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分析

2022-11-21郝智云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甘肃武威733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信息技术数学

◎郝智云(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一、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效率较高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合作学习的课堂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突出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应基于教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解,以及对学生性格特点和认知情况的掌握.教师依托信息技术能构建直观化、立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开发与丰富教学资源内容,不仅可实现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具象化、简单化,还能使其配合教师教学发挥出更大的引导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具有诸多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等生成为小组焦点,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一般来说,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时教师都会考虑小组间成员的搭配,让优等生帮助成绩靠后的学生一起学习.但是这样的安排往往会造成小组成员的知识水平的差异较大,优等生成为学习小组的组长,也成为焦点人物,其他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对优等生的观点和安排产生信任和依赖,从而使小组的大部分学习任务都要靠组内的优等生完成,其他同学可能会偷懒,被动地等待组长的安排,这样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难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自身的能力.

(二)合作内容选择不合理,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由于近些年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逐渐显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片面地关注合作学习的优势,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上都安排合作学习,并认为合作学习一定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无论数学问题的难易,教师都要设计合作环节,让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这样不顾合作内容的合作学习并不合理,很可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不仅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还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

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方法

(一)依托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思想品格等,能够解决学习方式单一化、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追究合作学习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会发现小学阶段学生对于传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并且学习兴趣相对较低,传统的课堂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为使合作学习活动更具趣味性、高效性、实用性,教师应合理引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深度思考与学习提供条件和夯实基础.在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应明确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向,只有挖掘学生的天性优势,找寻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测量”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应针对小学生思维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的情况,创设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还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使学生在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测量物品的兴趣.然后教师借机介绍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测量桌子、椅子、黑板、书本等物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给学生提供想象与思考的机会.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融入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所有学生都以“角色”的身份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发挥自身价值和效用.这样一来,不仅能实现性格外向的学生感染性格内向的学生,还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共同学习,从而构建更加民主、平等、和谐、舒适的教学环境.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课堂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内容逐渐增多,学习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再加上生活经验、情感阅历、学习能力有限,小学生在运用数学技能时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科学导入课堂知识,将复杂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简单化,同时巧妙地设计课堂讨论环节,构建更加完善的互动交流情境,促进学生借助集体的智慧攻克一个又一个学习难题.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基础知识,这本质上是利用旧知识找寻运用新知识的方法,利用现有的数学思维找寻新思维的出路,所以教师要合理导入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逻辑推理、逆向推理等思维,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梳理知识,获得学习经验.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小数乘法”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回顾整数乘法口诀,并提出“23×32=?”“11×11=?”“4.4×4.3=?”等问题,让学生从整数乘法解题中思索小数乘法的运算方式.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小数点的位置定位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在表达想法和观点中掌握技巧.另一方面,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很多学生养成了“吃现成”的学习习惯.他们不愿意动手实践,也不主动思考问题,导致自身知识和技能应用水平较低.为有效提升这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应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尽可能地减少自身讲解知识的时间,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监督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为例,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要学什么?”,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只进行公式记忆,导致在动手实践中常常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况.因此,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讲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由来的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中记忆和理解长方形中长与宽的关系,从而走出思维误区,更好地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问题.

(三)巧用信息技术,提供探究契机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已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和经验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应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找寻自主学习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契合点,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首先,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规范学习方向,改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比如在小组中有喜欢“钻牛角尖”的学生,他们热衷于对难题、怪题进行研究,却不知夯实基础的重要性.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如果这类学生过多,势必会导致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失去提升学习能力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细化学习清单,尽可能地照顾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将基础知识运用作为教学重点.其次,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引入探讨与交流活动.加大信息技术的运用力度,强化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评价等环节,让学生在分析、思考、交流、总结中获得心得体会,使学习变得事半功倍.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在预习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合理设计预习清单.在课中教学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通分母”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和技巧.在课后评价中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统计,从而进一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课后学习策略.

(四)应用信息技术,组织习题练习

小学生贪玩好动、自控力不足,且缺少学习信心和耐心.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激情导趣、因材施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师的情绪.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教学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促使学生在愉悦、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汲取知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压、减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会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这会对学生能力提升和心理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组织习题练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做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应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图形,如展开的笔记本电脑等,激发学生想象与思考的意识和兴趣.同时,教师可将这类多边形切割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将原本陌生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知识,促进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找寻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然后教师应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对已有的经典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在做题中分析、概括、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从而收获更多的学习心得和思想启发.此外,为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多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各种类型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比赛,促进每个学生都本着为小组争光的心态,快速、准确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五)借助信息技术,总结知识要点

由于家庭环境、思想意识、学习经历的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必然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且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环节,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坚持“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大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力度,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总结知识要点,收获更多的学习启迪.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为例,教师可先依据信息技术统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依据数据的研究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重新组建课后学习小组.将学习能力相似、性格特征相近的学生编入一个小组,并在正课结束后要求他们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视角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促进他们在课后交流、做题解题中提升认知能力,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进步.

(六)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保障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渠道不断增多.小学数学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多个维度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和整合,从而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平面几何图形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且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这些教学内容以及学习任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提示完成小组合作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创设学习情境,以此来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七)结合信息技术,引入学习讨论

教师要把信息技术当成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让他们可以在课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合作学习与讨论.教师要改变以往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习题部分知识的探讨思路,而是让他们通过合作总结出一部分所学知识的结论,以验证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师将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引入课堂中,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学习讨论的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更明确他们的学习成果,并完成习题,而不是让他们把课上合作的所有时间全部放在对习题内容的解答和分析上.结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过程,教师还可引入微课资源,方便学生对整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可以设置几个方便他们理解的讨论问题.如在“认识时间”的课堂中,学生要学习使用钟表和数字符号表示时间的知识,用数学语言表示习题部分的时间组成.而他们最终的学习成果,就是可以准确地表达和认识时间的表示.而时间在不同时段内的表达,存在文字语言上的差距,如7:25可表达为7点25分,也可表达为7点过25分;8:15可表达为8点15分,也可表达为8点一刻.教师要依据这些不同的表达,引导学生从学习讨论中总结其中的规律,培养将在课上所学知识运用到习题中的解题思维.

(八)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教学质量

当学生的学习进入到思考阶段后,他们就需要把自己在课上讨论过的问题思维,运用到个人解题思路中,对个人学习成果是否有利于数学知识运用进行验证.学生在讨论一些课上问题时,需要同时完成对语言表达思路的整理,使其不与个人思维能力产生太大差距.但他们之间还是会因思考程度和课上讨论参与程度的不同,出现运用知识学习能力上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增强信息技术在了解学生学习程度上的应用,使用投影仪设备将部分习题直接展示在数学课堂上,以随机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解题思路的说明和解题步骤的现场演示,准确分析和判断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并从中找出学生还没有透彻理解的数学概念或学习规律,帮助学生复习解题过程中运用的知识,使他们在课上的学习具有充分的理论指导.然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一段有关数学概念或数学公式推导过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认识材料内容的过程中,二次复习和总结课上学过的知识,同时教师要询问他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由此教师就可完成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从而提升数学教学辅助学生完成课上学习任务的整体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上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复习,提升教学应用环节的质量.

四、结 语

总而言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合理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并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课堂导入、提供探究契机、组织习题练习、总结知识要点,促使学生在理想的学习环境中提升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教师应信息技术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