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高专大学英语中的应用
2022-11-21张文婷
张文婷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进行着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在此种情况下,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世界通用语言存在,能够为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深度合作搭建一座互通有无的桥梁,使各国之间的合作都能够在信息通畅的基础上得以顺利实施。这就对英语人才的个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熟练的专业语言能力,更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面对这一情况,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始调整英语教学策略,将目标定位于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培育工作。而这其中也包含了广大的高专院校,在教育改革的驱使下高专英语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但受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距离目标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为深化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我们提出要在高专英语教学中推行产出导向教学法,由此来确保高专英语教学可以在新时期重新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一、关于产出导向论的相关表述
产出导向论是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克服“学用分离”弊端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倡“产出导向”理念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由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假设”而来,极具中国特色。纵观“产出导向论”的整个形成过程,从输出驱动假设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再到系统的POA,凝聚着广大学者的理性和实践智慧,并经过一线教师的多轮课堂行动验证,强调释放教师在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关键阶段的主导作用,提倡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的思想理念。相比于西方课程论与二语习得理论割裂的弊端,POA以两者融合为视角,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理论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原则,紧密结合中国大学教学实情,针对课堂教学主要矛盾,重塑了组织模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本土外语教学生态环境,对提升学生语言学习效果显著。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将绝大部分篇幅放在了文本理解、接受技能训练上,而产出技能方面的培养鲜有涉猎,只是蜻蜓点水般的尝试,进而引发了“哑巴英语”“高投入低产出”等负面批判。产出导向论的提出充分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本土外语教学问题,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重学轻用和重用轻学两个弊端,这是该项工作进展的重要指导。
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现阶段而言,从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进展来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驱动下,已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整体趋势良好。但同时在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其中仍旧暴露出了一些方面的问题,相比较教学改革目标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这也预示着未来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结合目前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将其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是,教学模式有待改善。长期以来,在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既已建立的运行模式中,精读是主流,教师更偏重于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多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首先需要了解并记忆上述内容,之后再诵读课文,最后逐句翻译。在此过程中,英语本身拥有着完整的文化系统结构,但是在语言学知识的割裂下,散乱地呈现给学生,影响了对其内涵意义的解读,尤其是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最终限制了其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是,教学思维有待更新。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虽然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但中年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主力角色,是高专英语教学的主要推动者、引导者。其个人丰富的英语知识、深厚的教学基本功等都为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与此同时,这些教师也因各方面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无法彻底摆脱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中未完全从固有的思维定式中跳脱出来,重讲轻练、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突出,与现代经济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符。
三是,教学内容范围局限。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学生二语习得面临着诸多困境,单纯的理论灌输,压制着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教师可理解性输入有效性不够,导致学生只能强加记忆而非理解,对知识内涵意蕴的认知不到位,最终影响了其应用能力。诸如上述两类问题,是影响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实效的重要原因,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基于产出导向论实现改革蜕变。
三、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高专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实践
(一)驱动
1.原则
基于产出导向论,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产出”,驱动环节的设计是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此过程中,驱动任务及策略设计需在充分考虑语言本身“交际性”的同时,还应照拂其“人文性”,通过“全人教育”营造良好的场景空间,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外部动机和内部动力。除此之外,教师亦需关注学生在高专英语教学中的整个动态过程,根据其学习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介入策略,从而提升其学习动机的持久性,使之积极迎接各类挑战。简单来讲,可借助任务固有的认知挑战性,包括解决实际问题、富有争议的话题见解等,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者张庆宗曾指出,学习动机一般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等几类。其中,认知内驱力源自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此之余,驱动任务设计还应充分耦合高专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以内容为依托,通过筛选合适的课题及材料,实现有效性输入,刺激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达到增强语言学习动力的目的。
2.策略
基于上述原则导向,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高专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应针对实际教学需求,设定多样化的任务场景,兼顾交际性和人文性,增强课堂“神秘色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驱动积极学习、自主学习。值得重点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把控好驱动任务的难度,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既有水平,避免过简削弱学生积极性,亦或过难打击学生信心,这是产出导向论“全人教育”实现的基本要求,对营造和谐的本土外语教学生态环境有积极意义。例如,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时常会出现类似“grasp the main idea of this text”等标准,这种相对空洞的构成,造成了学生的理解困境,不知继概括段落中心思想之后该如何做。对此,教师可围绕“main idea”的任务中心发布一些更加细致的产出任务,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行为,从而将整个课堂教学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同时,产出导向论下,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组织还需对内容进行简化,筛选纷繁的输入材料,帮助学生把握要点,为高效完成产出任务铺垫基础。
