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2022-11-21刘红霞甘肃省古浪县大靖第三小学
刘红霞(甘肃省古浪县大靖第三小学)
李登华(甘肃省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备受关注。因为阅读教学不只是为了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积累,还要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切实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深度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积累、梳理、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并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它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学习课文内容,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背影》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训练:朱自清先生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将父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动词的巧妙运用,生动刻画了人物的动作。试选择一个熟悉的人,借鉴课文的描写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由此,学生能将课堂中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营造阅读氛围,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中小学生尚未形成语文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有待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活动营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代表,分享本组成员的阅读成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情感等角度分享。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这节课时,有的学生在进行读书分享时谈道: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给我一番别样的美,忘不了那风景如画的百草园,忘不了意趣盎然的五猖会,更忘不了那个喜欢切切察察,而又淳朴善良的阿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向长妈妈一样带给我们感动和恩惠的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应学会珍惜和感恩。有的学生提出:《朝花夕拾》以独特的视角,刻画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中年闰土;有心术不正、令人憎恶、自私自利的衍太太;还有追求自由平等、有进步的思想却又无法表达内心的范爱农。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封建等级制度的腐朽。在分享活动中,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在群体感染下,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激发。
三、深入品读文本,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有助于净化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而审美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感因素,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展开对话,深入感受文本之美。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瀑布的画面:在太阳的照耀下,庐山的香炉峰烟雾弥漫,一道瀑布挂在山前,犹如天上落下的银河。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让学生的思绪在诗人营造的意境美中驰骋翱翔,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传神的词语,欣赏优美的句子,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体会语言美。
四、精心选择议题,加强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于文字得以传承。中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料,逐步形成对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的意识,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群文阅读议题,将同类文本组合成群文,这样可以构建系统的文化内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汲取文化营养,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具体、清晰的认识。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下册第五单元——戏剧单元时,教师可以将《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这三篇文章安排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它们都是极具特色的戏剧。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人物语言,了解故事背景,透过文本感受戏剧的特点,进而激发学习戏剧的热情,主动接受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探索适合发展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深度拓展延伸、营造阅读氛围、深入品读文本、精心选择议题等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