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里曼丹岛寻蜂记(一)

2022-11-21仇志强仇培丞

蜜蜂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沙巴蜂群蜂巢

仇志强,仇培丞

(江苏省扬州市生态新区泰安镇凤凰岛景区蜜蜂园,江苏 扬州 225000)

前言:蜜蜂总科为膜翅目昆虫,包括7 个科2万多个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当是蜜蜂属的九种蜜蜂,即西方蜜蜂、东方蜜蜂、大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黑小蜜蜂、沙巴蜂、绿努蜂和苏拉威西蜂。除东、西方蜜蜂可以人工饲养外,其它的仍处于野生状态,很难见到。大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和黑小蜜蜂在中国有分布;沙巴蜂、绿努蜂和苏拉威西蜂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和棉兰老岛及其附近地区。

笔者近年来致力于蜜蜂文化的传播,经常发现学界和商界对蜜蜂属几种蜜蜂图片的使用存在错误,网络上的蜜蜂图片也是错误百出,因此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较权威的蜜蜂图库,正是在这样的简单想法支配下,笔者开始了追蜂拍摄。不想,一拍就是十几年,其期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和很多动人的故事,笔者愿意把这些经历凝成文字,分享给各位读者。

飞机由深圳起飞,向南穿越中国南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赤道附近加里曼丹岛东北部的亚庇,亚庇是马来西亚沙巴州的首府。加里曼丹岛分属三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此时为晚上六点多钟,飞机贴近海平面带着轰鸣声,掠过蓝色的大海,准备降落在亚庇国际机场。透过飞机的舷窗可见太阳穿透云层带着金色的余晖,把整个天空映衬得红彤彤的。不论是天上的“火烧云”,还是斜阳照射下葱绿的热带椰林和洁白的沙滩,色彩格外明亮和耀眼!据说,“亚庇”马来语的意思就是“火”。

这是在2019 年10 月6 日。我们父子五天前刚刚结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举办的中国“蜂收节”主会场活动,活动结束当天在广州国际机场挥别亚蜂联主席Siriwant Wangsiri先生;两天前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重庆酉阳,与央视的徐导演(《舌尖上的中国》 总撰稿、总策划,他要在武陵山区拍摄一部有关养蜂人生活的纪录片)会面。6 日一大早,我们赶到深圳机场飞往沙巴亚庇。之所以这样火急火燎地赶往“火神”之地,是因为早在一年前印尼的雅加达举办的亚蜂联第十二届养蜂大会结束时,我们就规划好了加里曼丹岛之旅——在沙巴州与沙巴蜂和绿努蜂约会。一来弥补在印度尼西亚与“苏拉威西蜂”失之交臂的遗憾,二来尽快完成为蜜蜂属九种蜜蜂拍“全家福”的夙愿。自2008 年起自愿做起蜜蜂家族“御用摄影师”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中国境内的蜜蜂属六种蜜蜂及一百多种授粉蜜蜂的拍摄,接下来自然是把中国以外的其余三种蜜蜂属蜜蜂和更多的授粉昆虫收入镜中。这三种蜜蜂属蜜蜂即沙巴蜂、绿努蜂和苏拉威西蜂,仅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和棉兰老岛上。本来2018 年是拍摄“苏拉威西蜂”最好的机会,因为在雅加达举办的亚蜂联第十二届亚洲养蜂大会就是由苏拉威西大学承办。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事先联系好了苏拉威西大学专门研究“苏拉威西蜂”的教授,她答应尽量帮忙。我们满怀信心地准备好在会议结束当天即由雅加达飞往南苏拉维西省会望嘉锡,再乘小型飞机转去西苏拉威西省(苏拉威西蜂栖息地核心区在西苏拉维西省境内),但看似周密的计划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齐聚苏拉威西而夭折。苏拉威西大学的蜜蜂专家也不建议我们去,说除去旅途遥远和自然灾害因素外,这个季节也不是这种野生蜜蜂的活跃期,正当我们为与苏拉威西蜂擦肩而过懊恼不已时,在会议酒店大堂遇见了德国著名昆虫学家、绿努蜂的发现者——尼古拉先生。他了解我们的境遇,所以特意推荐我们去加里曼丹岛,并说如果需要的话他可以帮忙。当时我们想,加里曼丹岛上有沙巴蜂、绿努蜂,附近又有苏拉威西蜂,去一次或许能收获多种蜜蜂,这当然是极好的事情。

我们开始幻想着在世界第二大雨林与吃蜂蜜的红猩猩、马来熊或者罕见的犀牛、长鼻猴不期而遇;也许还能撞见世界上最小的松鼠和最大的天蛾;也说不定能见到蜜蜂正在地球最大的花——马来西亚大花草上或者在最小的兰花上吸食花蜜;甚至穿过华莱士线与华莱士巨蜂来个亲密接触,总之,满怀着种种期待,我们降落在了地球上最典型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神秘的加里曼丹岛,争取揭开沙巴蜂、绿努蜂以及东南亚雨林地区的种种面纱。

