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2022-11-21史凌云
史凌云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近年来,生命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小学阶段是生命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可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筑牢基础。当前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便是渗透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和充实生命教育的内容,探索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生命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可贵且美好的,要热爱生命、乐观生活;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并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珍惜生命,学会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2.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这里的生命包括他人的生命和动物、植物的生命,进而学会如何与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遵守社会公德,养成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生命教育还可以使学生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抵制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生命权益,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挖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既有生命教育主题的单元,又有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的生命教育元素。
1.充分利用主题课程开展生命教育
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单元,是系统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全护我成长”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将教材内容讲述和情境实践环节相结合。从了解生命孕育和养育的过程开始,启发学生主动认知生命的宝贵,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让生命、安全、健康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加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另外,其他主题单元中也包含了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生命教育与该课主题相结合,突出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教育目的。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节课时,通过课程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烟酒和毒品对健康的危害,吸毒甚至会诱发违法犯罪,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珍惜和保护生命,学生要学会主动拒绝烟酒,坚决抵制毒品,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充分挖掘隐含的生命教育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课程内容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充实学生的生命观念。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这节课时,学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不随意触碰流浪动物,遇到危险动物要避开。同时,要学会尊重动物的生命,不伤害、虐待动物,不随意捕捉动物,不随意给动物投喂食物,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更要认识到人类和动物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应当受到尊重,通过不断启发学生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健康的生命观。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丰富教学形式,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
教师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学生感悟和建构。由于小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难以直接理解关于生命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感,让他们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以及情境体验活动的亲身感受来加深对生命的感悟。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生命的孕育”主题且适于学生理解的科普视频;开展采访互动,让学生分享父母呵护自己成长的感人故事;进行情境体验,准备装有几本书的书包,反向背书包模拟孕妈妈弯腰捡东西的动作来体会妈妈的不易。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孕育和养育生命的艰辛,认识到生命很宝贵,进而学会保护来之不易的生命,意识到珍爱自己的生命也是对父母的感恩。
2.充实教学内容,在德育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关于安全和健康的教育,它与德育中的诸多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把生命教育融入德育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这节课时,教师通过讲述由于上下楼梯不遵守秩序和规则而发生踩踏事件,造成学生受伤的事例,以及在马路上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案例,启发学生认识到规则对生命的守护意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规则,不仅是社会公德的体现,也是对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尊重与保护,从而使学生从生命的角度理解规则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教育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拓展教学资源,在实践中融入生命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的开展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由教材延伸的课外读物、绘本、影视、纪录片和时事新闻等都可以成为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生动性和新颖性。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教材六年级下册“应对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引入四川省彭州市突发的山洪灾害事件,通过山洪灾害相关的报道和视频,使学生感受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的脆弱,同时学习如何远离有危险可能的区域,以及面临灾害危险时如何防御和自救,进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生命教育的开展也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外联动,通过参观访问、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生命安全等主题的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捍卫生命权益的观念。
四、结束语
《标准》明确了一系列生命教育的教学要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在教学策略方面探索体验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法,将生命教育融入德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展现生命的价值,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并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