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为什么赔了本?
2022-11-21任付珍
任付珍
(河北省邢台县城计头乡政府,河北 邢台 054014)
近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就是我们养蜂人为什么都在喊叫着养蜂挣不到钱而且还要亏本呢?在与邢台市信都区乔庄村冯四妮、冯贵增,沙河市良峪村蜂场樊建林等养蜂同仁谈论养蜂情况时,听到亏本的声音最多。
我们经常说养蜂为了啥,当然是为了抓经济,为了养家糊口,单纯为了食用蜂产品而养蜂的也有但不多。从大集体解散以后,农村养蜂生产就由壮大集体经济的使命转变为维护家庭利益的个体经营,众多养蜂人依旧舍不下钟爱的小蜜蜂,开始走南闯北流荡四野,靠小蜜蜂的辛勤劳动换来生活的丰裕。南方的荔枝、油菜,中原、华北的刺槐、酸枣、荆条,东北的椴树,内蒙古、新疆的棉花、葵花等蜜粉源场地无不留下养蜂人的足迹。在外行人的眼里,养蜂人是多么逍遥自在,一年四季闻花而动,像元帅一样运筹帷幄,指挥百万“雄兵”采回“金银财宝”,着实令人羡慕无比!
可不进哪家门不知哪家事,风光的背后更有辛酸的苦涩,光看到卖产品时的大把票子,没有想到自然灾害的频发给养蜂人带来的伤害。
养蜂是一项靠天吃饭的行业,靠自然条件生存的脆弱项目,容不得有一点自然灾害的侵入。综观近年来的生产状况,可谓是险象丛生,2019 年的华北地区大面积严重干旱,堪称历史不多见,秋季农作物收获仅有三成,荆条花还未开放就提前凋零,你想年景能好到哪里呢?2020 年也是夏季大旱,有的蜂场就没有摇过一次蜜,大部分蜂场看到荆条没有指望而转场东北等候椴树花开,连续两年都是扫兴而归。2021 年就不用多言了,多地过多降雨,像华北地区的枣树期就因雨而绝收,荆条初期大旱,中期开始又是连续降雨,有的勉强采收一点,后来的多次强降雨导致箱内缺蜜,不得不靠饲喂维持生存,这样的环境不赔本才怪呢,养蜂难成为大家的一个共鸣,试想,外出奔波需要投入运费、人工生活费、用具的添置,哪个方面不用钱能行吗?
要解决养蜂亏本的局面,我认为:一是实行规模化饲养,到全国各地追花生产;二是实现多种经营,打破只采蜜不能采王浆的老做法,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利用网络智慧推销产品,以快递网购建立一批固定的客户,订单生产、网络销售;三是争取国家扶持项目,这方面好多省份开始尝试,但有待具体落实四是统筹技术传播资源,像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那样,列入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范围项目,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市场信息,使养蜂弱势群体有依靠。只要政府重视,养蜂事业肯定还是大有希望的。
以上观点仅为个人意见,不足之处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