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2-11-21赵晓霞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旦马乡初级中学甘肃武威7332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过程

◎赵晓霞(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旦马乡初级中学,甘肃 武威 733200)

引言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独立思考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所谓独立思考,是指个人能够依据自身的思想和所处环境,对眼前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探究和分析,并且能够提出针对性的、独到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社会的需要.作为基础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小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主战场之一.而数学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的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一个学科,小学数学的教育也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并且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仔细琢磨,这样才能够得出最终的推理结果.这种推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教育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此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当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的表现.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目前,在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现象,还保留着一些相对落后的教育模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中保留着绝对的权威,占据主体地位.这样确实可以保证课堂纪律,提升学生对教师教育的遵从性,但是也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过于固定,无法也缺少勇气打破教师的权威性,导致学生缺少与教师互动交流的热情,同时学生由于难以提出新的想法,便可能对数学学习逐步失去自信和积极性;其次,由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数学知识存在填鸭式的灌输,导致学生缺少独立思考、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能力,他们很难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直接导致数学教学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突破.

2.数学课程体系整体设置固化

目前,小学数学的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单一,大多数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统一的,且课程利用形式比较固化.教师们大多数只是单一地利用书本上现有的内容,一板一眼地进行教授.这样的课程设置,尽管有利于上课形式的统一管理,却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固化的课程内容、单调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无法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法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氛围,导致数学教学整体效果提升缓慢.

3.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指标单一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分数方面,小学数学教育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培养、教学以学习成绩为导向,这本身并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果单一地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就会极大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当然,这里也存在教学中双向性的影响,学生的成绩也可能会成为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评价指标,这便导致教师越来越偏离数学教学的目标,将教学计划固化在分数形式上.学生为了获得良好的评价,也进一步将重心放在数学分数上,从而出现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差的状况.

4.学生数学学习课业负担严重

目前,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而数学作为主要科目,更是题海战术的中心,一些学生的数学作业负担明显超标.近年来,尽管社会各界都在加强呼吁给学生减负,但是即使是在小学,学生受到各种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压力,其课业上的负担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长.这种明显的题海训练,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迟钝性思考、机械性操作的情况.因此,不符合学情的、繁重的课业压力必然成为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一大障碍.

三、提升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对策

1.提升互动,打破教师教学僵局

为改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置疑的现状,教师应从自身出发,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要让学生敢于和教师沟通,乐于和教师沟通.师生间的良好交流,以及对问题的共同探索的能力,将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的重要基础.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沟通,让他们能够围绕特定问题学习解题思路和方法,则是引导他们完成数学知识学习的教学重点,可以促使学生形成与他人的学习互动,以计算或认识新的数学概念为主,完成对新知识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方法总结.教师要串联起学生思考的各个课上环节,让学生能够在必要的引导下实现对知识的学习实践和充分理解.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氛围调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要位置,把控着绝对的话语权,并结合课前准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讲解,利用预设的氛围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建构,或者利用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衡量,使得学生不会思考或者不愿意思考.这样的课堂和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点时不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思考,去学习,时常会出现缺乏思考热情的现象.因此教师要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要有意识地和学生互动,实现引导学生交流、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实现情景式互动:妈妈带着闹闹去买菜,菠菜售价3.2元/斤,南瓜售价1.6元/斤,西红柿售价3.4元/斤(注:1斤=500克),那么,西红柿和菠菜哪个更贵?如果这三种蔬菜都各买一斤,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交流和提问,让他们讲出计算的依据,然后进行点评和鼓励,而不是简单地将总额计算方法直接教给他们.并且,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如: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联系?逐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敢于和教师沟通,敢于发表意见,从而实现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针对部分学生在数学关系计算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在习题中存在怎样的关系,要求学生先用数学等式表示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确定所要求的数学结论,然后再让他们思考这样的计算过程是为了验证还是求得一个正确、符合题意的结论.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所学知识当成一个结论,尝试直接用于习题计算或用于验证计算结果,而不是等待他人为自己提供一个用于解题的清晰步骤.教师通过加强学生习题计算能力的引导,使得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主动与教师沟通在步骤和思路上还不够理解的地方,帮助他们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准确,以及学习思考方向是否正确,使其独立思考具备有效性和科学性.

