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端淑年谱新编*

2022-11-21

彭 华

(四川大学 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4)

彭端淑(1699—1779)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蜀中知名教育家,与李调元(1734—1803)、张问陶(1764—1814)并称为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但有些遗憾的是,学术界关于彭端淑的论著其实很少——至今依然没有研究专著,而专题论文亦屈指可数。对彭端淑生平事迹、仕宦交游、学术活动等进行梳理与论述的年谱,也仅有李朝正、徐敦忠《彭端淑年谱》①李朝正、徐敦忠:《彭端淑诗文注》,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附录一”,第490-527页。。李朝正、徐敦忠合纂的《彭端淑年谱》全面论述了彭端淑的一生(1699—1779),可谓筚路蓝缕,功不可没;惜乎遗漏较多,而且错误不少。笔者以李朝正、徐敦忠《彭端淑年谱》为基础,“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正其误者而改之;彭端淑卒后之事(1788—2022),似可谓“与时俱进”,是为“彭端淑年谱新编”。

1699年 清康熙三十八年 己卯 一岁

彭端淑,字仪壹,号乐斋,室号白鹤堂,四川省眉州丹棱县城西约二十五里桑黄坝(亦名彭坝,今仁美镇桂香村)人。

彭端淑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作《白鹤堂诗稿·人日立春》“揽镜颜方老,算年卯复更”句下自注云:“余生己卯,适六十岁矣。”又,彭端淑《晚年诗序》:“乾隆辛卯(1771)四月,乐斋氏题于锦江书院,时年七十有三也。”由此可知,彭端淑出生时间应是清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

祖父彭万崑(1617—1704),号玉吾,四川丹棱人。明末崇祯朝例贡,清初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市)判官。后因为四川总督李国英献剿张献忠计有功,擢都督佥事,坚辞不就,回丹棱经营家产。死后因孙贵,赠承德郎、奉政大夫、怀远将军。彭万崑生有彭锺、彭珩、彭贤、彭良、彭璋、彭珮、彭琰、彭珣八子。

父亲彭珣,号东璧,四川丹棱人。彭万崑第八子。少聪敏,有干略,通经学古,清雍正年间贡生,学问深厚而无意求取功名,教化乡里,人称“三溪先生”。晚年潜心于《易》学,集古注数十家订为一编,名曰《易百家注》,凡六卷。彭珣生有彭端洪(字又仙)、彭端淑(字仪壹)、彭肇洙(字仲尹)、彭遵泗(字磬泉)、彭端洋、彭大泽(字向若)、彭端澂(字子澈)七子。其中,大弟彭肇洙、二弟彭遵泗为孪生兄弟。①彭华:《丹棱“三彭”名字小考》,《文史杂志》2021年第5期,第103-105页。

1700年 清康熙三十九年 庚辰 二岁

本年,彭端淑二叔彭珩中武举,五叔彭璋任成都保县教谕。

1701年 清康熙四十年 辛巳 三岁

本年,彭肇洙、彭遵泗出生(孪生)。

彭肇洙(1701—1777),字仲尹,著有《竹窗巽言》《抚松亭文集》等。

彭遵泗(1701—1760),字磬泉,号石甫,又号丹溪生,撰著《蜀碧》,纂辑《蜀故》,编修《丹棱县志》,辑录《蜀苑》未成而卒。后人辑有《丹溪遗编》,编有《求志堂集》②彭华、刘文波:《俊才彭遵泗:其人及其书》,《巴蜀史志》2021年第6期,第100-103页。。

1702年 清康熙四十一年 壬午 四岁

本年,彭端淑六叔彭珮为生员。

1703年 清康熙四十二年 癸未 五岁

本年,祖父彭万崑于桑黄坝建“桂香阁”,并撰《桂香阁记》以记其事。

1704年 清康熙四十三年 甲申 六岁

十一月③说明:本年谱中的公历日月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旧历日月以汉字表示。,祖父彭万崑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八岁④彭遵泗《桂香阁续碑》:“吾祖殁于康熙四十三(1704)甲申十一月。”。

本年,彭端淑始入萃龙山紫云寺与长兄彭端洪一道读书。

1705年 清康熙四十四年 乙酉 七岁

本年,彭端淑仍在萃龙山紫云寺读书。

1706年 清康熙四十五年 丙戌 八岁

是年,孪生大弟彭肇洙、二弟彭遵泗入萃龙山紫云寺与兄长彭端洪、彭端淑一道读书。三弟彭端洋出生。

1707年 清康熙四十六年 丁亥 九岁

彭端淑二叔彭珩(字楚锡)因不乐家居,放浪山中。

彭端淑二弟彭遵泗“少聪颖”,“七岁濯手水边,吟曰:‘素手濯长渠,扬波混太虚。还将指上沥,惊散水中鱼。’”(彭端淑《雪夜诗谈》卷下)

