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采精酿齐努力,务实创新不放松
——《蜜蜂的赞美》赏析

2022-11-21王继法周凤英

蜜蜂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酿蜜辛勤赞美

王继法,周凤英

(1.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办事处,山东 济宁 272100;2.山东省济宁市任城蜂业协会,山东 济宁 272100)

“想着这些道理,蜜蜂的启示,不但对于前代的人们,不但对于学术工作,而且对于今后的人们,对于文艺工作和一切其他工作,恐怕也是永远有用的吧。因此,我们尽可把蜜蜂人格化,为它献上一顶桂冠”——这是在文学界与杨朔和刘白羽一起被誉为我国散文“三大家”的秦牧先生,在散文《蜜蜂的赞美》一文中的结尾。那么秦牧先生受到了蜜蜂的哪些启示,而极力呼吁:“尽可把蜜蜂人格化,为它献上一顶桂冠”呢?我们现在就一块欣赏秦牧先生于1962 年写的这篇散文。

秦牧是“散文三大家”中唯一的南方人,童年时期随家人侨居新加坡,而后短暂回到故乡广东澄海,辗转到香港就读高中。

在秦牧的创作生涯里,他总是一边忙碌地工作,一边偷闲地写作。散文是他钟情且擅长的体裁,也是他播撒知识的种子,分享思想光芒的媒介。自然万物,人文历史,民俗生活,秦牧散文恰是一扇一扇小窗户,不断为读者带来新鲜、新奇、新颖的各种风景。

杨朔提出了诗化散文的主张,而且注重创造诗的意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刘白羽散文的艺术特点是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语言绚丽、声言铿锵、气势雄浑是他散文的特点。秦牧散文的特点是联想深远,感情充沛,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他的散文把形散和神散结合起来,做到欲控制于放纵,而且秦牧的散文语言流畅,凝练生动。简单地说,就是杨朔将现实酿成诗意;刘白羽以笔冲锋,战地高歌;秦牧为包罗万象的“副刊式”散文。

秦牧在我国当代文坛上,素来以博学广阔,多才多艺见长。秦牧先生笔下的蜜蜂,被描写成高明的“创造者”。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他由衷地赞美“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它的酿蜜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它那种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文中用了三个“由于”,层次分明地分析了蜜蜂酿蜜的特点。

一是广泛地吸收,二是接受最甜美的东西,三是自己的重新酿造。这就是“蜜成花不见”的全部奥秘。这是一条辛勤劳作轨道的痕迹——广泛地采集,精心地酿造。

观察研究证实,流蜜期蜜蜂出巢采集一个来回,一般需要耗时20~40 min,最长的1 h左右,返回后在巢内只停留4~7 min。1 天每只采集蜂一般采集10~25 次,最多可达40 次。按平均值计算,一只采集蜂每日出巢18 次,每次耗时32 min,那么每天野外工作就达576 min,共计9.6 h,仅此一项就比我们8 h时工作制高出百分之二十,如果再加上卸载耗去的时间,每日用于采收的时间就得11~12 h。

蜜蜂辛勤地来往在蜂巢与蜜粉源之间,像一个个灵巧善干又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整天操劳不止,连续高速运转,将一滴又一滴花蜜采收回巢。蜜蜂每次飞行时,可以携带超过自身体重一半的花蜜,大约为40 mg,因此要用蜜装满一间蜂房的话,需要来回飞行25 次,而蜜蜂飞行时速为30 km/h。

大家知道吗?西方蜜蜂的学名为Apis melliferaL,意思是“会采蜜的昆虫”。

蜜蜂的口器是适于咀嚼花粉、蜂蜡和吸吮花蜜的嚼吸式口器。随之,秦牧先生对蜜蜂的敬意油然而生:“多么令人称道的酿蜜方式,多么令人赞美的辛勤!”议论和抒情糅合,有智有情!并由此而联想到艺术家的创作,进而由前代推及后代,由学术工作旁及文艺工作和一切其他工作,使这一启示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启示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既要广泛博采知识,又要取其精华,有所创造。从自然生态的现象中提取出一条极其重要的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规律。正是因为小蜜蜂不仅能酿出健康营养佳品——蜂蜜,还能给人类作出贡献,便使秦牧先生激动得要“尽可把蜜蜂人格人,为它献上一顶桂冠!”

笔者是一名专业养蜂者,一名文学爱好者,欣赏着秦牧先生的这篇与我年龄同岁的《蜜蜂的赞美》,深感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像蜜蜂那样辛勤地劳作,广泛地采集,精心地酿造。我从20 世纪80 年代,就给地方和专业媒体写稿,体会到作为一名通讯员,和蜜蜂的采蜜是多么相似啊!一个通讯员要写出好的文章,首先,要像蜜蜂整日不停地飞旋在花丛中一样,也应该迈开腿,由身边的蜂农,扩大到全国的蜂业界。然后是广泛接触社会生活,结交不同阶层的朋友。因为养蜂业专业性很强,没有专业知识做基础,写出来的知识就一定不会到位,而只有专业知识,没有植物学、物候学、医学和文学知识,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又会以偏概全。蜜蜂如果老停留在一朵花上,绝酿不出蜜来。通讯员不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就不可能进行比较和鉴别。最后,就是通讯员也要像蜜蜂一样不断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写成报道还要进行反复修改,把最精粹的文字提供给读者。如我在《蜜蜂杂志》发表的《找回第二个春天的人们》 《追寻快乐的人们》 《追逐春天的人们》等文章,就是我多年从广大的蜂业工作者采访到的素材中,经过筛选,在放蜂帐篷里写稿,并念给蜂友们听,多次修改而成的;而我写的《追回生命的天使》 《一座情传天下,爱洒人间的桥》,有些医学界的人士看后,以为我是同行;特别是我采写的《孔孟之乡齐相聚,运河之都谋发展——2016 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暨中国(山东、济宁)蜂业博览会五篇专题报道,更是我多年订阅多种党报,积累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相关的大量知识,报道后使全国蜂业界的代表了解了济宁深厚的人文知识。

“优秀的散文,应该言之有物,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富有个性,独具风格,饱含感情。我认为题材丰富和手法多样,文笔潇洒自如,才是较高的境界。”这是秦牧先生在《我的散文创作》中的一段话。《蜜蜂的赞美》最大的特点就是题材丰富和手法多样。

广采精酿齐努力,

辛勤劳作酿甜蜜。

务实创新不放松,

团结协作出奇迹。

这就是秦牧先生提出尽可把蜜蜂人格化,为它献上一顶桂冠的真正原因吧!

猜你喜欢

酿蜜辛勤赞美
封二 公益广告
远离否定式赞美
蜜蜂是如何酿蜜的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油菜花开
王文治论书绝句《酿蜜不留花》
赞美骨髓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辛勤奉献的劳动者最光荣
多一句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