2.模式创新,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利用数学课本,注重发掘数学课本中有趣味性的、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得到锻炼的知识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灵活设置实现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应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为低年级学生讲授10以内数字加减法的课程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轻松地融入教学,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程内容,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母亲节时,小明要去花店给母亲买花作为礼物.到花店后,要买康乃馨的他发现有红色和蓝色两种,并且都很好看,于是两种颜色的花他总共买了9枝,其中,红色的有3枝,请问:蓝色的有几枝?在回家的路上,拿着花的小明不小心摔倒了,弄坏了1枝,扔掉了,路上遇到一位认识的阿姨,又送给阿姨2枝,请问他现在手里总共还有几枝?你知道这几枝里红色和蓝色的各有几枝吗?如果不知道,为什么?教师通过对课程的编译,将教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有效改变课本内容的固化形式,体现了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这种生动形象的展示,不但可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与思辨性的增强.

不少学生在学习课堂内容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解答思路上的模糊性.他们需要一步步梳理,独立思考线索,然后进行思维上的整合、记录、再实践,才能够形成统一的问题辩证理论,实现对课堂知识的认知和学习应用.据此,教师在课上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和独立思考发展过程,不要出现太过复杂的解题过程和过多的线索,使学生可以快速完成独立思考的课上学习.

3.改革标准,避免评价体系单一化

在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整体评定中,考试成绩确实应该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不能唯一化、片面化,教师要将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和能力引入考核体系中去,使得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例如:在讲授课程“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性质”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在烈日炎炎的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正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忽然,大家看到一个西瓜,唐僧认为分成四份,一人一份正好,可是猪八戒却觉得自己肚子大,应该多吃一块.此时,聪明的孙悟空说,那分成八块好了,让猪八戒吃两块.猪八戒听了,高兴极了,便欣然答应了,而剩余两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请问同学们:猪八戒为什么答应了?其余人为什么又笑了呢?在提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安排大家自由分组进行课后讨论,然后第二节课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汇报,同时汇报内容中还要加入具有相同数学逻辑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对于主动参与汇报且表现良好的组,要给组内成员分别加分,并在学期末评优过程中给予体现.教师这样做便充分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能动性,同时避免了学生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对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有重要意义.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以快速得出各自的思考答案,然后,以学生主动提问或教师引导提问的主体过程梳理出学生在课上讨论课堂内容的几大观点,再让他们以故事或主题发言的形式,汇报自己所在小组的学习成果,从中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方向上是否具备组织语言、思考问题、得出结论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理解、表现、展示等多方面内容,对他们的表现能力进行评价,并丰富评价的具体指标和评判标准,使学生能更加踊跃地完成课上独立思考.

4.课下减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带来的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不利影响,教师应稳步提升课堂效率,从而达到用课上效率替代课下负担的目的.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教师可以将知识细节分割化,从多个角度设置提问环节,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区别是什么?”“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有什么关系?三个角呢?”通过设置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利用具体的测量工具测量,然后对测量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一一进行解答.通过这种细致化的、具体化的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学数学问题的难点,能够对本次所学知识有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印象.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一方面加深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通过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空间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大为提升,能够有效地对通过课下重复做题以达到增强记忆的做法起到替代作用,从而为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对于学生需要更多时间思考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从中提取一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习题在课上讲解,通过分析解题步骤引发学生对知识运用逻辑的强有力思考.在学生完成独立思考后,再引入对习题中数字关系的计算思维,让他们能够实现对整个解题思路的思考和独立输出.

四、结 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应通过独立思考完成学习目标,实现成绩的提升.数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应结合课程改革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进行教育引导,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日常数学学习的引导,以此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数学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谈独立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谈独立思考
圆满的过程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