1708年 清康熙四十七年 戌子 十岁

是年,彭端淑已能作文。⑤张邦伸《锦里新编·彭端淑传》:“(彭端淑)幼而颕异,十岁能文。”参见张邦伸:《锦里新编》卷五,成都:巴蜀书社,1984年。

二弟彭遵泗时年仅七岁,已能作诗。⑥彭端淑《雪夜诗谈》卷下:“余弟磬泉,少聪敏,七岁濯手水边,吟曰:‘素手濯长渠,扬波混太虚。还将指上沥,惊散水中鱼。’先伯父闻而拊其顶,曰:‘是儿当作第一人也。’”参见彭端淑:《雪夜诗谈》卷下,《续修四库全书》第170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710年 清康熙四十九年 庚寅 十二岁

本年,彭端淑入县学读书。其时,翰林院庶吉士、合江进士董新策(字嘉三)请假回家省亲,途次丹棱,见彭端淑所作诗文,甚感惊奇,遂加意培养,教以读书、作文、治学之法,彭端淑受益匪浅。

1711年 清康熙五十年 辛卯 十三岁

彭端淑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四人,由外祖父、夹江进士王廷诏亲授学业,兄弟四人学业日益长进。

王廷诏(又作庭诏),字宣子,号遯庵,四川夹江人。康熙丙午(1666)举人,庚戌(1670)进士。官湖南江华县知县,后辞官归家闲居。受县令孙调鼎之聘,主讲漹江书院。著有《耕余啸集》等。参看彭端淑《遯庵王公传》。

本年,彭端淑四弟彭大泽(字向若)出生。

1712年 清康熙五十一年 壬辰 十四岁

本年,彭端淑及其兄彭端洪仍在县学读书。

本年,彭端淑二弟彭遵泗,时年十二岁,作《咏扇上美人吹箫桥边》一绝。⑦彭端淑《雪夜诗谈》卷下:“年十二,《咏扇上美人吹箫桥边》一绝,结云:‘仙音不肯随风响,恐引渔郎渡石桥。’众异之,由此知名。”

1713年 清康熙五十二年 癸巳 十五岁

本年,彭端淑游眉州三苏祠,观瑞莲池,撰《瑞莲池记》。

本年,彭端节(彭璋之子,彭万昆之孙)中武举人,授参将,钦赐花翎御前侍卫。

1714年 清康熙五十三年 甲午 十六岁

本年,彭端淑五弟彭端澂(字子澈①彭端澂之字,又作子辙、子徹。)出生。

1715年 清康熙五十四年 乙未 十七岁

本年,彭端淑长兄彭端洪县学肄业。

1716年 清康熙五十五年 丙申 十八岁

本年,翰林院编修、合江进士董新策因母病请终养,再次途经丹棱,示彭端淑弟兄:勿自弃,锐意进取,发扬其祖父奋斗精神,以取科名。

1717年 清康熙五十六年 丁酉 十九岁

彭端淑外祖父王廷诏训示彭端淑兄弟:“汝祖豪杰士,以孤身当大难,保障一方全,活千余。汝辈当体先志,崇实黜浮,又宜力学,勿自弃。”(彭端淑《遯庵王公传》)

1718年 清康熙五十七年 戊戌 二十岁

本年,彭端淑娶杨氏女为妻。

本年,四弟彭大泽入萃龙山紫云寺读书。

1719年 清康熙五十八年 己亥 二十一岁

本年,彭端淑结束萃龙山紫云寺学业。②彭端淑《萃龙山记》:“康熙己亥岁,予小子淑读书于上。既赖先人泽,得优游以卒业,又恐传之久而或没其由也,故记之。”