(二)促成
1.原则
作为产出导向论的中心环节,促成需要集中解决促成什么、如何促成以及如何发挥教师作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如上分析所述,产出导向论要求在清晰学生水平的基础上,结合驱动任务需求,合理筛选输入材料,这也是促成的基本前提。某种维度意义上讲,产出导向论下的促成亦可视作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需要明确学生所需达到的水平,并比照学生的既有水平,充分发挥教师支架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因此,产出导向论在高专大学英语中的应用需遵循“问题-对策”原则。对于学生问题的发现基本可分为两类,即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其中,隐性问题在产出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也是教学的重要切入点。对此,建议将“做”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主完成产出任务,并关注他们的过程动态表现,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学生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对策”指导,包括话题解析、语言知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供需动态平衡。
2.策略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是产出导向论的目标和优势,尤其强调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在实际践行过程中,高专大学英语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听说课程和综合课程,都有相对应的独立材料支持,要准确把握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可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组织丰富的活动,潜移默化中积极影响学生成长。具体而言,基于上述分解的产出任务,教师事先帮助学生理解其所对应的步骤和要求,尽量言简意赅,让学生迅速把握重点和要点。基于此,宏观信息化时代生态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应用优势,共享优质课件,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突出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注重搜集整理他们的相关反馈信息,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作指引。同时,课堂教学上,创新组织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知识,通过图片、影像、视频、动画等元素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体验,深化他们的知识记忆,并通过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营造良好的语用环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互,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评价
1.原则
评价的终极要义是更好地指导教与学,绝非单纯地对学生水平进行定位划分。产出导向论下,完善的评价机制建设应当实现教、学、评一体,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其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并有效输出反馈信息,为之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即时状态,理性判定其是否处于“学习区”,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产出任务难度及干预程度。实际践行中,因为学生产出问题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教师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要解决好“评价什么”的问题,系统地设计工作项目。对此,依照“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应当尽量选择能够检测教学效果、发挥学习效果最大的影响项目,即教什么评什么、典型问题评价,以此来保证评价的实效性。同时,在具体的评价方法选择上,还需明确该项工作的核心要义即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强调其诊断性功能释放,实现学习结果评价向促进学习评价的方向转变。
2.策略
基于上述原则指引,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高专大学英语中的应用,需重视评价环节的工作组织及优化,为保证直观、公正、严格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良好的语言知识及技能产出,应当有机地将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简单来讲,即时评价尤其关注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动态过程,一般在输入材料之后,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输入材料,尽可能避免出现选择和使用困难;延时评价则偏重于师生合作的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深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释放,保证和谐的供需关系;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评价,要有机地贯穿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素质水平等,梳理清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组织,为改革优化提供指引;终结性评价则是指以考试的方式来评判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可在某一阶段的产出任务完成之后,组织系列测试,如演讲比赛、真题考试等。
四、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高专大学英语中应用的保障
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教学保障下来实现,结合产出导向论内涵要求以及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在未来的发展中高专大学教学管理者需要着重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一是,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高专英语教育工作放置在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去审视英语人才培育之于学生个人发展、之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在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衍生出“全人教育”思想,将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视作高专英语教学的重要追求和目标。
二是,制定师资战略发展计划。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高专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对从业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除了思维理念上的突破外,还需具备良好的创新素养,立足产出问题导向,不断升级自身综合水平,以更好地促进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时期高专应当摆正师资战略定位,明确其专业化水平建设对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展开多样化的培训教研活动,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丰富他们的知识涵养结构,并广泛邀请学术大家、一线能手参与,协同深化产出导向论的应用探讨,共享有效工作经验,搭建良好的师资成长平台。
三是,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产出导向论的实施建立在丰富优质的英语教学资源基础之上。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高专大学教学管理者要在以往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现有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工作。不仅要按照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要求,对英语教学资源类别进行细分,便于教师随时调用。同时更要加大对现代化教学条件的建设力度,通过筹建现代化英语教学资源大数据库、制作优秀英语微课件、引入精品英语慕课资源等一系列措施,来为产出导向论下的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助力和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土外语教学生态下,产出导向论在高专大学英语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解决现实教学问题效果显著。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在实际践行过程中,高专大学教学管理者应当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发展原则,依托高素质水平的师资队伍、依托丰富而完善的教学资源助力,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通过优化驱动、促成、评价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最终实现“全人教育”目标。在未来的工作中,高专大学教学管理者要在以往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继续砥砺前行,加大对产出导向论应用的重视。同时作者也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以产出导向论为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的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