人才卡实施办法》,建立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全方位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保障。纳入全市工会“职工说了算”考评工作体系。
加强经济保障。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正常增长、支付保障、社会保险等机制,政策向一线倾斜,待遇向最优靠近。
聚力队伍壮大
工会要按照新修订的《工会法》承担牵头抓总职责,统筹协调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依法维护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群体劳动者参加和组建工会的权利,把他们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提高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高度关注城市困难职工、下岗失业职工、易返困职工和“浅就业”群体等,加强工会法律援助、劳动法律监督、“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等工作,推动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
强化工会服务功能。创新建设服务职工“务联网”体系,让职工服务平台能更加全面便捷普惠职工。开展“五送”行动,组织职工参加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法制宣传、健康体检,享受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工会服务。继续建设爱心驿站、职工心灵加油站、职工子女托管班和爱心母婴室、职工书屋等工会服务阵地。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企业和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以维权和服务实效打动人心、温暖人心、影响人心、赢得人心,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知心人、贴心人、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