1720年 清康熙五十九年 庚子 二十二岁

本年,彭端淑长子彭昭麟(字井南)出生。

1721年 清康熙六十年 辛丑 二十三岁

本年,彭端淑至县城拜望名师,切磋学业,意欲参加乡试。

1722年 清康熙六十一年 壬寅 二十四岁

本年,彭端淑、彭肇洙、彭端洪加紧准备制艺文章,以应对来年乡试。

1723年 清雍正元年 癸卯 二十五岁

二月,彭端淑与大弟彭肇洙参加四川乡试。彭肇洙中举,彭端淑落第。

本年,彭端淑写作《大雅堂记》。

本年,彭端淑次子彭兆麟出生。

1724年 清雍正二年 甲辰 二十六岁

本年,彭端淑在家习文,以备战下届乡试。

1725年 清雍正三年 乙巳 二十七岁

本年,彭端淑写作《张文端公传》。

1726年 清雍正四年 丙午 二十八岁

本年,彭端淑乡试中文举。

本年,彭端淑五伯父彭璋三子堂兄彭端策、彭翘翼、彭端第中武举。

本年,彭端淑三子彭培元出生。

1727年 清雍正五年 丁未 二十九岁

本年,彭端淑又娶刘氏女为妻。

本年,彭端淑撰《楚锡公家传》。

1728年 清雍正六年 戊申 三十岁

本年,彭端淑五伯父彭璋在任病故。③彭廷荣《彭璋墓碑铭》:“我祖行居五,……于雍正六年在任病故,七年搬回丹邑。”参见郭文元、王巧奇主编:《丹棱艺文志》,北京:团结出版社,2021年,第481页。

1729年 清雍正七年 己酉 三十一岁

本年,彭端淑二弟彭遵泗文行优秀,经四川学政选拔考核,贡入京师,是为拔贡生。

本年,彭端淑五伯父彭璋第五子、彭端淑堂兄彭端笏中武举。

1730年 清雍正八年 庚戌 三十二岁

本年,四川大旱,斗米千钱,而尤以川西为剧。饥民塞道,流离失所。彭端淑家设粥场于通衢大道,所活数千人。参看彭端淑《赠怀远将军玉吾公家传》。

1731年 清雍正九年 辛亥 三十三岁

本年,彭端淑作《张献忠入蜀论》。

1732年 清雍正十年 壬子 三十四岁

本年,彭端淑、彭肇洙加紧准备会试文章,并做北上京城准备。

本年,彭端淑五伯父彭璋次子、堂兄彭端节长子彭大力中武举。

1733年 清雍正十一年 癸丑 三十五岁

三月,彭端淑、彭肇洙在京城参加会试。彭端淑中三甲第一百六十八名,授吏部主事(定正六品);彭肇洙中三甲六十七名,授刑部河南司主事(定正六品)。

1734年 清雍正十二年 甲寅 三十六岁

本年,彭端淑三子彭培元,随父至京师。①彭端淑《亡子培元墓志铭》:“余自蜀数千里,偕至京师,期育于成,盖不肯以常儿畜之也。”

1735年 清雍正十三年 乙卯 三十七岁

本年,彭端淑、彭肇洙分别在吏部、刑部参加雍正帝升遐祭吊。

本年,彭端淑二弟彭遵泗参加四川乡试,中解元。四弟彭大泽和五伯父彭璋三子彭端策之子、彭端淑堂侄彭威楚,俱中武举。

1736年 清乾隆元年 丙辰 三十八岁

八月,彭端淑长兄彭端洪乡试中举。五伯父彭璋五子、彭端淑堂兄彭端节和五伯父彭璋三子堂兄彭端策长子、彭端淑堂侄彭大力齐中武进士。彭端节授御前侍卫,彭大力授洞庭湖守备。

本年,彭端淑撰《倪公懋功传》《罗节传》。

1737年 清乾隆二年 丁巳 三十九岁

本年,彭端淑二弟彭遵泗会试中三甲进士,授兵部主事。兄弟三人(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俱供职京师,时有“丹棱三彭”之誉。此即彭端淑《秋兴》诗所说“圣恩前后予三部”。

1738年 清乾隆三年 戊午 四十岁

本年,彭肇洙由刑部主事转户部主事。

1739年 清乾隆四年 己未 四十一岁

五月,彭端淑与同僚游览丰台王崇简旧园,作《游王氏园记》《荣禄大夫满江王公传》。

1740年 清乾隆五年 庚申 四十二岁

本年,彭端淑与胡天游(浙江山阴人)订交。

本年,彭端淑作《论文》《与友人论陶杜诗书》。

1741年 清乾隆六年 辛酉 四十三岁

本年,三子彭培元在京亡故,年仅十五岁。彭端淑作《亡子培元墓志铭》,又作《先大夫家传》《陈烈女传》。

本年,彭端淑三弟彭端洋乡试中举。

本年前后,彭端淑与马力本(江苏江都人)成为挚友。

1742年 清乾隆七年 壬戌 四十四岁

本年,四弟彭大泽至京看望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三位在京中任职的兄长。分别时,彭端淑作《送弟向若序》,为之送行。本年,彭端淑又作《耗羡私议》。