1 古达的无刺蜂群

在机场接我们的是马来西亚华人阿忠,他是我们事先联络好的向导。阿忠带我们入住了酒店,吃过晚餐,兑换马来西亚令吉,完成境外旅行生活必要的准备工作后,我们无暇顾及美景,随即一起商讨未来几天的寻蜂计划。尽管来沙巴前我们做了功课,并咨询了对本地蜜蜂资源较为了解的朋友,但对沙巴蜂、绿努蜂的具体位置却还不能准确定位。阿忠所在的旅行社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因为沙巴蜂和绿努蜂处于野生状态,少量的人工养殖也只是季节性的,加之马来西亚人对私人财产的过度敏感,致使我们到了加里曼丹岛还要依靠感觉去寻找。

我们决定先去东部的沙巴州古达省寻找沙巴蜂,因为相较于生活在海拔1700 米以上区域的绿努蜂,沙巴蜂更容易找到。2019 年10月7 日清晨,我们驱车沿沙巴岛东北部的山区公路向古达进发。我们的想法是如果在古达顺利找到沙巴蜂,则回程进入亚庇附近的基纳巴鲁山区去寻找绿努蜂;如果未能如愿则沿东海岸向南,进入山达根省和斗湖省,然后沿着马来西亚与印尼边界向西,再迂回至亚庇。所以,这天随着阿忠的汽车在起伏的山地公路飞奔,我们的心情是既兴奋又忐忑。

古达,坐落在沙巴州的东北部。古代下南洋的华人到加里曼丹岛首站即是这里。在热带雨林掩映中的公路上奔驰4 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离公路不远的龙古斯人居住的小村庄——贡比绍村。穿过贡比绍村,沿一条向山上去的荒路蜿蜒前行了约2 公里,我们见到有两栋简易木建筑的蜜蜂庄园,这是阿忠事先采过的点。蜜蜂庄园位于一处原始森林的边缘,占地有40~50 亩。除了两栋的建筑,就是沿山坡摆放的星罗棋布的蜂巢,看上去有200~300 个。付了相当于人民币10 元(每人5 元,导游免费)的“门票”后,女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用马来语沿着旅游路线给我们介绍(阿忠做翻译)整个蜜蜂庄园。两栋建筑,一座是生产生活用房,另一座是“文旅结合”的产品展示和休闲商用。除展示蜂蜜产品外,还有当地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天气格外晴朗,湛蓝的天空不见一丝云彩,太阳的灼热提醒我们这是在地球赤道附近。尽管烈日炎炎,在我们参观的一路上,到处可见蜜蜂飞舞。大个的木蜂在黄色的时钟花上震颤;小个的无刺蜂在紫色的细叶的萼距花上嘤嘤——让人时刻感觉到一切都在“忙碌”,沿山坡摆放蜂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和国内的中华蜜蜂蜂箱相同的木箱;另一种蜂巢有两层结构,下层是原始木段,上层是人工制作的房屋状木箱,那是无刺蜂的城堡。显然,无刺蜂蜂巢更多。我们之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和普洱见过无刺蜂,不论是野生还是养殖的都是个体小,群势弱。但像这样“人丁兴旺”的无刺蜂群还是第一次看到,更吸引人的是无刺蜂的蜂巢,那是自然与人工结合的产物,很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感。蜂巢下边是自然的中空树段,是蜜蜂入城的大道和长廊,树段最下边巢口是蜂群用分泌的蜂蜡精心打造的“汉白玉城门”,这个门可有讲究,门洞中被蜜蜂涂上了一种粘剂,蜂民们可以畅通无阻,但蚂蚁等偷盗者却无法通行,蜂巢上边是人工制作的“蜜蜂城”,每个“蜜蜂城”都做了各式各样造型和装饰。飞进飞出的无刺蜂群大队表明,他们热爱自己的城市和家园,这样的蜂群不仅数量多,群势强,产量也大。据主人说,他们这里主要产品就是无刺蜂蜂蜜,销路很好。应我们要求,女主人打开了蜂箱盖让我们一览蜂城内的情景:“城内道路”“宫殿”和“育婴室”等井然有序,蜂民们熙熙攘攘,一派繁忙景象(图片见彩页)。

虽然龙古斯人的无刺蜂群让我们大开眼界,收获良多,但没有见到我们最想见的沙巴蜂和绿努蜂。女主人随后告诉我们,距这里不远有个叫西瓜地的地方,那里可能有我们要寻找的蜜蜂。

