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2022-11-21秦晓菲
秦晓菲
马克思哲学观认为:人类的本质活动是劳动,劳动使得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教育包括劳动教育与智力教育,教育是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的集合体,通过此促进了人类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现代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目标,以素质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作为前提。所以劳动教育的实施,对于职业院校尤其重要。在科技兴国的今天,工匠精神是一种劳动精神,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创造历史、实现中国梦的一种精神。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可以让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一丝不苟、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追求完美和极致是工匠精神的集中表现。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的精神力量,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必备人才,这也对我们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文件着眼于我们新时代的特殊时代背景,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价格已经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多注重的是品质。在此,追求卓越的品质,就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生产者才能更好地推动劳动产品的升级更新,以满足人民的需求。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更成了社会所紧缺的人才。工匠精神不仅包括外在的技能维度,也包括内在的精神维度:技能维度指的是专业的工作本领,精神维度是指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并且能够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4]。工匠精神要求职业和从业者能够融为一体,做到技能和品德全面提升。只有积极培养劳动者的工匠精神才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升级,才能为中国制造保驾护航,才能为中国品质提供保障。高职院校是培养具备工匠精神劳动者的重要阵地[5],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迫切任务。
二、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较高的兴趣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但是据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有的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兴趣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学习兴趣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第一,枯燥而单调的教学模式,此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丧失学习兴趣。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第二,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高,在课堂中对教师讲解的知识一知半解,自然失去学习的兴趣。总结来说,兴趣是高职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连学习兴趣都丧失,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工匠精神。
2.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是我们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是形成匠心精神的关键要素。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分析原因,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流程固定、模式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机械化,不会主动进行对专业知识的深一层探索,自然不会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升华,难以创新。在此,高职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创新。因为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必备条件。
3.学生缺乏专业实践
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只有大量的专业实践才能促进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而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如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却很少。这种教学过程根本不能实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实践才能熟练地运用职业技能,才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高职院校方面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也存在很多问题。学校中的领导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重视不足,教学层面的执行力度肯定就不理想了。现在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配套不充分,在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上,很少有教师投入专项的精力;教育主题不清晰,没有针对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专题教育的课程;课程设置不明确,在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规定每个学期的劳动教育课时;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紧密结合,专业特征不明显,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工匠精神培养的教育形式单一,很多学校仅仅采用讲座的形式。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专业学习,这不是几个讲座就可以完成的;学校管理不成系统性,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没有宏观统筹;工匠精神教育的目的性不强;工匠精神教育的力度有待加深,不能仅仅浮于表面;工匠精神教育预期效果不理想,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等等。针对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构建合理健全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分析
(一)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是短期的,需要长期的良好劳动意识的渗透,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学习提供基础。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时间,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工匠精神渗透策略。以不同年级为例,在高职院校学习阶段,不同的年级学生学习侧重点是不同的,如低年级学生,应该助其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以此辅助专业学习,助学生适应高职院校新的学习模式;中年级的学生,则要适当提升劳动技能水平,让其能够将劳动技能与劳动精神融合;到了高年级,要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职业精神为教育目标,最终助学生养成工匠精神,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培养工匠精神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可以依据高职院校中的特色专业开发校本课程,或者是通过合理设置学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外,在此需要教师拓展课外教学空间,在课外创建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能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创新精神,扩展新的能力。最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与多元的学习平台,让工匠精神的教育一直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
(三)校园文化培养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高职院校中,要多营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让学生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所包围,潜移默化中形成工匠精神。基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需要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职业文化的价值达成共识,在此工匠精神就是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的链接。职业院校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以此推进工匠精神的培养。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完善校园文化的建设,将其与劳动教育结合。如在校内创建劳动教育文化阵地,将传统的板报与现代化的教育平台结合,更加灵活地为学生呈现劳动教育的内容;树立典型,将高职院校内优秀的匠人、教师、学生当作劳动教育典范,在学生之中掀起努力学习工匠精神的风潮;与学生社团结合,多开展劳动教育的活动,让学生建立主动参与劳动教育的意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劳动教育宣传手册,或者与学校校刊联动,以精美的图文呈现劳动的传统,以此促进劳动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在校园内,还要建设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将校园环境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模式与工匠精神教育结合,从点滴建设校园环境。例如,结合校园中土地利用情况,开辟一定面积的种植园地,让学生辅助教师浇水灌溉,在简单的种植工作中,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将校园内树木的种植与维护工作交给学生完成;在校园内建设展示窗,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其树立劳动的自豪感。
(四)借助技能竞赛培养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工匠精神内涵,多开设知识竞赛、有奖竞猜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专业技能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但是如果多开设一些竞赛比赛类活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技能竞赛对于高职院校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重要意义,需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各种技能大赛为平台,构建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如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比赛。通过此可助学生夯实工匠精神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弘扬工匠精神。只有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形成工匠精神奠定基础。另外学校在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的时候,还可借助严格的规范标准,约束学生的行为,促使其通过训练提升技能水平,借助比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产生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
(五)动手实践培养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要加强硬件设备的投入,及时采购教学器材,为实践教学提供必备的硬件支持,确保学生有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在此,高职院校可与企业合作,鼓励学生到行业一线中进行劳动实践。实践活动是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薄弱,无法提升专业技能。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对接更多企业,然后建立良好的实习与招聘机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实习。只有经历实践性的实习阶段,学生才能积累更多专业的技术经验,将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操作能力。所以,学校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有更多机会锤炼自己的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具备工匠精神的前提。
(六)加强教学监控使工匠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工匠精神培养落到实处,获得真正的效果,需要学校加强对教育过程的监控。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合适的课程标准,确保工匠精神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并且在工匠精神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有明确的指向。另外,教师可制定一系列的工匠精神教学手册,实现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教学内容的明确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等。教师就可借助工匠精神教学手册,随时检测自己的教学是否完成目标,让工匠精神教学手册能够起到监控的作用,从而确保工匠精神教育的有效实施。工匠精神教育实施的有效性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保持学术先进性。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高职教育尤为重要,工匠精神已被高职教育提上重要日程。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工匠精神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工匠精神体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是一种刻苦钻研、勤奋努力的学习热情;工匠精神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应该通过以下途径: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工匠精神;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培养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培养工匠精神; 开设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工匠精神; 多多实践培养工匠精神;加强教学监控使工匠精神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