本年,蔡时田中进士,彭氏兄弟三人为其庆贺,并燕谈赋诗。

本年,彭肇洙升户部员外郎。

1743年 清乾隆八年 癸亥 四十五岁

春,彭端淑与大弟彭肇洙于京中书肆,偶得宋代丹棱乡贤唐子西先生文集抄本,喜不自胜,用重金购回,并作《唐子西先生文集序》以纪其事。序云:“余少读吾邑宋唐子西先生《古砚铭》及《山居诗》,访其集,二十年不可得。癸亥春,余弟仲尹偶获抄本于京师肆市中,诗文及杂著凡三十卷。所书体制,仍从宣和旧式。”

本年,彭端淑作《刘宜人墓志铭》《九如傅公传》。

本年,彭端淑通过蔡时田认识窦光鼐(山东诸城人)。其时,彭端淑、胡天游、马力本、蔡时田、窦光鼐等常相聚,相与谈诗论文。

1744年 清乾隆九年 甲子 四十六岁

本年,彭端淑作《送弟子澈序》,谆谆告诫彭端澂。彭端淑又作《为学一首示子侄》,训示族中子侄。

本年,大弟彭肇洙由刑部主事晋升员外郎(从五品),五弟彭端澂四川乡试中举。

1745年 清乾隆十年 乙丑 四十七岁

八月,二弟彭遵泗《蜀碧》成稿,彭端淑撰《蜀碧后》为之序,彭遵泗作《蜀碧序》。

本年,彭端淑由吏部主事擢吏部员外郎(从五品)。

自本年起,彭端淑始有志为诗。《白鹤堂诗稿序》云:“余年四十七岁始,奋志为诗。”

本年,作《萃龙山记》。

1746年 清乾隆十一年 丙寅 四十八岁

本年,彭端淑由吏部员外郎擢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定正四品)。

本年,彭端淑作《奉政大夫蔡君墓志铭》《镇远蔡侯碑记》。

1747年 清乾隆十二年 丁卯 四十九岁

本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友人窦光鼐、沈廷芳亦为同考官。彭端淑亲拟范文,以其所表现的优异才华,被同事谓为“不世之才”①张邦伸《锦里新编》卷五《儒林·彭端淑》:“丁卯,分校京闱。拟墨出,诸城相国刘公首称之。同事十八房,多负重望。及阅公作,咸敛口推服。于是诸馆阁曹司造门求文者相属,南北知名士如蔡芳三、胡穉威、窦东皋诸人尤尊称之,谓为不世之才。”。所拔解元纪昀,后为《四库全书》总纂官。

十二月,因福建更换调整教谕事,彭端淑失职,受革职降一级留任处分。

1748年 清乾隆十三年 戊辰 五十岁

本年,彭端淑大弟彭肇洙由刑部员外郎外授河南道监察御吏,五弟彭端澂由山东棲霞知县改授湖北黄安知县。

本年,彭端淑作《送朱式可归里序》《冷吟居士诗序》《碧山堂诗序》。

1749年 清乾隆十四年 己巳 五十一岁

十月,彭端淑母亲王夫人病逝。②胡天游《彭太宜人王氏墓志铭》:“乾隆十四年十月卒于家。吏部闻丧奔还蜀,责游以其铭。”讣至京师,彭端淑请好友胡天游撰《彭太宜人王氏墓志铭》。

十一月,彭端淑由京返川奔丧。在返川途中,彭端淑作有《途中遇雨》《途中感怀》《途中哭老母》《早发临颍》《孟家店》等诗。

1750年 清乾隆十五年 庚午 五十二岁

本年,彭端淑在丹棱县桑黄坝老家丁忧守制。

本年,彭遵泗外放甘肃凉州府同知。五弟彭端澂因与湖北大吏不睦,免去黄安知县职归里。堂侄彭耀楚(彭璋之孙、彭端策第四子)中四川乡试武举。

1751年 清乾隆十六年 辛未 五十三岁

本年,彭端淑在丹棱县桑黄坝老家丁忧守制,作有《紫云寺二首》《望峨》《游中岩》《龙洞背》等诗。

本年,彭端澂因罢官抑郁而狂饮无度,彭端淑加以规劝。

1752年 清乾隆十七年 壬申 五十四岁

本年,彭端淑守制期满。三月,离开丹棱,北上返京。途中,彭端淑作有《忆山居》《过大佛岩》《三峡吟》《江边别舍弟仲尹》《月夜闻雁》《临潼怀古》《马道》等诗。返京后,仍充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

1753年 清乾隆十八年 癸酉 五十五岁

春,彭端淑大弟河南道监察御史彭肇洙,因严正不阿,遇事敢言,罢官离京,彭端淑为仲尹饯别送行作《送别舍弟仲尹》诗。彭肇洙致仕后,并没有立时返家归里,而是去山东登州观蓬莱海市,并作《登州海市杂记》。