2 与沙巴蜂共舞

在乡间小路边用过迟到的午餐后,我们立即赶往下一个目标——西瓜地。我们的汽车在一条简易公路上沿着海边前行,满眼的椰林和油棕林婆娑起舞似乎在夹道欢迎我们的到来!汽车向右转过一道急弯离开滨海公路,钻进茂密的森林,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缓缓向山上挺进。行进约2 千米,钻出森林,来到一处平缓处。一座简易而又醒目的大门告诉我们目的地到了。

这是一个依山傍海、漂亮之极的蜜蜂庄园,我们叫它:“西瓜地蜜蜂庄园”。整个庄园坐落在一处半山腰的台地上,台地有几百亩,以开阔台地为中心,依山一侧有一群建筑,应该是生产、生活和展示区域。虽然是人工建筑,却没有钢筋水泥的工业感,古树和热带植物穿插建筑群中,墙面有蜜蜂和植物的彩绘。建筑群与整个山体自然和谐,而且显得生机勃勃。建筑的背后是陡峭的山,山上全是原始森林。台地临海一侧是茂密的树林,树林中开拓出道道间隙,间隙处是低矮的野花荒草。不是国内常见的整齐划一的“花海”,而是荒草与野花并存,虽是经过人工干预,但尽量保持了“野生”状态。即便是中心草地也不是修理得像高尔夫球场的绿草皮,而是半野化状态下的矮草丛,间或种植了一些不遮挡视线的低矮灌木丛。整个庄园被分成若干个“板块”,分别是不同的功能区。各板块之间要么以树林,要么以向日葵之类的或高或矮的开花植物隔开,各功能区有曲曲折折的步道相通。

不同于贡比绍村蜜蜂庄园的古朴、原始、自然,西瓜地蜜蜂庄园要“高贵”的多。付过门票后,一个叫Aliron Gadam 的小伙子接待了我们。他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自然是培丞与他对话交流,我则不断地提问。A·G 首先带我们参观的是小型蜜蜂博物馆,博物馆面积不大,约有200 平方米,主要是介绍区域内蜜蜂的种类、分布、习性,蜜蜂产品的特点及功能,陈列展示各种蜂箱和蜂蜜,尤其是各种造型的无刺蜂蜂箱和无刺蜂蜂蜜。在蜜蜂属的介绍中,我看到除了我们通常认知的蜜蜂属九种蜜蜂(即西方蜜蜂、东方蜜蜂、普通大蜜蜂、黑大蜜蜂、红小蜜蜂、黑小蜜蜂、沙巴蜂、绿努蜂和苏拉威西蜂)外,还有一种“黑白大蜜蜂”,似乎也是本地特有的种。我问这是否是蜜蜂属的一个新种,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只是听明白了这种蜜蜂会在每年的上半年光临此地(后来,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黄教授,他予以证实本地有新种“黑白大蜜蜂”的存在)。

我还是惦记着沙巴蜂,就打断了正常参观程序,要求提前拜访沙巴蜂。小伙子微微一笑,带我们沿着简易土质步道,穿过中央草地,向南径直进入靠海一侧的树林里。在树林一处空地,A·G 停了下来,用手指着树上的一个木盒说:这就是沙巴蜂(见彩页图片)。我和培丞欣喜异常,几乎喊出声来,终于如愿以偿了!A·G 边打开蜂箱边向我们讲解,培丞认真地翻译,我则边听边抓紧拍照。

沙巴蜂在地球上仅发现于亚洲的加里曼岛。1988 年,在亚洲东方蜜蜂会议上被确认为独立的种。其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与东方蜜蜂相似,但较东方蜜蜂中的印度蜜蜂个体略大。工蜂体色为红铜色,腹部第1~6 节背板基部各具一条宽而鲜明的银白色绒毛带,在吸蜜腹部膨胀时,明显可见;沙巴蜂在洞穴内营巢,造复脾。这里总共有三个沙巴蜂蜂巢,A·G 告诉我们,用特制的木蜂巢引诱野生沙巴蜂的主要目的是观赏,并非来取蜜,因为沙巴蜂是本地的独有蜂种,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讲,能提起游客的兴趣!

