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微
2022-11-21马瑛
马 瑛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教育工作站)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是日常交流中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因此,如何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
1.教师教学理念陈旧、落后
当前,仍然有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墨守成规,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味地要求学生对语文知识强加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解读,使得语文教学失去了育人的功效。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培育,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方式单一、死板
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他们无论是对哪种题材的文章,都采取固定的教学模式,授课方法如出一辙。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如同白水般索然无味,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有些教师甚至在教学中依旧采取“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不会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压抑。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难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
3.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课堂教学内容依然局限于教材知识,一味地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语文知识,如要求学生背诵作家作品,会写生字、生词,默写古诗文等,未能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也没有认真研读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无法带领学生感受教材背后的人文情感。这样会导致教学内容知识类型有限,知识范围狭窄,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培育。
4.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不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发挥不充分,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部分语文教师不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在课堂学习讨论中,一些学生过于紧张、害怕,存在“畏师情绪”,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缺失,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还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恰当、客观,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导致无法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大语文学科观
语文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是丰富的、广泛的、多样的,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学习语文知识。例如,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时期,但是对事物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引领学生深入挖掘课文背后的人文因素,不断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功利化”的教学思想,坚决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研读文本,从文质兼美的文本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2.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情优化教学方式,改变以往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例如,采取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较好地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活学活用语文知识,才能让学生有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的。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或是利用网络资源,查询自己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传统的语文学习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还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指导学生学会查阅各类工具书,寻求“无声老师”的帮助,使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理解词意,逐步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多读经典。经典著作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能够认识和分辨真善美、假恶丑,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的词汇量丰富了,优美的语句积累多了,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妙笔生花,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4.突出主体地位,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具针对性。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主思考与探索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意后,组织学生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以“我认为蔺相如(廉颇)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为题,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不仅认识了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蔺相如,还认识了勇于认错的廉颇,并从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要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弯下腰,聆听学生的学习需要,主动走近学生,深入学生中间,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习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
总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根源,积极采取应对策略,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