本年,彭端淑作《喜磐泉得解》《寄仲尹》《得舍弟仲尹登州书以诗寄之》《海市和仲尹》《送別舍弟仲尹》等诗。

1754年 清乾隆十九年 甲戌 五十六岁

二月,彭端淑接旨外放,出任广东肇罗道观察使。期间,二弟彭遵泗由湖北黄冈同知,再改江苏江防同知,彭遵泗得知兄长外放广东,故携《丹棱县志》稿来到京师。彭端淑阅读后,为之作《丹棱县志序》。

四月,彭端淑离京赴任,经山西、河南、浙江、江西抵广东。途中,彭端淑作《宿荒墅》《黄河遇潮》《夏镇》《登金山》《黄楼谒东坡像》《江南舟中》《游西湖》等诗。

六月,彭端淑抵达任所,与总督杨应琚同住一城。到任伊始,彭端淑便受广东总督杨应琚委派办理广东积案。彭端淑选任干吏,檄调各府、州、县案卷,及时批阅,秉公办理,旬月之间,积案全清,“见者惊服,称神明焉”①《肇庆府志》卷十七《宦绩》:彭端淑“以京察授肇罗道署按察使。粵东好讼,积案三千余事。端淑檄调诸州县卷牍,集幕客分案批阅之。不三日,结二千九百余案,见者惊服,称神明焉。”。广东总督杨应琚引为上座,欲首荐。不久,擢岭西兵备道。

八月,视察阳春、恩平、开平诸县工作。期间,作有《阳江舟中》诗。

本年,彭遵泗署江防同知。

1755年 清乾隆二十年 乙亥 五十七岁

本年,彭端淑延请广东名宿、著名诗人何梦瑶掌教端溪书院,又与肇庆知府吴绳年共修《肇庆府志》,并撰写《崆峒岩记》以及诗若干首。

本年,广东总督杨应琚捐钱百金,彭端淑及其僚属割俸倡修“跃龙窦”,导沥水入西江,排除渍水,治理水患。

1756年 清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 五十八岁

本年,广东总督杨应琚、巡抚李侍尧、岭西兵备道辖肇罗道彭端淑,批准肇庆府知府吴绳年题奏整修端溪书院疏,拨款修葺。丙子秋动工,丁丑春告成。

本年,彭端淑与肇庆协总、副将富海前往四会县,处理兵民因争地发生的矛盾纠纷。

本年,作《端溪砚志序》文、《闰重九和魏联晖》诗。

1757年 清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 五十九岁

本年,二弟彭遵泗为官虽然颇有政绩,但以卓异之才不为世用,任上两年,未得升迁,于是自请卸职归里②彭端淑《寄仲尹·光阴如过客》:“石甫尤蹲蹬,株守困闲员。一行作司马,二载不生还。”。

七月,彭端淑前往端溪书院课士,并作《七月十六日》诗。③彭端淑《七月十六日》自注云:“是日课士,其热倍常。午后倏忽大风,至夜雷雨交作,晨起未已。当事者方忧旱祈雨,喜而赋诗。”

八月,作《苦雨》诗。

1758年 清乾隆二十三年 戊寅 六十岁

夏,作《喜雨》诗(“苦旱经几旬”)。

秋,五弟彭端澂至广东肇庆探望兄长彭端淑,年底返回四川。④彭端淑《哭弟子澈》:“余弟子澈,去秋扁舟万里来肇署中,与余聚言数月,腊尽方还。”

本年,彭端淑受广东巡抚李侍尧委派,前往广西处置军政事宜,年底始归。肇庆知府吴绳年请彭端淑为《肇庆府志》作序。

1759年 清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 六十一岁

正月,作《人日立春》诗。

二月,五弟彭端澂在返川途中,病逝于湖北荆州,彭端淑作《哭弟子澈》诗。其诗序云:“余弟子澈,去秋扁舟万里来肇署中,与余聚言数月。腊尽方还,道过荆州卒,今年春二月十一日也。”

三月,作《暮春遣兴》诗。

夏末,广东大雨成灾,彭端淑作《连雨》《雨不绝》等诗。

本年,彭端淑受广东总督李侍尧委派,督运粮食去广西救灾,途中作《舟中感怀寄仲永》诗。所运粮食如数交付后,在返还广东途中,彭端淑不慎失足落水,被随众及船工救起,幸免一死,遂顿生告归之意。⑤张邦伸《锦里新编》卷五《儒林·彭端淑》:“至交卸,卒无糜失。及回东,舟行海隅,公出望海,误堕水中。人无知者,足下如有物负之,行约数里,竟不坠。久之,家人始觉,惊呼。公曰:‘在此。无滋扰。’因援手而上。公曰:‘人于宦途,不满意辄以咎人。此谁挤之者?今不葬于鱼腹,天于我厚矣,复何望焉?’遂决计告归。”