其实,我和培丞早在2012 年就到过沙巴岛,那是亚洲蜂联第十届养蜂大会在马来西亚的丁加奴召开,我带着培丞的一帮同学和家长在会上搞“关爱蜜蜂保护地球”的签名倡议活动,那也是第一次出国搞这个活动。那时培丞才9 岁,读小学三年级。会议结束我们就飞到了沙巴岛,但因为委托国内的旅行社代理安排行程,阴差阳错,致使我们到了沙巴却不知到去哪里找沙巴蜂,加上学生和家长是利用国庆节假期出行,并无时间通融,所以让我们与沙巴蜂的见面推迟了整整七年。

领略了“西瓜地”丛林中沙巴蜂的风采,我们就近展开了对沙巴蜂采蜜、采粉活动的追逐。蜜蜂庄园里的开花植物很多,我发现沙巴蜂还是很挑食的,只对个别花情有独钟。中央开阔地中有一簇紫色珊瑚藤花开正艳,沙巴蜂工蜂蜂拥而至,给我们创造了难得的良机,一扫我们七年之痒,短短一小时时间,让我们不仅收获了数百张珍贵的照片,而且让我们犹如在蜂、花、蜜中,在动物与植物界间,在天界与人界间尽情徜徉!

对于蜜蜂庄园来说,沙巴蜂只是配角,无刺蜂才是主角,无刺蜂蜜是庄园主的收入来源。无刺蜂为蜜蜂总科蜜蜂科蜜蜂亚科无刺蜂属,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在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分布。在我们结束了与沙巴蜂共舞后,A·G 带我们继续前行,穿过几道树林,来到别有洞天的无刺蜂世界。A·G 告诉我们,树林中加上建筑群周围分布着五、六百群,再加上山上森林里共有一千多群。他还介绍说,世界上有三十多种无刺蜂,这里有六种。有一种无刺蜂的工蜂个头很大,蜂巢入口的长廊不是用白色的蜂蜡做成,而是一种黑黑的黏性物质,是蜂胶?我不确定;再比如,无刺蜂的群势,数量多,群势强,活力盛。总之,这里有无数关于无刺蜂的神奇和迷惑未能解开,在此也没有更多的篇幅让我陈述无刺蜂的种种,相信以后会有机会。但有两个关于无刺蜂的小故事不能不先来分享一下。

故事一:骚扰大师——无刺蜂

顾名思义,无刺蜂是没有蜇针的,但不等于无刺蜂没有进攻手段。在西瓜地,我就领教了无刺蜂的犀利“进攻”手法。A·G 正在打开一个无刺蜂的箱盖,向培丞介绍无刺蜂时,我凑过去准备拍视频,A·G 提醒我戴好蜂帽。我心想无刺蜂也经历过多次,从未恐慌,不必小题大做。正当我低头轻轻地接近蜂群,想与无刺蜂来个“零距离”接触时,猛然间,一群蜜蜂扑面而来,瞬间在我的头发上、眉毛上、胡须上以及头皮上开始剪切和骚扰。这种感觉由毛发通过皮肤,再通过神经末梢直攻人心,精神瞬间有崩溃的感觉,我只能落荒而逃了。

还有一个实例,我多次见到无刺蜂与其它蜜蜂,包括与身材粗壮的大蜜蜂竞技时的场面。无刺蜂一般不是直接对抗,而是对正在采蜜(或花粉)的其它竞争对手采取空中掠过,强力骚扰的办法。实践证明,无刺蜂的骚扰战术很有有效性。

故事二:无刺蜂与东方蜜蜂同居

我不知道这种共栖关系是否普遍现象?但在我众多的经历和有限的知识范围内,还是头一次见到并感到新奇,分享给大家一下。A·G带我们爬上后山,那里是茂密的森林,其中路上有一棵大树,树洞中有两种蜂群飞进飞出——两群蜜蜂共用一个巢室,它们分别是无刺蜂和东方蜜蜂(本地种,我不知道是什么亚种)。树洞的空间不是很大,两种蜜蜂分别从各自的巢口进出,和谐有序。A·G 说它们和谐相处,结成联盟已经几千年了。无刺蜂食源广泛,丰衣足食,经常接济断粮的东方蜜蜂家族;而东方蜜蜂长有蜇刺,攻击能力更强,当有敌害来掠夺时,东方蜜蜂帮助无刺蜂共同防卫。我不知道A·G 的说法专家是否同意。可惜,因时间关系我没有机会目睹它们这种背靠背的攻防演习或实战,因此也无法证实。在西瓜地内,我们找到了三群这样共栖的蜂群,其中,两群是东方蜜蜂与无刺蜂,一群是沙巴蜂与无刺蜂(之前我们看到的木盒式蜂巢中的三群沙巴蜂巢之一),无刺蜂进出是在木盒边缘的缝隙中。很荣幸第三个共栖同巢的蜂群是我在后山的森林中独自发现的,A·G 和他的庄园并不知晓,这也说明这种同巢共栖的现象在此地是很普遍的。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沙巴蜂群蜂巢
走进科学
换蜂巢
日本大猩猩“沙巴尼”获得注册商标
沙巴:探索一切乐趣
蜂群春管效果佳
火星上的“蜂巢”
蛰伏为王
蛰伏为王
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