本年,妻子杨氏病故。彭端淑得悉妻子杨氏灵柩已还乡归里、卜地欲葬,作《闻亡妻杨淑人柩已归里卜地欲葬感赋》。

1760年 清乾隆二十五年 庚辰 六十二岁

本年,彭端淑正式向朝廷呈状请求免职。年底,彭端淑请辞得到吏部批准。长兄彭端洪不远万里前往广东肇庆,准备迎接彭端淑回川。

年底,二弟彭遵泗病逝,彭端淑作《寄仲尹》(“光阴如过客”),彭肇洙作《哭四弟磬泉》。

1761年 清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 六十三岁

年初,彭端淑交接工作完毕,携家人与长兄彭端洪,途经湖南、湖北返川。在返回四川的路上,长兄彭端洪不幸染疾身亡。彭端淑作《途中哭兄》以寄哀思,并扶长兄彭端洪、五弟彭端澂灵柩返回四川。途中,作《梦兄》《北风》《赤壁怀古》等诗。

年底,彭端淑返回四川,住双流永丰场(亦名彭家场,即今双流彭镇)。其时,徐樾任双流知县,与彭端淑友善,时常燕谈。

1762年 清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 六十四岁

本年,四川提督学政陈筌慕彭端淑之名,聘请彭端淑掌教锦江书院(主讲)。其后,新任四川提督学政博卿额,又力荐彭端淑为锦江书院山长。

本年,彭端淑回丹棱拜望几位高龄叔父及访亲友。彭端淑自二弟彭遵泗之三子彭延庆处,得到其弟彭遵泗诗文数十篇,整理编定为《丹溪遗编》二卷,并作《读舍弟磬泉遗集》诗。又,彭肇洙本年作《丹溪遗编序》。

本年,彭端淑作有《种蔬》《游石象寺》《立秋》等诗。

1763年 清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 六十五岁

本年,锦江书院山长高辰因升迁清河县知县而离任,彭端淑正式接任锦江书院山长一职。

本年,双流县令徐樾主持修建的彭家场渡口大桥历时六年(1757-1763)、终于竣工。六月,彭端淑撰写《第一桥记》以纪其事,又亲笔题写“第一春波”,刻石立于桥旁。

本年,彭端淑还作有《立夏郊外口占》《菊花》等诗。

1764年 清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 六十六岁

冬,作《对雪遣兴有怀仲尹弟》诗。

本年,彭端淑拟定锦江书院学规学约,决意振新蜀学;并将家迁至锦江书院附近的一座四合院内,并取名“白鹤堂”。

本年,彭端淑作《浣花草堂志叙》《陈母熊安人墓志铭》。

1765年 清乾隆三十年 乙酉 六十七岁

本年,彭端淑采用治理端溪书院的办法,招聘开敏才学之士担任锦江书院教席,严为月课,扩大班次,增加学额,加强对锦江书院的全面管理。

本年,彭端淑撰《赠怀远将军玉吾公家传》《礼以养人为本沦》《为政以德》等。

1766年 清乾隆三十一年 丙辰 六十八岁

三月,彭端淑偕锦江书院教授、士子游彭家场,参观第一桥,师生游息酬觞。

本年,堂侄彭大力(堂兄彭端节之长子)中武进士,官至京堂。①京堂:清制,对某些高级官员称京堂,一般是三四品官员,如都察院、通政司、詹事府、国子监和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等长官,都称京堂。后来兼用于三、四品虚衔,如言三品京堂,四品京堂,或三品卿、四品卿、又尊称京卿。

本年,彭端淑作《丹棱八景诗》《萃龙山赋并序》等诗。

1767年 清乾隆三十二年 丁亥 六十九岁

本年,彭端淑锦江书院院长任届期满,顺天府尹顾汝修接任锦江书院院长。

本年,彭端淑所编《曹植以下八家诗选》(简称《八家诗选》)书成。所谓“八家”,即曹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李白、杜甫、韩愈。

1768年 清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 七十岁

本年,彭端淑作《家谱引》《家谱后录》《家谱后记》《紫云寺杂咏》《彭湜传》《郭孺人传》等诗文。

1769年 清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 七十一岁

三月,作《暮春遣兴有怀仲尹》诗。

八月,彭肇洙作《蜀故序》。

本年,彭端淑门人杨卓(四川江安人)中进士。彭端淑极其赏识杨卓的文学才华。

1770年 清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 七十二岁

正月,作《元日喜雪》。

夏,作《见荷有感》。

七月,王家驹为彭遵泗《丹溪遗编》作跋。

立秋(八月),作《立秋感怀》。

本年,彭端淑再任锦江书院院长,作《再掌教锦江书院作》诗。

本年,彭端淑《蜀名家诗钞》书成,又撰《杂说》三篇、《读史》六篇。

1771年 清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 七十一岁

四月,作《晚年诗序》。

本年,彭端淑患足疾(风湿性关节炎)臥床,仍坚持整理自己的诗作,汇编而成《白鹤堂诗稿》,又作《忆弟》《懊恼词》《过草堂吊工部》等诗。

本年,《白鹤堂文稿》(亦称《白鹤堂文集》,不分卷)付梓(家刻本)。这是彭端淑文稿的首刊本。书前有胡天游、蔡时豫序。

1772年 清乾隆三十七年 壬辰 七十一岁

十二月,作《藏书五种叙》。

本年,作《锦城有感》《紫云寺感旧》等诗。

本年,《白鹤堂诗稿》二卷、《白鹤堂晚年自订诗稿》二卷刊行。

1773年 清乾隆三十八年 癸巳 七十五岁

二月,作《喜雨》(“仲春方苦旱”)、《笋》诗。

仲春,作《蜀故序》。

五月,作《榴花》诗。

是年,彭端淑曾回丹棱游萃龙山紫云寺,作《忆紫云寺旧居》《赠僧》等诗。

1774年 清乾隆三十九年 甲午 七十六岁

七月,彭端淑致函王昶,并与王昶订交。王昶题诗以赠彭端淑,诗题为《寄彭观察乐斋端淑》。

九月,锦江书院重建讲堂落成,举行庆典。四川总督富乐浑、布政使钱鋆、学政吴省钦、院长彭端淑及四川重要官员出席了庆典。四川学政吴省钦撰《重建锦江书院记》。

本年,作《寄仲尹》(“相期林下是闲身”)诗。

1775年 清乾隆四十年 乙未 七十七岁

仲冬,作《重修文昌宫碑记》。

季冬,作《季冬偶题》诗。

本年所作诗,还有《次韵翥苍见寄》《次毛翥苍二兄见寄韵》。

1776年 清乾隆四十一年 丙申 七十八岁

春,作《春兴》诗。

三月十四日,清军官兵在平定大小金川后,班师抵达成都。四川总督文绶、布政使钱鋆在成都举行庆功会,四川学政吴省钦、按察使顾光旭、潼川知府沈清任、叙州知府杨潮观、锦江书院院长彭端淑等受邀出席庆功会。彭端淑作《凯歌》诗。

九月,作《九日》《秋兴八首》等诗。

本年,《白鹤堂晚年诗续刻》四卷刻本刊行。

1777年 清乾隆四十二年 丁酉 七十九岁

四月,作《晴》诗。本月,彭肇洙病卒。

本年,彭端淑出席金川之战文臣殉难二十六人慰忠祠落成纪念会。四川按察使顾光旭撰《慰忠祠碑记》,记述其事。

本年,彭端淑《粵西纪草》(一卷)书成。

本年,《雪夜诗谈》三卷、《国朝诗话补》一卷、《明人诗话补》一卷刻本刊行。

1778年 清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 八十岁

七月,彭端淑足疾复发且日趋严重,卧床不起。

本年,彭端淑《白鹤堂晚年自订诗稿》二卷书成,并刊行。

本年,作《初冬》《不寐》《秋日晨起即事》《喜雨》(“枕上口占”)《薛涛井》《吊从侄元寿》诗。

1779年 清乾隆四十四年 己亥 八十一岁

春,作《忆紫云楼》诗。

三月,作《寒食》诗。

端午(五月五日),作《端午日寄息存二兄》。

本年夏,彭端淑病逝于成都城南之白鹤堂,享年八十一岁,葬于彭山县公义场(今公义镇)罗家山。

彭端淑一生育有三子。

长子彭昭麟,拔贡,历任南江教谕,广东阳春、香山知县。后以荐登州同知,援例以知府用,广东督抚奏留广东,历署盐运司运同、嘉应州知州、成都府学教授。著有《从征诗草》四卷、《井南居士诗草》七卷。

次子彭兆麟,监生,历任广东某县县丞、云南威信州州判。

三子彭培元,早夭。

谱后

1781年 清乾隆四十六年 辛丑

本年,王昶为《二彭集》作序。所谓《二彭集》,即彭端淑及其弟彭遵泗的诗文集。

1800年 清嘉庆五年 庚申

本年,《白鹤堂诗话》三卷(附诗《戊戌草》一卷、《国朝诗话补》一卷、《明人诗话补》一卷)刻本刊行。

1838年 清道光十八年 戊戌

本年,江西瑞州府凤仪书院刊行《白鹤堂文录》一卷。

本年,《国朝文录》刊行,内收李祖陶所作《白鹤堂文录引》。

1867年 清同治六年 丁卯

本年,彭端淑之孙彭效宗(迪庵)重刻《白鹤堂诗文稿》(附《晚年自订诗稿》二卷、《晚年诗续刻》一卷、《戊戌草》一卷、《雪夜诗谈》三卷)。书前有强望泰序,书后有姜学渐跋。

本年,《三彭合稿》(《三彭合集》)刊行。书前有孙治序。所谓《三彭合稿》,即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的制艺文集。

1891年 清光绪十七年 辛卯

本年,《萃龙山记》一卷由上海著易堂刊行(铅印本)。

1956年

本年,彭氏后人彭玉峰(四川丹棱人)去世。彭玉峰去世后,其子彭厚德谨遵父亲遗愿,将家藏“丹棱三彭”(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书稿(含手稿)捐赠给四川省文史馆。①《丹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丹棱县志(1993-2006)》,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年,第676页。彭氏后人所交四川省文史馆的资料,“几次运动,全散佚无存,殊为可惜”。②李朝正、徐敦忠:《彭端淑诗文注》,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附录四”,第573页。

1984年

7月,何崇文等著《巴蜀文苑英华》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收有粟多桂所撰《彭端淑》一文。

1985年

9月,袁庭栋、张志烈《历代文化名人在四川》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收有《踏实力学的彭端淑》一文。

1995年

4月,李朝正、徐敦忠《彭端淑诗文注》由(成都)巴蜀书社出版。

本年,(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笔记小说大观”丛书。其中,第十一册收入彭遵泗《蜀碧》。

1997年

12月,李朝正《明清巴蜀文化论稿》由(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有《彭端淑著作及版本考略》《深沉悲惋的情调 鼎盛时期的哀音——彭端淑诗歌创作轨迹检视》二文。

2001年

8月,李殿元、李松涛《巴蜀高劭振玄风——巴蜀百贤》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收有《丹棱才子彭端淑》一文。

2002年

4月,何锐等校点《张献忠剿四川实录》由(成都)巴蜀书社出版。书中收有彭遵泗《蜀碧》。

9月,[清]彭遵泗等著《蜀碧(外二种)》由(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所谓“外二种”,即[明]文秉《先拨志始》、[清]吴伟业《鹿樵纪闻》。

11月,毛远明、刘重来主编《中国文化世家·巴蜀卷》由(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此书所论述的巴蜀文化世家中,赫然就有丹棱唐庚、李焘、彭端淑三个世家。

本年,《续修四库全书》第1700册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册收入彭端淑《雪夜诗谈》三卷、《明人诗话补》一卷、《国朝诗话补》一卷。

2005年

11月,蒋维明《明清巴蜀人物述评》由(成都)巴蜀书社出版。书中收有《彭端淑和他的蜀中旅游诗》一文。

2017年

7月,陈红彦、谢东荣、萨仁高娃主编《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第257册由(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册收入彭端淑《白鹤堂诗稿》四卷。

8月,[清]彭遵泗等撰、刘兴亮等整理《蜀故》由(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12月,[清]彭遵泗原著、韩树明译注《蜀碧注》出版[眉新出内(2017-98号)]。

12月,中共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编《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由(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诸葛亮、苏轼、陆游、赵抃、杨升庵、彭端淑、丁宝桢、廖平、宋育仁、吴之英、赵熙、贺麟等73名先贤名人家风家训。

2019年

1月,袁庭栋、张志烈《历代文化名人在四川》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新版)。书中收有《踏实力学的彭端淑》一文。

11月,彭端淑家风馆正式开馆。彭端淑家风馆设于丹棱县大雅堂内。

2020年

5月,[清]彭遵泗编、倪亮校注《蜀故校注》由(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7月10日,“端淑文化研究会”在彭端淑的故乡——四川省丹棱县成立。

11月,《清诗话全编·乾隆期》(张寅彭编纂,刘奕点校)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收入彭端淑《雪夜诗谈》。

2021年

3月26日,双流、丹棱两地的文史专家学者、社科联、县志部门领导、彭氏后裔等共21人,在双流彭镇举办了彭端淑文化学术研讨交流会。

8月,郭文元、王巧奇主编《丹棱艺文志》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丹棱艺文志》收录了彭端淑的100多篇文章。

2022年

2月,彭华完成《彭端淑诗文集新编新注》,凡40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